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or is ready for IPO

自與華為分家之後,榮耀何時上市就是市場熱議的話題,在完成股份制改革後,榮耀的上市路徑已逐漸清晰

重點:

  • 榮耀CEO趙明曾表示,肯定在中國上市,不會借殼上市
  • 2024年第三季度,榮耀中國市佔率排名第三,僅次於vivo和華為

 

李世達

自四年前從華為(Huawei)獨立分拆出來後,智能手機品牌榮耀(Hornor)何時上市就成為關注焦點。近日此事總算有眉目,榮耀在官網公告榮耀終端有限公司已於2024年12月28日依法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名稱變更為「榮耀終端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制改革完成後,將適時啟動上市程序。

股份制改革是指企業透過對業務、治理結構、財務等方面的重組,把組織形式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的過程。根據證監會規定,採取公開發行股票方式進行融資的企業,必須具備「股份有限公司」的組織形式,因此股改也是上市前的必經過程。

成立於2013年的榮耀品牌,原本為華為手機的子品牌。2020年11月,在美國政府制裁壓力下,為了保全榮耀品牌及供應鏈的發展,華為將榮耀售予深圳智信新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此後華為不佔任何股份。深圳智信是由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與30多家榮耀手機的代理商、經銷商聯合投資成立,背後的實際控制人為深圳國資委。

目前,公司註冊資本為322億元,股東數已有23家,包括京東方(000725.SZ)、中國電信(0728.HK; 601728.SH)、中國移動(0941.HK; 600941.SH)、中金資本、國信資本、鯤鵬資本等,股東陣容十分強大。

儘管被迫走上獨立的道路,榮耀仍交出不俗的成績。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榮耀是中國第三大手機廠商,出貨量為1,030萬台,市佔率為15%,僅次於vivo的19%和華為的16%,小米(1810.HK)、蘋果(AAPL)則分別以15%、14%的市佔率排在第四、第五。

由於榮耀尚未完成股份制改革,市場上多次傳出榮耀擬「借殼上市」的消息,2021年8月,波導股份(600130.SH)被傳與榮耀「借殼上市」相關,股價三日內漲超20%;2023年11月,借殼上市傳言再起,深圳國資旗下上市公司迎來一波大漲;到2024年8月,榮耀公布將在第四季度啟動股份制改革後,參股榮耀的兩家上市公司愛施德(002416.SZ)與天音控股(000829.SZ)股價同樣應聲大漲。這些現象反映出市場對榮耀的高度期待,榮耀的一舉一動可謂動見觀瞻。

估值超2,000億元?

不過,榮耀CEO趙明此前曾明確表示,「我們肯定在中國上市,借殼上市從來不是榮耀的選擇」。至於在A股或港股上市,公司並未明言。

2024年8月,有媒體曝光一份榮耀Pre-IPO融資計劃顯示,榮耀擬於2024年遞交材料申報創業板上市,Pre-IPO輪估值為2,000億元,但這計劃未獲榮耀方面證實。與已上市的手機廠商相比,小米目前的市值約8,700億港元,傳音控股(688036.HK)市值接近1,100億元,前者市盈率約24.9倍,後者則為19倍。

如今榮耀正式完成股份制改革,距離上市又跨進一大步。中國各大手機品牌中,華為、vivo與OPPO目前都未上市,港股上市的小米不只賣手機,A股上市的傳音則主要經營非洲市場。因此對市場來說,榮耀上市具備一定的「稀缺性」。

榮耀加速推進上市可能源於股東兌現價值的需要。2023年11月,深圳國資背景的吳暉,接替曾經的華為高管萬飈出任榮耀董事長,據當時媒體報道,吳暉的首要任務之一是推動公司上市進程。這或許說明了大股東的態度。

此外,許多榮耀的股東都是公司的供應商或經銷商,而華為與榮耀在經銷商方面重疊度很高。當華為強勢重返手機市場後,與榮耀就成為競爭關係,經銷商勢必面臨取捨的壓力,而加速上市或許就是榮耀穩住經銷商的方法之一。

打造智能設備生態鏈

對榮耀來說,上市將是實現獨立自主的證明,也是新起點的開始。榮耀全資子公司深圳星耀終端有限公司,近期對外新投資了四家子公司,經營範圍涵蓋移動終端設備銷售、家用電器銷售、可穿戴智能設備銷售、智能機器人銷售、智能無人飛行器銷售等,顯示榮耀正積極打造自己的智能設備生態鏈。同時,發展AI與拓展海外市場,也是榮耀的當務之急。

