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曾經風靡一時的新聞應用程式經營商稱,由於其公眾持股市值跌破了最低門檻,它可能被踢出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

重點:

  • 上周被通知其公眾持股市值太小之後,趣頭條面臨潛在的退市風險
  • 這家現金拮据的公司在過去兩年採取了削減成本的策略,迄今尚未公佈今年第一季和第二季的業績

西一羊

2018年9月在納斯達克上市時,趣頭條(QTT.US)作為從成立到上市時間最短的公司而聲名鵲起,當時距離其發佈核心的新聞聚合服務才兩年。然而上市四年之後,這種區別可能已經無關緊要,因為這家公司上周宣佈,它正面臨潛在的退市風險。

退市並不意味著趣頭條的末日,它仍然是中國頂尖的新聞聚合商之一,雖然其排名遠遠落後於行業領頭羊字節跳動旗下的今日頭條。但潛在的退市風險讓這家快速下滑的公司又多了一個麻煩,該公司最近加大了成本削減的力度,試圖阻止現金短缺問題的加劇。

我們稍後將討論該公司面臨的越來越多的問題,以及它們在更長期意味著什麼。但首先,讓我們來看看最新退市威脅的具體細節。

趣頭條2018年在納斯達克的全球精選市場上市,這是納斯達克市場內部劃分的三個層級之一,根據交易所的規定,在該市場上市的公司公眾持股市值不能低於1,500萬美元。而趣頭條上週三在一份聲明中說,它收到通知稱其不再符合這項要求,因為它的市值在過去一個月低於這個門檻。

趣頭條現在有180天的寬限期來恢復合規,在此期間,它必須連續10個工作日達到這個標準。或者,該公司可以申請將股票轉移到納斯達克資本市場,這是為處於早期階段的公司設立的較低級別的市場。考慮到它相對比較年輕,也許本來就屬於那裡。

雖然趣頭條稱該通知不會產生直接的後果,投資者似乎不這麼認為。發佈聲明後的三天裏,該公司的股價下跌了5%,上週五收於0.81美元。這樣一來,該公司的市值為2,500萬美元(1.75億元),還不到2018年9月上市首日的46億美元的零頭。自上市以來,隨著虧損擴大,該股市值穩步下跌。

趣頭條成立於2016年,它通過將它的新聞聚合應用程式瞄準被互聯網巨頭忽視的小型市場的讀者,在早期獲得了成功。它開創了一種商業模式——為在其應用程式上花時間的使用者付費,並因此而聞名。讀者還可以通過邀請朋友加入該平台而獲得經濟獎勵。

這個模式在公司創立的頭幾年取得了成功,在趣頭條應用程式發佈後的一年內,其日活躍用戶就超過了1,000萬。但這樣大量使用補貼是不可持續的,導致趣頭條的虧損逐年增長。該公司2019年錄得26億元巨虧,相比之下,2016年的虧損僅為1,090萬元。

萎縮的業務

在2019年底轉向更保守的支出策略後,該公司的虧損開始改善。根據今年5月發佈的最新年報,去年虧損收窄至12億元。但該戰略也導致它的收入從2020年的53億元和2019年的56億元下降至去年的43億元。

由於面臨迫在眉睫的現金短缺問題,趣頭條的最新戰略在很大程度上是出於實際考慮。在電商巨頭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購買了其1.711億美元的可換股債券後,該公司在2019年初抓到了救命稻草。但由於這批可轉債在今年早些時候到期,這種注資已經成為了趣頭條危險的未知因素。

在去年年初以來的所有財報中,該公司一再警告,「公司在到期後償還可轉債的能力存在不確定性……這對公司持續經營的能力提出了很大的疑慮。」這是業內的標準說法,意思是如果阿里巴巴要求償還現金,而不是在債務到期時行使轉換,該公司可能會被迫破產。

在5月發佈的去年四季度的最新財報中,該公司重複了同樣的措辭。它還透露,它與債權人達成了協定,將到期日從原來的4月4日延長至5月28日。可以肯定的是,阿里巴巴並不想根據債務的原始條款執行轉換,因為趣頭條目前0.81美元的股價與15美元轉換價格相比微不足道。

阿里巴巴仍可能行使轉換,從而幫助趣頭條避免一場危機,不過它幾乎肯定會附加大量額外要求,比如獲得趣頭條的控制權。但在中國政府向阿里巴巴和其他大型互聯網公司施壓,要求它們剝離核心領域外資產的大環境下,此舉似乎也不太可能。

