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Ex has big IPO year

今年上半年,累計有44家企業在港交所上市,期內集資136億美元,佔全球上市集資總額的四分一

重點:

  • 按上半年全球新股市場集資額統計,香港以136億美元領跑,同期中國企業紐約上市集資總額僅為8.41億美元
  • 中美貿易摩擦放棄赴美上市、疊加A股上市遇阻之際,港交所出台政策吸引中資企業

陽歌

經歷過去三年的沈寂後,渴求資金的中資企業爭相赴港上市,助力香港今年上半年成為全球領跑的新股市場,獨佔全球新股集資總額四分一。A股上市公司赴港雙重上市(A+H)成為香港新股市場熱爆的主要推手,這些公司在尋求資金的同時,寄望提升國際影響力。

與此同時,隨著中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很多原可能選擇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今年基本打消念頭。上半年,僅奶茶連鎖品牌霸王茶姬(CHA.US)4月登陸美股,集資逾4億美元。然而,其「戰果」被電動車製造商極氪(ZK.US)的私有化抵消。僅一年前,極氪在紐交所上市時集資額達4.41億美元。

若上述趨勢延續,今年確有可能成為2021年以來,香港新股上市最繁榮的一年,且創下近十年新股集資規模次高紀錄。

普華永道本周發布的報告顯示,上半年港交所共有44宗成功上市個案,合計集資1,071億港元(136億美元),同比大增7倍。安永6月發布的類似報告指出,上半年香港新股上市集資額佔全球新股募資總額的24%。

兩份報告均認為,香港市場增長勢頭有望延續至下半年。普華永道預測,今年全年,港交所新股集資總額將突破2,000億港元。

安永發現,儘管赴美上市的新股數量增加44%至36宗,集資額卻大跌62%至8.41億美元。可見集資額達1億美元或以上的中資大型上市個案,在美漸稀缺,當前赴美上市多為集資額2,000萬美元或以下的小項目。

赴港上市趨勢日益增強,今年上半年,中國證監會批准30家中企赴港上市,數量較批准納斯達克上市的12家企業高出逾倍。所有此類境外上市,均需在中國證監會備案。

中國證監會受理的境外上市備案申請呈現類似傾向,目前中證監受理的境外發行上市備案申請達183宗,其中126家企業赴港上市,僅42家瞄准納斯達克,後者均未聘請頂尖投行,表明其中絕大多數或全部,集資額或不超過2,000萬美元。

多重政策因素

多重政策因素驅動香港新股市場的盛景,首先是中美關係持續緊張,使中企放棄選擇美國上市,部分美國政客甚至主張,把在美上市的中資企業悉數摘牌。

另一方面,中國的顧慮在於若企業赴美上市,中企持有的大量個人及客戶數據恐被美國政府獲取,上述憂慮引發網約車龍頭滴滴出行2021年被強制從紐交所退市。

類似顧慮亦影響快時尚巨頭Shein的上市前景,公司原計劃登陸紐約,因遭美國政府政治阻撓而放棄,後轉向倫敦市場。然而,上月再度擱置計劃,報道稱因中國證監會傾向該公司赴港上市。

此外,中國為提振A股市場,限制滬深新股發行數量,客觀上加劇企業赴港上市潮。內地投資者情緒低迷可見一斑,上證綜合指數年內僅上漲6%,大幅落後恒生指數的23%漲幅。

中美政治摩擦、中方對數據的安全顧慮,以及對A股上市數量存在限制,港交所多措並舉增強市場吸引力。今年5月,推出特專科技企業上市通道,降低早期專業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門檻;去年10月頒布新規,便利滬深A股上市企業赴港雙重上市,香港市場對國際投資者更為開放。

今年上半年,最大規模的新股上市潮正源於此類雙重上市。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3750.HK;300750.SZ)通過在港上市集資約46億美元,與其A股上市地位形成互補。

霸王茶姬雖因赴美上市在同行中脫穎而出,但今年上半年其數個主要競爭對手赴港上市亦引人矚目,茶飲連鎖龍頭蜜雪冰城(2097.HK)集資4.4億美元。

今年上半年,隨著金價飆升至歷史高位,黃金概念股的上市同樣受到追捧。2月,赤峰黃金(6693.HK)在港股上市集資4.19億美元。此輪黃金熱潮或將引爆下半年又一大型上市項目,紫金礦業(2899.HK)本周已提交初步申請文件,擬分拆旗下紫金黃金國際獨立上市。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聞

