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7.HK
This former leader in online education is shedding its remaining tutoring business to concentrate on livestreaming and online product sales.

這家曾經的網上教育龍頭,決心成為一家專門的自營產品及直播業務營運商

重點:

  • 東方甄選不僅以高價將教育業務賣給母公司,還向新東方配股融資16.3億港元
  • 該公司首創直播帶貨機構的付費會員制度,還宣告要做「線上山姆會員店」的蓬勃野心

 

莫莉

「雙減」政策出台兩年之後,曾經的教培領域龍頭新東方(EDU.US; 9901.HK)成功轉型,在直播電商道路上獲得口碑和業績雙豐收。如今更是將教育業務線重新梳理,讓子公司東方甄選控股有限公司(1797.HK)成為專注直播電商業務的企業。

上週二,東方甄選發表公告,表示為了更明確地劃分其業務線,向母公司新東方出售教育業務,完成後,東方甄選不再經營網上教育領域,而是成為一家專門的自營產品及直播業務營運商。這次出售,東方甄選不但可以獲得15億元現金,還將甩掉教育業務1.53億元的淨負債。

母公司新東方為東方甄選的輸血不止於此。上週五,東方甄選再發公告,向新東方配股集資16.3億港元(15億元),每股作價31.75港元,相當於前一日收市價。交易完成後,新東方於東方甄選的持股將由54.91%增至57.08%,東方甄選計畫將配股所得淨額,用於經營、開發及擴展集團業務以及管理和營運開支。

對於出售教育業務,東方甄選解釋稱,一方面,疫情之後中國學生的學習及生活習慣變化,導致線上及線下教育的界限模糊,同時也出現了線上、線下融合教育的新模式教育;另一方面,自營產品及直播業務已經成為該公司主要業務,出售後可以有更集中的資源配置,能讓股東獲得更大的財務回報。

在今年1月更名之前,東方甄選原名為「新東方在綫」,這間成立於2005年的公司原本負責新東方旗下的線上教育業務,當中包括K-12教育、學前教育和大學教育。然而,2021年因政策突變,東方甄選不得不終止中國內地K-9學科類校外培訓服務,約三至四成的收入消失,之後開啟了多種轉型嘗試。

幸運的是,東方甄選在電商道路上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功,8月公佈的2023財年(2022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全年業績顯示,期內實現總營收45億元,按年大增651%;淨利潤9.71億元,扭轉之前一年的5.34億元淨虧損。

從財報的營收構成上可見,在強勢崛起的直播業務面前,教育在東方甄選的業務線之中已相當弱勢。東方甄選的營收來自三個部分,自營產品及直播電商分部的營收為39億元,其中自營產品的總營收超過26億元。大學教育業務營收為5.9億元,去年同期為5.18億元,按年增長14%,該業務是為考研以及海外考試備考人士提供英語課程。機構客戶營收3,816萬元,按年下滑34.7%,該業務是為高校、公共圖書館等機構提供數碼化多媒體圖書館業務。

新東方一方面以高價接過東方甄選的教育業務,另一方面也以配股融資加強控制權,不僅說明這兩部棋是新東方內部業務重組的環節,也顯示集團大力押注東方甄選的未來發展,希望以更雄厚的資金為其鋪路。

推出付費會員制度

東方甄選作為電商直播公司,直播觀看人數與銷售額直接掛鈎,能否獲得穩定的流量,是能否長遠發展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東方甄選去年的快速走紅,與抖音平台的流量傾斜密切相關,但抖音的演算法機制決定了流量傾斜對象會不斷更迭,主播中難有「常青樹」。財報顯示,抖音仍是東方甄選最重要的流量管道,絕大多數的直播電商銷售額(GMV)來自抖音,已付訂單數高達1.36億張。

今年以來,東方甄選在抖音的直播間已有「過氣」之勢。光大證券研報顯示,2023 年 5 月至 7 月,東方甄選抖音平台矩陣直播間日均總 GMV、日均總觀看人數和綜合轉化率逐月下滑。7月底,東方甄選在抖音的眾多直播帳號之一「東方甄選自營產品直播間」以及相關的自營店鋪突然被封,7天之後方才重新開播,更是讓東方甄選與抖音平台之間的矛盾擺上檯面。為此,東方甄選在7月5日開啟了自營APP的直播管道,吸引最忠實的粉絲,另一方面也在8月29日開啟了淘寶直播,試圖擺脫對抖音的過度依賴。

