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稱,這家曾經醜聞纏身的連鎖咖啡集團在國內迅速開設新店的同時,正力求進入東南亞市場

重點:

  • 據媒體報道,瑞幸咖啡正在考慮進軍東南亞,且已經開始在新加坡招聘門店經理
  • 這家曾爆出醜聞的連鎖咖啡店在去年第三季實現盈利,營收按年增長逾65%

梁武仁

瑞幸咖啡(LKNCY.US)正在捲土重來,重新在中國咖啡市場佔據一席之地。而不到三年前,一場巨大的會計醜聞差點讓其倒閉收場。一切順利的話,該公司甚至可能會以比所有人的預計都快得多的速度在紐約重新掛牌,完成其在早前名譽掃地後的逆襲。

該公司股票仍可在紐約場外的OTC市場交易,它生意火旺,在中國本土市場大舉開設新店,而且似乎正在準備將其樣式新穎、風格簡約的咖啡店開到海外。據外國媒體本月報道,其出海第一站是東南亞,公司未對相關報道置評。但有一個跡象表明,它已經在朝這個方向行動了:該報道引述網上的招聘資訊稱,該公司正在新加坡招聘門店經理。

就在報道出現之際,瑞幸咖啡的最新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不僅繼續快速增長,同時還設法實現了盈利。去年第三季,其營收按年增長逾65%至39億元,截至9月底的門店數量較上年增加38%至7,800家左右。按這個標準,該公司是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集團,領先第二名的星巴克(SBUX.US),後者於9月底才開設了在中國的第6,000家門店。

最重要的是,瑞幸咖啡在7月至9月的報告期裏實現了淨盈利,華麗逆轉了2021年第三季的虧損。利潤包括一筆一次性收益,但大部分利潤來自營運,讓該公司得以錄得正向現金流。

去年9月底,瑞幸咖啡持有相當於7.81億美元(53億元)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而且在全部清償一年前經過重組的債務後,截至去年第三季,該公司已「無債一身輕」。在2020年初爆出大規模會計造假後,該公司的債務即被重組。

尤其令人驚訝的是,去年,在很多競爭對手都因中國嚴厲的疫情防控而遭遇銷售額下滑的情況下,主要面向外賣咖啡人群的瑞幸咖啡,卻設法實現了營收的快速增長。去年第二季,該公司被迫在不同時間短暫關閉上海、北京和其他城市的門店,但同期仍實現了營收按年增長72%,因為仍在營業的門店和新店大大抵消了損失。

成立於2017年的瑞幸咖啡,本是前途看好的星巴克挑戰者,2020年承認22億元銷售額造假後淪為棄兒,現在則是「鹹魚翻生」。早前的會計醜聞引發了全球關注,導致該公司遭遇股東集體訴訟,並收到美國證券監管機構開出的巨額罰單,迫使其進行債務重組。2020年6月,IPO剛剛滿一年的瑞幸咖啡被納斯達克除牌。

掃清障礙

在代價高昂的和解和漫長的訴訟程序之後,一個新的管理團隊解決了該公司的主要法律和監管問題。這讓瑞幸咖啡得以專注於擴張,使用一種新的、資本密集程度較低的模式,集中於特許經營店,而非自營店。

截至目前,瑞幸咖啡的快速擴張僅限於中國,它受惠於這裏日益壯大的城市職場中產年輕人,對這種飲品越來越高的接受度。然而,其競爭也很激烈,外國和本土連鎖店都在爭相利用中國消費者對咖啡日益增長的喜愛。庫迪咖啡是其中的新來者,由前瑞幸咖啡高管於去年推出,該公司的野心非常大,計畫到2025年底把門店達到1萬家。

瑞幸咖啡要求顧客只能通過應用程式點餐的策略,讓它可以利用技術手段來控制成本。由於門店採取簡約形式,大多沒有或提供很少座位,不需要太大空間,所以租金成本也很低。但由於使用大幅折扣來吸引客戶,該公司早期也蒙受損失。

隨著市場白熱化,該公司將目光投向海外尋找新的增長機會也是合理的。2019年,也就是醜聞發生前,瑞幸咖啡與科威特的Americana Group簽署了一份初步合資協議,計畫進軍中東和印度市場。但在會計醜聞發生後,這個計畫付諸東流。

去年,網上曾流傳一家泰國咖啡店的照片,該店的標識與瑞幸咖啡相似,讓人覺得該公司終於要走向海外了。但事實證明,那家店是瑞幸咖啡的山寨版。

有人可能會說,山寨版的出現,意味有人看好瑞幸這個品牌。畢竟,泰國是中國遊客的熱門目的地。隨著中國最近取消旅行限制,中國遊客似乎會報復性回歸。印尼和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也是如此,這些地方深受中國遊客的喜愛,往往是中國品牌跨出國門的第一站。

