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H.US
Puyi and Fanhua in share swap

通過一項股票置換協議,這兩家公司各自的一批股東將收購對方的多數股權

重點:

  • 通過股票置換,泛華控股的一批股東,將獲得普益財富77%的股份,普益的一批股東則獲得泛華50.1%的股份
  • 達成協議之際,普益集團正面臨收入縮水和持續的虧損

    

梁武仁

財富管理公司普益集團(PUYI.US)將其命運和對盈利的持續追求,與規模比自己大得多、並且處於盈利狀態的保險經紀公司泛華控股集團(FANH.US)緊密聯繫在一起。

按照週三宣布的協議,包括首席執行官胡義南在內的一批泛華股東,將自己的部分股票換成普益新發的股票,置換比例為每兩股泛華換一股普益的股票。交易將讓泛華的股東獲得普益約77%的股份,而普益的股東也將持有泛華50.1%的股權。

預計將於本週完成交易,本質上將讓普益不花一分錢,就能獲得泛華的多數股權。與此同時,泛華的股東透過持有普益的多數股權而保留對泛華的控制。

不到一周前,泛華控股同意將其持有的普益4.46%的股份售回予給普益,換取1,050萬元現金和普益旗下泛華普益基金銷售有限公司(普益基金)15.41%的股權,該公司是一家公募基金分銷商,是普益的主要業務之一。

泛華和普益於2010年共同創立了普益基金,後來泛華在普益2018年IPO前,將其在該合資企業中的少數股權,轉換為母公司普益集團的4.46%股份。但由於過去三個財年收入下降,利潤受到挑戰的普益股價下跌了約三分之一,這些股份的價值已經縮水。

最新的股票置換協議,實際上把兩家公司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看上去有些奇怪,因為泛華股東為他們新獲得的普益多數股權支付了巨額溢價。受此影響,普益股價週三上漲47%,而泛華的股價只上漲了1.7%。在消息公佈前,普益的市銷率(P/S)已高達近15倍,而在此番股價大幅上漲後,這個數字提高至22倍。 相比下,規模比它大得多的諾亞控股(NOAH.US;6686.HK)的市銷率只有2倍,要合理得多,後者是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也許泛華和普益是在押注,緊密的聯繫可產生協同效應,能帶來更大的增長,特別是對普益,截至6月的最新財年,其收入總額僅為1.14億元。對於兩家公司來說,它們的業務具有很強的互補性,都銷售金融產品。但普益確實需要取得一些巨大的增長來證明其最新估值的合理性——考慮到其最近收入萎縮,加上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這是一個艱巨的挑戰。

普益的現金也很少,因為持續虧損,截至6月底僅有1.64億元。 普益面臨的一個問題是缺乏對新增長引擎的投資,從其嚴格控制支出,幾乎沒有債務這一點上可見一斑。更重要的是,截至6月的財年中,其用於投資活動的現金支出減少了一半以上。雖然這種節儉可能看起來值得稱贊,是慎重之舉,但也表明公司缺乏大部分投資者想要的那種大型增長戰略規劃。

最新的合作可能表明,泛華可能正準備介入並幫助普益快速增長,或許是通過資產注入來實現。此舉可能會迅速將普益的收入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水平,可能會證明該公司的高估值是合理,儘管其收入趨勢並不動人。

成本控制

由於努力降低運營成本,普益的淨虧損在最近一個財年有所收窄。該公司首席財務官胡安林(已於上月辭去該職務),在最新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削減了營銷成本,將重心從新賬戶的開立,轉移到「刺激新投資的增長」。普益還剝離了一家子公司,並關閉多家分支機構,同時裁減了部分員工。

大範圍的成本控制,反映目前中國競爭激烈的財富管理行業正處於艱難時期,因為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悲觀情緒日益加劇,抑制了對各類財富管理產品的需求。由於中國股市是今年全球表現最差的股市之一,普益在截至6月的12個月里,年收入下降了近40%,至我們之前提到的1.14 億元。

普益銷售第三方理財產品,以富裕的中產散戶投資者為主要客戶。但它正試圖增加對更大的專業機構投資者的銷售,由於規模和交易量更大,它們往往更能掙錢。

截至今年6月的12個月里,普益向銀行、保險公司、券商和信託公司等金融機構客戶發行的公募資金,總額同比增長266%。但在此期間,此類基金的總體發行量實際上是呈下降趨勢的,這表明公司在此期間失去了相當規模較小的個人客戶。