截至去年底,趣頭條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受限制的現金總計6.59億元,即不到1億美元,遠低於欠阿里巴巴的1.71億美元。自去年第四季以來,該公司尚未發佈任何新的財報,但可以肯定的是,自去年年底以來,它的現金持有量是持續減少的。

儘管如此,迫在眉睫的現金危機和趣頭條削減成本的努力,並不意味著該公司正在全面後退。該公司仍在其他項目上投入巨資,尤其是旗下的米讀小說部門,該部門營運著2018年5月推出的一款獨立應用。根據5月份發佈的財報,截至去年12月的三個月裏,該公司的銷售和行銷支出增長了17%,其中大部分資金都用於擴大米讀小說的業務。

歸根結底,趣頭條能否扭虧為盈,將取決於該公司能否解決因阿里巴巴債務導致的現金緊張問題。發展米讀小說等其他業務也很重要,但目前尚未清楚該公司還能燒錢燒多久,因為它面臨來自財務狀況要好得多的字節跳動和閱文集團(0772.HK)等競爭對手日益激烈的競爭。目前,其主要的新聞聚合器趣頭條應用程式仍然是其主要收入來源,而且該業務沒有顯示出扭轉近期頹勢的跡象。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ATRenew is a recycler

萬物新生提升回收效率 營收利潤雙雙增長

隨著線下門店網絡加速擴張,公司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32%,創兩年來最快增速 重點: 萬物新生營收增速創兩年來新高,二季度利潤逼近歷史高位 這家回收企業本年度股價上漲57%,當前股價在三年半以來的高點   陽歌 對二手交易而言,沒有什麼比親手觸摸和感受商品更重要了。 這正是萬物新生(RERE.US)創立14年來的心得之一,也是其打造中國頭部回收品牌的關鍵著力點。公司第二季度報告兩年來最快營收增長,同時實現連續第四個GAAP(通用會計准則)運營盈利季度。 萬物新生也啓動了全新的股東回報計劃,將通過股票回購、分紅向股東回饋持續增長的利潤。公司此前已實施回購計劃,但本次披露的股東回報計劃目標非常雄心勃勃——返還不低於60%的調整後淨利潤,預示著分紅可能為期不遠。 電商渠道對於新品銷售來說是不二之選,但消費者對二手交易更為審慎。所以萬物新生以品牌信譽來背書所售商品,除智能手機、個人電腦外,已拓展至奢侈品、黃金、名酒等多品類回收商品。 萬物新生同時洞察到,無論獲得多少保障,消費者仍傾向實地驗貨。為此公司快速拓展線下門店網絡,提供上門驗貨服務的履約團隊規模已經達到1,160人。 創始人兼董事長陳雪峰表示,在現階段,包括未來兩年,萬物新生需要做的核心事項,一是要盡可能地建設回收履約交付能力,包括門店和上門的能力,讓安全、便捷、價格好的回收服務更加觸手可及。另一個是把“國民第一回收品牌”愛回收這個C 端品牌打出去。同時持續拓展智能手機回收之外的業務版圖。 在加強消費者對二手產品的直接體驗之余,萬物新生近年持續強化核心能力以優化運營效率,包括:剔除中間商,從而直連消費者提升毛利率;開展商品翻新業務獲得高於原狀轉售的溢價收益;聚焦城市級市場運作,降低全國性運營成本。 沈寂數年後,萬物新生的股票也重獲投資者關注。主要機構股東包括Acadian資產管理(Acadian Asset Management)、瑞銀、摩根士丹利、景順及普信集團,多家通過新興市場基金持倉。公司股價年內累計上漲57%,近一月漲幅23%,觸及三年半以來的高點。 具有象徵意義的是,本輪上漲使公司市值突破10億美元大關,躋身科技「獨角獸」陣營。 營收增速創兩年新高 在同行深陷消費者信心趨弱的困境之際,持續強化的回收能力幫助萬物新生近年保持雙位數營收增長,近兩年更實現全面盈利。 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32.2%至人民幣49.9億元,創兩年最快增速。其中佔大頭的商品銷售收入增長34%至45.6億元,上年同期為34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高毛利的直營業務當季營收增速高達63.7%,推動該板塊在產品收入中的比重從上年同期的28.2%升至34.4%。 另一項重要業務,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5.4%至4.33億元,上年同期為3.75億元。CFO陳晨指出,2022年推出的非電子產品的「多品類」服務目前佔服務總收入近15%。 回收效率提升推動商品銷售毛利率從上年同期的12.1%增至13.2%。公司連續四個季度實現GAAP運營盈利,當季運營利潤達9,110萬元。淨利潤層面實現GAAP淨利7,230萬元,同比扭虧為盈(上年同期虧損1,070萬元)。 公司季度內新增206家門店,截至6月末門店總數達2,092家。較一季度淡季的新增25家顯著提速,同時也意味著下半年需開設569家門店來完成全年新增800家的目標。 線下門店在為顧客提供驗貨服務的同時,也成為品牌塑造的重要陣地。公司同步在小紅書、抖音等社媒平台開展營銷,並加強與其他消費品牌的聯動。 公司董事會8月18日通過新的三年股東回報計劃,承諾每年以回購、分紅或二者結合的形式返還不低於60%的調整後淨利潤。二季度調整後淨利潤約1億元,按全年估算約合5,600萬美元。上半年已執行約520萬美元回購額度,意味著下半年仍有充足空間推進回購及潛在的分紅。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億航次季虧損擴大 下調全年收入指引

