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S.US

這家白茶種植商的股票在納斯達克上市首日上漲了50%,因它為投資者帶來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擴張故事

重點:

  • 閩東紅的股票在納斯達克上市首日增長強勁,因公司籌集的資金相對較少,只有700萬美元
  • 公司將利用IPO收益作為大規模擴張的資金,種植面積將增加50%

陽歌

讓開,珍珠奶茶。

閩東紅集團有限公司(ORIS.US)剛在納斯達克奉上了一種新茶飲,這種茶遠比在香港上市的茶百道(2555.HK)和奈雪的茶(2150.HK)等公司推出的茶飲傳統。投資者似喜歡閩東紅種植和銷售白茶的業務,週四,也就是首個交易日,該股上漲了50%。

公司以每股4美元發行175萬股,集資較少,只有700萬美元。老虎證券是唯一承銷商。

與競爭異常激烈的茶飲行業不同,儘管中國有數千年的茶葉種植歷史,傳統中國茶葉飲品在公開市場上的代表相對較少。如今,中國更關注推動微芯片和自動駕駛等高科技發展,在中國政策驅動的國內金融市場上,留給這種傳統茶葉生產商的集資空間很小。

但由於行業的分散性,這類公司仍具有很大潛力,因種植茶葉需要高海拔,通常是在山區,許多小生產商在相對偏遠的地區經營。閩東紅集團值得關注的另一個原因是它所處的白茶細分市場,與更常見的綠茶和紅茶相比,白茶在中國以外的地方相對不知名。

白茶具有抗氧化性能,並且與其他類型的茶相比加工程度較低,因而口感更細膩。據閩東紅集團的招股說明書稱,中國白茶市場的增長速度遠快於整體茶葉市場。招數說明書中的第三方數據顯示,中國白茶銷售額從2017年的29億元增長了兩倍多,達到2021年的91億元,相當於每年增長32.8%。預計到2026年,這個數字將進一步增長至年銷售額160億元。

按數量計算,白茶葉的銷量也從2017年的21,800噸增至2021年的70,500噸,年增長速度達到了34.1%。相比下,招股說明書顯示,期間中國國內茶葉整體銷量從180萬噸增至230萬噸,年增幅6.1%,速度要慢得多,即使到2026年,預計也只達到280萬噸。

閩東紅集團自己的增長遠沒有那麼驚艷,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土地供應有限的制約。公司與福建省柘榮縣當地的村莊簽訂合同經營茶園,那裡屬於山區,以全年氣候溫和、降雨充沛聞名,有利於茶葉種植。它與宅中鄉和黃柏鄉的村委會簽訂了合同,密切合作。

這種安排在中國很常見,因在中國土地通常由村委會控制,因此與這些村委會保持良好關係,對事業成功至關重要。這種安排也給閩東紅這樣的公司和其他農業企業帶來一大風險,因中國的土地使用政策不斷變化,今天允許做的事情,可能明天就不讓做了。

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提到這一風險時表示:「據我們的中國法律顧問告知,我們相信宅中鄉和黃柏鄉的村委會有權代表相關村莊的種植戶。」

大規模擴張

正如我們前面所指,由於茶園規模的限制,閩東紅的收入和利潤在過去兩年一直相對穩定。去年,公司的總收入為2,410萬美元,與2022年的2,430萬美元基本持平。公司的淨利潤也相當穩定,2022年為1,190萬美元,去年是1,150萬美元。

簡單計算一下就會發現,對於這類傳統公司來說,閩東紅的毛利率相當令人羨慕,從2022年的52%略微上升至去年的53%。如果公司能夠擴大業務並實現更大的規模經濟,利潤水平應該還會繼續提高,這又讓我們回到了土地限制的問題上。

公司指出,在過去兩年里,它收到的訂單實際上超過了它所能完成的數量,迫使它在2022年和2023年拒絕了價值約9,200萬元的業務。公司計劃通過大規模擴張來解決這一問題,這將是其IPO所募集資金的重要用途。我們還應注意到,就其規模而言,閩東紅是一家現金相當充裕的公司,截至去年底,現金儲備為3,670萬美元,遠高於前年的2,570萬美元。

