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5.HK 2150.HK

中國茶飲品牌競爭激烈,截至去年底已有約3,000個品牌,門店數量多達約42萬家,陷入嚴重「內捲」

重點︰

  • 茶百道在股價除淨後突然取消派發股息,管理層稱將保留該等現金資源,用於公司的日常業務營運
  • 奈雪的茶發盈警,預計今年上半年將由盈轉虧,主因消費需求未有顯著回復

 

裴梓龍

作為一名投資者,你投資的企業明明說了派發股息,股價也已除淨,當你正滿心期待地準備收錢時,這家公司突然告訴你「不好意思,撤消派息」,股東見財化水,感覺恐怕只有失望和憤怒。

今年4月23日才在香港上市的內地茶飲品牌四川百茶百道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555.HK,茶百道),上市價每股17.5港元,上市後股價持續下挫,為挽救股東信心,公司在6月3日宣佈派發0.28元末期股息,6月25日的股東周年大會,更以接近百分之百的大比數通過派息,股價並已在6月28日除淨。

每股0.28元的股息,算是對股東們的小小安慰,豈料在正式收到股息前三天,茶百道突然發表公告,表示「綜合考慮近期外部環境變化,經審慎考慮,本公司董事會決定調整本公司的派息方案。2024年7月29日,董事會已審議及批准建議撤銷派發2023年年度股息。」另外,公司也稱「正在考慮派息方案的調整事項,而經調整後的派息方案項下的派息總金額,將不低於2023年年度股息的總金額。」

消息公布後,茶百道股價在四個交易日累挫超過13%,上周五跌至7.15港元,再創上市後新低。

茶百道取消派息的解釋,是保留該等現金資源用於公司的日常業務營運。獨立股評人鄒家華認為,中國茶飲市場「內捲」非常嚴重,情況肯定會持續,公司倒不如把資金留起,面對市場的減價戰。

內捲正是目前內地茶飲市場面對的困境,各大品牌已陷入激烈價格戰,本來主打高端市場的奈雪的茶(2150.HK)和喜茶部分產品價格已降至20元以下,去年更推出9.9元產品。

結果,奈雪的茶最近也發出盈利預警,預計今年上半年將由盈轉虧,錄得經調整淨虧損約4.2至4.9億元,遠遜去年同期的7,020萬元盈利,主要因為消費需求未有顯著回復,門店收入承壓,另外計劃關閉部分表現不及預期的門店,並為此計提資產減值準備。

根據茶百道的上市文件引述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中國現製茶飲店有約3,000個品牌,總門店數量多達約42萬家,在中國前十大購物區中,每個購物區的中心一公里內便有約50家現製茶飲店,在中國十大購物商場中,每家購物商場平均都有10家現製茶飲店。

目前中國的茶飲店幾乎已經達到「總有一家在附近」,然而這類茶飲品牌的產品幾乎大同小異,大多都是奶茶、水果茶及檸檬茶等,那麼能吸引客戶的就是價錢。以往中國茶飲市場分中、高、低三大陣營,奈雪的茶和喜茶主攻中高端市場,茶百道、古茗和滬上阿姨作為中端市場的代表,低端市場的核心戰力便是靠便宜起家的蜜雪冰城。

進入10元時代

正如奈雪的茶在盈警報告中提及,中國消費需求未有顯著回復,面對消費降級,奈雪的茶及喜茶除了推出9.9元產品外,原本售價30至40元的飲品,也要降價至30元以下,兩家茶飲店更放棄一直堅持的自營策略,願意開放加盟,目的就是要靠加盟商捍衛自己的市場佔有率。

位於中端市場的品牌也不能坐以待斃,除了推出10元以下的產品外,更將大部分產品的價格減至20元以下。根據業界數據,截至今年1月,茶百道、古茗和滬上阿姨的人均消費降至約15元左右,但奈雪的茶及喜茶的人均消費也只有約18元左右,可見競爭相當激烈。

至於靠加盟快速擴張,並已申請在香港上市的蜜雪冰城,一直都是靠「便宜」搶客。根據其上市申請文件,絕大部分茶飲售價都在10元以下,反而受惠於目前消費降級。

「中國人民的財富效應仍未明顯增強,目前最怕出現通縮。但是原材料價格卻持續維持高位,本身有規模效應及資金充足的品牌一定會繼續打價格戰,看來內捲只會繼續惡化。」鄒家華說。

茶百道及奈雪的茶的股價已反映內捲情況,投資者並不看好這個行業。茶百道上市僅四個月,股價已比招股價累跌近六成,奈雪的茶今年也累計下挫超過四成。

鄒家華認為,茶百道撤銷派息,或令投資者不再相信其管理層未來任何關於派息的話語,最嚴重甚至會影響未來配股集資或發債,「內地茶飲市場由以往爆炸式增長,到現在內捲嚴峻,在沒有看到市場明顯改善之前,不建議買入相關股票。」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受惠新股市場火熱 中金中期盈利爆升

頭部投行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3908.HK;601995.SH,簡稱:中金公司)周一表示,預計2025年上半年淨利潤介乎34.5億元至39.7億元間,同比增長55%至78%。 公司指受惠於上半年資本市場活動回暖,帶動核心投行業務需求水漲船高。香港成為今年上半年全球最大IPO市場,44家企業在六個月內共計募資1,071億港元。作為今年迄今最大規模IPO的聯席保薦人之一,中金公司與另外兩家中國投行和外資投行,共同助力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3750.HK;300750.SZ)實現約400億港元的募資。 周二中金公司港股開盤下跌0.1%,年初至今累計漲幅約達50%。