從被迫分家到IPO,榮耀的發展歷程絕對是市場歡迎的好故事、現在就看他們如何走完上市之路。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美團向餐飲業投入1,000億元補貼

中國外賣市場再度掀起補貼大戰。在線餐飲外送巨頭美團(3690.HK)總經理薛冰,周一在2025中國餐飲連鎖峰會上宣布,未來三年,美團外賣將向餐飲行業整體投入1,000億元(136.8億美元)。 據財新報道,該筆1,000億元將聚焦四大方向,包括幫助商家補貼消費者、向餐飲商戶發放更多「助力金」、扶持和獎勵優秀品質商家,以及推動「明廚亮灶」覆蓋10萬家店,以加強行業基礎建設等。美團也將聯合480多個連鎖品牌探索「衛星店」模式,2025年將為首批1,000家「衛星店」提供系列扶持,包括首年零佣金、長期助力金、AI選址系統免費開放、專屬流量等。 美團近期動作頻頻,被認為是應對京東外賣的挑戰。今年2月正式跨足外賣市場的電商巨頭京東(JD.US; 9618.HK),上周宣布推出「百億補貼」活動,自上周五起向全體用戶發放每天最高20元的補貼。至周二,京東宣布單日外賣訂單量已突破500萬單。而為鼓勵商家加入,京東還宣布於5月1日前入駐的商家,全年免佣金。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映恩生物開市升九成

生物科技公司映恩生物(9606.HK)周二首日掛牌,開市報181元,較上市定價升91%。股份中午收市升127%見214.8元。 公司發行1,733萬股,招股價介乎94.6元至103.2元,最終以低位定價,集資淨額15.1億元。公開發售錄得超額114倍,國際配售超額12.5倍。 映恩生物去年收入19.4億元人民幣,按年升8.7%,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10.5億元人民幣,同比擴大近194%。 是次集資所得,45%將用於研發及商業化其核心產品(即DB1303及DB-1311),30%用於研發關鍵產品,15%為其ADC技術平台的持續開發提供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山東黃金預計首季多賺35%到61%

黃金生產商山東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1787.HK; 600547.SH)周一公布,預計第一季度實現淨利潤9.50億元(1.3億美元)至11.30億元,較2024年同期增加2.50億元到4.30億元,同比增長35.74%到61.45%。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爲9.51億元至11.3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42億元到4.22億元,同比增加34.05%到59.41%。公司表示,首季度公司統籌優化生產布局,同時疊加黃金價格上行因素,公司利潤同比漲幅較大,順利實現首季「開門紅」。 山東黃金港股周二低開1.35%,至中午休市報22.95港元,升2.91%。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JL Mag makes rare earth magnets

