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M.US
Full Truck Alliance reports strong revenue growth

三季度,該數字貨運平台的貨車司機用戶數量達到400萬,月活發貨貨主總計達284

重點:

  • 滿幫集團三季度收入增長33.9%、淨利潤反彈81.4%後,股價上漲14.3%
  • 本季度,貨運應用程序履約訂單量增長22%,達到5,190萬,反映積極的獲客策略和產品創新的成效 

譚英

貨運應用程序運營商滿幫集團(YMM.US)上周公布的三季度業績完全符合投資者的預期,儘管中國經濟低迷,但公司的收入和利潤均錄得強勁的兩位數增長。投資者投桃報李,推動公司股價在公告發布當天上漲14.3%,使其今年以來的漲幅達到42%。

中國國內經濟在經歷了多年的快速增長後陷入低迷,投資者往往對與中國國內經濟捆綁的股票持謹慎態度。這情況反讓業務全部在中國的滿幫集團的最新業績愈發亮眼。儘管滿幫集團股價上揚,但另一家快遞公司順豐控股(6936.HK)在11月27日的香港IPO中運氣不佳,首個交易日收盤持平。

這似乎表明,投資者喜歡滿幫集團的輕資產商業模式,即運營一個平台,為卡車司機和需要在中國境內運輸貨物的客戶牽線搭橋。相比下,順豐控股的運營模式成本要高得多,它擁有並維護著數以千計的物流車輛和飛機,更不用說數量相當的倉庫,這使其成為中國最大的物流運營商。

與滿幫集團更相似的是拉拉科技,它是總交易額排名全球第一的物流交易平台。拉拉科技最近重新啓動香港上市計劃,如果成功,滿幫集團近期的強勁表現可能預示著它的前景良好。

拉拉科技最新上市文件中的獨立研究顯示,滿幫和拉拉科技所在的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公路貨運市場,2023年的總交易額估計為1.19萬億美元,預計到2028年將增至1.7萬億美元。

與此同時,滿幫似乎既沒有受到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也沒有受到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即將上台,引發的地緣政治焦慮的牽連。公司第三季度淨收入同比增長33.9%至30.3億元,季度淨利潤增長81.4%,至11億元。

由於訂單量和變現率提升,交易服務收入(主要來自貨車司機支付的佣金)增長68.6%至10.5 億元。本季度貨運經紀服務增長19.7%至13億元,而貨運信息發布服務(由托運人支付)則增長4.9%,至2.23億元。

公司增長最快的收入來源之一是增值服務,包括信貸解決方案,本季度增長33.7%至4.8億元,而去年同期為3.59億元。

公司預計第四季度收入介乎29.4億元至30億元間,意味增速在22.3%至24.8%,較第三季度有所放緩。如果按這個範圍的上限計算,公司2024年全年的收入將突破110億元,較2023年增長32%

400萬卡車司機里程碑

本季度,滿幫履約訂單——即平台上所有匹配成功的運輸訂單減去取消的訂單——增長了22.1%至5,190萬,而平台發貨貨主平均月活用戶數達到284萬,同比激增33.6%。 

公司首席財務官蔡翀說,公司平台上的貨車司機數量在本季度達到了400萬的新里程碑,留存率為85%。

董事長兼CEO張暉(英文名Peter)將貨主新用戶數量的增長歸功於公司兩個原始品牌之一——運滿滿的品牌全面換新,以及產品改進和積極的廣告宣傳活動。他說,司機增加是利用了 「秒搶好貨+司機會員+行為分」的組合機制的結果。

對於像滿幫這樣的輕資產公司來說,用戶留存至關重要,因為它沒有順豐速運那樣的卡車車隊,也不像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鳥那樣有壟斷的發貨貨主。滿幫經常把自己比作優步(UBER.US),因為它也是中介,在司機和包括貨運代理在內的發貨貨主之間提供貨運預訂服務。

儘管只有49%的用戶是真正的直接發貨貨主,但在經濟疲軟的情況下,滿幫的賣點是提供定制服,並且可以消除推高貨運成本的中間商。蔡翀表示,三季度的新用戶大多數都屬於直接發貨人。

