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W.US

這家資產管理公司正在跨出專注於為富裕投資者提供房地產相關投資的傳統,進行多元化發展

重點:

  • 海銀控股正在進行多元化發展,跨出以房地產為中心的財富管理業務,涉足更廣泛的資產管理和醫療保健服務
  • 在截至去年12月底的六個月裏,該公司營收增長17.6%,但利潤與上年同期持平

 

沈如真

海銀控股(HYW.US)於2021年初在美國IPO之前,這家中國財富管理公司試圖借助其與中國龍頭房地產開發商之一中國恆大(3333.HK)的聯繫,來激發投資者的興趣。當時,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一派繁榮,房地產價格持續了長達二十年、每年有雙位數的漲幅。

 「我們是中國最大的房地產財富管理產品分銷商……(房地產財富管理產品)在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低的中國投資者中大受歡迎,」總部位於上海的該公司在其招股說明中吹噓說。

然而,把時間快進到兩年多一點之後的今天,海銀控股總裁王滇現在正在努力撇清其管理的公司與恆大的關係,後者已名譽掃地,成為中國處境艱難的房地產行業債務危機的典型代表。

在上週四發表的一封冗長的2023年股東信中,王滇一次都沒提到恆大或房地產行業,信中回顧了海銀控股在截至去年12月底的六個月的最新業績,以及此後的公司發展。

相反,王滇集中介紹了公司不斷實現產品和業務線多元化、加大技術投資的努力,及其「財富+健康」戰略。根據該戰略,海銀控股涉足更穩定、潛在利潤豐厚的醫療保健業務,為富裕人士提供服務。

 「儘管宏觀經濟環境充滿挑戰,2022年的疫情讓情況進一步複雜化……海銀在過去一年裏仍繼續前行,尋找機遇並取得突破。」王滇對股東表示。

這一重大轉變突顯出在北京方面努力遏制高槓桿開發商的努力下,中國的投資格局發生巨變,在房地產市場飛速發展時期,這些開發商蓬勃發展。就在兩年前,海銀控股還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這種繁榮會持續下去,為客戶提供強勁、穩定的收益來源。

如今,房地產相關投資產品已成為投資者的最新「禁區」,很多人因源源不斷的債券違約、股市暴跌甚至部分企業破產重組而蒙受損失。

海銀控股的轉型計劃還突顯了一家擁有17年歷史的公司的決心和敏捷,該公司在中國多個經濟和政策週期中脫穎而出,成為真正的倖存者,而在這段期間扼殺了許多企業。 它是一家民營企業,所處的還是敏感的、在很大程度上仍由國有企業主導的金融領域,這使它的承受能力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至少目前,海銀控股的未來因中國疫情後復蘇乏力、中美緊張局勢揮之不去和激烈的競爭而陰雲密佈。全國財富管理市場擁擠,有1,000多家參與者,其中包括很多中國頂級券商。但該公司的重心從房地產轉向,似乎正在開花結果,至少從其最新業績來看是如此。

截至去年12月底的上半財年,海銀控股收入按年增長17.6%,至10.4億元。其淨利潤增幅則要小得多,為0.3%,達到7060萬元。核心的財富管理業務期內交易額達401億元,較上年增長6.9%。

多元化驅動

海銀控股的資產管理業務在這六個月規模達到70.1億元,按年增長了一倍多,從中可以看到其在財富管理之外的多元化努力。該公司還開始為高淨值客戶提供健康管理服務,並從這項新興業務中獲得收入。

在其主要的財富管理部門,該公司正在迅速減少對房地產相關產品的依賴,它們曾佔其投資組合的一半以上。2022年,房地產相關金融產品佔銷售給海銀控股客戶的理財產品總交易金額的37.9%,低於一年前的58.2%。

與此同時,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產品的交易額躍升111.8%,這反映出該公司正努力轉向表現較好的新增長引擎。

海銀控股在之前的一次電話會議上表示,它也在從長期投資產品轉向短期投資產品,反映出其產品戰略和客戶偏好的轉變。此外,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客戶需求,它還主要通過香港子公司,推出了更多離岸產品,以對衝匯率風險和放緩的國內經濟。

但海銀控股更為大膽的舉措之一是進軍健康管理服務,這是其「財富與健康」雙引擎增長計劃的一部分。通過涉足健康管理業務,它希望創造交叉銷售機會,更好地為那些高淨值客戶提供全生命週期服務。

該業務規模仍相對較小,截至去年底僅有28,763名客戶,收入3,800萬元。該公司在過去兩年中收購了上海、北京、成都和重慶的五家高端診所,為這些客戶提供服務。

 「我們相信,隨著我們將海銀健康整合到我們的客戶服務矩陣中,它將與我們的財富管理業務產生巨大的協同效應,」王滇在最近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說。「如果看一下中國的健康管理行業,我們看到了大量的增長機會,特別是在高端領域。」

業務的重組幫助海銀控股在經濟挑戰中繼續前行,而其很多同行都遭受了重創。其中包括鉅派投資,它銷售的也是主要集中在房地產領域的產品,去年該公司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因為股價下跌使其市值低於上市公司必須滿足的1500萬美元(1.09億)水平。