10月17日,東方甄選更是首創直播帶貨機構的付費會員制度,會員費為每年199元,可以獲得上百款自營品88折優惠以及12張會員券等一系列優惠,宣告了做「線上山姆會員店」的蓬勃野心。山姆會員店是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WMT.US)旗下的倉儲會員店,會員年費為260元,提供包括約800種自營產品在內的優質產品,在中國有超過400萬付費會員。

市場對於東方甄選付費會員模式能否成功,普遍持質疑態度,原因在於作為對標的山姆會員店,不僅具備較強的選品、談判和進貨管道能力,可以為會員提供高性價比的自營產品,其商品也是面向家庭和企業使用者的大規格、大包裝,因此才能獲得更大毛利。

東方甄選作為備受關注的明星企業,目前的市盈率約為29倍,直播電商平台交個朋友控股(1450.HK)的市盈率為28倍,顯示東方甄選略有溢價。在抖音流量疲軟的未來,東方甄選能否依靠付費會員模式穩固銷售額,投資者宜長期關注。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了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藥師幫料中期盈利按年增逾兩倍

醫藥電商平台藥師幫股份有限公司(9885.HK)周四公布,預計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半年淨利潤不少於7,000萬元(975.2萬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180萬元增長2.2倍。 公司表示,盈利大幅增長主要因收入持續保持穩健增長;自有品牌產品的下游需求持續保持旺盛,該高毛利率的業 務規模持續增長,不斷提升公司毛利率水平;及通過數字化能力的不斷提升,帶動核心的平台和自營業務的運營效率提升。 藥師幫股價周五高開低走,至中午休市報10.02港元,跌2.34%。今年以來,公司股價已升67.9%。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規模效應扭虧為盈 正力新能最多賺2.4億

鋰電池製造商江蘇正力新能電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3677.HK)周四宣布,預計上半年成功扭虧,淨利潤1.98億至2.43億元,去年同期淨虧損1.3億元。 公司將盈利能力歸因於銷量攀升,其電池產品在電動車領域的應用持續擴大。公司特別指出,生產效率提升帶動毛利率向上。隨著規模效應顯現,期間費用率同比亦大幅下降。 周五早盤交易中,正力新能高開,早盤報價10.66港元,漲幅0.76%。該股目前較4月上市定價8.27港元累計上漲29%。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提升效率擴張門店 綠茶中期料賺2.3億

經營餐飲的綠茶集團有限公司(6831.HK)周四發盈喜,預計截至今年6月底止,將錄得盈利介乎2.3億元至2.3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上升32至36%。 盈利上升主要是受惠於門店網絡持續擴張,同時提升經營效率。不過,部份利潤被上半年的上市開支所抵銷,該部份的開支約1,500元至2,000萬元。若扣除此,以及減去權益結算的股份開支,公司的經調整淨利潤介乎2.47億元至2.54億元,同比升38%至42%。 綠茶周五開市升8.8%報8港元,公司自今年上市至今升11%。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emo faces cash squeeze and credibility questions