公司目前在柘榮縣約720萬平方米的土地上種植茶葉。不過,它與經營所在的兩個村莊簽訂了意向書,獲得再種植350萬平方米土地的權利,這將使其土地種植面積增加約50%。該公司表示,土地收購將花費約8,760萬元,資金將來自其現金流和上市集資所得。

公司還在籌建一個新的茶葉加工廠,將需要約500萬美元的土地購置費﹐以及73萬美元的建設和裝備採購費。即公司新購農田和建新廠總共將花費約1,800萬美元,考慮到其目前的現金儲備和正現金流,這個金額看起來完全可以承受。

閩東紅在首個交易日的大幅上漲,與周四MSCI中國小型股指數3.2%的跌幅形成鮮明對比,並使它的的市值達到約1.32億美元。即使在上市首日大幅上漲後,該公司的市盈率仍相對較低,僅為13倍。大多數類似的茶葉生產商(其中許多來自印度)的市盈率都要高得多,比如CCL Products (CCL.NS)市盈率為34倍,Goodricke Group(CCL.NS)的市盈率為22倍。這可能預示著閩東紅的股價有很強的上行潛力,因它為西方投資者提供了一種新型茶飲股。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Betting on AI glasses potential, Goertek and Sunny Optical forge ‘Optical Alliance’

看好AI眼鏡前景 歌爾與舜宇打造「光學同盟」

舜宇的技術與歌爾的產能接軌,或將為中國光學產業帶來一個新巨頭 重點: 歌爾光學與上海奧來將組成新公司歌爾奧來光學,舜宇光學成為第二大股東 上海奧來擁有全國唯一一台投入光波導量產的阿斯麥光刻機   李世達 資本市場的操作,不僅能揭露產業的走向,有時更像是一個宣言。本月智能硬件及光學模組製造商舜宇光學科技(集團)有限公司(2382.HK)發公告,與歌爾股份(002241.SZ)成立合資企業。 舜宇光學將旗下的上海奧來全部股權轉予歌爾股份,作價19.03億元,以換取歌爾股份旗下的歌爾光學股權,並將歌爾光學更名為「歌爾奧來光學科技有限公司」。雙方再向新公司注資2億元,完成後舜宇光學持合資公司約31.31%股份。 這項交易的關鍵在於「光波導」技術。 AI眼鏡的靈魂 所謂「光波導」(Waveguide),是AR顯示系統中最核心、也是最昂貴的部分。簡單來說,它是一種能「導光」的透明光學結構,用來在透明基板上刻蝕出奈米級光學結構,使虛擬影像能在使用者眼前準確浮現。對AR眼鏡而言,光波導就相當於「靈魂」,決定了整機的顯示效果、視野範圍與能耗表現。 上海奧來正是這項技術佼佼者。這家成立於2019年的子公司,專注於碳化硅光波導與衍射光學元件的晶圓級製造。它擁有全中國唯一投入光波導量產的阿斯麥光刻機,並在上海臨港打造了總投資32.8億元的12吋晶圓產線,被視為中國光波導技術商業化的里程碑。 雖然研發能力出眾,上海奧來卻長期面臨「技術孤島」困境——產品先進但缺乏市場出口。而歌爾正是這座橋樑,這家以代工見長的企業,長期為Meta、Pico等國際品牌提供VR與AR模組,擁有成熟的量產與供應鏈管理能力。 對歌爾而言,奧來的加入不僅意味著獲得核心技術,更是讓它從「代工廠」升級為掌握自主光學專利的系統供應商,進一步強化其在AI可穿戴設備供應鏈中的地位。合併後的新歌爾光學,有望整合舜宇的晶圓製程與歌爾的模組產線,產能規模可望達行業頂尖水準。 據京東消費電子事業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智能眼鏡成交量同比增長超過八倍,天貓與抖音電商平台亦錄得超過六倍的相關搜尋與銷售增幅。行業機構Wellsenn則指出,到2030年,全球AI眼鏡銷量有望超過9,000萬副,是成長最快的可穿戴產品。 AR眼鏡的生產最受限於光波導的良率與成本,目前全球能穩定量產的企業屈指可數。舜宇與歌爾的結盟,正是在這個臨界點出手,前者提供製程突破,後者掌握整機出貨與系統整合能力。 兩家公司也都有合作的充足理由。歌爾股份近年一直試圖擺脫「果鏈」企業的印象,積極拓展非蘋果業務,降低單一客戶依賴。2024年,蘋果業務佔比已從2020年的48.08%降至31.96%。公司戰略重心明顯向AI硬件傾斜,尤其是AI眼鏡市場,近期分別收購香港結構件企業米亞與英國Micro-LED公司Plessey,顯示長期押注光學的決心。 光學巨頭誕生 舜宇光學也是類似邏輯,在手機鏡頭業務增速放緩後,公司正尋求高附加值領域的新成長引擎,從業績來看,上半年舜宇光學純利按年下降超過20%至約7.2億港元,毛利率則降至約19%,為近三年低位,主要受智能手機鏡頭需求疲弱及平均售價下滑影響。而藉由與歌爾的股權合作,能夠將研發轉化為實際市場收益,減少長期資本負擔。 市場顯然是看好這樁交易的。在8月下旬消息公布後,舜宇光學股價一度升逾11%,如今雖稍有回落,今年以來仍升23%。目前舜宇光學市盈率約25倍,高於大立光(3008.TW)的14倍,但低於丘鈦科技(1478.HK)的37倍,若新業務能夠增強盈利能力,公司估值也有望持續上升。 歌爾與舜宇的結盟,像是中國光學產業的重要宣言,也是對穿戴式智能產品蓬勃發展的預言。當AI與AR融合的時代全面到來,舜宇與歌爾的「光學同盟」,也許正是全球產業重構的前奏。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行業簡訊:傳音手機全球銷售超越Vivo

