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5.HK
Nissin Q3 results

經過調升產品售價,以及原材料價格回落,日清食品第三季度盈利按年錄得增長

重點:

  • 日清食品第三季度收入按年微跌近3%,但盈利上升38%
  • 公司加強推廣,今年進行三萬個面對面促銷活動

    

劉智恒

生產即食麵的日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1475.HK),旗下的品牌出前一丁、合味道杯麵及公仔麵等在香港無人不識,港人稱即食麵為公仔麵,可見品牌的代表性是如何深入民心。集團剛公布今年首9個月的業績,營業額29.6億港元(24億元),按年跌5%,但盈利不跌反升16%至2.7億港元。

若光看第三季度,表現更亮麗,收入近10.3億港元,微跌近3%,但盈利大升38%至9,867萬港元。原先疫情期間,中港兩地的市民被限制外出,多留家用餐,為方便於是囤積糧食,令日清的銷量急升;但疫後復常,市民困在家久了,報復式外出用膳,即食麵的銷售回軟。不過受惠原材料價格下跌,以及去年開始公司陸續調升產品價,日清的盈利按年不跌反升。

日清今年的毛利率,由去年的31.4%上升2.6個百分點至34%,一方面是去年旗下食品分階段進行價格調整,幅度在中高個位數;另外,小麥價格在去年俄烏衝突爆發時,一度大幅抽升,隨著市場情緒回穩及其它地區增產,小麥價格亦拾級而下,同時棕櫚油的售價亦下跌,因而推升日清的業績。

短期難再提價

縱使今年第三季業績按季及按年均有增長,但部份市場人士對於日清的前景仍有保留。畢竟現時推升盈利全賴加價及原料成本下跌,然而公司去年才將零售價格上調,估計未來一年要再加價並不容易,加上內地經濟放緩,市場正吹「消費降級」之風,要提升價格似乎是不大可能。

至於原材料方面並不是公司可以控制,小麥價從高位大幅回落五成後,近期也有見底反彈趨態勢,即使不再上升,經過之前大幅回調,除非俄烏戰事結束,否則再下跌空間有限。當然公司可以透過對沖方法減低原料價格上升的壓力,不過實際操作其實有一定風險。因此,原料這一塊,公司並不容易掌控。

之前帶動盈利的兩大原因不明朗,而整個即食麵市場在中國及香港的發展,有擔心已接近飽和,增長的空間有限。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即食麵產量由2018年到2020年間連續三年遞減, 2017年曾高達1,103.2萬噸,2018年已跌至699萬噸。尼爾森IQ《2023速食行業趨勢報告》顯示,今上半年即食麵線上及線下的銷售額按年下跌2%。

市場被受挑戰

中國內地即食麵市場近年備受挑戰,首先是外賣的崛起,美團(3690.HK)及餓了麼等外賣平台,以快速送遞食品,讓人們減低對即食麵的需求。另一方面,預製菜亦開始逐漸盛行,部份消費者認為其款式較多,也可多點不同菜式,勝於吃即食麵那樣單調。

與此同時,內地愈多愈多方便食品,亦挑戰傳統即食麵的市場。尼爾森IQ最新報告指出,上半年國內速食行業的銷售表現開始分化,部分地域產品表現理想,如急凍廣東點心和螺螄粉,在2023上半年按年增幅為43.7%和28.9%。又如四川阿寬食品的紅油麵皮系列,成為方便食品另一品類,具四川的特色風味,光2021年全網累計銷售超過兩億份。

對於日清食品,除面對整體即食麵市場的改變外,亦面對競爭對手的挑戰。雖然在香港日清佔據超過半璧江山,但在中國內地卻遠遠落後於康師傅(0322.HK)及統一(0220.HK)。去年康師傅單就即食麵的收入就296億元,統一亦有106億元,銷售規模大幅拋離日清食品。

當然,日清經常強調的是其品牌,指出與對手最大的分別,在於它們專注高端市場,相對康師傅及統一,日清的品牌檔次較高。然而,兩家龍頭企業近年也積極拓展高端市場,康師傅明言要加強高端產品布局,豐富產品口味,以滿足中產階層要求,例如推出較高檔的「燃魂伴麵」,找來張藝興作代言人,另外「禦品盛宴」定價亦較高,並借力羅永浩作推廣宣傳。