簡訊:商湯折讓6.25%配股集資25億元

人工智能企業商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20.HK)周四公布,擬以每股1.5港元配售約16.7億股新B類股份,較前一日收市價1.6元折讓6.25%。籌集淨額約為24.98億港元(3.18億美元),佔擴大後B類股份總數約4.38%。 商湯表示,所得資金將用於多個策略方向,包括30%用於發展AI雲及擴建其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商湯大裝置」;另30%將投入生成式AI研發;20%用於探索AI與新技術領域的融合應用,如具身智能機器人、區塊鏈、真實世界資產(RWA)、數字資產與穩定幣等;餘下20%則作為一般營運資金。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配股認購人為無極資本,上周亦投資約13億港元認購另一家人工智能企業第四範式(6682.HK)約5%股份。 商湯股價周四低開1.25%,至中午收市報1.6港元,無漲跌。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金沙中國二季度淨收入按年跌13%

博企金沙中國有限公司(1928.HK)周四公布公布第二季度業績,截至今年6月底止,淨收益同比升2.5%至17.9億美元,淨收入2.14億美元,按年下跌13%。經調整物業EBITDA為5.66億美元,按年升0.9%。 期間集團位於澳門的多家娛樂場的博彩收益均下跌,只有倫敦人的收益有所增長,由去年同期的3.15億美元,上升56%至4.95億美元。 集團行政總裁羅伯特表示,短期目標是於2025年至2027年間,季度經調整物業EBITDA可達到6億美元至6.5億美元,以及年度經調整物業EBITDA26億美元至27億美元。 周四金沙開市升1.85%報18.76港元,過去三個月股價由低位上升超過35%。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tella makes footwear

收入停滯美關稅威脅,九興緣何被市場看好?