IDC周二發布的數據顯示,三星(005930.KS)和蘋果(AAPL.US)在第三季度繼續引領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中國製造商小米(1810.HK)、傳音(688036.SH)和Vivo躋身前五大廠商。在一個重大轉變中,傳音三季度的強勁增長使其超越Vivo,成為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銷售商。 IDC數據顯示,三星三季度以6,140萬部出貨量(市佔率19%)蟬聯全球智能手機銷售冠軍。蘋果緊隨其後,銷量同比增長2.9%至5,860萬部,全球市佔率達18.2%。小米位居第三,市場佔有率達13.5%,在前五強中其增幅最低,只有1.8%,。傳音在取得13.6%的同比增長後,市佔率達9%,Vivo則以8.9%市佔率位列第五。 當季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長2.6%,達3.227億部。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萬科董事長辛傑因個人原因辭職

房地產開發商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202.HK; 000002.SZ)周一公告,董事長辛傑因個人原因提交辭職報告,董事會選舉深圳地鐵總經理黃力平為新任董事長。 據財新報道,辛傑辭職前已失聯多時,最後一次更新朋友圈為9月14日。9月下旬起即有消息指他被有關部門帶走協助調查。辛傑同時兼任深圳地鐵董事長與黨委書記,官方尚未公布是否同時卸任該職。 辛傑現年59歲,長期服務於深圳國資體系,2017年起接掌深圳地鐵。任內推動「軌道+物業」模式,並於2017年主導深圳地鐵以約664億元入股萬科,成為第一大股東。惟隨房地產市場低迷,深圳地鐵自2020年起業績轉弱,2024年更出現335億元巨額虧損。 2025年初,辛傑兼任萬科董事長,主導公司債務重整。過去八個月,深圳地鐵在深圳市政府主導下已十度出手注資萬科,累計提供近260億元股東借款,用於償還債務及維持流動性。 這是萬科九個月內第二次更換董事長。接近萬科人士表示,新任董事長黃力平熟悉公司運作,預料此番人事變動不會影響萬科改革與化險進程。 消息公布後,萬科港股周一下跌3.26%,收報5.04港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EHang makes eVTOLs

億航智能推長程航空器 能否成突破股價的利刃?

