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88.HK BIDU.US
Baidu to take robotaxi program global

媒體報道稱,這家心懷自動駕駛雄心的公司,目前雖繼續專注於中國本土業務,但有計劃將自動駕駛出租車推向全球

重點:

  • 媒體報道,百度自動駕駛出租車國際擴張計劃,看起來像是未來的戰略,而非當前的優先事項
  • 公司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業務預計年底在武漢實現收支平衡,2025年實現整體盈利

陳竹

特斯拉的“We, Robot”發布會成為自動駕駛界的熱門話題,公司於10月10日發布了的自動駕駛出租車,外界評價褒貶不一。但就在兩天前,百度集團 (BIDU.US; 9888.HK)的自動駕駛出租車也登上了頭條新聞,多家媒體報道稱其計劃將項目推向中國以外的市場,表明公司正致力於趕上本土競爭對手文遠知行和小馬智行,以及谷歌的Waymo。

但這些報道均來自未具名消息來源,可能只是說說而已,而不是近期行動計劃,它們只是為了表明百度也在參與全球自動駕駛出租車競賽,與特斯拉和其他公司直接競爭。

《華爾街日報》是報道百度全球雄心的幾家媒體之一,上周報道稱,該公司計劃在香港、新加坡和中東等地測試和部署其「蘿蔔快跑」(Apollo Go)自動駕駛出租車。該報道還說,百度一直在與這些地區當地的公司和監管機構商討此計劃。

這些洩密似乎是為引起投資者對百度自動駕駛汽車業務的興趣,經過十年的低調發展,百度自動駕駛汽車業務已獲得顯著成長。公司最近預測,在部署了大部分車輛的武漢,自動駕駛出租車業務將在年底實現收支平衡,到2025年整體業務將實現盈利。

百度可能將國際擴張視為實現規模效益的一環,以便從十年的投資中獲得利潤,為其自動駕駛故事增添令人信服的增長故事。多年來百度在自動駕駛和其他廣泛領域投資巨大,但它的絕大部分利潤仍然主要依賴原來的互聯網搜索業務。為表明自己不是只有一招,百度一直努力嘗試多元化發展,但迄今為止尚未成功。

百度股價在過去兩個月明顯上漲,周五收盤較9月初的低點高出28%。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公司的自動駕駛出租車動態沒有直接關係,而是與中國股市近期普遍上漲有關,因最近有跡象表明北京方面將採取更加積極的措施刺激中國經濟。

有意思的是,投資者對百度海外擴張計劃的消息反應有些謹慎,這表明對於一個在中國已經有很大潛力的項目,他們可能不太願意支持投入如此大筆新資金。10月9日,也就是消息首次爆出的當天,百度股價小幅下跌2.7%。

值得注意的是,自動駕駛技術預計短期內不會推動百度的營收增長。儘管百度頻頻宣稱自己正在從一家依賴廣告的互聯網搜索公司,轉型成一家人工智能巨頭,但投資者應該注意到,百度在商業化這技術上面臨多重挑戰。

此障礙不僅僅是競爭那麼簡單,競爭始終在加劇。百度還必須解決整個自動駕駛汽車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完善逐漸成熟的技術、滿足不同司法管轄區複雜的監管要求,以及消除公眾對自動駕駛汽車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懷疑。

新的增長驅動力?

截至7月,百度報告稱,其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在中國11個城市的累計乘車服務已超過700萬次。在8月份的最新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公司高管表示,2024年二季度向公眾提供了89.9萬次乘車服務,同比增長26%。

儘管這些數據看似厲害,但增長的大部分來自一個相對較新的商業項目。蘿蔔快跑直到2022年才開始商業化努力,當時百度是少數幾家獲准在武漢和重慶的社會道路上,運營無安全人員下,提供無人駕駛車輛服務的公司之一。

此後,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效仿武漢和重慶的做法,允許開展無人駕駛出租車業務,這項服務也擴展到了更多城市。

儘管服務次數聽起來很厲害,但百度尚未披露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的收入數據,這表明它的財務貢獻可能仍然很小。

百度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未來的成功,取決於公司擴大車隊並進入更多城市的能力。儘管百度尚未透露已部署無人駕駛出租車的總數,但其表示僅在武漢就運營著500輛,其中400輛為全無人駕駛。公司計劃到年底將車隊規模擴大到1,000輛。