滿幫提供的套餐越有吸引力,愈能帶來好效果,畢竟卡車司機來都希望盡量提高每趟行程收入,同時可以最幅度節省成本。根據中國交通運輸部的數據,因為效率較低的運營商退出,中國卡車司機的數量從2016年的3,000萬下降到2024年中期的1,730萬。滿幫正在全力追逐這個數量日益減少的群體,利用激勵方案等手段來推動新發貨人的增長,例如「委託」服務,讓公司為不太熟悉現有選擇的客戶提供更多服務。

至少就目前而言,滿幫還是一個相對受歡迎的公司。其市盈率為26倍,低於優步的35倍,但它可能是卡車司機應用程序領域最具競爭力的公司。

在滿幫的季報中,幾乎唯一的負面因素是增值稅對成本的巨大影響。但據公司三季度投資者報告顯示,地方政府提供的增值稅退稅補貼超過了稅費。三季度增值稅退稅達10億元,增值稅稅款為13.8億元。該公司沒有披露收到的任何補貼金額。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字節跳動為獅騰提供AI設施

電商企業獅騰控股有限公司(Synagistics)(2562.HK)周二宣布,將使用字節跳動提供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開發為商戶提升效率的工具。 根據公告,總部位於新加坡的獅騰將與BytePlus合作,後者將提供Skylark大語言模型及數據分析工具,助獅騰開發為亞洲市場量身定制的下一代企業應用,雙方未披露合作財務條款。 週二下午交易時段,獅騰股價下跌5.3%。公司於去年9月通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方式在香港上市,成為港交所2022年推出SPAC後,首家以此方式上市的企業。當前股價較SPAC上市首日收盤價累計上漲約7%。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螞蟻擬分拆海外業務赴港上市

財新引述消息人士報道,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集團,計劃將其海外業務部門「螞蟻國際」在港交所上市。螞蟻目前正在就潛在上市事宜與監管機構進行溝通。 在新加坡註冊的螞蟻國際,業務規模約佔集團總收入的20%。該公司擁有四大核心產品線:跨境支付平台Alipay+、國際收單業務安通環球(Antom)、跨境匯款服務萬里匯(World First)以及創新支付解決方案Bettr,涵蓋消費者端支付、商戶端收單及企業間跨境結算等全方位金融科技服務。 螞蟻國際董事長由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兼任。 2020年,螞蟻原本計劃在上海與香港兩地同時進行總額達370億美元的首次公開募股(IPO),但最終遭中國監管部門叫停,其後被迫重組並遭罰款近10億美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Janbon makes silver powder for solar cells

