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555.SHG
Guirenniao will focus its resources on grain business

這間內地家傳戶曉的運動公司,經過連年虧損,終結束曾風光不已的運動鞋服業務

重點:

  • 貴人鳥將集中資源,以糧食業務為未來主要發展方向
  • 今年中期業績,糧食業務佔公司總收入已超過一半

 

劉智恒

9月23日,上交所掛牌的貴人鳥股份有限公司(603555.SH,ST貴人)發表一則公告,內容提到:「公司將抓住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的國家戰略機遇,以糧食業務作為未來主要經營發展方向,」

公告接著說:「將對運動鞋服業務進行優化調整,根據實際經營情況,通過包括 但不限於授權許可、出售、租賃等方式進行『貴人鳥』、『Prince』等品牌資產和其他各項運動鞋服相關資產的處置,並逐步退出運動鞋服業務」

看到這裏,大家心裏明白,這個曾經的「國產運動品牌第一股」,將成為一代人的集體回憶,教人唏噓不已。

對內地運動鞋有點認識的人,都聽過福建晉江市陳埭鎮,幾乎所有頂流的內地運動業大亨,除了李寧外,都是在陳埭鎮起家;貴人鳥的創辦人林天福也不例外,這位曾經的泉州首富,八十年代做波鞋代工起家,眼見光做代工發展有限,於是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並押注三四線城市,這一步棋下得準而對,貴人鳥業務蒸蒸日上。

聰明的林天福,更找來香港天王劉德華、當時得令的少女偶像張柏芝,以及台灣大美人林志玲為代言人,貴人鳥即時展翅騰飛,內地無人不識,分店高峰時達到5,000家。

2014年貴人鳥在A股上市,股價節節上升,高峰時市值接近400億元,當年在港上市的安踏(2020.HK)及李寧(2331.HK)都要靠邊站。但為何十年不到,貴人鳥從神壇掉下來,一度接近破產邊緣,到今天黯然退下運動產業大舞台,下面將細析當中因由。

貪多務得 部署失誤  

A股上市後,憑藉資本市場的助力,貴人鳥財力雄厚,那時的林天福雄心萬丈,早已不甘心只做波鞋大亨,適藉2014年內地政府要大力發展運動產業,看準這一點,林天福開始打造一條運動產業鏈,網羅各項運動相關業務,開啟一系列的產業佈局,目標是要建構一個全產業的運動王國。

有錢讓人任性,林天福想到就做,包括入股虎撲體育成第二大股東、投資西班牙足球經紀公司BOY,收購名鞋庫100%股權,加上其餘零零散散的投資,一下子投入數十億元,幾乎有體育兩個字的,不論互聯網、遊戲、健身等他都不想放過。到後來竟進軍保險業,成立安康人壽,更加教人摸不著頭腦。

整體發展方向未必是錯,但切實執行下來,怎樣去部署、發展的速率,以及資金調配等,都必需精準。但林天福過於進取,甚至近乎盲目,一宗收購還未做好,緊接就來另一項,資金不斷流出,短期新業務又未能上軌道,終因資金周轉出現問題,導致債台高築。

不務正業 競爭失利

另一方面,隨著內地經濟持續上升,人們財富增長,對運動鞋服愈來愈講究,除了要時尚有型外,亦強調專業與功能化,要走高技術路線,細分種類,迎合不同運動實際需要。

偏偏這時候,林天福一心要實現全運動產業,忘掉了初心,忘記產品才是一家公司的生存命脈,一副心思再不是放在改進提升運動鞋服上;加上精神、時間及資金均調配往其它業務,將花在產品的資源大大攤薄,分銷推廣也不如往昔般全情投入。

在李寧、安踏及特步(1368.HK)都走上國潮之路,相比之下,貴人鳥就落在下風。消費者普遍認為貴人鳥質量還行,可就是款式跟不上,太土了。又例如市場流行的碳板跑鞋,貴人鳥直至近年才推出,但已狠狠落後同行三年。

當想著改變中國運動產業時,林天福似忘記了顧客的需要,顧客不關心你的的視野有多廣多濶,怎樣有理想去改變中國運動企業,他們只關注產品是否適用,穿起來是否好看舒適,沒有好產品,一切都是徒然。

押注農業 打翻身戰

公司不斷開疆拓土,資金卻不斷流出,與此同時,本業又被競爭對手遠遠拋離,四面楚歌下,公司自2018年至2020年,分別虧損6.86億元、10.96億元及3.82億元。到2021年,債務重重及經營困難下,貴人鳥要進行司法重整,引入經營糧食貿易的黑龍江泰富金谷網路科技,持股20.36%,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泰富金谷老闆是有東北「糧食大亨」之稱的李志華,貴人鳥破產重組後,他逐漸成為公司的實際主理人,並開始在貴人鳥加入與糧食有關的業務,設立上海米程萊貿易,從事糧食貿易,經營大豆及玉米等。今年3月,貴人鳥開始進軍預製菜,投資1億元成立金鶴(齊齊哈爾)預製菜產業園。

