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出的燦谷優車平台,補充了這家網上汽車交易服務供應商的新業務模式

重點:

  • 受宏觀環境疲弱和商業模式轉型影響,燦谷第三季收入急劇下滑,但受惠於成本控制,其虧損也大幅收窄
  • 公司在第三季推出了二手車平台「燦谷優車」,並表示向汽車交易服務供應商的業務轉型現已「基本完成」

陽歌

人人都喜歡柳暗花明的故事。但在如今中國經濟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人們可能更看重利潤。

這或許能解釋投資者對燦谷集團(CANG.US)最新公佈的未經審計財報的反應。財報顯示,該公司從汽車金融向汽車交易平台的轉型過程穩步推進。與此同時,該公司在第三季未經審計財報中披露的淨虧損大幅下降。

但與燦谷財報顯示它尚未盈利相比,似乎其他都不值一提。或許是因為對此感到失望,再加上管理層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未能回答關於何時實現收支平衡的問題,該公司的股價在最新業績公佈後下挫15%,收盤價接近歷史最低水平。

中國汽車行業的整體形勢也不樂觀,這可能分散了投資者對燦谷整體處於增長趨勢的注意力,包括其不久之前推出的二手車交易平台「燦谷優車」,也錄得了一些顯著增長。該平台和燦谷較早前推出的新車交易平台「燦谷好車」,是其同時面向買家和賣家,提供廣泛汽車相關服務的新型商業模式的基礎。

我們先來分析中國整個汽車行業的總體前景。它嚴重影響著行業內每一個機構,從製造商到經銷商和燦谷這樣的其他相關服務供應商。今年春季,因為國內廣泛的封控和其他疫情防控措施,汽車行業大幅放緩,但到了6月又突然回暖,一直到10月都保持穩定增長。

到了11月,形勢再度不穩。從最新的指標來看,隨著最近的疫情防控措施必定導致月銷售額再次下滑,經銷商庫存不斷增長。

儘管整個汽車行業情況不樂觀,但燦谷指出,它其實處於有利地位,能夠從中受益,因為它提供的是更注重成本效益的產品和服務,特別關注對價格敏感的小市場。

「疫情持續產生的影響,疊加前兩個季度出台的優惠政策,正在重塑國內汽車行業的格局,」燦谷首席執行官林佳元在隨著最新業績一同公佈的評論中說道。「在不斷變化的市場趨勢和積極的監管變化下,我們繼續專注於我們的汽車交易業務,並繼續提升我們的一站式平台服務能力。」

雖然燦谷現在已經集齊了汽車交易服務供應商這個新業務所需的幾乎所有元素,但由於服務平台整合以及汽車金融業務的退場才剛剛開始,加上我們提到的其他宏觀因素,該公司第三季收入同比大跌48%至4.16億元。

雖然這確實沒什麼可以吹噓的,但我們應該注意,這個數字超出了該公司之前給出的指引,相比第二季69%的跌幅有所改善。

儘管收入大跌,但因為整體營運成本和開支縮減27%,該公司的利潤改善明顯。最新季度虧損1.3億元,與一年前4.17億元的虧損相比,收窄約三分之二。

加速擴大使用者基數

在了解了這些宏觀數據之後,我們將在本文的後半部分,看看燦谷在建立汽車交易服務平台方面的進展,以及跟建立平台同樣重要、即吸引盡可能多的經銷商和其他用戶進駐,因它們將成為其未來主要的收入來源。

關於這方面,燦谷在最新的財報中指出,在最近一個季度,83.4%的收入來自車交易服務業務,高於第二季的75.6%。林佳元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說,公司的車交易轉型已經「基本完成」。

他說,「下一階段的里程碑,是力爭在明年完成商業模式的規模化。」

該公司已經在朝著這個方向穩步推進,截至 9 月底,「燦谷好車」平台合作車商達9,350家,覆蓋305個城市,比上個季度增長了13.5%。去年,燦谷在微信上推出了「燦谷好車」小程式,在第二季尾,它發佈了一款完整的App,並表示截至9月底,該應用程式獲得逾30萬的頁面流覽量和2.7萬獨立訪客。

