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7.HK 688363.SHG
Biogene makes skincare products

走下坡路的華熙生物指控風頭正勁的巨子生物虛假宣傳,引發的爭端已席捲全國,至今未見平息

重點:

  • 自被競爭對手華熙生物指控虛假廣告以來,巨子生物股價一月內累計大跌30%
  • 雙方的爭端引爆前,憑借膠原蛋白護膚品的成功,巨子生物的股價已翻倍有餘,成為對手的「眼中釘」

譚英

兩位中國女富豪旗下護膚品牌的交鋒,引發鋪天蓋地的媒體報道,令其中一隻昔日的明星股嚴重受挫。

自5月17日爭端爆發近一個月來,巨子生物控股有限公司(2367.HK)市值蒸發近30%,對其發難的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363.SH)股價則上漲約7%。

儘管相關指控可能損害兩家公司聲譽,但巨子生物的股票拋售尤其顯得反應過度。根據最新年報,巨子生物去年營收猛增57.2%至55億元人民幣(7.65億美元),推動利潤勁增42.4%至20億元。華熙生物的業績則呈反向走勢,去年營收下滑12%至53.7億元,利潤大跌71%至1.74億元。

那麼,崛起中的巨子生物與漸顯頹勢的華熙生物之間,爭端緣何而起?

兩家公司以不同核心產品著稱:華熙生物主打幫助肌膚鎖水的透明質酸(HA)(俗稱玻尿酸),巨子生物則主打促進皮膚層新細胞生長的重組膠原蛋白。後者近年已成為市場新寵,不僅助推巨子生物快速崛起,也促使華熙生物在該領域追加投資。

此次爭端或涉個人因素(無論真實存在或外界感知),大量媒體報道聚焦於中國女富豪範代娣與趙燕——即巨子生物與華熙生物創始人之間,被猜測關係緊張。

據歐睿咨詢數據,生化專家、麻省理工學院前訪問學者範代娣於2000年創立巨子生物,並在2024年將其打造成行業領軍品牌。在去年「618」購物節期間,該公司明星產品「可復美膠原棒」位居中國電商平台銷售榜首。

趙燕出身銀行界,2001年創立華熙生物,初期專注透明質酸原料市場。2017年其公司收購法國透明質酸復合物生產商Revitacare,隨後推出高折扣護膚品牌潤百顏,華熙生物目前佔據全球透明質酸原料市場44%的份額。

在官方微信公眾號,華熙生物發布近5,000字檄文打響首槍,指控九家券商研報蓄意誇大重組膠原蛋白優於透明質酸的功效。報告影射重組膠原蛋白稱:透明質酸產業遭遇謊言與踐踏,被描述為「過時」、「不如某物質安全」、「不如某物質更具生物活性」、「不如某物質具備市場價值」。

隨即引發媒體騒動,部分報道將趙燕比作向西方帝國勢力開戰的中國女皇。

戰火十天後,爭端又因美妝博主「大嘴博士」郝宇升級——此人曾因指控雅詩蘭黛產品虛假宣傳並歧視中國消費者登上頭條。郝宇宣稱其送檢可復美產品中,僅含微量重組膠原蛋白,指稱巨子生物違反中國化妝品標籤規定。

火速回應

可復美品牌火速發布聲明,稱即時檢測顯示產品膠原蛋白含量超0.1%,遠高於郝宇檢測出的0.0177%,巨子生物亦委託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展獨立測試。

華熙生物數日後承認,該公司與郝宇確實在股權結構上有關聯。

然而,爭端未止。6月4日,可復美在官網公布檢測結果,聲明從未對產品作任何「虛假或誤導性」宣傳。郝宇援引的檢測機構之一,亦指控其擅用檢測數據,並發布道歉信函(該信函被巨子生物引用)。

次日,郝宇並未停手,指控巨子生物向檢測機構施壓,拒檢其重組膠原蛋白產品,並稱收到某大型檢測公司因「不願捲入混戰」而拒絕檢測的消息。

諸多跡象表明,華熙生物對後起之秀發起攻擊,部分原因或源於自身財務壓力。該公司此前延遲發布2024年報,直至一季度財報公布前兩周才披露。其一季度財務亦顯疲軟,營收同比下滑20.7%至10億元。

除財務表現不佳外,華熙生物還深陷高管離職、管理團隊變更及內部反腐行動等困局。

2024年,華熙生物護膚品收入銳減32%至25.7億元,佔營收總額48%。萬得數據顯示,該公司市值在2021年觸及1,400億元峰值後持續縮水,現僅余260億元。2024年12月,該公司被剔除出代表中國最重要上市企業的滬深300指數。

反觀巨子生物,則呈現逆勢增長。2022至2024年間其營收與淨利潤均翻一番,2022年香港IPO募資8,000萬美元。自上市以來,其股價已較24.30港元發行價翻倍有餘,截至本周三收盤報60.60港元,市值約610億港元(約合78億美元)。獨立研究顯示,該公司所處市場,在2022至2027年將以年均55%的增速擴張,規模將達645億元人民幣。