自動駕駛飛行器製造商億航智能控股有限公司(EH.US)周二公布,第二季入收按年增長44.2%至14.72億元(2,050萬美元),按季更暴增464%,主要受惠於EH216系列電動垂直起降(eVTOL)飛行器交付量增至68架,高於去年同期的49架。 期內公司錄得淨虧損8,100萬元,同比擴大13%,但經調整後淨利錄得940萬元,較去年同期的120萬元大幅增加。毛利率則維持62.6%,與去年同期的62.4%持平。 第二季度公司獲得超過150架新訂單,已在中國及海外建立逾40個EH216-S運行場地,2025年上半年完成超過一萬次安全飛行,保持零事故紀錄。公司表示,由於今年戰略重點放在推進eVTOL商業運營及運行示範模式,需為長期擴張奠定基礎,因此將全年營收指引由原本的9億元下調至約5億元。 摩根士丹利將下調億航2025年交付量預測45%至220架,收入預測則下調46%,並將億航目標價由30美元下調至26美元,但維持「增持」評級。 億航股價周二下跌7.53%,收報16.45美元,過去六個月累跌34.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Keeta is Meituan's foreign food delivery arm

美團滴滴再起爭端 巴西外賣市場互訴

兩大中國互聯網巨頭,在南美最大國家就外賣業務的不正當競爭相互提起訴訟 重點: 美團與滴滴本月在巴西相互提起訴訟,雙方均尋求在當地拓展外賣業務 進軍巴西是兩家企業出海戰略的組成部分,旨在規避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   梁武仁 當中國企業為對衝本土競爭加劇、經濟疲軟及監管風險而開拓新市場之際,它們或許會將標誌性的殘酷競爭模式帶至海外。當前,行業龍頭美團(3690.HK)與網約車巨頭滴滴正以極為激烈的方式上演這般場景。 隨著兩大企業在拉美最大市場的外賣爭奪戰升級,雙方在巴西陷入複雜的法律纏鬥。據財新報道,這場商戰最新進展是:滴滴旗下巴西外賣業務99Food,上周二於聖保羅法院起訴美團海外品牌Keeta,指控其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不到一周前,美團指控99Food以預支貨款為誘餌,要求餐廳夥伴終止與Keeta合作。此番針鋒相對的過招,標誌本月剛開啓的法律交鋒驟然升級。 這場對決是日益增多的中國互聯網服務商,將高強度競爭模式移植海外的最新案例。另一相似案例中,快時尚平台Shein與拼多多(PDD.US)旗下跨境業務Temu在美國深陷連環訴訟,從版權侵權到脅迫供應商等指控不一而足。 美團與滴滴在中國外賣市場短暫交鋒後,轉戰巴西再起衝突。2018年,以網約車聞名的滴滴進軍外賣領域,挑戰美團霸主地位,推出類似Uber Eats的服務。不過,該業務未能持久,2019年滴滴退出市場。其後雖嘗試多種外賣模式,均未掀起風浪。 美團佔據中國外賣市場超三分之二份額,與阿里旗下餓了麼、京東(JD.US; 9618.HK)等資金雄厚的對手競爭,這一格局令滴滴等新入局者難有施展空間。 滴滴並未延續國內外賣市場的失勢之戰,轉而聚焦出海擴張,尤其看重城鎮化快速推進、年輕人口基數龐大且數字化服務普及加速的拉丁美洲。 滴滴涉足巴西外賣市場,始於2017年投資網約車初創企業99。次年全資收購該公司後,2019年推出99Food,卻在2023年關停業務。今年4月,該業務重啓運營。 