加強推廣拓展海外

在大環境增長放緩,加上強敵環伺下,日清食品可以做的,是搶佔市場份額,集團今年加強推廣力度,動員內地約1,200名營銷人員,今年內在超市等零售店推行三萬次的面對面銷售活動,合共提供600萬份試吃商品。

集團又不斷與日本人氣動畫推出聯名商品,之前曾與動漫《進擊的巨人》合作;今年又推出《咒術回戰》的聯名商品,藉此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及增加銷售量。

另外,日清亦開始有計劃加強在中國及香港以外的市場發展,今年收購日清越南另外的33%權益。集團表示,越南市場正踏入長期增長趨勢,希望可以透過此次收購,加快當地業務發展,從而擴大集團地域組合,加強集團的生產能力,改善成本效益,達致提高整體收入及能力。

投資市場對於即食麵的前景也沒看得太樂觀,日清的預測市盈率約18倍,與康師傅的相若,高於統一的14倍。日清公布季度業績當天股價曾升近2%至6.2港元,但之後已回軟。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億航次季虧損擴大 下調全年收入指引

自動駕駛飛行器製造商億航智能控股有限公司(EH.US)周二公布,第二季入收按年增長44.2%至14.72億元(2,050萬美元),按季更暴增464%,主要受惠於EH216系列電動垂直起降(eVTOL)飛行器交付量增至68架,高於去年同期的49架。 期內公司錄得淨虧損8,100萬元,同比擴大13%,但經調整後淨利錄得940萬元,較去年同期的120萬元大幅增加。毛利率則維持62.6%,與去年同期的62.4%持平。 第二季度公司獲得超過150架新訂單,已在中國及海外建立逾40個EH216-S運行場地,2025年上半年完成超過一萬次安全飛行,保持零事故紀錄。公司表示,由於今年戰略重點放在推進eVTOL商業運營及運行示範模式,需為長期擴張奠定基礎,因此將全年營收指引由原本的9億元下調至約5億元。 摩根士丹利將下調億航2025年交付量預測45%至220架,收入預測則下調46%,並將億航目標價由30美元下調至26美元,但維持「增持」評級。 億航股價周二下跌7.53%,收報16.45美元,過去六個月累跌34.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期虧損收窄 曹操出行蝕4.7億

網約車平台曹操出行有限公司(2643.HK)周二公布上市後首份中期業績,收入同比大幅增加53.5%至94.6億元人民幣(下同),虧損收窄近40%至4.68億元,毛利率則上升1.4個百分點至8.4%。 期內各項營運指標均有所增長,上半年訂單量接近3.8億,同比上升49%,日訂單量為210.8萬,平均月活躍用戶達3,810萬,同比升57.4%,平均月活躍司機為55.4萬,同比升53.5%。 公司表示,未來計劃將自動駕駛的士(Robotaxi)的覆蓋範圍擴大至全國更多城市,截至今年6月底止,已在蘇州及杭州累計完成15,000公司的測試。 曹操出行周三開市升2.8%報83.5港元,公司自6月上市至今股價升逾9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truggling to balance revenue and profit, ZTO waits for the ebb of industry “involution”