但最終,瑞幸咖啡還是需要吸引當地的消費者,才能在這些市場立足。這就意味著一個很大的問題,它在中國的制勝戰略是否也適用於其他地方,因為那些地方的消費者,未必像中國消費者這樣習慣使用科技產品,他們可能更喜歡在像星巴克這樣悠閒的環境中喝咖啡,而且每個市場還有大量競爭激烈的本土特許經營店和咖啡館。

拋開這些潛在的挑戰不談,瑞幸咖啡在國內的業務似乎回到了正軌。當然,有人可能會繼續對它迅速轉虧為盈抱懷疑態度,鑑於它的黑歷史,這麼想也是合理的。它最新的財務數字太漂亮了,看起來不真實。但話雖如此,在它試圖向世人展示洗心革面的成果、重新上市之際,似乎難以相信它會再次冒險做假賬。

投資者似乎決定相信該公司。瑞幸咖啡的股價在過去一年裡漲了一倍多,超出了IPO價格,市盈率約為36倍,與星巴克的38倍相差不大。截至目前,瑞幸咖啡的回歸與它的隕落一樣具有戲劇性。如果它能繼續保持這種成功,重回納斯達克不會像曾經以為的那麼遙不可及。但前提是納斯達克的官員和美國監管機構相信,它真的已洗心革面。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心動料上半年最少賺7.9億元

遊戲及平台開發商心動有限公司(2400.HK)周一公布,預計2025年上半年淨利潤不少於7.9億元,較去年同期約2.5億元大增約215%;期內收入預計不少於30.5億元,按年增長約37%。 心動表示,業績大幅改善,主要受惠於旗下多款自研遊戲表現強勁,包括《仙境傳說M:初心服》、《心動小鎮》及《火炬之光:無限》,帶動整體收入與毛利率提升。此外,儘管TapTap平台App月活躍用戶基本持平,但透過廣告算法優化及用戶參與度提升,帶動平台收入與利潤持續增長。 里昂周一發布研報稱,首次給予心動「跑贏大市」評級,認為該公司的遊戲開發與營運業務展現出強勁增長往績,預計新遊戲《Heartopia》今年第四季在海外上線,以及今年9月公司在中國推出的《Etheria》等,都將成為新增長動力,給予目標價60港元。 心動股價周二高開,至中午休市報70.90港元,升24.93%。今年以來,該股已升約183.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第四範式夥海博思創 組合資拓電力AI服務

人工智能應用開發公司北京第四範式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6682.HK)周一公布,與北京海博思創科技成立合資企業,並定命為能量晶體(北京)科技。合資公司將從事電力交易方向的AI技術服務,第四範式持合資公司19%股權。 合資公司的成立是「AI+ 儲能」技術融合,依託海博思創在儲能系統研發、生產及管理的技術,結合第四範式在AI Agent+ 的世界模型、機器學習平台以及智慧能源領域的技術,在電力交易、儲能電站資產運營管理等,共同推動相關的人工智能技術全面應用。 第四範式周二開市升1.2%報54.85港元,股價自今年4月低位已上升67%。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unwoda makes EV batteries