公布不溫不火的第二季度銷售數據後,這家鞋業代工巨頭股價反彈,可能源於其最大客戶耐克的樂觀前瞻指引 重點: 鞋業代工企業九興控股發佈乏善可陳的第二季度業務簡報後,四個交易日內股價攀升近10% 公司關閉零售業務,並逐步退出休閒鞋領域轉攻運動鞋後,平均售價持續下行   譚英 九興控股有限公司(1836.HK)上周發布的最新業務簡報本不值得慶賀,核心鞋類產品收入走平、價格下滑。不過,投資者似乎仍對該預告表示歡迎,公告後四個交易日內,公司股價勁升9.3%。 九興控股披露,第二季度營收同比微增2.9%至4.44億美元,當期平均售價(ASP)下滑1.7%,出貨量增長4.1%至1,540萬雙。 詳細數據很可能在下月發佈的正式中期報告中披露。公司解釋,銷量增長疲軟,部分源於2024年上半年100萬雙鞋提前出貨,推高了上年同期基數。其將平均售價下滑歸因於運動鞋業務比重上升,運動鞋單價低於奢華及時尚鞋品。 近期股價上揚的重要催化劑,或許是九興控股核心業務向運動鞋的戰略轉型。在逾三十年發展歷程中,公司長期專注奢華、時尚及休閒鞋品牌。運動鞋是其產品矩陣中的新成員,投資者顯然看好這一轉變,儘管美國關稅政策正威脅其所有生產基地。 去年,全球運動鞋巨頭耐克(NKE.US)貢獻九興控股 38%的營收,兩者綁定日趨緊密。過去一個月,耐克股價大漲27%,儘管其披露截至5月的季度業績不佳,銷售額下滑12%,利潤暴跌86%。然而,耐克宣稱經營已現轉機,預計截至8月的季度銷售額將超出分析師預期。 耐克鞋的平均售價近年同樣承壓,整個鞋業因美國關稅面臨巨大壓力,關稅適用於幾乎所有主要生產基地,後者主要集中在亞洲,但九興控股的抗風險能力優於同業。該公司不僅早在1990年代末就率先啓動產能外遷,且現金流充沛,並擁有穩定分紅記錄。 對九興控股而言,平均售價走低並非特定產品價格受壓所致,更多源於在傳統時尚與奢華鞋增長放緩、休閒鞋甚至出現萎縮之際,轉向運動鞋業務。 為規避中美貿易摩擦風險,九興控股斥資1億美元在印尼建耐克專屬工廠,預計將於2026年投產,年產能達1,000萬雙。公司三年規劃(2023-2025)目標的經營利潤率也提前達成,即在2025年底前實現經營利潤率10%及除稅後利潤年增長率達低十數百分比。 逆勢擴產 面對銷售停滯與價格壓力,九興控股並未收縮戰線,反而擴大產能。印尼新廠及孟加拉工廠將合計新增1,500萬雙年產能,較其維持多年的6,000萬雙基準提升25%。至於中國及越南現有工廠,均處於滿產狀態。 隨著家族新生代管理團隊接替創始人的效果顯現,去年九興控股經營利潤率從2023年的10.7%升至11.9%,投入資本回報率(ROIC)達21.6%,較2019年翻倍有餘。新團隊改革成效顯著,公司淨利潤增長21%至1.7億美元,營收微增3.5%至15億美元。 即使去年末淨現金激增45.3%至4.176億美元,公司仍維持慣例分紅(股息率常超10%)。新生代管理層也終止了近二十年的自有零售鞋品牌試驗,轉而拓展手袋品類,並在2024年報中透露,擬收購越南中小型手袋配飾製造商,該業務或成“關鍵增長支柱”。 產能多元化外遷對九興控股並非新課題。疫情疊加美國針對中國製造商品的關稅政策後,這成為眾多企業的新趨勢。公司1982年創立於中國台灣,1990年代進入中國大陸代工低端品牌鞋類,2000年代初轉向高端品牌。其2007年登陸港交所,隨後推出自有品牌Stella Luna與What For。 2010年代中期,九興控股的業務達到頂峰,此後過度擴張致營收利潤連降五年,直至新管理團隊取代創始團隊。目前,該公司收入仍未重返2015年17億美元的高位。 1998年,九興控股通過合資企業,將部分產能從中國大陸向越南轉移,2012至2014年,又增設印尼、孟加拉及菲律賓基地。星展銀行(DBS)預計,至今年末,該公司75%的產能將位於中國境外。 儘管產能多元化路徑正確,但九興控股仍面臨兩大風險:對耐克的深度依賴,以及特朗普第二任期內的政策不確定性。當前的美國高關稅稅率適用於該公司所有生產基地,但印尼本月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後稅率相對較低。 在九興控股最新業務預告前,星展銀行在7月研報中將其評級上調至「買入」。此前,該公司明確2025年下半年,預計僅受600至700萬美元關稅影響。同時,星展將該公司2026年盈利預期調升10%。儘管多家銀行普遍警示規避關稅敞口企業,但九興控股不在此列。 以高盛為例,近期將代工企業銷售與利潤預測平均上調3%和8%,同時重申九興控股「買入」評級。公司當前市盈率約10倍,高於業務模式相近的競爭對手裕元集團(0551.HK)6.7倍的估值水平。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engrui Pharma targets obesity drug launch