小市場大機會? 樂摩物聯爭議聲中再遞表

號稱全國超過53萬台按摩椅的樂摩物聯再次叩關港交所,這次要面對的不僅是市場考驗,更有信任危機 重點: 超過83%的按摩椅部署於電影院 公司設備數據遭官方媒體質疑    李世達 在許多城市的角落,如商場百貨的走廊、機場或火車站的等候區裡,你一定見到過一排排閃著光、不斷運作的機器按摩椅,但你可能不知道,這門不起眼的小生意,估值高達數十億元。 在全國運營50萬張機器按摩椅的福建樂摩物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再度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這是該公司自今年1月遞表失效後,第二度闖關港交所。 機器按摩服務在中國整體按摩產業中仍屬邊緣產業。申請文件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2024年中國整體按摩市場規模為5,362億元,而機器按摩服務市場僅為27億元,佔比僅0.5%。然而,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市場卻高度集中,樂摩物聯2024年市佔率已達42.9%,是機器按摩領域的龍頭企業。 成立於2014年的樂摩物聯,總部位於福建福州,於2016年推出「樂摩吧」品牌,為消費者在商業綜合體、影院、機場和高鐵站等交通樞紐場所等消費場景提供更放鬆、便捷、專業的機器按摩服務。截至今年7月18日,樂摩在全國31省市、339座城市的商場、影院、機場與高鐵站等「等候時間長、人流密集」場景中,鋪設超過48,000個服務點,布置超過53.5萬張按摩椅,累計可識別服務人數超過1.65億,註冊會員人數超過3,200萬名。 樂摩物聯的經營模式主要分為直營模式與合伙人模式。以網點數量計算,目前直營模式佔約71%、合夥人模式約29%。在合夥人模式下,公司收取服務費,提供設備和品牌由合夥人運營。 近年公司收入持續增長,由2022年的3.3億元增至2024年的7.98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50%。但去年收入增速35.9%,遠低於2023年的77.8%,今年首季更只有18.4%,增速明顯放緩。 去年,來自直營按摩椅服務的收入佔比超過83%,合夥人模式則貢獻約14%收入。從整體毛利率來看,2023年達到41.8%,2024年回落至36.1%。佔比更高的直營模式毛利率僅為29.87%,遠低於合夥人模式的73%。 資源錯配?效益下降? 淨利潤方面,公司在2022年僅賺648萬元,2023年疫情後迅速擴張至8,734萬元,去年則略降1.7%至8,581萬元。然而,經調整後淨利潤仍錄得1.02億元,較2023年的9,457萬元略升。今年首季,淨利潤更是按年下滑11%至2,333.8萬元。 公司宣稱網點覆蓋全國69%面積超三萬平米的大型商場、滲透55%年票房超500萬元的影院、進駐58%年人流量超千萬的機場。實際上,公司有超過80%的設備(43.2萬台)部署於電影院,但每台設備日均交易量僅0.07次,遠低於商業綜合體的2.8次與機場的3次。 以今年首季的單台設備收入計,電影院設備季度收入僅約168元,商業綜合體單台設備季度收入卻高達1,692元,整整高出9倍,然而公司部署於商業綜合體的設備數量僅佔約14.1%。 同時,設備使用率也在下降。每台設備的平均交易量從去年的2.04次降至今年首季的1.92次,平均按摩費則從去年的14.69元微增至14.74元。合夥人模式佔總設備比重持續降低,由2022年的23%降至目前的約8.1%,直營主導模式比重越來越高。 數據真實性受質疑 除了上述問題外,公司也陷入數據造假的爭議。根據今年7月份官方媒體中國證券報的調查,公司按摩椅設備編號呈跳躍式分布,以「元氣蛋」系列為例,理論編號應有3.2萬台,實際僅531台被驗證,佔比1.63%。採購數據則顯示,樂摩前五大供應商累計採購僅1.53億元,按行業最低成本價計算僅對應6.11萬台設備,與宣稱的53.5萬台相差近8倍。 另外,公司目前的實際控制人謝忠惠,被指是為創始人吳景華代持,2016年吳曾持有樂摩超60%股權,至遞表前減持至15.16%。吳景華目前的身份是榮耀健康董事長,該公司正是樂摩按摩椅的供應商。 樂摩並未對該報導作出直接回應,申請文件中亦未提及相關爭議。 一連串爭議外,最迫切要解決的,還是資金問題。截至2025年3月末,樂摩物聯賬面現金僅2,621萬元,而短期借款便達4,500萬元,實為捉襟見肘。 樂摩物聯的遞表,像是共享經濟的最後一搏。但是對投資人來說,數據的可信度是估值的基礎,容不下一絲絲懷疑,未來能否說服投資者相信「小市場也有大機會」,恐怕不只靠鋪設更多按摩椅,而在於能否理順其盈利邏輯與治理結構,建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