百度專注於降低成本,以實現快速擴張並達成盈利目標,擬通過將車輛生產外包給第三方公司來降低硬件成本。它還試圖優化與安全監控相關的成本,在一些城市進行遠程監控,在另一些城市進行車內監控。

摩根大通7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預測,百度的無人駕駛出租車業務,將於今年下半年在幾個城市實現收支平衡,依據是預計其會推出下一代車輛,同時每台安全監控設備監控的汽車比例會發生重大變化。

即便努力降低成本,但百度的擴張速度也取決於它無法控制的因素,尤其是監管方面。儘管中國政府熱衷於發展自動駕駛技術,尤其是為了保持與美國的競爭力,但它也在謹慎行事。

這種謹慎在7月就已顯現,當時百度在武漢部署已久的自動駕駛出租車突然引發爭議,因為一些司機抱怨被搶了飯碗。這個問題特別敏感,在中國當前經濟放緩導致大面積失業的情況下,很多人將開出租車視為一種不得已的就業選擇。

此外,百度並不是中國自動駕駛出租車市場的唯一一家公司。摩根大通的報告預測,到2033年,該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33萬億元。正在尋求上市的小馬智行和文遠知行也加入了這一競賽,還有電動汽車製造商小鵬汽車。文遠知行已經在多個海外市場開展業務,上月還宣布建立新的合作夥伴關係,通過優步在阿聯酋提供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

目前,海外擴張似乎更像是百度在未來的計劃,而非當前的重點,因為該公司預計,將專注於在國內市場打造產品和磨練技術。儘管宣傳得天花亂墜,但這種技術還在慢慢進入大眾市場,尚不清楚何時才會最終開始加速普及。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With so many new stock choices, Quantgroup might be best left to risk investors

新股選擇太多了 「量化派」還是留給風險投資者吧!

「羊小咩」的母公司量化派,六次嘗試申請上市均鎩羽而回,近日再接再勵,在港遞交上市申請 重點: 今年首五個月錄得盈利1.26億元 淨負債高達7.72億元   劉智恒 還是那句,在香港資本市場吹起的新股熱潮下,似乎甚麼公司招股也迎來瘋狂認購,至於公司是否具投資價值,管得那麼多,先炒為尚。 中國消費領域的線上市場營運商量化派控股有限公司,乘香港市場熾烈下再遞交上市申請,希望可以坐上這部上市列車,登上資本市場的大舞台,在債務沉重中融資以支持公司前行。 量化派的兩大核心業務分別是一站式消費平台「羊小咩」,及經營汽車零售O2O平台的「消費地圖」。平台的商業模式是為商品及終端消費者提供撮合服務,功能包括商品展示、線上支付、訂單處理及物流配送。 曾經六度計劃進軍資本市場的量化派,2014年由今年獲選 「福布斯中國人工智能科技企業 TOP 50」的周灏成立,當時主打的「信用錢包」平台,實際是P2P借貸(個人對個人的線上借貸模式),將金融機構、借貸企業及個人用戶對接,量化派從中收取手續和服務費。 原本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可2017年政府大力監管網絡借貸,2020年量化派只好由助貸平台,搖身一變為數字化解決方式提供商「羊小咩」。2022年又推出「消費地圖」,通過發放政府消費券和商家補貼,連接本地商戶與消費者,近年則轉而經營汽車零售。 這下華麗轉身並不容易,公司的業績一度變得波動,2022年至2024年間,收入分別為4.75億元、5.3億元及9.9億元。但在2022年錄得虧損28.1萬,之後兩年分別有盈利364.3萬元及1.47億元。截至今年首五個月,收入4.14億元,同比上升38.1%,盈利則大增261%至1.26億元。 營銷推廣費用龐大 量化派的轉型,從表面的數據看似乎尚算成功,但再看具體的財務,卻讓投資者有所保留。 公司的收入無疑是愈做愈大,但銷售及營銷費用從來也不少,甚至持續上漲。2022年才是4,792萬元,2023年已上升至1.09億元,增加127%,去年更暴增330%至4.7億元,遠較去年收入的87%增幅要高。很明顯,收入的增長,要靠龐大的推廣及營銷費用去推動。 再者,來自「消費地圖」的收入持續下滑,由2022年的2億跌至去年的3,281萬元。今年首五個月更只有791.7萬元,同比下跌43%,公司解釋是因業務轉型至4S汽零售所致。至於來自廣告的收入,由2022年的717萬元跌至去年的304.8萬元;今年首五個月收入,更從去年同期的224萬元跌至只有12.3萬元。 回報率低債務沉重 公司多項財務數據也不理想,股東權益回報率(ROE)十分低,2022年只有0.1%,2023及2024年更分別錄得負0.3%及14.7%,今年首五個月更擴大至負36.1%。 債務情況更不樂觀,過去三年的流動負債高得有點嚇人,2022年近15億元,今年五月底止更升至近20億元。公司已陷入負資產狀況,2022及2023年均超過10億元,到今年首五月底雖有所下降,但仍高達7.7億元,情況讓人擔憂。 另外,應收賬款淨額由2022年的2.58億元增至去年的6.38億元,今年5月底止更增至7.43億元。公司表示,至今年7月底止,已結清應收賬款1.23億元。縱是如此,公司應收賬款仍然高達6億元。 關連交易惹人爭議 不過,最大重點是這些應收賬高企問題,原來部分來自一家小額貸款公司鷹潭廣達,而這家公司實際由量化派的大股東周灝所控制,直至今年4月才將其所持份額出售。然而,臨近上市才將其出售,免不了受市場垢病,特別期間量化派更延長鷹潭廣達的信貸期。  財務數據不大理想,未來業務發展也不容易,其消費平台模式,市場上有美團、京東及抖音等競爭,這些行業巨頭不單擁有絕對的知名度、規模又龐大,用戶粘性極強,特別是量化派的平台缺乏內容驅動及社交裂變的能力,想在市場上分一杯羹,實在是知易行難,反倒是一不留神,其佔率有機被幾家龍頭瓜分。 因此,量化派這次崔護重來縱能成功,投資者還是先觀望,即使以短炒為目標也需多加注意,畢竟今天新股到港上市絡繹不絕,股民要選擇實在多的是。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賽力斯申港上市獲中證監備案

