YI.US
111 Inc reports first ever opertaing profit

這家藥品分銷商預計會從一場持續性的行業反腐行動中受益,因公司主要面向藥房而不是醫院進行分銷

重點:

  • 1藥網第一季度營收同比下降,去年同期因中國結束疫情管控後藥品需求激增,它的營收異常高
  • 儘管在最新季報中首次實現運營利潤,但公司股價仍然低迷,市盈率僅為0.05倍

陽歌

雖說水漲船高,但當前在美上市的中國股票上漲浪潮中,事實證明一些公司因較其他公司更重而漲不起來。藥品批發商1藥網(YI.US)便是其中之一,儘管公司剛剛報告了有史以來的首次運營利潤,但股價仍然低迷。

說實話,1藥網並不是最有吸引力的公司,而且在很多方面看著都像傳統的雜貨店運營商。這是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制藥商,與面向消費者售賣藥品的醫院和藥房等企業之間的中間商。此外,與國藥控股(1099.HK)等歷史悠久的大型國有企業相比,公司相對處於劣勢,後者與大部分大型藥企和零售商都建立了長期聯繫。

話雖如此,1藥網和那些比它大的競爭對手相比,也確實有一些相對優勢。 由於年輕且規模相對較小,它更容易嘗試新技術。在這方面,高管興奮地談到公司正將大量由數據驅動的功能,融入自己的服務中,以幫助客戶在最快的時間內獲得最優的價格和交付。

當前環境下,公司另一個有趣的優勢,是極度重視面向藥店銷售藥品,而不是與國藥集團等老牌國有分銷商關係密切的大型國有醫院。

去年末發起的一場反腐行動,為1藥網等公司創造了機會。腐敗的根源在中國眾所周知,主要發生在醫院層面,藥企賄賂醫生和醫院其他工作人員,以便讓他們訂購自己的產品。1藥網董事長劉峻嶺在公司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反腐一直持續到今年,甚至還在深化。

去年11月,另一家醫療公司、癌症篩查設備製造商燃石醫學(BNR.US)其中主要收入在第三季度大幅下滑的原因,歸咎於該類醫療設備市場的類似整頓行動。

“(反腐的)結果就是,預計更多的藥品銷售將轉向零售藥店。和醫院系統相比,零售藥店更容易進入、更透明。”劉俊嶺說:“這種轉變是國家鼓勵的,並將讓我們受益,因為我們專注於醫院外藥品市場,預計這個市場有巨大的潛力和前景。”

雖然這轉變應會對1藥網有利,但我們尚未看到這一點體現在公司的最新財報中。公司第一季度的收入實際上比去年同期的37億元下降了4.6%,至35億元。

管理層解釋說,營收下降是由於去年同期情況異常,導致當時的營收異常高。確實,在中國突然取消嚴格的疫情管控,導致新冠病例突然激增後,2023年第一季度藥品需求量巨大。2022年第一季度總計30億元的收入可能更適合比較,最新的季度營收較2022年第一季度增長約17%。

一個負面的里程碑

雖然1藥網在本季度首次實現運營利潤,但當市值正式跌破同名數字(公司英文名叫111,Inc.)時,它也創下了一個更具負面意義的里程碑,公司在過去一周正式跌破了1.11億美元大關,不過我們應該指出,它此前也曾跌破過這一門檻。在2018年首次公開募股時,公司的市值要高得多,達到12億元,當時投資者仍看好中國藥品市場的巨大增長潛力。

這一里程碑事件凸顯出,儘管公司規模相對較大,業績也在不斷改善,但投資者對它缺乏尊重。目前沒有一家大型券商關注該公司,也反映了這一點。但公司似乎受到了個人投資者的關注,有很多人出席公司的財報電話會議,儘管其中一些或所有人,很有可能是公司“邀請”而來。

1藥網的股價在上週四,也就是業績公佈當天上午下跌了5.5%,今年以來股價已經下跌了23%。不過它已經從3月下旬的低點反彈了20%,不過仍落後於中國股票的反彈,而更廣泛的中國ETF-iShares MSCI(MCHI.US),從1月下旬的低點上漲了25%。