巨子生物並非近期唯一受益於重組膠原蛋白護膚品的中國企業,其他受益者包括錦波生物、丸美生物(603983.SS)及福瑞達(600223.SS)。但如巨子生物與華熙生物之爭所示,明星企業及其投資者,往往易成對手的“眼中釘”。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Tuya operates a PaaS

塗鴉智能加速AI戰略  裝載AI功能品類出貨量佔總出貨量超93%

該全球AI 雲平台服務提供商正採取廣泛措施,將AI技術融入開發者工具及其賦能的硬件設備和應用程序 重點: 塗鴉智能表示,截至六月底,在其開發者平台上部署的產品中約93%已配備AI功能 公司制定了雙管齊下的戰略:運用AI賦能開發者,並優化接入其平台的AI產品   陽歌 隨著全世界大踏步進入AI時代,全球AI 雲平台服務提供商塗鴉智能(TUYA.US; 2391.HK)也融入其中,確認AI將在未來尖端聯網設備中扮演核心角色。公司在最新財報中著重強調其對新興的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的深耕佈局,凸顯其如何運用AI技術賦能開發者生態。 塗鴉智能在闡述財務穩健態勢持續向好的同時,發佈了AI戰略宣言。財報顯示,公司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14.7%至1.55億美元,上年同期為1.35億美元。 佔總收入約三分之二的核心PaaS(平台即服務)業務營收同比增長12%,從上年同期的約1億美元增至1.12億美元。截至六月的十二個月內,貢獻 PaaS營收近90%的優質客戶數量增至285家,較此前十二個月週期的280家有所增加。 今年上半年經營利潤率幾近盈虧平衡,同比改善顯著,表明其即將實現GAAP(通用會計准則)營業利潤。按non-GAAP(非通用會計准則)口徑,剔除股權激勵等支出後,該公司已實現盈利且利潤率相對穩健。 公司上半年實現2,360萬美元淨利,逆轉了上年同期40萬美元虧損態勢。鑒於去年首度盈利,2025年全年利潤有望創歷史新高。公司同時警示美國關稅政策給部分客戶帶來不確定性,但預計隨著形勢趨穩,四季度相關壓力將緩解。 塗鴉智能核心業務圍繞其PaaS平台展開,該平台承載各類應用程序來連接家電、玩具、家居安防系統乃至餵鳥器等實體設備。此類設備通過實時網絡連接以及越來越多的AI支持,實現多樣化功能:比如讓玩具與兒童實時互動;讓家居安防系統識別住宅內外的活動並在發現可疑情況時發出告警。隨著更多接入平台的應用程序和設備利用AI實現高階功能,公司正日益聚焦AIoT領域。 AI滲透率持續提升 Global Market Insights報告顯示,全球AI硬件市場規模2034年預計將達約2,963億美元,2025至2034年復合年增長率達18%。隨著硬件領域AI融合度的持續提升驅動強勁增長,該趨勢有望進一步提速。 塗鴉智能同期披露,截至六月底,平台上裝載AI能力的品類出貨量佔總出貨量約93%。此外,其開發者平台提供的AI智能體服務,日均支持全球1.5億次AI交互,覆蓋翻譯、醫療健康、能源管理、寵物護理、玩具及AI機器人等領域。 塗鴉智能聯合創始人、COO兼CFO楊懿表示,公司在AI領域有兩大重心:第一是降低海量開發者使用塗鴉平台的門檻,正通過AI Agent開發平台等推進該目標;同樣重要是,塗鴉也助力開發者將更多AI功能融入硬件與應用,以提升性能並加速商業化。例如開放集成ChatGPT、DeepSeek、通義千問和Gemini等主流模型,並將文本生成、圖像生成等功能一站式賦能給開發者。 「塗鴉始終站在AI硬件和應用落地的最前沿,我們正在全力推進AIoT生態建設」, 楊懿在財報電話會議中強調,「目標是不斷降低AI硬件產品的開發門檻,並推動其在更大範圍內的AI創新和普及。」 強化AI生態佈局 截至六月,塗鴉註冊開發者覆蓋200個國家和地區,總數超151萬,較2024年末的132萬增長約15%。 為拓展開發者生態,塗鴉通過AI開發者平台降低使用門檻。該計劃包括開源框架TuyaOpen,支持主流開源軟硬件生態,幫助開發者將項目移植部署至芯片或開發板。 除內部舉措外,塗鴉還聯結外部開發者社群,舉辦線上線下「黑客松」加速AI技術滲透。2025年上半年此類活動催生數百個具商業潛力的AI硬件原型。其中,Otto機器人項目表現亮眼,該項目運用智能體開展營銷推廣並採用了塗鴉T5開發板。公司還與DFRobot社區合作,將AI硬件開發引入高校及嵌入式系統課程,為學生提供AI應用實踐機會。 公司正加強AI聯合開發力度,積極尋求高潛力AI硬件投資項目,推動前景良好的方案市場化。 「管理層重申將持續推進AI驅動的產品與生態擴張」,股票分析社區SeekingAlpha在研報中概括塗鴉最新財報基調,「當前戰略重心仍是深化客戶關係、加速AI硬件商業化、保持強勁經營槓桿,使塗鴉既能抵御短期波動,又可深耕智能設備領域長期增長。」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多想雲折讓22%1供6 籌2.74億港元發展AI