根據中國證監會官網周四公告,新能源汽車製造商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1127.SH)已獲中證監批准赴港上市。該上市計劃完成備案登記,為後續推進掃除了關鍵障礙。 賽力斯擬通過本次IPO發行約3.31億股,此舉將與其上海上市形成互補,公司已於4月向港交所提交初步招股說明書。 上市文件顯示,賽力斯旗下「問界」品牌(Aito)新能源汽車2024年實現營收1,450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58億元增長三倍;毛利率由7.2%升至23.8%。公司2024年實現59億元盈利,成為全球第四家達成盈利里程碑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商。 周五賽力斯股價在上交所上漲5.8%,今年以來累計漲幅約18%。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吉宏股份預告首三季盈利翻倍

跨境社交電商企業廈門吉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03.HK; 002603.SZ)周四公布,預計2025年首三季錄得淨利潤2.57億元(3,600萬美元)至2.7億元,按年大增約95.1%至105.3%。 公司表示,受惠於跨境社交電商業務持續高速增長,及紙製快消品包裝業務盈利能力顯著提升,整體營收與盈利能力顯著提升。根據公告,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亦達2億元至2.1億元,同比升幅在55%至65%之間。 吉宏股份成立於2003 年,總部位於廈門,2016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本業原是紙制包裝,初期以產品設計和營銷為基礎,在識別消費者需求方面累積相當經驗,隨後開始拓展跨境社交電商業務,採取「信息找人」的推廣方式,實現「貨找人」的跨境社交電商模式。 今年5月,吉宏股份在港交所掛牌,上市至今股價累升63.2%。盈喜發布後,公司股價周五高開,至中午休市報18.34 港元,升2.1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Jingdong Industrials does industrial e-commerce