貴人鳥今年公布的中期業績,虧損收窄至1,814萬元,運動鞋服業務收入2.32億元,按年減少19.5%;反之糧食業務大增43.5%至3.42億元。

毫無疑問,貴人鳥將已經失色的運動品牌砍掉,未嘗不是好事,運動行業的競爭如殺戳戰場,品牌衰落後,要在今天眾多強手環伺下,重拾昔日光輝是十分渺茫,倒不如轉戰一條新股東熟知而又能有盈利的賽道,特別是李志華本身在糧食行業建立了堅實基礎,對業務的認知及了解又十分豐富,若全力去做專長之事,貴人鳥說不定能浴火重生。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心動料上半年最少賺7.9億元

遊戲及平台開發商心動有限公司(2400.HK)周一公布,預計2025年上半年淨利潤不少於7.9億元,較去年同期約2.5億元大增約215%;期內收入預計不少於30.5億元,按年增長約37%。 心動表示,業績大幅改善,主要受惠於旗下多款自研遊戲表現強勁,包括《仙境傳說M:初心服》、《心動小鎮》及《火炬之光:無限》,帶動整體收入與毛利率提升。此外,儘管TapTap平台App月活躍用戶基本持平,但透過廣告算法優化及用戶參與度提升,帶動平台收入與利潤持續增長。 里昂周一發布研報稱,首次給予心動「跑贏大市」評級,認為該公司的遊戲開發與營運業務展現出強勁增長往績,預計新遊戲《Heartopia》今年第四季在海外上線,以及今年9月公司在中國推出的《Etheria》等,都將成為新增長動力,給予目標價60港元。 心動股價周二高開,至中午休市報70.90港元,升24.93%。今年以來,該股已升約183.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第四範式夥海博思創 組合資拓電力AI服務

人工智能應用開發公司北京第四範式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6682.HK)周一公布,與北京海博思創科技成立合資企業,並定命為能量晶體(北京)科技。合資公司將從事電力交易方向的AI技術服務,第四範式持合資公司19%股權。 合資公司的成立是「AI+ 儲能」技術融合,依託海博思創在儲能系統研發、生產及管理的技術,結合第四範式在AI Agent+ 的世界模型、機器學習平台以及智慧能源領域的技術,在電力交易、儲能電站資產運營管理等,共同推動相關的人工智能技術全面應用。 第四範式周二開市升1.2%報54.85港元,股價自今年4月低位已上升67%。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unwoda makes EV batteries