營銷解決方案服務提供商多想雲科技控股(6696.HK)周四公布,擬以每持1股供6股方式集資最多約2.74億港元(3,500萬美元),每股認購價47.53港元,較最後交易日收市價折讓約22%。 發行最多5.76億股股份,佔擴大後股本約85.7%。公司表示,供股將按非包銷基準進行,僅供合資格股東認購。控股股東合共持股約16.9%,已承諾全數接納約9,754萬股供股股份的配額。 公司擬將所得款項約92.3%用於開發AI模型,包括用於獲取AI專用計算硬件,構建一個高效且具擴展能力的內部計算能力平台,而約7.7%用於購買媒體資源特別是快手、視頻號和小紅書的在線流量,以便客戶在這些網絡媒體平台上投放廣告。 此外,公司近期與抖音、快手等平台達成一級代理合作,需繳付大額預付款,導致現金需求增加。董事會表示,供股所得將有助應對與大型媒體平台合作所需的高額現金流壓力,同時補充營運資金。 多想雲股價周五早盤低開,其後一度漲逾9%,至中午休市報0.64港元,升4.92%。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融創上月銷售54億 按年下跌27%

房地產開發商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1918.HK)周四公布八月的銷售數據,上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53.9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下跌27%。 八月的合同銷售面積約13萬平米,每平方米銷售均價41,460元,較去年同期下跌7.8%及20%。 今年首八個月,融創中國累計銷售金額為304.7億元,同比下跌13%,每平方米均價33,050,同比上升57%。 融創中國周五開市報1.55港元,升0.65%,股份年初至今已下跌逾三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行業概要:納斯達克擬嚴控小型中企上市

該交易所擬推出的新規,要求所有新上市中企IPO募資額不低於2,500萬美元   陽歌 納斯達克周三提出新版上市標準,將阻止絕大多數中國企業的小型IPO在該交易所上市,同時可更便利清退眾多已上市的同類公司。 更為嚴苛的新規,可能導致目前在納斯達克交易的大部分中企退市,這些公司普遍存在流動性匱乏、流通盤較小、市值不足5,000萬美元等問題。本次行動有別於美國四年前依據《外國公司問責法》推出的監管措施——彼時美方曾威脅將中企集體摘牌,除非美國證券監管機構能便利獲取其審計底稿。 根據納斯達克官網公告,依據其最新擬議規則,所有新上市企業的流通股市值需達到1,500萬美元以上。在該交易所上市的中國企業,還需實現至少2,500萬美元的募資總額。此外,對於公開交易股票市值不足500萬美元的企業,納斯達克將啓動加速停牌及退市流程。 納斯達克副總裁John Zecca表示:「這些規則升級,彰顯我們持續完善標準,以適應市場現狀的承諾,並為推動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場率先垂範。通過提高特定新上市企業的最低流通股市值與募資額標準,既能為公眾投資者創造更健康的流動性環境,同時繼續通過本交易所,為投資者提供參與新興企業的機會。」 納斯達克表示,新規系「專為主要在中國境內運營的企業」制定,旨在保護投資者,免受美國證券監管機構難以介入的市場風險。此前美國《外國公司問責法》通過後,中美兩國證券監管機構,於2022年簽署了具里程碑意義的信息共享協議,旨在使美國監管機構更便利獲取在美上市中企的審計文件。 納斯達克表示,正將該提案提交美國證監會(SEC)審議,若獲監管機構批准,新規將立即對所有新上市企業生效。屆時處於IPO流程的企業將有30天時間,按原規則完成上市,否則將適用新規要求。 安永數據顯示,上半年共有36家中國企業在美上市,幾乎全部登陸納斯達克,募資總額達8.41億美元。但其中超半數資金,即4.41億美元來自霸王茶姬(CHA.US)的單次IPO。這意味其餘35宗IPO平均募資額僅為1,140萬美元,遠低於納斯達克新規即將實施的2,500萬美元門檻。 許多在美上市的小型中企流通股佔比亦極低(常不足10%),導致流動性不足。這往往引發股價劇烈震蕩,損害資金量較小、經驗不足的投資者利益,事實多只個股在上市數月內市值即腰斬甚至更高跌幅。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