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7.HK
Last orders: leading rice noodle chain Tam Jai to delist from Hong Kong

曾經立志將譚仔米線帶向世界的東利多,如今選擇退市,是資本市場的無奈,還是新的戰略布局

重點:

  • 私有化出價每股1.58港元,較停牌前溢價75.6%,但仍低於上市價低約52.5%
  • 截至去年9月底的上半年度,公司收入仍有94%來自香港

 

李世達

與股市近期的熱鬧相比,香港餐飲業市道顯得格外冷清。上市僅僅三年多的香港米線一哥譚仔國際有限公司(2217.HK),如今也走上退市之路。

譚仔國際周二發布公告指出,持股74.26%的控股股東東利多控股(3397.T)提出私有化建議,每股作價1.58港元,較停牌前的收市價0.9港元溢價75.6%,若以截至2024年3月底止的1.103港元每股資產淨值作比較,有約43.25%溢價,而公司已表明不會加價。

此次私有化涉及最高現金代價約5.56億港元(5.2億元)。計劃生效後,公司將申請撤銷於港交所的上市地位。

高溢價收購的消息,刺激同日復牌的譚仔國際股價飆漲63.33%,升至1.47港元,成交量衝到6,700萬股。

遠低上市價52%

對於退市的原因,東利多控股在公告中表示,是為了在股份交易流通量長期持續偏低的情況下,為投資者退出並變現提供機會,成功私有化也將幫助譚仔國際未來更好地進行業務發展。

這家香港米線一哥,於2021年10月在港交所上市,當時在本地發售獲得28倍超額認購,籌集約14億港元。然而近兩年受消費降級、民眾北上消費等衝擊影響,香港餐飲業低迷。譚仔國際停牌前股價僅0.9元,較上市價3.33港元低近73%,市值縮水至12.12億港元。而如今1.58港元的收購要約價,亦較上市價低約52.5%。

港人耳熟能詳的譚仔雲南米線與譚仔三哥米線,本是來自同一家族,後來因兄弟決裂而分家各自發展。然而命運又將兩個品牌聯繫在一起。2017年,日資「丸亀製麵」母企東利多控股先後收購兩品牌,合共作價近22億港元。兩家米線再度合而為一,成立譚仔國際,隨後於2021年上市。東利多看好譚仔米線潛力,誓言「要將譚仔味帶到世界每個角落」。

但距離當年的雄心壯志僅僅過去三年多,譚仔國際的上市之旅似乎已走到終點。

盈利每況愈下

上市以來,譚仔國際的表現顯然不符期待。2022至2024財年,公司收入分別為22.8億港元、25.9億港元及27.5億港元。2025財年上半年(截至2024年9月底),錄得收入14億港元,儘管收入維持增長,但按年增速已跌至僅1.2%。

盈利方面,股東應佔溢利從2022財年的2.03億港元下滑到2024財年的1.17億港元,2025財年上半年更是按年大跌55.8%至3,606.8萬港元,盈利能力每況愈下。

2020年起,譚仔國際開始在中國內地、日本、新加坡、澳洲等地區開店。截至2024年9月30日,譚仔國際在中國內地、新加坡與日本的門店數量分別為23家、11家與3家。但多年來努力走出香港的譚仔,仍有約94%的收入來自香港本地。

根據公司中期業績,中國内地及海外市場的收入只有8,540萬港元,按年下跌7.2%,香港市場收入雖增長1.7%至13.2億港元,但經營溢利卻按年下跌14.7%至2.24億港元,而內地及海外經營虧損則增加了68.6 %至901萬港元。公司在財報中直言:「目前面對的挑戰有機會是本集團成立以來最棘手的一次」。

短期困局難逆轉

為改變現況,譚仔國際的策略是放慢在中國內地開店進度,並將目標從成本較高的深圳,改為廣州、東莞、中山、珠海等城市,同時著手關閉業績欠佳的門店,但短期內似乎都看不到扭轉局面的希望。