通過普益基金銷售的公募資金是其主要收入來源。該公司優先考慮價格透明的公共證券支持的基金,並對此類產品的提供商進行盡職調查。對於中國的財富管理公司來說,這種謹慎態度越來越有必要,以避免由不透明資產支持的基金所導致的損失。本月早些時候,另一家財富管理服務提供商海銀財富控股(HYW.US)就在這方面遇到了麻煩。該公司表示,無法兌現與中國陷入困境的房地產市場資產相關的部分理財產品的付款承諾。

儘管最近表現謹慎,普益基金仍然在努力實現業務多元化。它於2020年啓動家族辦公室業務,幫助富裕投資者設立信託賬戶,並提供其他相關服務。但這種擴張是一種小規模的漸進舉措,短期內難以帶來新的大幅收入增長。

與泛華控股的最新交易是另一回事,可能會讓投資者對普益基金的股票刮目相看。泛華控股的收入基礎比普益大得多,而且經營錄得盈利,為後者提供了重要的新資源。例如,不斷壯大的聯盟可以使其產品多樣化,包括保險在內,這有可能成為一個新的主要增長引擎。這樁新聯姻會帶來什麼結果,只有時間才能告訴我們,甚至可能最終導致兩家公司的真正合併。但至少就目前而言,對普益的股東來說,這筆交易真的沒有太多不好的地方。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Keep Inc.預告中期虧損大幅收窄

健身科技公司Keep Inc.(3650.HK)周一公布,預計截至6月底止中期錄得淨虧損約3,600萬元(美元),較去年同期虧損1.63億元大幅收窄約78%。同期經調整淨利潤轉為正數,達1,000萬元,較去年同期經調整虧損1.6億元明顯改善。 公司指出,業績好轉主因包括業務結構調整、收入質量提升及AI技術賦能,令毛利率改善,經營效率與人效穩步提升,經營費用亦得以壓縮。不過,受產品精簡策略影響,短期內收入出現同比下滑。 公司稱,將持續聚焦於APP端AI智能化及自有品牌健身產品發展,優化運動場景與工具,以提升用戶體驗與留存率,並加強新品開發與拓展銷售渠道。 Keep Inc.周一高開4.6%,隨後轉跌,至中午休市報5.45港元,跌3.3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資產減值後 華寶國際上半年盈利翻倍

電子煙產品製造商華寶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336.HK)周五表示,年前進行多項資產減值後,公司於2025年上半年盈利約倍翻。 公司預計2025年前六個月的利潤介乎1.51億元至1.77元間,同比增幅分別為91.3%至124.3%,較2024年上半年報告的7,900萬元顯著提升。 公司表示:「該增幅主要於2024年同期確認了商譽減值約0.293億元、其他資產減值約人民幣0.202億元,以及聯營公司的投資減值撥備約0.480億元所致,而本報告期間則沒有類似減值撥備。」 在調整後,即扣除股份支付費用和減值相關損失後,公司預計2025年上半年稅前利潤為2.236億元至2.496億元,同比增長1.1%至12.9%。 華寶國際股票周一開盤上漲,每股港幣3.42元,漲5.2%。該股年內已上漲54%。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ux makes air conditioners