公司平台的第二個車輪是「燦谷優車」,它也遵循類似的路子,首先是第三季在微信上推出小程式。作為加強循環經濟的措施之一,中央政府最近出台了旨在打造全國性二手車市場的政策,燦谷希望借力這些政策將「優車」打造成一個二手車交易社區。

在推出後不久,「燦谷優車」截至9月底,已經擁有3,000多家註冊經銷商,頁面流覽量達到29萬,獨立訪問者已達1.5萬。鑑於反應熱烈,該公司正計畫開發這款軟件的網頁版,計畫在明年推出。

管理層指出,燦谷有能力利用強大的行業關係,獲得高品質的二手車,並更多面向終端使用者直接銷售,以獲得高於賣給其他經銷商的利潤率。

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燦谷在該季度還為平台上線了幾項重要的新服務功能,包括保險、定金保、車無憂和新車潛客等。

歸根結底,儘管它的新商業模式似乎已接近打造完成,但燦谷之路還在向前延伸。其股票目前的市銷率為0.54倍,雖然較低,但高於它在國內的競爭對手優信(UXIN.US)的0.37倍,以及美國同行Carvana(CVNA.US),後者僅0.05倍。但它遠低於表現強勁、處於盈利狀態的國內競爭對手汽車之家(ATHM.US; 2518.HK)的3.84倍,由此可見,利潤才是王道。

詠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導,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資訊,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聯繫我們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從玉智農發盈警料去年盈轉虧

從事農業種植及銷售的從玉智農集團有限公司(0875.HK)周一發盈警,截至去年底止料由淨利潤轉為淨虧損,預計蝕1.3億元人民幣(下同),而2023年則有盈利5,140萬元。 公司表示,期內子公司所獲得的收益減少,同時又確認貿易應收款減值損失,相反2023年則有貿易應收款減值損失的回撥。 從玉智農周二開市沒起跌,報0.58港元,公司股價在過去一年從高位下跌超過75%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六福集團3月季度營收下滑 同店銷售額跌幅擴大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上周四披露,截至3月底的三個月期間,其零售收入同比下降1%,同店銷售額則下降10%。 公司在港澳市場表現最差,三月當季零售收入同比驟降11%,同店銷售額大幅下挫14%。相較之下,中國內地業務表現較好,當季零售收入增長20%,同店銷售額亦錄得2%升幅。 報告期內,集團淨減少56間門店,總門店數從去年9月底的3,343間縮減至今年3月末的3,287間。 由於復活節假期,香港交易所上周五與本周一休市。六福集團股價今年以來已上升6.6%。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PCB設備製造商大族數控擬赴港上市

深圳上市的PCB設備製造商深圳市大族數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1200.SZ)周一公布,擬發行H股股票並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以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公司已聘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為審計機構。 成立於2002年的大族數控,是中國印刷電路板(PCB)專用設備生產商之一,主要從事PCB專用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產品包括PCB鑽孔、檢測、曝光、成型設備等。其控股股東為大族激光(002008.SZ)。 公司2024年收入33.43億元,同比增長104.56%,淨利潤3.01億元,同比增長122.20。今年首季收入9.6億元,同比增加27.89%,淨利潤1.17億元,同比增加83.60%。公司股價自2022年上市以來,已下跌50.3%至38.06元左右,市值約159.8億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Waer maker Epiworld file for Hong Kong listing

價格下行代工腰斬 瀚天天成靠國策突圍?