中美稀土博奕戰 金力永磁成贏家

這家國有稀土磁性材料生產商第一季利潤強勁增長,扭轉持續兩年的下滑勢頭 重點: 稀土永磁材料是很多高科技電子產品的重要材料,而作為稀土磁性材料生產商的金力永磁,正從中國刺激消費支出的舉措中受益 在中國禁止對美稀土出口後,該公司股價大幅下跌,但隨後又因國家將大力扶持這一戰略性行業的預期而反彈    肖林 盈利能力和原材料價格同時上漲這種情況,乍一看似乎有悖常理。但對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680.HK; 300748.SZ)而言,情況確實如此。 上周四,這家全球領先的稀土磁性材料生產商發希了一份簡短的公告,宣布第一季度利潤同比增長50%至60%。稀土磁性材料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風力渦輪機和某些空調設備。更引人注目的是,扣除政府補貼等非經常性項目後,淨利潤增長了三倍多,表明其核心業務實現強勁反彈。 樂觀的業績格外令人驚訝,因為就在兩周前,金力永磁剛剛發布了2024年報,顯示其2024年全年利潤下降近50%,延續過去兩年盈利能力持續下滑的態勢。然而,上周的簡短公告幾乎沒有對業績突然改善做出任何解釋。 一些人可能會試圖將金力永磁的命運,與中國作為世界領先稀土生產國的地位,以及中國最近將這種重要材料,用作與美國貿易戰的談判籌碼聯繫起來。但這次利潤大幅增長背後,存在更為現實的商業邏輯,我們稍後將作說明。 回顧過去可以發現,金力永磁多年來的盈利能力與稀土價格密切相關,稀土價格在2022年達到了峰值。那一年,公司的營收和利潤分別增長了75.6%和55%。但兩年後,其淨利潤降至僅為2022年的41%。在那段時間里,稀土(17種金屬化學元素的統稱)的價格也以類似的速度下跌。 這種相關性似乎有悖於常理——通常情況下,生產成本越低,利潤率和實際利潤就越高,反之亦然。要理解過去和現在所發生的情況,剖析該公司核心產品高性能永磁體的「成本加成定價機制」是重點。 在這種模式下,金力永磁通過在總生產成本的基礎上,加上一定的價格來為產品定價,這是製造商常用的方法。雖然這種機制能保護廠商免受原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但金力永磁此前曾指出,原材料成本常常存在「滯後變動」的情況。就該公司而言,隨著原料價格在兩年內持續下跌,公司下調了面向客戶的產品售價,即使公司往往是在幾個月前,就以當時仍相對較高的價格購買的原材料,這種滯後效應擠壓了公司的利潤空間。 價格企穩 好消息是,稀土價格終於在去年開始企穩,使得滯後效應逐漸消退。根據金力永磁的2024年年報,自去年第三季度以來,公司的盈利能力穩步提升。這種復蘇,再加上2024年第一季度的基數低,有助於解釋最近一個季度利潤大幅改善的原因。 中國促進國內消費的努力,包括針對稀土磁性材料的主要應用場景,即對電動汽車和家用電器的補貼也起到了幫助作用。金力永磁2022年在香港上市時的招股說明書指出,在某些節​​能空調中使用的稀土磁性材料,其平均售價更高,因為需要更精確的加工,這一塊目前在其收入中的佔比越來越高。 2024年,節能變頻空調(VFAC)帶來的收入,佔該公司核心業務的26%以上,該業務板塊實現了61.8%的同比增長。 隨著稀土價格反彈,並有望在嚴格的政府監管和持續的政策支持下保持穩定,行業前景似正在改善。中國收緊稀土管控,包括對行業參與者實施更嚴格的資質要求,以及去年減少開採和冶煉配額,是此前低迷的價格回升的一個主要推動因素。 面對日益嚴峻的經濟挑戰,中國持續致力於刺激國內消費,這對稀土永磁性材料的銷售來說也是個好兆頭。 儘管如此,持續的中美貿易戰,以及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內日益激烈的價格戰,也給該行業帶來了一些不確定性因素。 4月4日,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全面加徵新關稅後,中國暫停了7種稀土元素的出口。中國商務部一名發言人表示,中國的決定是為了更好地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因為這類元素具有軍民兩用屬性。 對中國來說,這可能是件好事,因為中國將其在稀土生產領域的主導地位,作為與美國的貿易關係博弈中,最強而有力的談判籌碼之一。但對向美國銷售產品的中國稀土行業企業來說,這可能就不太妙了。 中國是全球主要稀土生產國,多年來,中國將限制稀土出口作為貿易武器的做法並不新鮮。2012年,中國大幅削減稀土出口配額後,美國、日本和歐盟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起訴訟。兩年後,世貿組織裁定中國敗訴,促使中國於2015年取消配額。2023年美國限制對華芯片出口後,中國禁止美國進口用於生產稀土磁性材料的中國技術。 金力永磁去年來自中國以外的收入佔其核心業務收入的20.7%。據官方媒體《人民日報》報道,4月7日(中國宣布出口禁令後的第一個交易日),金力永磁在向機構投資者介紹情況時表示,去年該公司來自美洲的收入約為4.18億元(5,700萬美元),約佔其總收入的6%。這意味著來自美國的收入僅佔該公司總收入的一小部分,因而政府限制出口的影響有限。 中國宣布禁令後的首個交易日,金力永磁在香港掛牌交易的股票下跌了約25%。然而,在隨後的幾天里,該股收復了大部分失地,表明投資者相信政府會扶持該行業。 目前,金力永磁在香港的股票市盈率(P/E)相對較高,超過58倍。不過,如果該公司的利潤在今年剩餘時間內繼續強勁增長,該股遠期市盈率將大幅下降。如果利潤繼續強勁增長,這可能會帶來買入機會,因為中國希望保護這個寶貴的行業,作為它在與美國的貿易戰中最重要的談判籌碼之一。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