太陽能行業困境持續 建邦高科上不逢時

即便業內很多下游企業陷入虧損,這家太陽能電池材料生產商去年仍保持了盈利 重點: 建邦高科申請赴港上市,去年收入增長了42% 這家用於生產太陽能電池銀漿的銀粉供應商利潤微薄,在太陽能行業仍處於危機之中,公司可能也會陷入虧損 陽歌 香港IPO市場目前可能很火爆,各行各業的公司在經歷了三年的疲軟後紛紛開始融資。但太陽能公司卻明顯缺席了本輪熱潮,因這個曾經炙手可熱的行業,正在經歷供應嚴重過剩引發的痛苦回調。 儘管面臨如此巨大阻力,建邦高科有限公司仍申請赴香港上市,試圖憑借其領先的銀粉生產商的地位吸引投資者。銀粉可用於生產銀漿,而銀漿是所有太陽能電池的關鍵材料。即使在鼎盛時期,建邦高科看上去也有點懸,因為產品高度商品化,導致利潤率極低。在行業如此動蕩的時期,公司可能難以激起投資者的太大興趣。 雖然面臨諸多動蕩,建邦高科在過去三年仍保持盈利,至少以年為單位是如此。但上周五提交的上市文件並未按季度拆分數據,我們懷疑公司可能也和很多太陽能同行一樣,在去年底和2025年第一季度陷入了虧損。 領先的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晶科能源(JKS.US;688223.SH),以及多晶硅的龍頭生產商大全能源(DQ.US;688303.SH),都印證這個行業的困境。兩家公司在不久前的報告稱,第一季度不僅淨利潤出現虧損,毛利潤也陷入虧損——這意味它們的產品售價低於成本。 晶科能源和大全能源的股價今年迄今已下跌逾30%,目前接近五年來的最低點,行業困境可見一斑。週一,花旗將晶科能源的股票評級從「買入」下調兩級至「賣出」,稱該行業的困境看不到盡頭,導致晶科能源的股價進一步下跌。 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很難相信晶科能源和大全能源等下游企業不會向建邦高科這樣的上游供應商施壓,要求降價。 雪上加霜的是,近期銀價持續攀升,抬高建邦高科自己的生產成本,侵蝕公司利潤率。建邦高科披露,幾乎佔其全部生產成本的硝酸銀價格,已從2020年的每公斤3,100元,漲至去年的每公斤4,000元,預計還將持續上漲,到2029年達到每公斤5,400元。 利潤率下滑 建邦高科的優勢之一是歷史相對悠久,這幫助它佔據了中國光伏銀粉市場近10%的份額,成為國內最大的供應商。建邦高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10年,當時建邦膠體材料有限公司在山東濟南成立,專門生產彼時尚處於初期的新能源和先進材料。 該公司早在2012年就開始進行銀粉研發了。2014年,它建成了中國最早的銀粉生產線之一,但直到五年後的2019年才開始工業規模生產。2023年底,公司成為國內首批能夠生產新一代太陽能產品(如PERC、TOPCon、HJT和xBC電池)所需高級銀粉的公司之一。 隨著行業一派繁榮,建邦高科的業務也蓬勃發展。上市文件顯示,公司2023年收入增長58%,至27.8億元,去年又增長42%,達到39.5億元。正如前文所說,公司主要的材料成本硝酸銀去年佔收入的96.7%,略高於2023年的96.1%。 幸運的是,建邦高科不需要大量其他支出來運營業務,主要是因它的產品高度專業,客戶數量有限,競爭相對較少。過去三年,公司的銷售、營銷和研發支出相對穩定,不過去年行政成本幾乎翻了一番。 但即便翻了一番,行政成本規模也相當小,去年僅相當於收入的0.4%。能印證這一點的是,公司去年底的員工總數僅為93人,與上年持平,相比於2022年的84人沒有增長多少。 硝酸銀成本高昂,導致公司毛利率相當低,去年僅為3.4%,低於2023年的3.9%。過去三年,該公司每年都保持盈利,儘管利潤規模微乎其微,去年僅為7,900萬元。或許唯一比盈利規模更小的是建邦高科的現金,截至2024年底,其持有的現金總額僅為2,940萬元,但這其實已經是前一年1,080萬元的近兩倍了。 說建邦高科是在冒險太過輕描淡寫了,在行業持續承壓的背景下,IPO籌集到的資金或許能為其帶來一些急需的喘息空間。但我們還是認為,投資者不會對一家受困於行業重大變革的公司有太大的興趣。 建邦高科的全球競爭對手之一同和控股(5714.T),目前的市盈率僅為10倍。建邦高科最大的客戶之一聚和材料(688503.SH)的市盈率略高一些,為18倍。若估值介於兩者之間,按去年的利潤計算,建邦高科的估值將在1.5億美元左右。 這意味公司可通過上市籌集約3,000萬美元,這將為其提供部分急需的現金。說實話,我們認為投資者不會對這種上市太感興趣,不過它可能會吸引一些著眼於長遠的買家,他們不在意當前的低迷,看中的是這個行業未來重現光芒的一天。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美的上月斥5.5億回購A股

家電品牌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300.HK, 000333.SZ)周二公布,集團截至4月底止,已斥資近5.54億元人民幣(下同)回購774萬股A股,佔公司目前總股本的0.1%,每股成交價由69.5元至75.02元。 美的於今年4月9日公布回購A股方案,回購金額介乎15億元至30億元,每股回購價不超過100元,實施期限為一年。集團表示,回購是用於股權激勵計劃及員工持股計劃。 美的周二港開市跌2.5%報73港元,公司過去半年股價基本持平。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