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6.HK 6185.HK

這兩家曾經因新冠疫苗受惠的醫藥公司,在疫情落幕後的首個季度,業績表現各走極端

重點:

  • 受惠於產品多元化,復星醫藥第一季收入輕微上升,但淨利潤大增116%
  • 康希諾同期營收大挫八成,更轉盈為虧,主要因為營銷及研發開支沉重

 

莫莉

隨著新冠疫情走向尾聲,曾經因疫苗銷售而賺得盆滿缽滿的醫藥企業風光不再,對於全面佈局製藥、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的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196.HK; 600196.SH)來說,疫情紅利的衰退,並不足以引起收入大幅變動;反觀依靠新冠疫情晉身「疫苗巨頭」的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6185.HK; 688185.SH),卻不得不面對業績被打回原形的尷尬局面。

復星醫藥和康希諾都曾受惠於新冠疫苗。2020年,復星醫藥向德國生物醫藥企業BioNTech(BNTX.US)引進了復必泰疫苗在大中華地區的商業化權益,雖然該疫苗最終未能引入中國內地市場,但是在港澳地區的銷售額,已足以為復星醫藥帶來大額收入,僅在2021年,復必泰的銷售規模就已超過10億元。

康希諾則在過去兩年分別推出肌肉注射式和吸入式的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扭轉連續5年虧損的頹勢,其中2021年實現淨利潤19.1億元。

如今,中國新冠疫情在今年初終於消退,國內疫苗需求明顯降低,海外市場也在大幅萎縮。雖然近期中國不少地方出現二次感染病例,方正證券的研報認為,為了做好應對新冠二次感染的準備,相關疫苗和藥物儲備的需求或將短期回升。但是,此刻的疫苗市場競爭已經相當激烈,國內不但已有15款疫苗獲批,亦有多款可以預防Omicron 變異株的多價新冠疫苗獲准銷售,相信康希諾等疫苗企業難以復製2021年的輝煌業績。

復星醫藥產品線豐富

最新公佈的第一季財報顯示,「家大業大」的復星醫藥所受影響並不明顯,期內收入按年增長4.7%至108.7億元,淨利潤更飆升116%至9.87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經調整淨利潤則上升14.8%至9.19億元。

然而,康希諾的業績則大幅下滑,第一季營收約1億元,對比去年的4.99億元急降79.9%,期內更轉盈為虧,錄得1.4億元淨虧損,而去年同期盈利1.2億元。

先看看復星醫藥的業績,財報將第一季淨利潤的快速增長歸功於創新藥收入上升,其中2021年獲批上市的注射用曲妥珠單抗漢曲優第一季銷售5.39億元,按年增加66.7%;於2022年3月在中國境內開始銷售的抗癌PD-1藥物漢斯狀,今年第一季收入2.5億元,期內還新增獲批用於廣泛期小細胞肺癌,為全球首款獲批該適應症的PD-1藥物。

除此之外,復星醫藥在其他疫苗、腫瘤和醫美等多個領域的研發管線也在逐步邁向商業化。其控股子公司研發的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今年2月在國內III期臨床完成入組,ADC藥物FS-1502國內啟動乳腺癌的III期臨床,一款用於中重度皺眉紋的肉毒桿菌毒素在中國的上市註冊申請獲得受理。

康希諾轉型另闢蹊徑

至於季績不容樂觀的康希諾,對於營收和利潤的大幅變動,管理層在財報中解釋,主因是新冠疫苗需求量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以及產品價格調整。除了兩款新冠疫苗之外,康希諾的現有管線包括2021年11月與2022年6月推向市場的兩款腦膜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以及腺病毒載體伊波拉病毒病疫苗。然而,這些疫苗推廣時間不長,難以彌補新冠疫苗收入銳減後帶來的空缺。

可是,在收入驟降的同時,康希諾仍保持著高額研發投入和銷售費用,導致其營業總成本高達3.38億元,其中研發費用僅減少5%至1.5億元,甚至比1億元的營收還要高,而銷售費用甚至大漲60%至5,498萬元。

或許康希諾管理層已經意識到公司不合理的支出規模,最近網上便流傳一份通知,聲稱上藥康希諾新冠疫苗生產基地「因外部市場環境變化,決定從4月4日開始暫停產線生產,期限約180天。」上藥康希諾由康希諾持股約49.8%,原本用於生產康希諾研發的兩款新冠疫苗。