簡訊:萬科上半年勁蝕最多120億元

房地產開發商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202.HK, 000002.SZ)周一發盈警,料截至今年六月底的上半年,將錄得虧損介乎100億至120億元人民幣(下同),去年同期蝕98.5億元。 公司表示,虧損主要因房地產開發項目結算規模下降,而毛利率仍處於低位。 同時因行業的市場和經營環境變化,考慮到業務風險敞口上升,新增計提了資產減值。另外,部分大宗資產或股權交易價格低於賬面值。 萬科續稱,上半年續獲得各類金融機構支持,新增融資和再融資達249億元,並償還164.9億元公開債務,在2027年前已無境外公開債到期。 周二萬科開市跌0.4%至5.3港元,公司過去一年由高位下跌62%。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iel is a glass maker

印度生產基地成形 伯恩光學會否重啓IPO計劃?

港股IPO近期表現強勁,同業上市表現亮眼,或促使蘋果手機玻璃供應商伯恩光學重啓香港上市計劃 重點: 伯恩光學正在印度新建生產基地,並在越南進一步擴張,以響應客戶需求,實現境外製造多元化佈局 這家為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生產玻璃配件的企業可能重啓在港的上市計劃   陽歌 2025年或將成為港股十年來IPO表現最為強勁的年份之一,同時也可能成為「玻璃之年」。 一家領先的高科技玻璃製造商、伯恩光學的競爭對手剛在港募資48億港元(6.11億美元)僅數日,市場傳聞伯恩光學也可能籌備融資額更高的IPO。因為藍思科技(300433.SZ; 6613.HK)此次登陸港股是對其深交所主板上市的補充,而若伯恩光學在港上市,則將是首次公開募股。 伯恩光學並未對此次傳聞作出任何評論。公司之前曾嘗試赴港上市,最近一次是在2022年。當時報道稱其擬募資高達20億美元,約為藍思科技募資額三倍多。 伯恩光學最受矚目的是其iPhone核心供應商的地位,公司客戶還包括三星、榮耀及小米等頭部智能設備製造商。據悉,正是與蘋果的合作關係,正推動伯恩光學進軍印度市場。為了減少對中國的過度依賴,蘋果近年加速將智能手機生產轉移至印度。 據媒體報道,蘋果這家美國科技巨頭目前約有20%的iPhone是通過富士康和塔塔電子在印度生產的,並計劃在未來兩年將比例提升至約三分之一。隨著產量提升,蘋果正鼓勵其供應商在印建立本地生產基地。 據官網信息顯示,總部位於香港的伯恩光學在全球設有八個生產基地,總投資達400億港元,其中中國與越南工廠年產能合計18.5億件,僱員總數逾7萬人。 據去年的媒體報道,伯恩光學擬在印度建立生產基地。相關投資的報道最初源於去年1月,印度汽車零部件製造商Samvardhana Motherson International Ltd.表示伯恩光學將投資其電子零部件子公司Motherson Electronic Components Pvt Ltd. 去年8月,印度媒體Business Standard報道稱,該電子零部件公司將成為雙方的合資企業,投資額約250億盧比(2.9億美元),伯恩光學最終持股比例或達49%,剩餘股份由Motherson International持有。今年4月的後續報道顯示,伯恩光學已完成首期注資。 該報道同時指出合資公司將生產玻璃蓋板及其他零部件,廠址或定於泰米爾納德邦——蘋果另一家玻璃供應商康寧(GLW.US)正在當地建設新廠,預計今年底投產。據報道,伯恩光學在印度的合資企業預計前四至五年營收可達10億美元。 同樣重要的是,伯恩光學有望通過此合資項目構建其海外產能,為客戶提供更多選項,從而成為更受信賴的戰略合作夥伴,也獲得更多海外發展的機遇。 相比之下,藍思科技大部分生產仍在中國,但正通過越南及墨西哥工廠實現多元化佈局。伯恩光學進軍印度的舉措或使其佔據競爭優勢,因其印度工廠能更高效地服務蘋果及其他正將生產轉向印度的客戶群。 手機行業元老 作為元老級的中國科技公司,伯恩光學三十餘年前開始在深圳生產手錶玻璃蓋板。深圳是中國市場經濟改革的早期試驗田,這裡培育出微信運營商騰訊及全球最大無人機製造商大疆等科技巨頭。 據《福布斯》報道,公司創始人楊建文、林惠英夫婦於2000年代初開始研發手機玻璃屏幕,旨在替代當時普遍採用的易刮花的塑料蓋板。…

簡訊:美麗田園料中期純利年增不少於35%

美容與健康管理集團美麗田園醫療健康產業有限公司(2373.HK)周一公布,預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收入不少於14.5億元(2.02億美元),按年增長不少於27%;淨利潤不少於1.7億元,按年升幅不少於35%。 公司表示,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雙美+雙保健」的高毛利商業模式持續優化,提升收入結構與毛利率表現,同時「內生增長+外延擴張」雙輪驅動戰略帶動業務規模擴大及市場佔有率提升,推動規模效應持續釋放,令淨利率穩步上升。 美麗田園周一高開1.3%,至中午休市報29.55港元,轉跌0.84%,股價今年以來仍升6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