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8.HK

港交所公布寬鬆的新規則,允許早期特專科技公司在主板上市

重點:

  • 港股市場計劃吸引「特專科技公司」的上市新規,允許沒有任何收入的初創公司上市,只需要它們滿足最低市值要求
  • 產品未經市場驗證的新上市公司,可能多年均無法產生銷售和利潤,並有機會迅速失去價值

  

梁武仁

港交所(0388.HK)在吸引中國企業方面又邁出了一大步,這次的目標是可能充滿潛力但渴望資金的小型科技初創公司。這類公司對投資者可能也頗具吸引力,為他們提供了更多機會,可利用較低的成本盡早買入前景看好的公司。但此舉也可能因為引入了一批新的劣質股票,包括一些從未盈利過的股票,而導致適得其反的結果。

多年來,美國一直允許這類中國科技初創企業上市,這為香港可能會經歷的情況提供了教訓。很多這樣的公司最終未能起飛,而且以退市收場,但在此之前都失去了大部分價值,導致投資者損失慘重。然而,很多投資者依然認為值得冒險,因為他們希望在股價還便宜的早期階段,能買入下一間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或美團(3690.HK)。

上月底,港交所實施了針對「特專科技公司」的寬鬆規則,允許它們按照新增的第18C章規則在主板上市。此舉是在持續數月的努力之後出台的,包括徵求機構投資者、上市申請人、會計師事務所和行業協會等不同團體的意見。

專門為科技公司增加一個全新的章節,是港交所的最新努力,以便吸引那些往往收入或利潤不足,但增長潛力巨大的特定行業公司前來上市。大多數公司通常必須具備這種收入和盈利能力,才能在主板上市。香港作出此舉之際,正值華盛頓與北京之間的關係迅速惡化,這可能會讓年輕、脆弱的中國科技初創公司對在美國上市三思而行,而美國目前是它們首選的境外IPO目的地。

港交所在2018年首次對上市規則進行了全面調整,以減少對某些行業的限制,此舉主要是讓內地企業受益,雖然這並不是它宣稱的目的。

當時,該交易所創建了第8A章,允許「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哪怕它們是中國公司中常見的雙重投票權架構。它還新增了第19C章,為已經在其他全球性市場上市的公司,提供了在港二次上市的途徑。這兩項措施為之前因雙重投票權架構而選擇在紐約、而非香港掛牌的阿里巴巴二次來港上市鋪平了道路。

2018年,該交易所又新增了第18A章,歡迎之前因缺乏收入和利潤而不具備主板上市資格的生物科技公司。從那時起,已有50多家公司利用該規則上市,但它們大多數的股票代碼都有一個標記“B”,向投資者提示高風險。

去年初,港交所允許通過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俗稱SPAC)合併的方式借殼上市,近年來在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均流行以該方式掛牌。

歡迎未商業化公司

最新的第18C章的一大亮點,是允許「未商業化」公司申請IPO,哪怕它們沒有收入,只要它們的市值達到或超過100億港元(88億元)。「已商業化」公司,也就是最近一個財年產生了至少2.5億港元收入的公司,最低市值要求更降至60億港元。

新規適用於具有「高增長潛力」的企業,但該交易所並未更具體地說明如何量化這種潛力。第18C章中的公司可以提供下一代資訊技術,如雲服務和人工智能,以及先進的硬件、軟件或材料。新能源、環保或食品和農業科技領域的企業,也可以通過第18C章的途徑進行IPO。

因為第18C章志在吸引正在成長的企業,所以它要找的是那些非常注重研發的企業。最近一個財政年度收入低於1.5億港元的初創企業,應將至少一半的營運支出用於研發,而年收入在1.5億至2.5億港元之間的公司,該比例則可以低一些。

有意思的是,商業上成功、但不直接依賴於產品銷售或新技術應用的技術驅動型公司,卻被港交所排除在外。其中包括僅通過交易費用產生收入的金融科技公司,以及加密貨幣挖礦服務供應商,其收入可能會因算力的利用率而有所不同。

新規確實有一些為了確保一定程度的品質控制而制定的標準。被歸為「商業化」的公司必須有年收入增長的記錄,並為可能因不可控因素而出現的銷售下滑預留準備金。此外,尋求按照第18C章規定上市的公司,必須在提交申請的至少一年前,從經驗豐富的獨立投資者獲得大量資金。