全球碳化硅外延片市佔第一的瀚天天成,正面對行業整合與價格下滑的雙重壓力 重點: 去年公司收入下滑14.4%,但淨利潤上升36% 政府補貼佔公司淨利潤約67%    李世達 隨著新能源車、光伏產業與工業能源等需求的快速增長,第三代半導體如碳化硅(SiC)領域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如同碳化硅本身的特性——耐高溫與耐高壓,這個領域的參賽者正進行一場效率與耐力的比賽,迎來各自的「衝刺區間」。 在英諾賽科(2577.HK)、天域半導體之後,中國第三代半導體又一重要玩家——瀚天天成電子科技(廈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期望募資加碼產能與技術研發,在全球市場一爭高下。 第三代半導體指的是氮化鎵(GaN)與碳化硅(SiC),這兩種材料比硅晶圓具有高功率、耐高溫、高電流密度、高頻等特性,是生產功率半導體器件的絕佳材料,成為通信設備、新能源車與光伏組件更好的選擇。在特斯拉(TSLA.US)Model 3車型率先採用碳化硅逆變器的帶動下,目前碳化硅市場超過七成的需求來自新能源車。 成立於2011年的瀚天天成,創始人趙建輝是碳化硅行業内的頂級科學家,為全球第一位因對碳化硅技術研究和產業應用做出重大貢獻而獲選IEEE Fellow(IEEE院士)的研究者。 在頂尖科學家的帶領下,公司的發展頗為順利。申請文件引用灼識諮詢的報告指,自2023年來,按年銷售片數計,瀚天天成是全球最大的碳化硅外延供應商,2024年的市場份額達31.6%。另外,瀚天天成也是全球率先實現8英吋碳化硅外延片量產的生產商。 財報顯示,2022年至2024年,瀚天天成通過自產和代工業務模式銷售了8.54萬片、20.06萬片、16.44萬片碳化硅外延片。其中,6英吋碳化硅外延片銷量佔比超95%, 8英吋則佔4.5%。 同樣以碳化硅技術為主,也正申請港股上市的天域半導體,2023年碳化硅外延片銷量為13.2萬片,較瀚天天成少6.86萬片。8英吋外延片方面,天域半導體銷量為15片,同期瀚天天成則為285片,後者至2024年更大增至7,466片。 從收入看,2022年至2024年,瀚天天成收入分別為4.41億元、11.43億元和9.74億元,2024年收入同比下滑14.8%。 公司收入縮水,與碳化硅外延片價格下滑有關。由於此前幾年碳化硅襯底產能大規模擴充,2024年市場供需失衡,出現了供大於求的現象,6英吋碳化硅襯底的價格在2024年出現大幅下滑,帶動了外延片價格同步下滑。 2020年至2023年,6英吋碳化硅外延片價格從每片1.14萬元降至9,800元,2024年進一步降至每片7,300元,降幅達到25.5%。價格下滑也令公司毛利率從2022年的44.7%降至2024年的34.1%。 代工收入腰斬 另外,代工收入的大幅減少,也是導致收入下滑的原因。2024年,公司外延片代工收入僅為1.21億元,同比下滑58.7%,佔總收入比例從2022年的35.5%降至2024年的12.4%。 全球碳化硅市場正逐步被IDM(垂直整合)模式主導,國際大廠如Wolfspeed(WOLF.US)、英飛凌(IFX.DE)透過自建全流程產線削弱第三方代工需求。同時,國內頭部企業如比亞迪(1211.HK; 002594.SZ)、三安光電(600703.SH)也開始自建外延產線,使得代工空間進一步壓縮。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收入主要來自海外客戶,2024年約為7.66億元,佔總收入比重達78.7%。申請文件中提到,公司業務可能受到地緣政治緊張、國際貿易政策、國際出口管制及經濟制裁的重大不利影響。 利潤依賴政府補貼 儘管收入與毛利率雙雙下降,公司淨利潤卻不減反增,2024年年增36%至1.66億元,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政府的補助增加。發展第三代半導體已被中國政府列入國家戰略重點,視為半導體產業「彎道超車」的突破口。各級政府紛紛出台專項扶持政策。過去三年,瀚天天成收到的政府補助分別為1,351萬元、4,735萬元、1.12億元。2024年,政府補助佔淨利潤達67.5%。 自成立以來,瀚天天成完成了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華為旗下的哈勃科技、華潤微電子(688396.SH)、芯成眾創、廈門高新投及火炬創投等,去年12月完成一筆有廈門國資參與的10億元融資後,公司估值達260億元。 在技術突破與產能擴張的帶動下,瀚天天成已成為全球碳化矽外延片的領先企業,然而面對價格下行、行業整合與地緣政治等壓力,「擴張」不再能解決所有問題。所幸在政策支持下,行業仍處在快速發展的階段。同樣在港股上市的英諾賽科,上市後股價一度上漲逾110%,目前漲幅仍超30%,考慮到同類公司仍屬稀缺,代表中國碳化硅技術自主的瀚天天成,仍有機會受到追捧。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