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O.US
Hello Group's revenue declines accelerate

這家有被稱作“中國版Tinder“的公司一季度營收下滑9%,並預期下降速度會加快

重點:

  • 摯文集團連續了三年的營收下滑,其趨勢延續到今年一季度,而且由於公司同時面臨內憂外患,下滑速度正在加快
  • 這家約會應用程序運營商稱,可能很快會得到政策支持,似乎是指中國最近為提高下滑的出生率所做的努力

陽歌

「中國版Tinder」的火焰終於熄滅了嗎?

投資者可能開始有感覺,因摯文集團(MOMO.US)公佈的最新季度業績顯示,今年一季度它幾乎所有的關鍵指標均持續下滑,尤其是旗下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約會應用程序之一的收入加速下滑。

周二公司公布最新業績後,投資者紛紛拋售,致其下跌14%,達到一年半以來的最低點。第二天,該股略有反彈,反映投資者對公司的複雜情緒,由於在中國龐大的約會市場的領頭羊地位,該公司仍然是一棵搖錢樹。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在美上市的中國股票在被忽視兩年多後,再次獲得投資者青睞,推動中國ETF-iShares MSCI(MCHI.US)從1月底的低點上漲了超過20%,但摯文集團卻落在了後面。

自2019年以來,公司的收入一直持續下滑,它的困境至少部分歸因於超出其控制範圍的因素。三年的疫控打擊年輕用戶對使用該公司旗下應用程序(包括行業領先的陌陌在內)的熱情。自疫情結束以來,疲軟的消費者信心繼續抑制需求,因為中國經濟在經歷了三十年的繁榮後急劇放緩。

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對約會和結婚完全不感興趣,這體現在中國的出生率不斷下降。

鑒於有這麼多不利的宏觀因素,摯文集團難以找到並留住受眾也就不足為奇。此外,還有該公司特有的因素,尤其是集團2018年收購另一款主要應用程序探探,損失慘重。探探曾被譽為未來關鍵的增長驅動力,但很快卻變成了相反的角色,並且此後一直在快速下滑。2019年,摯文集團又遭遇監管問題,旗下廣受歡迎的直播服務因含色情內容而受到政府審查。

公司試圖通過向海外擴張來逃離中國本土市場的動蕩,尤其是向土耳其和中東的擴張,是它近期財報中為數不多的積極消息之一。其中大部分來自摯文集團新推出的應用程序,包括Duidui、Hertz和Soulchill。

在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公司稱,這些主要面向海外市場的新應用,在一季度的收入增長了51%,達到3.44億元,佔公司當期總收入的13%。這個增長與摯文集團的整體收入形成鮮明對比,後者從去年同期的28.2億元同比下降9.2%,至25.6億元。

最新公佈的營收下降速度較前兩個季度有所加快,前兩個季度的降幅約為6%。更糟糕的是,公司預計二季度營收將下降約14%,意味下降速度會進一步加快。

投資者有保留

儘管前景黯淡,摯文集團仍然盈利頗豐,部分原因是它在市場上的領先地位和嚴格的成本控制。公司一季度的成本和支出同比下降了12%,超過了營收的下降速度。因此,它在當季運營利潤增長5.5%,至4.6億元。

但公司的淨利潤卻不太妙,從去年同期的3.9億元驟降至本季度的520萬元。但公司高管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解釋,主要是由於當季的一筆一次性稅收支出造成。如果不考慮這筆費用,公司的非美國通用會計准則淨利潤增長8%,達到5.085億元。

即使如公司所說剔除一次性支出後能有較高的利潤,投資者信心的下降對摯文集團的估值產生了相當大的負面影響,目前該股的市盈率(P/E)僅4.9倍。這還不到Tinder的所有者Match Group(MTCH.US)市盈率13倍的一半,可見投資者對摯文集團有多不看好。

儘管前景黯淡,但在摯文集團的最新財報中仍有一些令人鼓舞的事情。我們前面提到的全球擴張,正迅速成為這家增長乏力的公司的重要新引擎。

隨著中國對出生率急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的擔憂,政策方面可能會出現另一個引人關注的推動力。中國已出台了一系列鼓勵人們結婚生子的激勵措施,摯文集團暗示,這些措施最終可能會使公司受益。