像1藥網這樣的雜貨店和藥品分銷商,因其中間商的角色而往往獲得非常低的估值,這意味著它們通常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運營,提供的增值服務相對較少。

公司目前的市銷率(P/S)極低,只有0.05倍,看起來被嚴重低估了。國藥控股也算不上超級巨星,市銷率為0.10倍,不過倒是比1藥網多出一倍來。國內線上生鮮雜貨商叮咚買菜(DDL.US)的股價同樣疲軟,但市銷率仍相對較高,為0.16倍,而美國雜貨巨頭Kroger(KR.US)則是這個低市值群體的“王者”,市銷率為0.26倍。

在收入下降的情況下,1藥網主要通過控製成本,實現了運營利潤的里程碑。本季度,不包括收入成本在內的運營成本和費用,從一年前的2.58億元下降20.6%至2.05億元。成本控制可能進一步改善的一個領域是履約費用,這是公司本季度最大的支出之一,達到了8,850萬元。最新的履約成本同比下降了13.8%,但1藥網表示,隨著最近推出“簡化物流的新交付和運輸模式”,這項成本可能能很快就會以更快的速度下降。

成本的下降幫助該公司實現了370萬元的運營利潤,而去年同期為虧損2,170萬元。公司在淨利潤方面繼續虧損,本季度淨虧損1,380萬元,但較去年同期的3,180萬元虧損有所收窄。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賽力斯招股集資132億元

新能源汽車製造商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9927.HK; 601127.SH)周一公開招股,發售1億股H股,一成公開發售,每股發售價131.5港元,集資131.5億港元,每手100股,一手入場費13,282.62港元。公司於本周五截止認購,下周三在港掛牌。 公司去年的新能源汽車總銷量達42.69萬輛,按年增長183%,旗下與華為合作的「問界」已推出四款車型,去年交付量達20萬輛,其中問界9成為中國市場50萬元級車型的銷量冠軍。 賽力斯去年收入按年增長3倍至1,451億元,並扭虧為盈取得利潤59億元。今年首六個月,收入微跌4%至62.4億元,但純利增長81%至29億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imited Scale, Fierce Competition, Capital Securities May Need Deep Discount to Attract Investors