國產減重藥賽道競爭加劇 恒瑞醫藥新藥即將申請上市

HRS9531注射液治療中國肥胖或超重受試者的Ⅲ期臨床試驗獲得積極頂線結果,6mg劑量組平均減重19.2%,且未達平台期 重點: 中國內地GLP-1產品的競爭格局非常激烈,超過200條GLP-1類藥物管線在研發中 恒瑞醫藥HRS9531與禮來的替爾泊肽的雙靶點相同,後者全球銷售快速增長    莫莉 自從5月實現「A+H」兩地上市後,中國醫藥行業「一哥」 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1276.HK; 600276.SH)在港股的表現一直強勁,其H股股價較A股存在約10%的溢價,顯示國際資本對其未來潛力的認可。不到兩月後,恆瑞再次以重磅利好消息印證了投資者的預期:公司宣布即將在近期於中國遞交GLP-1/GIP雙靶點減重藥HRS9531注射液用於長期體重管理的新藥上市申請,衝刺全球最火熱的減重藥賽道。 7月15日,恒瑞醫藥與美國Kailera Therapeutics公司共同宣布,HRS9531注射液治療中國肥胖或超重受試者的Ⅲ期臨床試驗獲得積極頂線結果。HRS9531是恒瑞醫藥自主研發的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和葡萄糖依賴性促胰島素肽(GIP)雙重受體激動劑,擬開發用於超重或肥胖及相關合併症、以及2型糖尿病等適應症的治療。 這項臨床研究共入組567名受試者,分別接受HRS9531注射液2mg、4mg、6mg或安慰劑每週一次治療。共同主要終點為給藥48周後體重相對基線變化的百分比,以及體重相對基線降低≥5%的受試者比例。與安慰劑相比,HRS9531所有劑量組在共同主要終點及全部關鍵次要終點上均達到優效性。具體而言,在為期48周的Ⅲ期試驗中,各組受試者的平均體重降低最高達17.7%,88%的受試者體重降低超過5%,其中6mg劑量組平均減重19.2%,且未達平台期。 HRS9531在Ⅲ期臨床中也同樣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與其他GLP-1藥物治療和HRS9531先前報道的Ⅱ期臨床數據一致。大多數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事件(TEAEs)為輕度至中度,主要為胃腸道相關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HRS9531在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範圍內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的獨家權利已經於2024年5月被授權給一間新成立的美國Biotech公司Hercules。在這次NewCo模式的交易中,恒瑞醫藥授權了包括HRS9531在內的三款GLP-1產品組合,獲得1.1億美元的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款、Hercules公司19.9%的股權,恆瑞還可獲得最高2億美元的臨床開發及監管里程碑款,以及累計不超過57.25億美元的銷售里程碑款。Hercules此後更名為Kailera Therapeutics,目前,Kailera正在大中華區之外推進HRS9531的臨床開發。 研發競爭激烈 作為GLP-1受體激動劑的代表藥物,諾和諾德研發的司美格魯肽在2021年6月獲美國FDA批准用於減重後「風靡全球」,在2024年6月於中國內地獲批減重適應症。在單靶點的司美格魯肽取得成功後,業界將目光投向多靶點GLP-1類藥物的研發。葡萄糖依賴性促胰島素多肽(GIP)、胰高血糖素(GCG)等靶點在血糖平衡調節、脂肪代謝、食物攝入等過程中能與GLP-1發揮協同作用,提高藥物療效。 在司美格魯肽連續三年銷售破百億美元的行業神話催化下,中國內地GLP-1產品的競爭格局也非常激烈,根據醫藥魔方數據庫,國內藥企開發的GLP-1類藥物管線數量超過200條,研發方向包括GLP-1R單靶點、GLP-1R/GIPR雙靶點、GLP-1R/GCGR/GIPR三靶點等,約40家醫藥企業的GLP-1藥物進入減重適應症臨床開發階段。 其中,國產減肥新藥中進展最快的是信達生物從禮來引進的GCG/GLP-1雙受體激動劑瑪仕度肽。6月27日,瑪仕度肽注射液獲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用於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的長期體重控制,這是全球首個且唯一獲批的GCG/GLP-1雙受體激動劑。 禮來的替爾泊肽與恒瑞醫藥HRS9531的靶點相同,作為全球首個上市的GLP-1/GIP產品,其減重和降低腰圍的效果優於司美格魯肽,2024年7月在中國獲批長期體重管理適應證。雖然司美格魯肽收入仍高於替爾泊肽,但後者的增速不容小覷。根據諾和諾德和禮來公司Q1的財報,減重版司美格魯肽Wegovy收入為173.60億丹麥克朗(194億元),同比增長83%,減重版替爾泊肽Zepbound的同期銷售額為23.1億美元(166億元),同比增長347%。 雖然中國減重藥領域主要由先行者諾和諾德和禮來主導,但是GLP-1市場規模仍在高速增長,市場空間巨大。恒瑞醫藥當前的市盈率為64倍,諾和諾德的市盈率為18倍,前者溢價明顯。不過,HRS9531有望成為中國首款上市的自研GLP-1/GIP產品,若成功獲批,其產能佈局與定價策略或重塑國內減重藥市場格局。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