“我們看到了一些積極的政策變化,”首席財務官彭暉在電話會議上表示,不過未做詳細說明。“然而,這些政策變化將如何有效和迅速地滲透到消費者行為中,更具體地說,是滲透到我們平台上用戶的消費中,我認為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拭目以待。”

與很多其他科技公司一樣,摯文集團也在嘗試利用人工智能吸引用戶。例如,公司高管在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正在試驗人工智能,“通過分析潛在(約會)候選人資料頁面上的圖片和文字信息,向用戶推薦打破僵局的話題。”

公司並未提及人工智能生成的虛擬靈魂伴侶,不過這或許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分析機構認為,摯文集團營收下滑的趨勢不會很快扭轉,預計今年的營收將下降11%,要到2025年才會最終重返增長軌道。事實上,它們最近更加看好該公司低迷的股票,5月份接受雅虎財經調查的16家機構中,有15家給出的評級為“買入”或“強力買入”,而4月份調查的14家機構中只有8家給出了同樣強勁的評級。這或許這表明,隨著這家備受冷落的公司努力尋求投資者的青睞,市場情緒可能正在轉向支持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英國調查宇通電動巴士可否被遙距關停

英國政府正在對數百輛中國製電動巴士能否被遠距關停展開調查。凸顯出英國對「中國製造」的擔憂似乎正在加深。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英國交通部正與國家網絡安全中心(NCSC)合作,評估中國巴士製造商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600066.SH),是否擁有對車輛控制系統的遠程訪問權限,以進行軟件更新和診斷。 此調查源自挪威先前的發現。挪威奧斯陸公共交通公司Ruter上月在一次調查中發現,宇通位於中國鄭州的總部,可使挪威境內的宇通巴士「停駛或失效」,丹麥因此也展開審查。挪威與丹麥的測試均顯示,宇通巴士具遠端電池與供電管理存取權限,理論上製造商可使其停用。 丹麥最大的公共交通公司Movia則表示,此類管理權限是電動車的通病,許多西方製造商也存在此問題。 報道稱,宇通已向英國供應約700輛電動巴士,分布於諾丁漢、南威爾斯及格拉斯哥,由Stagecoach與FirstBus等公司營運。該公司近期亦希望打入倫敦市場,推出雙層電動巴士。 宇通回應表示,公司遵守各地法律與數據保護規範,遠端數據僅用於維護與優化,並採加密儲存與權限管控,不會未經授權取用資料。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SRC is a securities regulator

