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383.SHG
Gemdale’s outlook is under pressure

金地集團董事長凌克突辭任,市場擔憂集團債務及銷售情況,公司前景不明朗

重點:

  • 穆迪調低金地評級,並將展望調整為負面
  • 公司第三季銷售大幅下滑,按年跌逾四成

     

劉智恒

掌管金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0383.SH)二十五年的凌克,突向董事會請辭,不再擔任集團董事長。外界都為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感到意外。金地的公告有解釋,凌克是因為身體原因而辭任。但對於這樣一個重量級的地產大佬離任,外界免不了議論紛紛。

內地財經記者契而不捨追訪原由,金地集團只好回覆,再次強調凌克的辭任,確實是因身體的原因,並沒別的因由。但凌克的身體有什麼問題,卻又諱莫如深。

眾所周知,內地房地產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一間市值超過200億元的房地產龍頭企業,掌舵人究竟是什麼緊急原因,要在行業最艱難時刻離公司而去?若是一如公司所言是健康問題,那是嚴重到那個程度,才讓一位在企業甚具份量的戰將,要離開崗位,未能與公司共渡時艱。

凌克媲美王石

看看凌克在金地的發展歷程,1992年凌克加入深圳市上步區工業村建設服務公司,這家公司是金地的前身,凌克由一個業務員開始,到1995年參與開發金地花園及金地海景花園,獲得亮麗成績,之後他在企業的發展就順風順水。

1998年未到四十歲,凌克已出任金地集團董事長,更在2011年帶領金地成功上市,在他的努力經營下,金地打入一線房地產商之列,與萬科(000002.SE)、保利(600048.SH)及招商地產(000024.SZ)合稱「招保萬金」。2016年的銷售收入更衝破千億,帶領金地成為全國房地產企業龍頭之一。

看到這裡,大家就知道他在集團的地位,彷如當年王石在萬科一樣,幾乎是無可代替。因此他的突然辭任,市場難免會猜測,是否公司出現什麼問題,才會突然離開。事實上,金地及凌克本人,沒有理由不知道事件的嚴重性,而且之前是沒有半點風聲。

股票市場的回應,正好反映問題之嚴重。金地發出公告當天,股價跌停板,收市報5.52元,下跌近一成,並見五年新低,市值只有249.2億元。公司多只債券亦下跌,當中「16金地02」跌超過25%。

金地中期財務健康

在此之前,外界都認為金地財務及業務情況穩定,公司中期業績顯示,今年上半年收入368.6億元,同比上升31.1%,賺15.3億元,下跌22.2%。公司持有現金460.8億元,計息負債1,096億元,淨負債為53.5%。從整體情況看,雖說盈利下跌兩成,但在今年的樓市困境中仍有錢賺已十分不錯,再以負債比率來說,在芸芸被受債務困擾的內房企業中,情況實在好得多,可以說仍在十分健康水平。

可是,今次凌克請辭一事,在現時敏感的市場上,立時引起諸多猜測。是否金地的財務情況並非想像中理想?集團是否一如其許多內房企業一樣,有一些隱藏債務沒有在資產負債表上顯示。

市場都知道,過去許多開內地發商利用「表外債」方式,為財務報表進行粉飾。然而在國家實施「三條紅線」後,開發商要大幅減債,都急於搶著賣樓套現,市場供應一下子大增,而且要趕賣樓,就要降價推售,加上經濟又放緩,令樓市下滑。當債務週轉出問題時會觸犯條款,表外債隨時要現型,結果是那些房企的實際債務,要較原來財務報表來得高。

穆迪調低評級

雖然金地財務仍然健康,但最關鍵的銷售,近期也存在一定不明朗,2023年首9個月,金地累計銷售金額1,219.3億元,按年下跌25.2%,以今年樓市情況,銷售只下跌兩成多,也可以接受。然而若撇除整體看,只細看近期銷售,情況就不一樣。7至9月銷售分別是105.1億元、125.1億元及131億元,近三個月都有增長,情況也不錯,然而若與去年比較,過去三個月內,每月均下跌超過四成。