在新產品青黃不接、疫苗銷售難有起色,但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尚餘39.7億元的情況下,康希諾選擇另闢蹊徑尋找發展機會。4月21日,康希諾公告稱,將與其他合夥人共同出資發起設立私募基金,重點投資疫苗等生物醫藥領域的上游產業鏈、以及創新技術平台等項目。本次投資設立的基金目標籌集規模上限5億元,公司以自有資金認繳出資1.4億元,出資比例約28%。

藥企參投私募基金並非新鮮事,例如復星醫藥就曾多次參與設立或認購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對於擁有豐厚資金的企業而言,投資初創公司不僅可以獲得新的收入增長點,也有機會實現低成本的業務轉型,康希諾參投的私募聚焦疫苗產業鏈,就正是公司深耕的領域。

從估值來看,復星醫藥的市銷率僅1.2倍,反而康希諾的市銷率卻高達9.3倍,醫藥龍頭企業恒瑞醫藥(600276.SH)的市銷率更高達14倍,復星醫藥估值明顯偏低,可能與其創新藥大多來自控股子公司或授權引進有關。如今,新冠行情已經落幕,曾經曾享受過市場紅利的醫藥企業需要拿出更多成果,才能讓投資者恢復信心。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贛鋒鋰業擬配股及發可轉債籌25億元

鋰生產商江西贛鋒鋰業集團有股份限公司(1772.HK; 002460.SZ)周二公布,擬配股及發行可換股債券,籌集淨額共25.15億元,擬用於償還貸款、產能擴張及建設、補充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配股部分,公司建議配售4,002.56萬股新H股,佔擴大後已發行H股9.02%及擴大後已發行股份總數1.95%,每股配售價29.28港元,較H股昨日收市價30.98港元折讓5.49%,集資淨額11.69億港元。 另外,公司建議發行於2026年到期的13.7億港元的可換股債券,按年利率1.5%計息,初始轉換價為每股H股33.67港元,較昨日H股收市價30.98港元溢價8.68%,可悉數轉換為4,068.904萬股H股,佔擴大後已發行H股9.16%及擴大後已發行股份總數1.98%。發行債券所得款項淨額13.46億元。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約為82.58億元,同比下降13.3%,虧損由去年同期的7.59億收窄至5.36億元。 周二公司股價低開,至中午休市報30.08港元,跌2.91%。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East Buy does e-commerce