大洋兩端監管加劇 中企赴美上市路迢迢

納斯達克的新規可能打亂多家中國中小企業赴美上市的步伐,同時,中國證監會亦加大審查力道,對境外上市申請展開更嚴格的審核 重點: 中國監管機構正在加大對擬赴美上市企業的審查,詢問的範圍與議題顯著擴大 中國加強審查的舉措,恰逢納斯達克準備實施新規之際,新規將對申請上市的中資公司提出更高要求   沈如真 對許多中國企業而言,曾以華爾街上市為終點的資本市場之路,如今正迅速走向「死胡同」。 中國企業在美上市近期已大幅減少,因它們在太平洋兩岸都面臨日益嚴格的監管審查。美國率先出手,9月宣布多項限制性新措施,對成為主流的中小型中資上市案加強監管;如今,投行人士也抱怨,中國監管機構對新上市申請的審查時間正明顯拉長。 一位中國IPO律師向咏竹坊表示:「許多中國公司想赴美上市,但中國證監會(CSRC)正在扼殺這一流程。」該機構於兩年前建立了境外發行備案制度,用以審核所有中國企業的境外上市申請。 由於這波監管加強主要出現在最近幾個月,其影響尚未完全反映在數據中。根據德勤(Deloitte)統計,今年前九個月,中國企業在美國交易所的IPO數量增長了54%,達到57宗。但其中多數為募資額2,000萬美元以下的小型企業,使得平均集資金額反而下滑了18%。 一位IPO投行人士指出,今年迄今完成的多數中資赴美上市,其實都是此前已獲批准的案件。同時,由於中國證監會(CSRC)對新申請的受理與審核速度極慢,獲批的新案數量幾乎停滯不前。該人士說:「我的一位客戶已經等了兩年,他的耐心快要耗盡了。」 交易量回升 集資仍疲弱 中國在2021年滴滴出行(DiDi Global)不顧中國監管機構的反對意見,執意赴紐約上市後,開始收緊境外上市審查。經過兩年的沉寂,相關活動在2024年才重啟,並延續至今年。 根據德勤數據,2025年前九個月共有57家中國公司赴美上市,合計集資10.5億美元。美國律司事務所K&L Gates的統計,2024年則是創紀錄的一年,當年有64家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 然而,這波上市潮主要由小型企業主導。根據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的資料,2024年中國企業在美IPO的平均集資額僅為5,000萬美元,遠低於2021年超過3億美元的水準。 委員會在3月的報告中指出:「這波赴美上市潮主要由中小企業撐起,數十億美元規模的超大型中國企業IPO仍然缺席」,「上市規模縮小一方面受中美關係緊張影響,另一方面也源於中國監管加強與新規上路,使北京對境外集資有更多掌控。」 更嚴格的監管控制 這位IPO律師表示,中國證監會(CSRC)如今審查赴美上市申請的嚴格程度,已經堪比對境內上市的審核。這與過去批准大量赴美上市案時的做法顯然不同。如今,監管部門對擬赴美上市企業的審查範圍大幅擴大,涵蓋公司治理、關聯交易、股權激勵計劃以及股權轉讓歷史等多個面向。 許多計劃赴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常採用「可變利益實體」(VIE)結構,以規避中國對外資投資的限制。該律師指出:「但現在,證監會要求我們的許多客戶拆除VIE結構。」他補充說,這類重組會將原本的協議控制關係轉為直接持股,進而引發大量稅務與合規問題。 此外,涉及敏感領域的企業,還需獲得相關行業監管機構的批准,確保其上市不會造成任何數據或國家安全風險。 這種新的繁瑣審批程序在中國證監會(CSRC)最近的公開資料中已有明顯體現。 根據CSRC於11月7日公布的數據,中國信貸風險管理服務供應商承信科技,於2023年6月28日向中國監管機構提交了赴納斯達克上市申請。但兩年多過去,該公司仍持續被要求補交更多資料。 承信科技並非個別事件,根據CSRC披露,還有超過30家企業(包括榮成新能源和 中元生物科技)在審核程序中被「卡關」超過一年。這與律師們通常建議的6至9個月理論等待期相比,時間大幅延長。 更進一步的是,許多擬赴美上市的公司,如今甚至難以跨進中國監管部門的「大門」。截至今年為止,CSRC僅受理了23宗 赴美上市申請;相比之下,自4月中旬以來,已有277家申請赴港上市的中國企業正在審核中。 另一位律師表示:「香港IPO得到了中國官方的支持,審批程序正在被快速通道化。」 他指出,雖然香港屬於中國的一部分,但擁有高度自治;該地今年截至目前在全球IPO集資額上位居第一。不過,對於赴美上市的企業,中國監管機構面臨更多顧慮,包括國家安全風險、對中國國際形象的影響,以及企業是否符合美國更嚴格的上市規定等問題。 國家安全問題 近年幾乎所有中資赴美上市都集中於納斯達克(Nasdaq),而該交易所在9月提出更嚴格的上市標準,作為打擊潛在市場操縱行為。根據新規,主要在中國經營的公司,其IPO集資金額必須至少達2,500萬美元,且公開流通股份市值需維持在1,500萬美元以上——這一數額是現行500萬美元門檻的兩倍。…

簡訊:超額1,813倍 樂舒適首掛開市即升90%

嬰兒品牌樂舒適有限公司(2698.HK)周一在香港掛牌,開市報34.98港元,較招股定價高33.5%,之後股價升幅略回軟,中午收市報34.46港元,升31.5%。 樂舒適共發售9,088.4萬股,招股價介乎24.2至26.2港元,是次以高位定價,公開發售錄得超額近1,813倍,國際配售超額33.3倍,集資淨額22.29億港元 樂舒適主要在非洲、拉美,中亞等地銷售自家製造的嬰兒紙尿褲、嬰兒拉拉褲及女性衛生用品。 是次集資所得,約71.4%用作擴大產能及升級生產線,11.6%用於營銷及推廣,4.7%用於戰略收購。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Fenbi takes defensive action after steep share slide

