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敗屢戰的中國娛樂服務供應商風華秋實,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

重點︰

  • 這家音樂娛樂服務供應商,在16個月內已經第四次向港交所遞表申請上市
  • 公司十分依賴中國知名藝人鹿晗,其所佔全年收入比重曾高達70%,去年來自主要客戶X(估計爲騰訊音樂)的收入佔比也達38.1%

葉天娜

他曾經是K-pop男子組合EXO的成員、曾擔任電影及電視劇主角,更登上央視《春晚》獻唱,這名紅透半邊天的年輕藝人,有一個特別的名字──鹿晗,他所屬的娛樂企業風華秋實集團控股有限公司,4月初再度出現在港交所的申請上市名單中,這已經是該公司16個月之內第四次衝擊港股,前三次遞表分別在去年1月和9月,以及於11月提交招股書修訂版,但都未竟全功,最新的招股書已於今年3月失效。

招股書失效在香港市場並不罕見,原因包括上市時間點不合適,或者因未滿足港交所的詢問等,申請人只要更新資料便可以捲土重來,風華秋實就有這種堅持,而這次的獨家承銷人,仍然是同人融資有限公司。

對於三扣港交所大門都未能成功,雖然公司沒有解釋原因,但市場分析認爲,雖然風華秋實管理9名音樂藝人和10名練習生藝人,包括鹿晗、黑豹樂隊和郝雲等,但過去公司收入非常依賴鹿晗和一個主要客戶X,或許成爲被港交所質疑的重點。

那麽,在這次的申請,公司情况有沒有改變呢?風華秋實坦言公司仍然依賴鹿晗,在2019至2021年期間,鹿晗直接應佔收益金額分別爲1,420萬元、1,500萬元和760萬元,分別佔總收益約25.5%、21.2%和9.3%。數字看似逐年下降,但回顧風華秋實曾於2018年爲鹿晗舉辦演唱會,帶來約5,000萬元收入,令這名藝人佔公司當年總營收約七成,而近年因爲疫情關係,令鹿晗原定舉辦的演唱會取消,才减低他的收入比重,如果將來能重開演唱會,估計鹿晗仍然會對公司收入帶來極大貢獻。

風華秋實有三個業務,包括授出音樂版權及錄製、演唱會主辦及製作和藝人管理,去年總收入爲8,185.8萬元,當中授出音樂版權及錄製的收入去年增加7.2%至7,370.8萬元,佔總收入90.1%。公司在招股文件中提到,來最自大客戶X的收入,在過去3年分別佔總收入約78.6%、68.1%及38.1%,而這名客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所以市場推測是騰訊音樂(TME.US)。

像風華秋實這類授出版權的公司,大多是以藝人作爲流量來源,再以綫上串流平台變現,綫上串流平台競爭激烈,很多時會要求獨家授權,所以依賴單一平台的現象普遍。然而去年中國修訂 “反壟斷法”,國家版權局强調音樂公司、音樂版權公司及數碼音樂平台不可訂立獨家版權協議,估計有助風華秋實降低對單一客戶的依賴。

作品减少

作爲依賴版權爲生的公司,“創作是核心,作品是命脈”,截至去年底,風華秋實音樂庫有689件數碼格式的音樂作品,當中410件由公司自己創作。然而這三年的創作逐年减少,2019年有57件,2020年减至36件,到去年只有21件,總製作成本分別爲807萬元、722萬元和217萬元,平均每首原創音樂成本由2019年的20.2萬元降至去年的10.4萬元。雖然如此,公司產品的毛利率相當高,授出音樂版權和音樂錄製的毛利率,在過去3年都超過80%。

查看公司與綫上串流平台的合約,當中部分條款要求一年內在增加不少於100件新作品,或限期內增加不少於50件新作品,所以公司不得不外購音樂作品,以去年爲例,它一口氣便買了262件音樂作品,比2020年的16件大增15倍。

風華秋實這次籌資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希望在兩年內製作約180件音樂作品,另外爲舉辦演唱會準備充足資金;然而,過去3年公司自製音樂作品只有114件,除非繼續外購作品,否則要完成上述目標的難度不低。

風華秋實去年純利約3,906萬元,比2020年减少約18%,但如果加上過去兩年的盈利,應可滿足港交所的上市要求。然而投資者最擔心的還是公司的將來,特別是如果沒了鹿晗該怎麽辦?事實上,風華秋實也在招股文件中直言,不能保證在合約期滿後,能繼續與鹿晗合作。