收入盈利難兩全 中通等待內捲退潮

業務量的增長難敵成本上漲與單票價格下滑,導致中通上半年盈利下滑 重點: 中通上半年業務量按年增17.7%至198.48億件,市佔率回升至20.8% 中期盈利按年降2.6%至39.32億元,毛利率由32%降至24.8%   李世達 在中國,可能沒有哪個行業比快遞業更貼近消費者的日常生活。消費者手機跳出的快遞通知,都是中國龐大內需市場與電商經濟的脈搏。 據官方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達到7.43萬億元,同比增長8.5%,其中實物商品網購仍有6%的增速,讓網購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穩定在四分之一左右。快遞業正是這股力量的最佳受益者:僅上半年就完成了956億件的投遞,同比增長高達19.3%,繼續傲視全球。 在這個背景下,中通快遞(開曼)有限公司(ZTO.US; 2057.HK)近日交出一份增收不增利的成績單。第二季度,公司收入118.32億元,年增10.3%;盈利則年減24.8%19.65億元。上半年計,中通收入按年升9.8%至227.23億元,盈利則按年跌2.6%至39.32億元,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32.0%下降至24.8%。 我們在早前的文章中提到,去年業務量市佔率下滑的中通,今年下達軍令狀,將首要任務放在「實現高於行業平均增速的業務量增長」上。今年上半年,中通業務量達198.48億件,以同期全國快遞業務量956.4億件計算,市場份額約20.8%,較去年底的19.4%有所回升,業務量增速17.7%也逐漸追上行業平均增速19.3%,但仍低於極兔(1519.HK)的27%、順豐(6936.HK; 002352.SZ)的25.73%及圓通(600233.SH)的21.79%。 輕小件拖累單價 在業務量增速回升的同時,單票收入卻同比下降約6%,這一變化直接拖累了毛利水平。下降的原因並非單一,部分來自訂單結構的持續小件化與輕量化,拼多多、抖音等低價電商平台推動的高頻低價件大量湧入,壓低了市場的平均票價。同時,為保持市場份額,中通在價格策略上相對積極,使得單票收入無法隨件量提升而同步增長。 中通首席財務官顏惠萍指出,第二季核心快遞業務單票收入淨下降0.06元,主要因為增量激勵增加0.18 元,以及單票平均重量下降影響0.05元,但主要客戶單價提升0.17元,抵銷了部分影響。 在成本端,中通的規模效應優勢被直客服務、網絡升級和區域服務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所抵消。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營業成本達到229.5億元,同比增長18.6%,其中運輸成本增長13.1%至103.7億元,分揀成本增長11.2%至57.4億元,而其他成本更大幅增加47.6%至68.4億元。其他成本包含直客業務的拓展與網絡基礎設施投入,成為拖累毛利率的主要因素。 背後的原因是,隨著訂單結構逐漸向輕小件傾斜,快遞企業需要更多末端派送能力與差異化直客服務,意味著對網點、快遞員補貼、服務質量保障等環節的持續加碼。 同時,中通作為市場份額領先者,為了維持全國範圍的網絡穩定與服務水準,也在加大區域基礎設施和數字化升級方面的投入。這些投入短期內難以帶來直接收益,卻立即反映在成本科目中。 反內捲的曙光? 中通用利潤換市場,體現出快遞業「內捲」下的無奈。據國家郵政局統計的快遞業務量與收入推算,2007年內地快遞平均單票價格為28.55元,而到了今年6月,這一價格已下滑至7.49元。 不過,官方反內捲的舉措也開始延伸至快遞業。本月中旬,浙江義烏率宣布調漲快遞價格,要求將快遞單票價格下限上調0.1元至1.2元。而快遞業務量佔全國24%的廣東省,則自8月4日起將快遞底價上調0.4元,各家均不得低於1.4元成本價攬收,否則將面臨處罰。 或許是體會到盈利下滑的無奈,中通管理層在財報中調降了全年業務量目標,從408億件至422億件區間降至388億至401億件區間,換算增速仍有14%至18%。 業績公布後,中通股價微跌0.71%,報154.7港元,年初至今升幅約3%。市盈率為12.46倍,低於順豐的22倍、圓通的16.4倍與韻達的14.7倍,反映出市場對中通盈利狀況的擔憂。短期內,中通仍要面對成本上升帶來的盈利壓力,官方的反內捲措施將有利於單票價格的回升,但或需要更多時間來體現;長遠看,反內捲可能提升行業集中度,對業務規模更大的中通更有利,估值修復的可能性也會提高,投資者可再觀望一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贛鋒鋰業擬配股及發可轉債籌25億元

鋰生產商江西贛鋒鋰業集團有股份限公司(1772.HK; 002460.SZ)周二公布,擬配股及發行可換股債券,籌集淨額共25.15億元,擬用於償還貸款、產能擴張及建設、補充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配股部分,公司建議配售4,002.56萬股新H股,佔擴大後已發行H股9.02%及擴大後已發行股份總數1.95%,每股配售價29.28港元,較H股昨日收市價30.98港元折讓5.49%,集資淨額11.69億港元。 另外,公司建議發行於2026年到期的13.7億港元的可換股債券,按年利率1.5%計息,初始轉換價為每股H股33.67港元,較昨日H股收市價30.98港元溢價8.68%,可悉數轉換為4,068.904萬股H股,佔擴大後已發行H股9.16%及擴大後已發行股份總數1.98%。發行債券所得款項淨額13.46億元。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約為82.58億元,同比下降13.3%,虧損由去年同期的7.59億收窄至5.36億元。 周二公司股價低開,至中午休市報30.08港元,跌2.91%。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