從15元到3元 粉筆雙管齊下提振股價

職業教育培訓平台「粉筆」,上市兩年股價累計下跌八成,近日公布回購計劃,大股東又增持股份,冀能一洗股價頽風 重點: 公司計劃斥2億元在市場回購 主席在市場增持股份並承諾兩年不減持 劉智恒 自從中國內地政府實施《雙減政策》後,只有職業教育培訓才能吸引市場目光,作為職教龍頭之一的粉筆有限公司(2469.HK),不光站對了邊,上市前更擁有一大堆星級投資者,包括騰訊、高瓴、IDG資本、經緯,德弘資本等,市場對它寄望甚殷。 公司亦不負眾望,2023年上市之初股價表現亮麗,短時間內由上市價9.9港元,一口氣攀升至15港元,可半年過後,投資鎖定期解禁,股價就雪崩式暴跌。 當時私募之王的高瓴率先拋售股份,粉筆主席張小龍大為不悅,甚至公開吐槽高瓴舵手張磊,直指對方「無腦狂賣」。 縱然張小龍認為投資者沽售粉筆是不知之舉,市場卻不以為然,紛紛用腳投票;股價最低時跌至今年4月的2港元,近期稍為反彈至3港元樓上,但較上市價仍低達六成。 回購增持力挺股價 想必是要提振股價,公司上周發公告,計劃在六個月內斥資2億港元回購股份,涉及約2.23億股,相當公司已發行股本的一成。 公布回購之前,公司主席、執董兼首席執行官張小龍已開始在市場增持股份,先在10月17日斥資240.8萬港元購入81萬股,每股均價2.973港元;及後又於10月28及30日,分別購入23萬及80萬股,合共103萬股,涉資287.6萬港元,每股均價2.779至2.796港元。到11月4日,再增持30萬股,涉資90.3萬港元。 此外,公司的執行董事魏亮及張小龍的一致行動人士李勇,於10月17日亦購入35萬股,涉資103.45萬港元,每股均價2.956港元。 張小龍與魏亮增持粉筆股份時,公司亦於上月20日公布,兩人對公司長期價值充滿信心,加上為保障投資者利益,承諾在24個月內不會出售手上股份。 經公司及大股東連番努力,回購消息發布當天,粉筆裂口高開衝破3港元關口,股價一度升13%至3.16港元,收市略回軟,收升10%報3.09港元。 業績表現走下坡 究竟大股東頻頻發功力撐股價,能否讓粉筆股價重拾升軌?我們認為,要股價長期表現理想,一切還要看基本面;從粉筆的業績看,似乎暫時未能讓投資者重燃熱情。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粉筆的業績已有走下坡之勢,2024年收入27.9億元,按年下跌7.7%,但盈利則增長27%至2.4億元,表現還算不錯。然而深入分析,粉筆去年上半年盈利2.78億元,到全年的盈利還少於上半年近4千萬元,換言之下半年度公司出現虧損。 到今年中期業績,收入14.92億元,同比下跌8.5%,盈利更大幅下跌18.4%至2.27億元。公司解釋,是因中國招錄類考試培訓行業競爭激烈,導致業務銷量下跌。另外,圖書銷售及其他業務,也受到市場競爭加劇影響。 再深入看,粉筆去年已開始有節流行動,今年中期更明顯,公司的行政開支較去年同期減少7.7%至1.82億元、銷售及營銷開支減4.4%至3.06億元、研發開支亦下跌0.3%至1.08億元。 持股偏低增持有限 此外,市場又會否對大股東增持投下信心一票?通常大股東增持,都有利公司股價,但需視符增持數量。以張小龍及相關人士先後增持數量,總數只是256萬股,涉及資金僅722萬港元,相對粉筆總發行量22.36億股份,實在微不足道,增持數量未足以讓外界認為,大股東對公司有絕對的信心。 相反,目前粉筆大股東持股量偏低,張小龍及相關人士只持有5.536億股,佔公司股權24.76%,連三成持股量也沒有。市場普遍有觀感,對大股東持股量不高的公司,都會打了折扣。 看粉筆前景,或許要寄望公司在AI方面的發展。公司於2024 年以來,先後上線粉筆AI 老師、AI 面試點評、AI 刷題系統班等智能教學產品。今年4 月上線行業首個創新的AI 類大班課程––AI 刷題系統班,截至6 月30 日,AI 刷題系統班已銷售約5 萬人次,收款約2,000 萬元。 不過,相對公司每年十多億元的收入,來自AI的收入仍然有限,對粉筆的前景,暫還是觀望為上。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