政策風險

此外,公司亦要面對多變的監管風險。國家廣電總局去年8月發布新規以整頓娛樂圈,當中包括杜絕“娘炮”等畸形審美,被稱爲“限娘令”, 其中鹿晗更成爲被點名批評對象,不得不把原來的中長髮剪短,更多次在社交平台貼出素顔鬚根照,以顯示 “陽剛” 一面。

另一個例子是曾締造20億播放量的中國選秀節目《青春有你》,風華秋實也派出5名選手參與其系列節目,但廣電總局去年9月下令禁止偶像育成類節目;中紀委更曾直言文藝節目不應當市場奴隸,有意斬斷娛樂圈背後的資本鏈,令風華秋實旗下練習生難以透過選秀節目出道,恐對公司的收入前景帶來陰影。

與風華秋實業務接近的公司,分別有邵氏兄弟(0953.HK)、傳遞娛樂(1326.HK)與歡瑞世紀(000892.SZ),三家公司的預測市盈率分別爲8倍到37倍,如果取其中位數約20倍計算,風華秋實的估值約9.6億港元。

中國娛樂市場在過去一年變化極大,風華秋實這次能否成功闖關港交所,或許要用鹿晗的歌曲《風吹過》的一句歌詞形容, “算得出它的來去,就能抓得住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老鋪黃金折讓4.5%配股籌27億港元 用於增加黃金儲備

珠寶零售商老鋪黃金股份有限公司(6181.HK)周三公布,以每股732.49港元配售約371.18萬股新H股,較前一日收市價767港元折讓約4.5%,預期淨籌27.07億港元。此次配股佔擴大後H股及已發行股份總數的約2.59%及約2.1%。 公司表示,籌資所得七成將用於增加黃金存貨儲備,以應對聖誕、元旦及春節等銷售旺季;一成用於門店拓展及現有門店優化與擴建;餘下兩成則用作補充流動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包括人才引進與營運支出。 老鋪黃金上半年收入同比大增251%至123.5億元,期內利潤同比增285.8%至22.67億元。公司曾於5月配股籌資約26.98億港元,截至9月底結餘約1,000萬港元。 公司股價周三低開,至中午休市報707.50港元,跌7.7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六福第二季度銷售表現理想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公布2026財年第二季度銷售表現,截至9月底止,與首季度比較,整體零售值環比升18%、零售收入升15%,同店銷售升10%。 六福於香港、澳門及海外市場的零售值及零售收入均按年均升13%;內地市場第二季零售值按年升 20%。另外,香港同店銷售較首季上升10%,澳門上升15%,海外市場上升13%。 公司在香港市場的黃金產品第二季度平均售價,由去年同期的12,600 港元升 27%至16,000 港元,而定價首飾產品則由4,800 港元升 27%至 6,100 港元 周三六福開市跌0.6%報25港元,公司過去一年股價從低位上升逾9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On-site slaughter of live fish for sauerkraut fish: Is this Jiumaojiu's salvation or a pitfall?

酸菜魚活魚現殺 是九毛九的救贖或陷阱?