這家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製造商推出第二款主力機型,滿載航程不小於200公里,與其原有短途機型形成互補 重點: 億航智能推出第二款主力機型VT35,其200公里滿載航程,對原始機型EH216-S的30公里航程形成互補 公司獲得合肥市政府鼎力支持,承諾提供5億元資金扶持 陽歌 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製造商億航智能(EH.US)近期似乎陷入橫行狀態,自兩年前旗艦產品獲中國民航局頒發適航證後,公司的股價始終在較寬的區間內波動。 似為提振股價,公司近期開始力推其新一代主力產品,航程不小於200公里的長航程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以匹配原有約30公里的短途機型EH216-S。今年8月,億航智能宣布重大計劃,將在安徽合肥建立新型號VT35的生產基地。 本周一,公司在合肥正式發布VT35,試圖以此吸引投資者矚目。值得注意的是,活動被描述為「亮相儀式」,暗示現場無人實際目睹VT35飛行。新聞稿中配發的若干飛行照片,明顯攝於華南風景秀麗的廣西地區,表明該機型雖已進行有限試飛,但或未達到能在重要發布會上公開展示的成熟度。 合肥市政府高層官員、本土汽車製造商江汽集團股份公司,以及中國民航局低空領域官員出席儀式。三方均具重要意義,合肥市政府近期已成億航智能重要支持者,江汽集團將擔任VT35主力生產商,而監管機構的出席,則呼應了中國多次表態欲發展低空經濟,儘管相關規劃尚未取得實質進展。 消息令投資者略受鼓舞,公告發布當日,億航智能美股股價攀升4.8%。但漲幅及相近規模的單日下跌,在兩年前億航智能取得全球首批主流航空監管機構認證後,已漸成常態。 這似乎表明,該股頗受單日交易者注意,但未贏得長線投資者青睞。其最新收盤價18.04美元,基本處於10至26美元波動區間的中位。過去兩年多數時間,其美國存托憑證(ADS)在此區間波動。 8月,億航智能大幅下調2025年營收指引反而雪上加霜,將預期從9,000萬元砍至5,000萬元(約合700萬美元)。公司解釋語焉不詳,僅表示正「調整交付節奏,以優化商業運營流程、有效管控風險,確保示範飛行高質量並具擴展性。」 城際交通 這一切表明,研發商用電動無人小型飛機,這類尖端產品道阻且長,易受熱炒卻頻遇挫折。此類狀況雖在預料之中,但億航智能等企業仍需持續發佈新進展,以維繫投資者熱情。 最新消息似乎正基於此考量,發布會宣布VT35的長航程特性適用於跨城市、跨海域、跨山區,並披露諸多技術細節,該型號初始定價650萬元(約合100萬美元)。今年3月,中國民航局受理其型號合格證申請,正式啓動適航審定流程。 億航智能尚未透露這款兩座機型何時能取證。此里程碑事件至少還需數年,不過其首款機型的審定經驗,或能一定程度加速進程。 不出所料,億航智能稱已獲合肥市政府平台公司訂單。自今年2月宣佈聯合本土汽車龍頭江汽集團及合肥國先控股,在當地共建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生產基地後,合肥已成為億航智能最堅定的支持者之一。 8月,億航智能宣布該基地將專注長航程新機型生產,總投資額10億元。更重要的是,合肥市政府將額外提供5億元「支持」, 包括無人駕駛航空器訂單、投資或其他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形式。 上述舉措伴隨億航智能業務逐步起勢,儘管增速仍低於長線投資者預期。第二季度,公司營收同比增長44%至1.47億元,共交付68架EH216機型。但企業客戶僅佔13席,表明仍高度依賴政府支持。這未必是劣勢,億航智能指出,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在應急管理、智慧城市、消防救援、物流測繪等政府主導領域的應用正日益增多。 公司毛利率也維持在62%的健康水平,剔除員工股權激勵費用後甚至實現盈利。截至6月底,手握11.3億元現金儲備,資金狀況相對充裕,這在過去並非總是如此。 估值方面,億航智能當前市淨率(P/B)為9.8倍,介於Joby Aviation(JOBY.US)17倍與Archer Aviation(ACHR.US)3.91倍之間,後兩者尚未實現營收且正爭取適航認證。憑借中國適航證,億航智能似居全球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企業前列。不過,營收預期大幅下調表明,縱使長航程VT35等研發持續穩步推進,公司前路仍不平坦。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