在拉美其他地區,Didi Food於2019年初登陸墨西哥,至2022年已成為該國下載量最高的餐飲應用。目前,滴滴在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多米尼加共和國及秘魯開展外賣業務,這些地區也提供其核心網約車服務。 美團也因國內外賣市場趨近飽和,及消費者支出趨謹而轉戰海外。創始人王興親自掛帥的出海戰略,始於2022年Keeta登陸中國香港,去年延伸至中東。今年5月,美團宣佈斥資10億美元布局巴西。該公司尚未在拉美開展運營,卻已與滴滴陷入激烈對抗。 美團小勝一局 美團本月起訴99Food通過購買關聯關鍵詞,在谷歌截流Keeta流量。聖保羅法院判令99Food三日內,停止該行為否則處以日罰金,美團暫獲小勝。美團還指控99Food以現金支付,要求商戶不與Keeta等競爭對手合作。此類排他性條款通常構成壟斷,曾導致阿里巴巴2021年在中國被罰創紀錄的280億元人民幣。 99Food在最新訴狀中指稱,Keeta外賣袋、網站界面的配色方案,以及字體等品牌元素與其過度相似,易致巴西消費者混淆。該公司要求賠償並禁止Keeta使用近似設計,美團回擊稱黃色作為品牌主色調已沿用超14年。 美團當前在中國的財務表現堪稱穩健:一季度營收同比增18%至866億元人民幣(合120億美元),毛利率改善驅動淨利潤飆升87%至100億元。 相較之下,滴滴一季度交易總額同比增13.5%至1,020億元人民幣,其中國際業務貢獻增長約28%,佔比近四分之一。該季度淨利潤亦現暴增,達上年同期兩倍。  2016年收購優步中國業務的滴滴,在網約車領域的統治地位堪比美團之於外賣市場。然而,其正面臨本土對手日益增強的擠壓,市場份額持續緩慢下滑。 此前,滴滴也遭遇國內監管重擊。2021年紐約IPO因未通過上市前數據安全審查,激怒監管機構,其應用遭國內商店下架,最終被迫從紐約退市,並因數據違規被處天價罰款。 此番際遇凸顯出中國企業(尤其敏感科技領域)在本土面臨的高監管風險,這正是眾多企業發力出海的動因之一。滴滴料將持續加碼海外佈局,正如美團及Shein、Temu等同行所為。這意味著更多企業或將在海外市場乃至法庭,陷入日益頻繁的衝突。 美團股價年內累計跌去20%,當前17倍市盈率雖遠高於京東的約9倍,但二者估值均未顯高位。這反映投資者對二者保持謹慎,原因是中國經濟放緩、監管風險以及出海可能面臨的類似問題。 美團股價下行,顯示投資者對其在華持續實現高利潤增長漸生疑慮,化解這一擔憂的最可靠方案是出海擴張,但包括勁敵滴滴在內的眾多企業也持此念。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期虧損收窄 曹操出行蝕4.7億

網約車平台曹操出行有限公司(2643.HK)周二公布上市後首份中期業績,收入同比大幅增加53.5%至94.6億元人民幣(下同),虧損收窄近40%至4.68億元,毛利率則上升1.4個百分點至8.4%。 期內各項營運指標均有所增長,上半年訂單量接近3.8億,同比上升49%,日訂單量為210.8萬,平均月活躍用戶達3,810萬,同比升57.4%,平均月活躍司機為55.4萬,同比升53.5%。 公司表示,未來計劃將自動駕駛的士(Robotaxi)的覆蓋範圍擴大至全國更多城市,截至今年6月底止,已在蘇州及杭州累計完成15,000公司的測試。 曹操出行周三開市升2.8%報83.5港元,公司自6月上市至今股價升逾9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