告別網紅主播模式 東方甄選要做「線上山姆」

這家由教育機構轉型的直播電商公司,正通過自營產品業務,試圖打造線上的山姆 重點: 東方甄選在上個財年呈現營收、利潤及GMV同步下滑 公司在財年下半段開始恢復盈利,增強投資者對其最新商業模式的信心   譚英 當在線教育機構新東方在線2023年1月轉型為直播電商公司時,新更名的東方甄選控股有限公司(1797.HK)前景似乎一片光明。這家教培巨頭新東方(EDU.US; 9901.HK)旗下的原在線業務子公司,在2021年政府叫停課後輔導後,完成了非常規轉型。 轉型初期,東方甄選勢頭強勁,截至2023年5月的財年錄得45億元(6.28億美元)營收及9.71億元淨利潤的創紀錄表現,扭轉了之前財年虧損困境。次年,這家公司業績更為亮眼,營收躍升至70億元,淨利潤達17億元。 不過,據上周五發布的最新年報顯示,公司復蘇勢頭在剛過去的財年突遇波折。因捲入與頭部主播的高調糾紛,截至今年5月的財年,營收、利潤及商品交易總額(GMV)均大幅下滑。 財報顯示,東方甄選最新財年持續經營業務營收同比驟降32.7%至44億元,對上一財年大額利潤幾乎化為烏有,全年淨利潤僅錄得570萬元。核心電商及自營產品業務GMV,更從上年的143億元大跌40%至87億元。 最新業績未包含爆款直播間「與輝同行」的貢獻,該直播間由曾是英語教師的董宇輝主持,後者去年與東方甄選分道揚鑣。若計入該直播間收益,最新財年營收、利潤及GMV的跌幅將進一步擴大。 市場對業績表現反應消極,財報公布後首個交易日(本周一),東方甄選股價下挫13%。即便經歷此番下跌後,該股年內累計漲幅仍達76%。 儘管年報數據降幅顯著,但積極信號在於,上個財年的下半年營收較上半年小幅增長。更關鍵的是,繼上半年報虧9,670萬元後,東方甄選下半年實現1.024億元淨利潤,成功扭虧為盈。 國信證券認為,最新財報「初步驗證公司轉型成效」。國信證券進一步指出,東方甄選依託自營產品及會員體系構築的新增長模式,將通過打造爆款商品注入增長新動能。 持此觀點的不只國信,投資者似乎青睞東方甄選現行戰略,該戰略旨在突破對頭部主播的過度依賴,轉向打造線上沃爾瑪的倉儲式折扣店山姆會員店。業績指標顯示,戰略正初顯成效。 教科書級過度依賴案例 東方甄選與董宇輝的經歷,堪稱企業過度依賴單一個體的教科書案例。董宇輝於2024年7月離職時,帶走粉絲量達2,000萬的「與輝同行」直播間。 據飛瓜數據顯示,董宇輝個人影響力此後持續攀升,粉絲規模目前已達3,000萬。相形之下,東方甄選自董離職後流失186萬粉絲,在飛瓜數據榜單滑落至第22位。包括「黃金一代」主播敬文、頓頓在內的核心主播也相繼離職,東方甄選CEO俞敏洪在股東大會上稱,不會再出現某個主播成立獨立平台。 除董宇輝事件外,東方甄選在抖音之外的直播渠道的拓展同樣舉步維艱。最新財年因董宇輝貢獻消失,其抖音付費訂單數從上年1.81億單腰斬至9,160萬單,抖音平台仍佔據公司GMV總量的70%。 俞敏洪承認,單一渠道依賴存在隱患,同時指出新推的自營產品會員體系,是弱化主播依賴風險的重要舉措。然而,東方甄選在淘寶、京東、拼多多、小紅書及微信小程序等平台的多渠道建設,尚未達到分渠道的效應。 早在2022年4月,董宇輝離職前,東方甄選就啓動了聚焦自營產品與會員折扣的「山姆會員店模式」。該體系成效斐然,最新財年自營產品創收35億元,貢獻近八成總營收。 東方甄選將會員業務視為未來核心,通過直播電商渠道及專屬會員App,雙軌銷售自營產品。公司稱其品牌「在業內影響力日顯,已成為品質、親民及生活美學的代名詞」。2023年10月推出的付費會員App,訂閱數量最新財年增長33%,從19.86萬人增至26.43萬人。 期內,App端自營產品GMV佔比從16.3%攀升至28.8%,數量從488款增至732款。飛瓜數據顯示,今年6月東方甄選8.8億元GMV總額中,自營產品貢獻3.5億元,同比增長15%。 以當前380億港元(49億美元)市值及5.52倍市銷率(P/S)計,機構對東方甄選看法呈現分化。雅虎財經調研的分析師中,7位給予其「強力買入」或「買入」評級,3位建議「持有」,2位對其評級為「表現弱於大盤」。 平均下來,分析師預測,隨著董宇輝事件影響淡化,東方甄選本財年營收將增長約25%,利潤增長有望超過一倍。 財報發布後,國信證券下調東方甄選未來三年利潤預期,但維持「跑贏大盤」評級。華泰證券表示:「我們看好公司向品牌化穩步轉型的長期發展潛力。」因而保持「買入」評級,並上調未來三年營收預期,同時將本財年利潤預測向上微調1%。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期業績亮麗 藍思盈利升逾三成

手機玻璃供應商藍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613.HK,300433.SZ)周一公布香港上市後首份中期業績,收入329.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4.2%,盈利增長32.7%至11.43億元,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為9.4億元,同比上升42%。 各項業務表現理想,期內智能手機與電腦業務收入271.8億元,同比增長13%,智能汽車與座艙業務收入同比上升16.5%至31.6億元,智能頭顯與智能穿戴業務收入16.5億元,同比增長近15%。公司指出,收入增長主要是頭部客戶量產多款新品。 展望未來,公司表示將持續深化全球產能布局,強化材料模組整機垂直整合優勢,豐富高附加值產品矩陣。 藍思科技周二開市跌0.32%報24.56港元,公司自今年7月上市累計上升逾3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同店銷售下跌20% 九毛九盈收雙降

餐飲運營商九毛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9922.HK)上周五公告稱,因國內消費趨謹,致三大主力品牌同店銷售額驟降,上半年公司營收及利潤同比跌幅均超10%。 財報顯示,截至6月的半年間,營收同比下降10.1%至27.5億元,上年同期為30.6億元。當期利潤同比下滑16%至6,070萬元,上年同期為7,230萬元。核心品牌太二直營店同店銷售額同比下降19%,規模較小的慫火鍋及九毛九品牌分別錄得20.1%和19.8%的跌幅。 伴隨銷售惡化,本季度公司淨關店42家,約佔門店總數5%,總門店數縮減至729家。 九毛九星期一收跌2.2%至2.7港元,年內累計跌幅約22%。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