規模有限競爭熾烈 首創證券或需大折讓招徠

首創證券擬成為第十四隻A+H上市的證券股,但市場競爭激烈,公司屬中小型規模,料需比A股有較大幅折讓招徠 重點: 首創今年上半年盈利僅增長2.8% 中小型證券股普遍較A股折讓逾四成   鄭瑞棠 內地證券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在A股上市的證券公司已有42家,當中首創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601136.SH)算是規模較小,據集團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文件顯示,2024年度的收入及淨利潤在42家中皆排名28,但增長的表現則排名較前。22至24年間的收入及淨利潤年複合增長率排名分別為第五及第十;平均資產總收益率更是排名第一。 首創證券22、23及24年度利潤分別為5.5億元、7.01億元及9.85億元,有穩步增長,但25年6月底止半年盈利則為4.9億元,只比上年同期微升2.8%,主要由於資產管理業務受債券市場波動影響,產品的業績報酬費下降,但另一方面,投資收入卻因股市暢旺大幅上升。 資產管理出色 首創證券的收入主要來自資產管理、投資、投資銀行及財富管理四大業務,其中資產管理業務可說表現較出色。近年中國資產管理業務規模呈下降趨勢,資產管理產品淨值由2020年的8萬億元,降至2024年的5.5萬億元,但首創證券則逆市增長,資產管理規模由22年底的1,073億元,增至25年6月底的1,655億元。收入來自收取管理費0.45%至0.55%之間,這部分相對穩定,至於業績報酬費0.15%至0.65%,則受到投資表現所影響。 投資類業務當中,只有固定收益投資交易有穩定回報,在22、23、24及25半年的綜合收益率分別為8.85%、7.92%、9.14%及9.76%。而證券投資的表現較為波動,22年、23及24年股票持倉分別為4.05億元、2.81億元及21.7億元,回報率僅為負3.73%、0.5%及負0.27%,可說是輸多贏少,到25年6月底股票暢旺,持倉大幅增加至55億元,而回報率亦只有4.72%。 但首創屬中小型證券行,較少參與新股上市的保薦及承銷業務,25年上半年的投資銀行收入僅佔總收入5.1%,未能在近期熾熱新股融資市上場分一杯羹。 受A股氣氛影響 內地證券股的表現很受股市的走勢影響,近年A股表現反覆,令內地證券業的規模也停滯不前,20至24年間內地證券業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僅為0.1%。上證指數今年中一度牛氣沖天,六月中由3,400點起步,至8月直衝上3,800點,但之後只能在這水平橫行,近日更受到中美貿易戰的陰霾影響,證券股的調整也比大市為深。所以首創證券招股有機會受大市氣氛影響,如果相信A股牛市未完,上市後應還有炒作空間。 目前在A股上市的42家證券公司中,有13家有在本港以H股上市,對上一隻以A+H上市的證券股已是2019年上市的申萬宏源(6806.HK),首創證券有望成為第14隻A+H上市證券股。 首創證券的業務已連續多年出現經營負現金流情況,截至23、24年及25年6月底止,經營現金流出分別為3.13億元、19.71億元及1.2億元,截至2024年底的現金值26.5億元,同比下降12.6%,到25年6月現金值進一步下降至18億元。首創在港股集資得來資金相信可擴充資產規模,維持充足的流動性,持續發展融資融券業務,在競爭極為激烈的市場中增加打仗的本錢。 三年市值倍翻 首創證券於2000年成立,大股東為國企首創集團,是北京市國資委控制的券商,2022年12月於上交所上市,首日上市股價已大漲44%,市值達278億元,到目前不足三年市值已倍翻至約600億元。首創證券截至10月17日一年股價升5.86%,但過去一個月下跌8.5%,市盈率59倍,市賬率4.5倍。 縱觀目前13家有A+H股上市的證券股,規模較大的中信證券(6030.HK)及華泰證券(6886.HK),H股比A股折讓僅為6.3%及14.8%;至於中小型證券商如東方證券(3958.HK)及中州證券(1375.HK)等,折讓達40%及47%。首創證券在內地證券業中屬中小型規模,在港招股的估值,相信也須較A股有較大幅的折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全球票房復蘇 IMAX中國上季淨利大增48%

大銀幕影院運營商IMAX China Holding Inc.(1979.HK)周四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收入按年上升16.6%至1.07億美元(7.62億元),期內淨利潤報2,262萬美元,按年大增48%。 公司指出,受惠於全球票房復蘇及IMAX格式影片供應擴增,上季「圖像增強及維護服務」收入按年大增30%至6,103萬美元,「技術租金」收入亦上升45%至2,334萬美元。 前三季合計收入2.85億美元,按年增9.8%,淨利潤增長67%至4,300萬美元,反映營運效率及成本控制顯著改善。截至9月底,集團現金及等價物達1.43億美元,按年增加42%,負債總額維持4.53億美元。 公司股價周五高開,至中午休市報7.71港元,升0.2%。過去六個月累升約2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平安好醫生首九個月盈利勁增72%

醫療平台平安健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1833.HK)周四公布首九個月業績,盈利按年大增72%至1.84億元人民幣(下同),收入則上升13.6%至37.2億元。經調整後淨利潤達2.16億元,按年增長45.7%。 公司表示,主要受惠於公司的醫險協同模式不斷深化,保險+醫養會員模式的持續深耕,以及在企業健康管理業務上的快速推進。 展望未來,公司將持續強化與平安集團的協同,並推動核心服務的數字化和AI化,通過更一體化的整合式體驗,提升用戶口碑和滿意度。 周五平安好醫生開市升1.7%至15.75港元,公司年初至今升逾15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