曾經的酸菜魚王者,如今正用「活魚現殺」賭一次重生,九毛九第三季數據顯示,情況正在好轉 重點: 第三季度數據顯示,太二酸菜魚同店日均銷售同比降幅收窄至9.3%,已連續三季改善 截至9月底,已有106家太二門店完成升級改造,公司計劃於年底前突破 200家    李世達 回望2020年在港交所敲鐘的那一天,九毛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9922.HK)股價一路上攻,首日收漲近56%,當時許多人相信,這家以酸菜魚料理風靡全國的餐飲企業,將成為新的巨頭。 但五年後的畫風卻不是這樣,九毛九最新市值僅剩約29億港元,較巔峰近550億港元蒸發九成以上;股價從最高38.4港元跌至2港元上下,跌幅高達95%,被投資人戲稱「真的只值九毛九」。 轉折出現在2024年,收入雖增長1.47%至60.74億元,但淨利潤暴跌87%至5,580萬元,店鋪層面經營利潤7.48億元,同比下降超30%。 九毛九的高光與失速,其實都來自同一套邏輯。2015年公司將資源由西北菜轉向太二酸菜魚,以「單品極致+標準化複製」策略高歌猛進,靠效率與翻枱率打下全國市場。 這套打法在商場紅利時期確實奏效,小店型、低人力、高出餐,太二成了年輕人社交的代名詞。然而當酸菜魚賽道全面擴張、消費分級與品類分流並行,單一爆品反而成為風險。 高價預製菜 特別是近年來的預製菜爭議,讓太二陷入信任危機,社交平台上「七分鐘上菜」的影片一度發酵,加上公司推出預製酸菜魚包,更放大了「工業化」的形象反差,尤其酸菜魚是預製菜的一大品類,盒馬工坊430g賣11.8元,山姆會員店1.5kg賣59.8元,而七分鐘上菜的太二,最便宜一份也要約70元,被消費者歸類到「高價預製菜」的不利位置。 對此,九毛九選擇採取「鮮活」策略。今年3月起,公司推出「太二5.0鮮活模式」,強調「活魚、鮮雞、鮮牛」三鮮供應鏈,現殺現炒,並開放後廚,讓顧客可視化整個過程。餐廳設計全面改造,菜單加入熱炒與新品,滿足多人用餐場景;品牌調性也從「規矩文化」轉為「真心服務」,希望用體驗重建信任。 不過,業績難以立刻止跌回升。從數據看,2025年上半年九毛九錄得收入27.53億元,同比下降10.1%;淨利潤為6,069.1萬元,同比下降16%。門店總數由771家降至729家,到第三季度末進一步縮減到686家。 太二仍為主要收入來源,上半年貢獻19.5億元,同比減少13.3%,翻枱率同比從3.8次降至3.1次。人均消費則從71元上升至73元。同店銷售額則按年跌19%至15.4億元。 到了第三季度,調整趨勢開始顯現。截至9月底,太二同店日均銷售額同比降幅收窄至9.3%,已連續三季收窄;翻枱率回升至3.3次;人均消費74元亦較上半年的73元有所增加。 「鮮活」之道 管理層指出,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門店實現同比正增長,顯示「太二5.0鮮活模式」逐步發揮效用。截至9月底,已有106家門店完成升級,年底目標超200家,兩年內覆蓋全部餐廳。 強調「鮮活」意味著增加成本。公司曾透露,活魚損耗、冷鏈配送與新增人員使單店毛利率下降約1至2個百分點,但隨著集中採購與規模效益顯現,管理層預期中期毛利率有望回升。 餐飲市場快速變化,但不少餐飲品牌在上半年仍實現了逆勢增長。如小菜園(0999.HK)和綠茶集團(6831.HK),均實現收入和營利的雙雙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綠茶以中央廚房模式運營,去年也被爆出其「佛跳牆」使用預製菜,因而撤下「本店無預製菜,現點現做」的招牌。然而其出品融合多種菜系,經常推陳出新,加上採取小店模式深耕下沉市場,今年上半年收入錄得同比23.1%的增長,經調整淨利潤達2.51億元,增幅高達40.4%。顯示同一套標準不能應用在所有個案上。 目前九毛九市盈率約69倍,遠高於小菜園的17.9 倍與綠茶的11.9 倍。這一差距主要反映出九毛九盈利基數過低,股價大幅下滑的同時盈利也在快速萎縮,投資吸引力仍有限。 餐飲的本質是好吃、實惠、放心,能否把這三件事重新做到極致,決定未來的成長,使用「預製菜」與否其實並非成敗關鍵。講究「鮮活」而放棄效率,是讓九毛九重回增長曲線,還是陷入另一個增長陷阱,值得後續觀察。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樂舒適獲中證監批香港上市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會)已正式為樂舒適有限公司的香港上市計劃備案,標誌這家在非洲售賣紙尿褲及衛生巾的銷售商,跨過了IPO的一大門檻。據上周五于证监会官网发布的文件,公司计划在本次上市发售1.48亿股。 樂舒適於今年1月向香港交易所遞交了初步上市文件,並於8月作出更新。 文件顯示,公司今年前四個月實現營收1.6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4億元增長15.5%。當期嬰兒紙尿褲貢獻71.8%銷售額,衛生巾佔比達18.5%。期內的利潤同比攀升12.3%,由去年同期的2,770萬元增至3,110萬元。 根據初步申請文件援引的第三方市場數據,按營收計,樂舒適佔非洲嬰兒紙尿褲市場17.2%份額,穩居市場第二大。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