動力電池業務擠壓 欣旺達謀港上市補血

公司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謀求新資金支持其動力類電池業務發展 重点: 中國動力類電池慘烈的價格戰,正擠壓欣旺達盈利空間,公司欲借香港上市籌資求生 這家公司的動力類電池業務,營收增長陷入虧損,依靠傳統消費類電池業務維繫整體盈利   陳竹 寧德時代 (300750.SZ;3750.HK) 與比亞迪(1211.HK; 002594.SZ)雄踞中國電動車電池市場王座,第二梯隊企業只能爭搶殘羹剩飯。慘烈價格戰恐導致大批企業出局,行業迎來生死存亡期,這正是中國眾多產能過剩新興產業的共同寫照。 嚴峻局勢下,企業爭相籌集資金,以應對即將到來的行業洗牌。這類資本不僅關乎生存命脈,更因客戶唯新技術是瞻,企業須在快速迭代的賽道中持續創新投入。 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300207.SZ)正寄望挺過行業洗牌,公司計劃赴港上市吸納全球資本,距首次披露意向僅數周,上周已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隨著滬深A股上市公司密集赴港二次上市,港股熱度攀升,欣旺達借近期香港IPO市場回暖態勢上市集資。今年5月,寧德時代募資46億美元,創全球年初至今最大IPO紀錄,引發轟動,欣旺達擬效法寧德舉措上市集資。 欣旺達尚未披露具體融資規模,不過聘請高盛與中信證券兩大頂級承銷商,意味其IPO規模可觀。畢竟,參考兩家投行典型交易規模,幾乎可確定將超1億美元。 發力動力類電池 1997年,王明旺、王威兄弟在深圳創立欣旺達,彼時電動車尚處於藍圖階段。與同處深圳的電動車巨頭比亞迪相似,欣旺達以消費類電池起家,現已成為該領域龍頭企業,2020年起蟬聯全球手機電池製造商榜首。儘管大眾認知有限,但從華為到飛利浦等主流品牌,當前均內置欣旺達生產的電池。 2014年成立動力類電池事業部後,欣旺達正式進軍電動車電池領域。相較2008年入局的寧德時代等老牌企業,入局晚近十年。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迅猛發展,賦予欣旺達充足增長機遇。據上市文件披露,其動力類電池業務營收由2022年的127億元,增至2024年的151億元(約合20億美元)。該業務增速領跑公司整體發展,營收佔比從2022年的24.3%攀升至去年的27%。 上市文件顯示,欣旺達客戶涵蓋理想、小鵬、零跑、廣汽、上汽、雷諾、日產等中國市場主流電動車企。然而,據中文媒體報道,公司出貨量高度集中於單一客戶,理想去年獨佔其四成訂單。 能源市場追蹤機構SNE Research數據顯示,今年前五月,寧德時代與比亞迪合計佔據中國電動車電池市場67%的累計裝車量。欣旺達以2.87%市佔率位列第七,與中創新航(3931.HK)、國軒高科(002074.SZ)、億緯鋰能(300014.SZ)、蜂巢能源等市佔率2.99%至6.26%的二線廠商同處混戰格局。 深厚的消費類電子根基使欣旺達持續保持盈利,這令多數同行望塵莫及。中國數據供應商Wind顯示,過去十年該公司季度財報從未虧損。今年一季度延續傳統,其營收123億元,淨利潤3.87億元,同比增幅達21%。 但切莫被數據迷惑,這家公司整體盈利主要依賴傳統消費類電池業務支撐,該板塊今年一季度毛利率達20.2%。反觀其動力類電池業務,同期毛利率僅12.9%,差距明顯。 港股上市文件雖未披露動力類電池具體虧損額,但此前擬分拆該業務赴深交所上市的文件顯示,2020至2023年,該業務持續虧損,僅2023年就虧損15.6億元。因未達深交所盈利要求,分拆計劃最終擱淺。 虧損現象絕非欣旺達獨有,多數同行雖未單獨披露動力類電池虧損數據,但財報毛利率同樣低迷。例如同樣謀求香港二次上市的億緯鋰能,2024年動力類電池毛利率僅14.2%,較欣旺達今年首季12.9%的毛利率高出不多。 如此微薄的利潤主要源於價格戰,電動車企自身深陷生存鏖戰,為保銷量開啓慘烈降價,進而向電池供應商傳導成本壓力,令行業雪上加霜。 作為擴張戰略環節,欣旺達宣稱將加速海外佈局。鑒於中國電動車市場漸趨飽和,該策略堪稱審慎,但踏上此道的企業遠非其一家。雖未單獨披露動力類電池海外營收,公司整體海外銷售額今年一季度佔比已達40%。 欣旺達已啓動全球產能佈局,泰國春武里府的巨型電池生產基地,於今年3月獲當地政府批准,兩座工廠總投資額逾100億元。 未來,動力類電池仍將是欣旺達主攻方向,成熟消費類電池業務則為持續擴張輸血。但要在賽道中立足,這家公司或需另辟蹊徑突破價格戰困局。關鍵在於加大研發投入,構建差異化技術壁壘,實現難以複製的溢價優勢。 出海佈局雖關鍵,但本土動力類電池業務未盈利之際,欣旺達須嚴防擴張節奏避免財務透支。其消費類電池業務的造血能力,構築了關鍵競爭優勢,截至今年3月末,其現金儲備逾100億元。公司的未來成敗繫於兩難抉擇,既要培育動力類電池的盈利造血功能,又需嚴守運營紀律,防止現金流枯竭。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鍋圈從居家餐飲趨勢中取增長

鍋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517.HK)周一披露,隨著精打細算的中國消費者越來越多選擇居家餐飲,公司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22%,淨利潤翻番。 鍋圈食品中期報告顯示,公司在半年內持續加速擴張其居家烹飪食材零售網絡,重點佈局價格敏感型下沈市場。截至6月末,全國門店數量達10,400家,以加盟店為主,保持了2024年末的增長勢頭。公司同時表示正積極探索開拓海外市場。 謹慎的消費情緒導致多數餐飲公司的客流與銷售同時降低,而鍋圈是行業中逆勢突圍的少數企業之一。公司營收由去年同期的26.7億元增至32.4億元(約合4.51億美元),淨利潤同比飆升123%至1.9億元。 鍋圈通過深化自動化應用與建設集中化生產中心提升運營效率。上半年,公司推出24小時無人值守零售模式——店員下班後,門店可以繼續自動運營。目前逾2,000家門店已完成這項智能化改造。為進一步拓展區域覆蓋,助推未來發展,鍋圈還計劃在海南儋州設立生產基地。 為迎合偏愛線上購物的年輕消費群體,鍋圈積極發展線上銷售渠道。上半年抖音賬號矩陣累計取得超32億次曝光,吸引了更多消費者,促使其抖音營業額同比漲超100%。 陽歌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