京東工業獲中證監備案 距港上市一步之遙

這家中國領先的工業品採購B2B交易平台,上市申請已獲中國證券監管機構備案 重點: 京東工業的港股IPO已獲中國證監會備案,為上市鋪平道路 按40億至70億美元估值區間測算,公司此次募資規模可能超10億美元   陽歌 歷經三年等待,電商巨頭京東集團(JD.US; 9618.HK)旗下最新業務單元終臨近上市。我們作此項研判的依據在於,中國證監會官網最新發布的備案通知書顯示,京東集團旗下B2B平台京東工業股份有限公司(JINGDONG Industrials, Inc.)此前擱置的香港公開募股,已獲境外發行上市備案,此類備案是中資企業赴海外(主要面向美國及中國香港)上市必須跨越的關鍵監管門檻。 中國證監會公告顯示,京東工業計劃發售2.53億股普通股。公司2023年首次申報赴港上市,去年二度提交申請,今年3月又進行新一輪申報,但申請本月底即將失效,意味年底前公司很可能重新提交申請。 與聚焦消費者市場的國內電商企業不同,專注企業級產品服務的京東工業將為投資者提供差異化。相較於面向消費者的B2C模式,企業採購單筆交易規模通常更大。然而,大宗訂單往往伴隨更薄的利潤空間。 京東工業正是典型例證,公司2024年毛利率僅16.2%,顯著低於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同期的41%和拼多多(PDD.US)截至六月的全年58%的水平。這種差異也有助解釋,為何阿里巴巴將其2007年上市的B2B業務「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最終退市,此前該業務上市五年間股價長期低迷。 儘管如此,憑借龐大業務體量及中國市場規模優勢,京東工業仍具相對吸引力。公司在MRO(指非生產原料性質的工業用品)工業品服務(涵蓋辦公清潔耗材及生產維保工具等)領域穩居行業龍頭地位。據3月呈交的上市文件中第三方數據顯示,其立足的中國工業品供應鏈市場規模,2024年達11.4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6萬億美元)。 京東工業指出,2024年龐大市場的數字化滲透率僅6.2%,但預計2029年將升至8.2%。伴隨數字化進程加速,公司深耕的中國工業供應鏈科技與服務市場規模,有望實現近10%的年均復合增長,從2024年的7,000億元增至2029年的1.1萬億元。 雖未在3月的申報文件中披露具體募資目標,但本次IPO獲得諸多重量級機構加持,美銀、高盛及海通擔任承銷商,中信證券與瑞銀出任財務顧問。據悉,2023年申報時擬募資10億美元,考慮到當前香港IPO市場熱況,若該公司提高募資額度也在意料之中。 重量級機構背書 2017年,京東工業自京東集團拆分,若成功上市將成為繼京東集團、京東健康(6618.HK)、京東物流(2618.HK)及德邦股份(603056.SH)後第五家上市公司。京東曾於2020年推動旗下京東科技申報科創板,去年也為旗下房地產業務提交類似方案,兩項計劃均未能成行。 估值方面,京東工業2023年通過3億美元融資實現67億美元估值,投資方包括紅杉中國及阿布扎比政府主權基金Mubadala。 若此前成功上市,其估值大概率難以維持。然而,當前港股反彈疊加近年最活躍IPO市場窗口期,局面已明顯改觀。參照全球MRO龍頭應用工業技術(AIT.US)與固安捷(GWW.US)當前約25倍市盈率及2.5倍市銷率的交易水平,若京東工業適用相同估值倍數,依其2024年銷售額及調整後利潤測算,公司估值介於40億至70億美元之間。 相較於當前多數企業增長乏力甚至營收萎縮的整體環境,京東工業的財務狀況相對穩健。其核心優勢在於輕資產運營模式,主要採用客戶需求歸集後向供應商下單的機制,顯著降低存貨風險。這與京東集團主站B2C模式形成鮮明對比,後者需先行採購商品儲備庫存,再根據訂單向消費者分批發貨。 公司在申請文件中稱,「該模式下,大量訂單實現了供應端直發需求端。我們以輕資產的運營模式,打造了一個可擴展的業務,使我們能夠以高效的方式快速擴大規模。」 京東工業的持續經營業務收入從2023年的173億元增至2024年的204億元,同比增長18%。雖然增速尚屬穩健,但需指出,該增幅已較上一年度23%的水平顯著放緩。 公司約94%的營收(去年佔比)來自產品銷售,其餘為服務貢獻。但服務對毛利潤的貢獻率明顯更高,去年約佔總量三分之一,反映出其毛利率遠高於產品銷售業務。不利因素是,過去三年服務收入停滯,所有營收增長均依賴產品銷售提升,最終拉低整體毛利率。 儘管如此,公司盈利表現仍具相當吸引力,2024年淨利潤7.62億元,調整後淨利潤達11億元。對投資者而言,京東工業憑借其主導的市場地位,整體上看起來相對有吸引力。這些優勢疊加當前港股IPO市場熱潮,應可轉化為強勁的市場認購需求,但投資者無疑將密切關注其最終定價策略。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