然而,不受任何收入限制的未商業化公司,卻難以保證在短期內產生大量銷售額,更別說利潤了。而且顯然,一家公司缺乏收入的時間越長,其股票承受的壓力就越大。

以按照第18A章規定於2018年在香港上市的生物科技企業華領醫藥(2552.HK)為例,該公司尚未公佈任何收入,其股價自掛牌以來,已下跌超過57%。

即使是擁有商品化產品的公司,如果無法大幅提高銷售額,也可能難以維持其價值。市值60億港元、年銷售額2.5億港元,這是對這批IPO申請者的最低要求,相當於24倍市銷率。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數字,如果沒有急劇的收入增長,可能難以連續多年維持下去,而這無論如何都會拉低市銷率。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按照第18C章申請IPO的公司會大量湧現,它們會努力向投資者推銷自己的前景,希望證明它們具備成為下一家阿里巴巴的潛力。因此,決定是否相信一家公司的增長故事的責任,將重重地落在投資者身上,這需要格外用功,盡力在中國源源不斷的科技初創企業中區分優劣。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百度Apollo攜手神州租車 將推出自駕車出租服務

百度(BIDU.US; 9888.HK)旗下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平台,與中國最大租車平台神州租車(Car Inc.)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推出中國首個「自動駕駛汽車租賃」服務。 這項新服務將允許用戶按需求透過神州租車平台,預約Apollo自駕車,靈活安排時間,覆蓋城市地標及旅遊熱點,特別針對長者、無駕照旅客及行動不便人士設計。 百度指,雙方將在多個城市文旅場景中共同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形成應用模型。另預計從今年第二季度起,雙方將根據特定場景共同定義產品,根據用戶反饋迭代升級。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八大基石投資者力撐 綠茶招股集資12億

內地餐廳營運商綠茶集團有限公司(6831.HK)周四在港公開招股,發售1.68億股,一成公開發售,招股價每股7.19元,集資約12.1億元,本月13日截止認購,16日掛牌。 公司表示已引入八名基石投資者,當中包括無鍚紫鮮及Action Chain等,合共認購6.73億元股份。 綠茶起源於杭州,截至2024年底餐廳數目達493家,覆蓋28個省市地區,去年收入為38.4億元人民幣,按年升6.9%;盈利按年升18.5%至3.5億元人民幣。 是次集資所得,約63.3%用於擴展餐廳網絡,26.3%設立中央食材加工設施,5.4%升級信息技術系統及相關基礎設施,5%則撥作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國業績拖累 百威亞太首季利潤勁挫近兩成

百威亞太控股有限公司(1876.HK)周四公布,2025年首季度營收同比下降7.5%至14.6億美元。儘管多數市場實現穩健增長,仍難抵消中國區業務的下滑。 當季淨利潤同比下跌18%,由去年同期的2.87億美元降至2.34億美元。 中國營收同比減少12.7%,導致亞太地區西部整體營收下降11.7%。而在韓國市場雙位數增長的拉動下,亞太地區東部營收同比得以增長11.7%。 公司稱:「2025年第一季度,我們在亞太地區的業務部分抵消中國的挑戰。但仍受到主要運營地區和即飲渠道持續疲軟影響,而佔我們約四分之一的中國市場庫存銷量亦下跌。」 財報公告後,百威亞太股價周四收跌1.8%至8.31港元,目前股價處於52周波動區間中位。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鈞達股份首掛升逾6%

光伏電池製造商海南鈞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865.HK; 002865.SZ)周四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開報22.20港元,較招股定價22.15港元高0.2%。至中午收報23.6港元,升6.54%。 公司公布,全球發售6,343.23萬股H股,香港公開發售佔10%,淨籌約12.92億港元(1.66億美元)。其中,香港公開發售獲3.5倍認購,國際發售獲1.08倍認購。 鈞達股份主營高效光伏電池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4年的出貨量計,該公司的N型TOPCon電池全球市場份額達至約24.7%,排名第一。 今年首季,公司收入18.75億元,同比下降49.52%,錄得淨虧損1.06億元,虧損較去年第四季收窄約39%。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