奧克斯衝刺港交所 低價高增長存隱憂

這家空調製造商憑借低價策略,贏得國內消費者青睞,借助代工模式成功攻下海外市場 重點: 奧克斯去年營收增長20%,憑借國內低價策略與海外代工模式,超越競爭對手 低價策略雖助力這家空調企業擴大市場份額,但也引發質量隱憂,且毛利率顯著低於同業   陳竹 奧克斯電氣有限公司創始人鄭堅江屬牛。三十餘年前創業時,他將公司命名為「奧克斯」,英文 「Ox」的音譯,正是源自中國的生肖傳統。此舉昭示其期盼企業秉承牛的特質:堅韌果敢、篤行致遠。 鄭堅江推動企業上市,試圖向投資者展現與已上市巨頭不同的空調製造商路徑時,多年耕耘終現曙光。上周,奧克斯向港交所遞交更新版上市文件,同時該計劃也獲中國證監會備案通知書,標誌著該公司赴港上市實現雙里程碑。 申港上市是奧克斯曲折上市之路的最新轉折。公司曾於2016年登陸流動性匱乏的北京“新三板”,但一年後摘牌,部分原因是該市場流動性薄弱、融資空間有限。 此後,奧克斯轉戰A股主板,擬於上交所上市。2018年啓動流程後, 2023年6月完成必備的上市輔導階段。然而,奧克斯旋即調整方向,今年1月向港交所遞交首份申請。因半年有效期屆滿,公司近日更新材料重新遞表。 奧克斯聘請頭部投行中金公司擔任獨家保薦人,預示此次募資規模較大,或超1億美元。 低價雙刃劍 奧克斯以激進低價策略聞名,被視作2000年代初中國空調價格戰推手,當時家用空調正值普及浪潮。2001年,公司提出引發行業震蕩的口號:「免檢是爹,平價是娘」,國內媒體對此均有記載。 次年,奧克斯發布白皮書,拆解某型號產品成本結構,指控競爭對手定價虛高,隨即宣佈全線40餘款產品降價逾30%。 這套組合拳既凌厲又高效。當市場主流空調售價約3,500元(近500美元)時,奧克斯產品常低於3,000元。對手猝不及防之際,消費者的積極反響令奧克斯聲名鵲起。 持續低價攻勢,雖未撼動美的(0300.HK; 000333.SZ)、格力(000651.SZ)和海爾(6690.HK)三巨頭的主導地位,但奠定奧克斯高性價比市場認知。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空調線上均價2,775元,線下實體店均價4,306元。奧克斯線上均價僅2,207元,為前五大廠商最低,線下均價也僅2,982元。 當前,經濟處於下行周期,消費者價格敏感度提升,低價策略正為奧克斯創造有利條件。 不過,奧克斯去年營收298億元(41.5億美元),仍不及海爾4,016億元的十分之一。其去年20%的收入同比增速超越海爾8%、美9.4%的逾倍,格力同期則下滑7%。今年一季度,增速小幅提升,營收從73.6億元增至93.5億元,增幅達27%。 過去三年,奧克斯的盈利持續穩健增長,今年一季度淨利潤從7.52億元升至9.25億元,同比增長23%。 低價策略在奪取市場份額同時,也要付出代價。對價格的過度聚焦令品控承壓。2019年,格力曾公開指控,奧克斯多款產品能效與制冷消耗功率未達標準,引發重大糾紛。 更關鍵的是,低價導致毛利率折讓。奧克斯空調毛利率19.2%,顯著低於海爾的23.87%。儘管美的、格力未單列空調毛利,但前者包含空調的智慧家居業務,毛利率達29.97%,後者以空調為主的製造業板塊,毛利率更達32.55%。 為對衝國內增速放緩,奧克斯近年加速拓展海外業務,助力增長。去年,其出口大增41%,海外營收佔比達57.1%,公司將海外銷售定位為未來核心增長引擎。 不過,其海外業務多屬代工生產,產品貼牌銷售。該模式以利潤微薄著稱,進一步解釋了為何奧克斯整體盈利,遜於海內外自主品牌運營更成功的行業對手。 歸根結底,在空調這類成熟行業,高增長與高盈利需並重。奧克斯欲實現長遠發展,須著力打造自主品牌、依託品質而非價格競爭。公司2023年推出高端品牌ShinFlow等舉措值得肯定,即便此舉意味著將與業內巨頭正面交鋒。 此外,公司可發力毛利率更高的中央空調領域,後者廣泛應用於商業建築,家居滲透率仍較低。去年,奧克斯超87%的營收源自家用空調,且多為壁掛機型。中央空調去年毛利率達30.4%,顯著高於家用機型的19.25%,加碼前者將有效提升整體盈利水平。 海外業務需逐步從純代工向自主品牌建設轉型。唯有實現增長、盈利與品質的平衡,奧克斯方能贏得投資者認可,證明其生產的空調不僅「價優」,而且「質優」。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核數師對恒達持續經營產生重大疑問

房地產開發商恒達集團(3616.HK)周一公布去年全年業績,截至12月底止,收入27.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下跌22%,並錄得虧損2.7億元,2023年同期則有盈利4,094萬元。 期內集團的現金及受限制銀行存款約4.1億元,短期銀行借款為3.7億元,長期銀行借款為3.88億元。公司的槓桿比率為66.8%,較2023年底止的51.1%增加約15.7個百分點。 公司的核數師指出,恒達向第三方及一名關聯方提供的財務擔保,可能產生現金流出達68.4億元,鍳於集團現金流較低,而產生足夠現金流能力又不明朗,可能對其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問。 恒達自去年4月2日開始在聯交所暫停買賣,停牌前報0.26港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