動力電池業務擠壓 欣旺達謀港上市補血

公司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謀求新資金支持其動力類電池業務發展 重点: 中國動力類電池慘烈的價格戰,正擠壓欣旺達盈利空間,公司欲借香港上市籌資求生 這家公司的動力類電池業務,營收增長陷入虧損,依靠傳統消費類電池業務維繫整體盈利   陳竹 寧德時代 (300750.SZ;3750.HK) 與比亞迪(1211.HK; 002594.SZ)雄踞中國電動車電池市場王座,第二梯隊企業只能爭搶殘羹剩飯。慘烈價格戰恐導致大批企業出局,行業迎來生死存亡期,這正是中國眾多產能過剩新興產業的共同寫照。 嚴峻局勢下,企業爭相籌集資金,以應對即將到來的行業洗牌。這類資本不僅關乎生存命脈,更因客戶唯新技術是瞻,企業須在快速迭代的賽道中持續創新投入。 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300207.SZ)正寄望挺過行業洗牌,公司計劃赴港上市吸納全球資本,距首次披露意向僅數周,上周已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隨著滬深A股上市公司密集赴港二次上市,港股熱度攀升,欣旺達借近期香港IPO市場回暖態勢上市集資。今年5月,寧德時代募資46億美元,創全球年初至今最大IPO紀錄,引發轟動,欣旺達擬效法寧德舉措上市集資。 欣旺達尚未披露具體融資規模,不過聘請高盛與中信證券兩大頂級承銷商,意味其IPO規模可觀。畢竟,參考兩家投行典型交易規模,幾乎可確定將超1億美元。 發力動力類電池 1997年,王明旺、王威兄弟在深圳創立欣旺達,彼時電動車尚處於藍圖階段。與同處深圳的電動車巨頭比亞迪相似,欣旺達以消費類電池起家,現已成為該領域龍頭企業,2020年起蟬聯全球手機電池製造商榜首。儘管大眾認知有限,但從華為到飛利浦等主流品牌,當前均內置欣旺達生產的電池。 2014年成立動力類電池事業部後,欣旺達正式進軍電動車電池領域。相較2008年入局的寧德時代等老牌企業,入局晚近十年。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迅猛發展,賦予欣旺達充足增長機遇。據上市文件披露,其動力類電池業務營收由2022年的127億元,增至2024年的151億元(約合20億美元)。該業務增速領跑公司整體發展,營收佔比從2022年的24.3%攀升至去年的27%。 上市文件顯示,欣旺達客戶涵蓋理想、小鵬、零跑、廣汽、上汽、雷諾、日產等中國市場主流電動車企。然而,據中文媒體報道,公司出貨量高度集中於單一客戶,理想去年獨佔其四成訂單。 能源市場追蹤機構SNE Research數據顯示,今年前五月,寧德時代與比亞迪合計佔據中國電動車電池市場67%的累計裝車量。欣旺達以2.87%市佔率位列第七,與中創新航(3931.HK)、國軒高科(002074.SZ)、億緯鋰能(300014.SZ)、蜂巢能源等市佔率2.99%至6.26%的二線廠商同處混戰格局。 深厚的消費類電子根基使欣旺達持續保持盈利,這令多數同行望塵莫及。中國數據供應商Wind顯示,過去十年該公司季度財報從未虧損。今年一季度延續傳統,其營收123億元,淨利潤3.87億元,同比增幅達21%。 但切莫被數據迷惑,這家公司整體盈利主要依賴傳統消費類電池業務支撐,該板塊今年一季度毛利率達20.2%。反觀其動力類電池業務,同期毛利率僅12.9%,差距明顯。 港股上市文件雖未披露動力類電池具體虧損額,但此前擬分拆該業務赴深交所上市的文件顯示,2020至2023年,該業務持續虧損,僅2023年就虧損15.6億元。因未達深交所盈利要求,分拆計劃最終擱淺。 虧損現象絕非欣旺達獨有,多數同行雖未單獨披露動力類電池虧損數據,但財報毛利率同樣低迷。例如同樣謀求香港二次上市的億緯鋰能,2024年動力類電池毛利率僅14.2%,較欣旺達今年首季12.9%的毛利率高出不多。 如此微薄的利潤主要源於價格戰,電動車企自身深陷生存鏖戰,為保銷量開啓慘烈降價,進而向電池供應商傳導成本壓力,令行業雪上加霜。 作為擴張戰略環節,欣旺達宣稱將加速海外佈局。鑒於中國電動車市場漸趨飽和,該策略堪稱審慎,但踏上此道的企業遠非其一家。雖未單獨披露動力類電池海外營收,公司整體海外銷售額今年一季度佔比已達40%。 欣旺達已啓動全球產能佈局,泰國春武里府的巨型電池生產基地,於今年3月獲當地政府批准,兩座工廠總投資額逾100億元。 未來,動力類電池仍將是欣旺達主攻方向,成熟消費類電池業務則為持續擴張輸血。但要在賽道中立足,這家公司或需另辟蹊徑突破價格戰困局。關鍵在於加大研發投入,構建差異化技術壁壘,實現難以複製的溢價優勢。 出海佈局雖關鍵,但本土動力類電池業務未盈利之際,欣旺達須嚴防擴張節奏避免財務透支。其消費類電池業務的造血能力,構築了關鍵競爭優勢,截至今年3月末,其現金儲備逾100億元。公司的未來成敗繫於兩難抉擇,既要培育動力類電池的盈利造血功能,又需嚴守運營紀律,防止現金流枯竭。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鍋圈從居家餐飲趨勢中取增長

鍋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517.HK)周一披露,隨著精打細算的中國消費者越來越多選擇居家餐飲,公司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22%,淨利潤翻番。 鍋圈食品中期報告顯示,公司在半年內持續加速擴張其居家烹飪食材零售網絡,重點佈局價格敏感型下沈市場。截至6月末,全國門店數量達10,400家,以加盟店為主,保持了2024年末的增長勢頭。公司同時表示正積極探索開拓海外市場。 謹慎的消費情緒導致多數餐飲公司的客流與銷售同時降低,而鍋圈是行業中逆勢突圍的少數企業之一。公司營收由去年同期的26.7億元增至32.4億元(約合4.51億美元),淨利潤同比飆升123%至1.9億元。 鍋圈通過深化自動化應用與建設集中化生產中心提升運營效率。上半年,公司推出24小時無人值守零售模式——店員下班後,門店可以繼續自動運營。目前逾2,000家門店已完成這項智能化改造。為進一步拓展區域覆蓋,助推未來發展,鍋圈還計劃在海南儋州設立生產基地。 為迎合偏愛線上購物的年輕消費群體,鍋圈積極發展線上銷售渠道。上半年抖音賬號矩陣累計取得超32億次曝光,吸引了更多消費者,促使其抖音營業額同比漲超100%。 陽歌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