對母企東利多而言,儘管公司上市後業績不斷下滑、股價長期低迷,但公司帳上仍有現金13億港元左右,對比5.56億港元的代價仍是相當划算,而且公司收入仍在增長且持續有盈利,算盤打得確實精。但是對小股東而言,股價自上市後就從未高過發行價,如今半價收購,自然是感覺「被割韭菜」。

港股市場對中小型餐飲股的關注度一直比較低,與其讓譚仔國際在低估值的狀態下繼續運營,不如透過私有化尋求更靈活的資本運作方式,私有化後東利多可更自由運用充裕的資金重塑譚仔品牌,或許能找到新的成長動能。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聞

簡訊:傳Shein擬將總部遷回中國 為赴港上市鋪路

在美國與英國的上市計劃遇阻後,快時尚電商平台Shein據報考慮將總部從新加坡遷回中國,以爭取監管部門對公司在香港上市的批准。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表示,目前註冊於新加坡的Shein已就其在中國設立母公司的事宜諮詢律師。他們表示,目前討論尚處初步階段,Shein無法保證一定會推進這一舉措。 Shein於南京成立,至2021年才將總部遷至新加坡,以標榜自己為全球性公司,嘗試淡化其來自中國。此前,在未獲得紐約及倫敦上市的監管批准後,Shein傳出已透過保密途徑提出赴港上市申請。 不過,雖然總部不在中國,但公司仍然受到內地監管機構的監督,因為中證監要求所有與國家有實質聯繫的公司,即使不是在內地註冊成立的公司,在任何地方上市前都需要通過審查。 Shein此舉可能有助其獲得內地監管機構批准,部份原因是內地當局可以向 Shein的收入徵稅。遷冊亦可以讓當局對Shein的龐大數據庫,實施更大的監督。自2023年起,內地當局要求企業在海外上市前,接受數據安全審查。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手游虧損持續 中期料蝕6.5億元

遊戲運營商中手游科技集團有限公司(0302.HK)周二發盈警,預告截至今年6月底止,將虧損不多於6.5億元人民幣(下同),去年同期則錄得虧損2.41億元。 公司指出,雖然海外業務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增長,但自研的旗艦遊戲《仙劍世界》自今年2月發行後,表現未如理想,使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減少4成。另外,要為部分尚未上線遊戲的預付版權金進行撇銷,而金融資產公平值虧損又增加。至於期內的銷售及分銷開支也大幅增加,產生較多推廣費用。 中手游周三開市跌14%至0.54港元,過去一年股價下跌逾5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gora does infrastructure

簡訊:中國業務拖累 聲網二季度收入持平

實時互動技術服務商聲網(API.US)周一報告稱,二季度營收同比持平,主要是其全球業務超越下滑的中國業務,成公司最大營收來源。 聲網報告稱,二季度營收達3,43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微增0.1%。其國際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6.7%,達1,820萬美元;聲網中國業務收入下滑12.4%至1.16億元。公司國際業務活躍客戶數同比增長12.4%,增至1,880家;中國業務活躍客戶數微增1.4%,達到1,997家。 二季度實現盈利150萬美元,標誌著連續第三個季度實現盈利。聲網預計三季度營收將在3,400萬至3,600萬美元間,意味同比增幅處於7.6%至13.9%。 聲網股價於報告發布後次日(周二)下跌7.8%,收於每股3.67美元;年內股價累計跌幅達13%。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社區服務業務推動增長 萬物雲半年純利升4%

物業管理平台萬物雲空間科技服務股份有限公司(2602.HK)周一公布,截至6月底止六個月,收入按年升3.1%至181.4億元(25.3億美元);期內純利7.92億元,按年升3.9%;核心淨利潤則增長10.8%至13.2億元,派發中期息每股0.951元。。 公司表示,增長主要來自社區空間居住消費服務,收入按年升11.8%至113.3億元,成為最大貢獻來源。物業及設施管理服務收入增7.7%至51.7億元,帶動商企和城市空間綜合服務總收入僅跌5.2%。不過,AIoT解決方案收入大減66.2%,拖累相關板塊按年下滑23.6%。 萬物雲周二高開,至中午休市報25.96港元,升7.27%。該股今年以來累升約2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