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損擴大遇官方監管 快狗打車擴張路難行

上市不足兩個月的物流平台快狗打車發盈警,預計上半年虧損額大增超過三倍
重點:
- 快狗打車上市後股價持續下跌,最近更公布上半年虧損擴大
- 中國交通運輸部監管貨運平台惡性競爭,快狗打車藉提供補貼協助擴張之路將更難行
劉明
作為香港的“網上同城物流平台第一股”,快狗打車控股有限公司(2246.HK)自從6月底在港交所掛牌後,股價一直“跌跌不休”,曾經比招股價大挫近八成,參與IPO的投資者恐怕損失不菲。
屋漏偏逢連夜雨,該公司上周五發表盈利預警,預計上半年虧損約10.15億至11.51億元,對比2021年的2.47億元,虧損額大增超過三倍。即使撇除股份激勵、優先股重估及上市費用等因素,以非國際財務準則計算,經調整虧損淨額仍為1.15億至1.3億元,按年仍擴大超過三成,主要由於僱員人數增加,導致僱員福利開支上升,以及分包費用提升所致。
報告中稍令人安慰的一點,是公司在新冠疫情下,上半年收入仍能按年上升最多19%至3.59憶元。但投資者必須注意的是,由於監管機構出手整頓行業惡性競爭,快狗打車的擴張道路將更艱難,未來或只能為保持市場份額而苦苦掙扎。
股價跳水八成
快狗打車今年6月24日以每股21.5港元上市,首日掛牌高見23.15港元後持續跳水,8月5日曾低見4.92元,比招股價低79%。不過在8月9日,其股價突然逆轉,於兩個交易日翻了近50%。
有市場分析認為,快狗股價大翻身,可能與中銀證券在8月8日發表的一份交通運輸行業周報有關。該報告顯示,6月份快狗打車月活躍用戶接近140萬名。據快狗打車招股書,其2021年平均托運人月活躍用戶已降至62萬戶,如果把數據與中銀證券的報告直接比較,豈不是該公司僅用了半年時間,便把月活用戶規模翻了超過一倍?
可惜事實不是這樣,因為中銀證券引用的數據,是來自通聯數據商城,與公司提供的數據有異,不可以直接比較。雖然該報告指出,快狗打車的月活躍用戶數目已連升3個月,扭轉去年10月展開的反覆下滑趨勢,其中6月更環比增長超過一成。不過,回升或受到季節性因素影響,事關去年兩年,月活躍用戶都在第二季出現低位回升情況。所以快狗早前的強力反彈,很可能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由於中國及亞洲同城物流市場線上市場滲透率低,同時面臨龐大需求,估計未來數年仍維持強勁增長。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報告顯示,2021至2026年中國及亞洲的線上同城物流市場交易總額,預計複合年增長率超過五成。不過,互聯網平台競爭激烈,不同公司主動以各種形式的補貼以吸引及留住用戶,“燒錢”文化早已令藍海市場變成一片紅海,而且盈利空間越來越窄。
快狗打車在招股書表明,用戶激勵是營銷費用的一個關鍵部分,當籌集額外資金,將把今明兩年的用戶獎勵維持在2021年或略高的水平,而考慮到業務投資計劃,預計2022年至2024年度仍會繼續產生虧損。
不過同城物流行業的過度競爭,已引起監管機構關注,中國交通運輸部去年11月表示,與相關部門約見貨運平台企業時,要求不得誘導貨主不合理壓價及司機低價競爭;今年7月,交通運輸部與貨拉拉、滿幫(YMM.US)、滴滴貨運及快狗打車約談,要求正視貨運平台公司壓價競爭、多重收費、違規運營等問題,並立即對競爭行為進行整改。
難再“燒錢”搶客
官方加強監管規範,可以約束平台之間的競爭,令行業及企業更健康發展,快狗打車面對的競爭壓力或有所緩和,但同時代表公司更難透過“燒錢”搶佔市場份額。
作為上市聯席保薦人之一的瑞銀,於8月初首次發表報告覆蓋快狗時便提到,該公司利用地域擴張和進一步滲透到企業客戶,有助帶動2021年至2025年的收入複合年增長達到34%。不過,公司需要維持目前的補貼水平,以免市場份額出現重大流失。另外,由於經營策略審慎,加上活躍司機數量與市場領導者差距太大,預計在未來3至4年內,都不會取得更多市場份額。
從另一角度看,快狗的虧損及不利處境已在市場預期之內,並已從股價大幅調整中反映,而公司計劃擴大三四線城市“下沉市場”及擴展亞太地區的成果有待觀察,短期而言,其估值水平將會是能否重新吸引投資者關注的重要因素。
按瑞銀預測,快狗今年收入上升26.3%至8.34億元,明年則增長42.9%至11.92億元,以周三收盤價5.55港元計算,2023年預測市銷率2.5倍。
相比美國上市的同業滿幫,2023年預測市銷率約5.6倍,可見快狗存在大幅折讓。不過,滿幫為數字貨運平台老大哥,2021年全年成交易總額達2,623億元,全年總營收達46.6億,是快狗的六倍,估值理應享有溢價。
股價低殘的快狗,未來有沒有反彈空間?按瑞銀給予該公司的目標價6.7元,以現價計算,相當於兩成的潛在升幅。另外,光大證券估計,快狗有機會在9月份納入南向港股通名單,一旦屬實,在內地投資者的“北水”加持下,可望成為股價催化劑。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