即是說相對去年,金地的銷情正在惡化中,特別9月時,是「金九銀十」的重要月份,加上政府推出多項放寬樓市措施,銷售都較8月升不足5%,反映整體樓市並不理想,情況亦未見大改善。現時要看第四季樓市,若然沒有起色,對金地將構成相當大壓力。

深圳評級及研究機構Ratingdog估計,如果金地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的銷售額,較2022年下降30%,公司一年內將面臨逾45億元的債務償還缺口。

事實上,評級機構穆迪半個月前就將金地集團的評級,由「Ba3」下調至「B3」,金地的子公司Famous Commercial Ltd的評級,也由「B1」下調至「Caa1」,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穆迪指出,金地的合約銷售額下降、流動性惡化、未來12至18個內將有大量債務到期,金地的信用狀況正在轉弱中。負面展望,則是反映公司改善融資渠道和營運能力的不確定性。

面對市場的猜測,對公司構成一定影響,金地實應站出來,澄清市場的種種疑慮。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Pagoda taps investors with stock placement to repay high debt after weak results

業績下滑債務高企 百果園配股集資還債

經營水果零售的百果園,公布中期業績不久,即以大折讓配股集資 重點: 公司今年上半年業績轉盈為虧蝕逾3億元 分店量大減近三成至4,386家   白芯蕊中國水果零售市場規模已超過1萬億元,行業有三大龍頭,以「南百果、北鮮豐、西洪九」之稱,當中「南百果」便是在香港上市的深圳百果園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411.HK),但近年業績滑落,2025上半年業績更進一步惡化,最新更宣布大折讓逾19%配股。 主打水果銷售的百果園,完成公布中期業績後,上周宣布按每股1.17港元,配售2.795億股新H股,佔擴大後H股總數約16.1%,較前一日收市價1.45港元大幅折讓19.31%,集資3.27億港元,當中2億港元用作支付貿易應付款項,1億港元用作償還銀行貸款。 2023年1月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的百果園,於2001年在深圳成立,據當時招股文件指,集團是中國最大水果零售商,但市佔率只有1%,大股東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余惠勇。經過是次配股後,股權亦從19.5%攤薄16.5%,但仍是最大單一大股東。 業績盈轉虧 回顧百果園表現,上市後首年業績硬淨,2023年盈利錄得增長11.9%至3.62億元,但踏入2024年業績開始走樣,單是上半年純利就大幅倒退66.1%至8,851萬元,整個2024年業績更由盈轉虧蝕3.86億元。至於股價,在2024年便累積大跌76.9%。 集團在2024年業績公布後解釋,因競爭加劇加上消費者需求變化,以及自身經營周期調整帶來挑戰,導致業績走樣;但奇怪是2024上半年業績開始倒退,到2024下半年業績轉差,管理層忽然變得積極,頻頻在市場回購,2024年全年回購約4,920萬股,金額達6,837萬港元。同時在2024業績大虧下,也派末期息每股0.0065元。 不過,從年初迄今起,回購的手影又未再出現,繼2024年大幅虧損3.86億元後,2025上半年亦虧損3.42億元。再者,百果園的短期銀行借款接近23億元,非即期銀行借款亦達2.67億元,資本負債比率由去年底的89.3%,增至上半年的103.5%,反映情況不大樂觀。 由於業績進一步惡化,集團也大刀闊斧搬遷或關閉租金費用率高、人工費用高或經營業績較差的劣勢門市,更加專注於優勢門店,因此零售門店總數按年淨減少1,639家至4,386家。 另一方面,百果園2024下半年採取措施優化毛利率較低產品,以滿足消費者在消費疲弱下,對高品質與高性價比產品需求,包括豐富產品種類及優化產品組合。從毛利率角度業務已見喘穩,由2024年底的3.1%,升至2025上半年的4.9%。 生鮮產業鏈損耗高 無可否應,內地水果零售市場規模大,但前五大企業市場佔有率只得3.6%,理論上業務發展及合併空間巨大,但百果園問題除了內地消費降級影響外,行業供應鏈問題才是關鍵所在。 據內地券商開源證券指出,中國水果種類繁多,亦是易腐食品,每種水果質量標準、保存要求都不同,故新鮮度和品質要求較高。另一方面,水果產地多,涉及不同農場、種植者和批發商,還有供應鏈亦複雜,對多數小型水果經銷商庫存管理難度大,因此要統一整條供應鏈較困難,形成水果產業鏈經常出現存放效率低、高損耗率等問題,單是中國生鮮產業鏈整體損耗率達25%,變相亦阻礙產品附加值提升。 為減少損耗,實現經營效率全面提升,加上現代種植技術和農業科技發展,業內企業引入數字科技,優化果品品質、減少損耗,以實現經營效率的全面提升。 為針對痛點,百果園已在內地建立七個總倉及428個城市倉,提升供應鏈效率,以滿足中小型水果供應商和夫妻老婆店的採購需求。 整體來說,百果園目前市賬率只有0.2倍,市銷率亦不足1倍,理論上估值處於偏低水平,配合毛利率有止跌回升的跡象,令股價在低位有支持,奈何集團整體收入下滑,加上內地樓市疲弱情況未改,令「財富效應」帶動的樂觀消費模式變得保守,消費者變得更為謹慎,直接打擊各零售行業。同時公司未來仍需為物流設備作大量投資,因此百果園業務前景挑戰大,中短期故事仍欠吸引力。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華潤建材華潤飲料計劃遷冊香港

國企華潤集團旗下兩家香港上市公司周五宣布,計劃將公司註冊地從開曼群島遷至香港。華潤建材科技控股有限公司(1313.HK)和華潤飲料(控股)有限公司(2460.HK)均發公告,披露公司援引今年5月23日在香港生效的政策,將公司遷回香港。 華潤飲料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已在聯交所主板上市並在香港設立主要營業地點,遷冊後可減少跨國合規的複雜性,精簡法律實體架構,有效減少多司法管轄區帶來的成本。」 許多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常以開曼群島為註冊地,部分原因是中國對其外國所有權的限制。 華潤建材開市持平,中午收報1.78港元;華潤飲料開盤後漲0.36%,中午收報11.09港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美團Keeta進軍迪拜 40天拓展第三個中東市場

外送服務巨頭美團(3690.HK)周六透過官方微信宣布,其國際外賣品牌Keeta於當地時間上午11時正式在阿聯酋迪拜啟動營運。這是Keeta繼8月進入卡塔爾、9月登陸科威特後,40天內開拓的第三個中東國家外賣市場。阿聯酋亦成為美團在中東海灣地區的第四個戰略落點。 公司表示,Keeta在迪拜的啟動,是美團「零售+科技」戰略的又一實踐。迪拜同時成為美團無人機配送品牌Keeta Drone的首個海外站點。未來,Keeta將依托美團積累的高效履約能力,打造「地面+低空」雙履約網絡,推動即時零售服務的規模化落地。 2023年5月,美團在香港推出KeeTa國際外賣品牌,並於去年9月在沙特阿拉伯營運。根據公司中期報告,KeeTa在沙特的營運已拓展至20個城市。KeeTa所屬的「新業務」板塊,第二季度收入265億元(37.14億美元),同比增長22.8%,經營虧損19億元,同比擴大43.1%。 美團股價周一高開,至中午休市報102.4港元,升1.79%。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白雲山斥7.5億 購南京醫藥1成股權

藥企廣州白雲山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874.HK, 600332.SH)周日公布,透過旗下的廣藥二期基金,購入南京醫藥(600713.SH)11.04%股權,作價7.49億元人民幣。 南京醫藥以醫藥批發、醫藥零售,醫藥「互聯網+」及醫藥第三方物流為主營業務,網絡覆蓋江蘇、安徽、湖北、福建及昆明市,公司早於1996 年已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白雲山指出,通過雙方在資本層面、分銷管道建設及中醫藥領域等合作,優化公司在華東區域佈局,增強公司醫藥業務競爭優勢,並帶動醫藥製造業務增長,持續推動發展。 周一白雲山開市微升0.4%報18.05港元,公司今年以來股價在15至19港元間上落。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