然而,海銀控股面臨著來自更大的競爭對手諾亞控股(NOAH.US; 6686.HK)的激烈競爭,後者擁有中國獨立財富管理市場20%的份額,也一直在積極發展離岸業務。與海銀控股一樣,諾亞控股也經歷了從一家普通的資產管理公司向更注重高淨值客戶的轉型,由此可見對此類客戶的爭奪激烈。

包括中金公司(3908.HK;601995.SH)和中信證券(6030.HK;600030.SH)在內的券商也在加碼它們的財富管理業務,以期在摩根士丹利估計可能增長到16萬億美元的中國財富管理市場中獲得更大份額。

雖然海銀控股的客戶可能喜歡它正在做出的這些改變,但股票投資者對該公司的重生故事,尚不買賬。該股在納斯達克的最新收盤價為7.07美元,較10美元的IPO價格下跌了近30%。王滇這封樂觀的股東信確實激起了一定程度的熱情,海銀控股的股價在公開信發佈當天上漲了近3%。

但該股的市盈率為6倍,仍然相對較低,而諾亞控股的市盈率為8倍,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市盈率為9倍。

該公司可能需要展示其轉型的持續積極成果,才能真正說服投資者相信其價值。但如果中國經濟不能很快開始好轉,這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有超贊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新聞

簡訊:星展看好億咖通客戶多元化增長潛力

星展銀行本周首次覆蓋智能座艙製造商億咖通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ECX.US),給予12個月目標價2.80美元,較現時股價高約24%。報告指出,公司正逐步擺脫對母公司吉利的業務依賴,客戶多元化前景強勁。 星展在10月14日研報中指出,目前吉利及其旗下品牌,包括極氪、沃爾沃、路特斯等,貢獻億咖通約80%收入。但大眾集團的戰略合作有望推動客戶結構多元化,該合作涵蓋大眾、斯柯達品牌。星展表示:「大眾計劃自2027年起,在巴西和印度銷售搭載億咖通產品的車型,協議未來可能擴展至歐洲市場,成為新增增長動能。」 報告強調,基於2026年預估銷售額,億咖通當前企業價值/銷售額比率為0.9,低於行業中位數1.5。「估值折讓部分源於客戶過度集中於吉利集團,疊加2025年第二季度毛利率承壓,”星展分析稱,“但伴隨客戶多元化進程加速及毛利率預期修復,該股有望迎來價值重估。」 億咖通股價過去52周累計上漲約27%。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Xiao Noodles sells noodles

說出「窮人餐飲」的故事 遇見小麵逆市盈收雙升

中國第四大中式麵館連鎖品牌已提交港股上市申請,文件顯示在平價食品招徠下,今年上半年收入增長34% 重點: 遇見小麵聚焦中國餐飲市場低端領域,香港上市申請或大舉吸引投資者關注 今年上半年,這家麵食連鎖品牌收入增長34%,增速遠超新店開業率,且利潤近乎翻倍   陽歌 「窮人套餐」的迅速崛起,為中國餐飲鏈底端商家帶來商機,日益節儉但仍想外出就餐的消費者,正尋找最便宜的用餐選擇,麵食連鎖店因低廉定價而受惠。 廣州遇見小麵餐飲股份有限公司正以「平價餐飲」細分領域的強勢定位吸引投資者,本周向香港市場再次提交上市申請。這家公司規模相對較小,截至今年6月底僅有451家門店。 相較深陷銷售額下滑與利潤大跌的同業,遇見小麵多項指標相對穩健。但公司未能完全避開行業頹勢,申請文件顯示其同店銷售額、翻台率及客單價近年均出現下滑。 不過,公司逆勢而上,報告期內收入增速大幅超越新店開業速度。今年上半年利潤表現也相當強勁,近乎翻倍。 然而,需要指出,推動遇見小麵近期強勁表現的潛在因素,是中國外賣平台持續的補貼大戰,刺激了價格敏感型消費者的居家點餐需求。多家餐飲連鎖企業也證實此趨勢,分析師就此預警,當美團、餓了麼、京東三大外賣巨頭縮減補貼力度時,行業將普遍承壓。 目前,遇見小麵至少為專注餐飲賽道的投資者提供高性價比選擇。其上市申請文件援引第三方研究顯示,麵食佔中國快餐店市場近三分之一份額。據上市文件預測,中國麵食餐廳市場規模,未來五年將以10.9%的年增長率擴張,至2029年達5,100億元(720億美元)。 川渝辣味麵食作為最大細分品類,正是遇見小麵的特色領域。該品類年增速預計達13.2%,2029年銷售額將達1,357億元,超越麵食市場整體表現。以商品交易總額(GMV)計,遇見小麵去年是中國第四大中式面館經營者。但考慮到該領域高度分散的業態結構,其僅憑0.5%的市佔率即獲此席位。 主打平價餐飲 遇見小麵定價親民,今年上半年直營店的訂單平均消費額僅31.8元(不足5美元),低於肯德基中國二季度38元的平均客單價,不足必勝客二季度76元客單價的一半,也低於太二酸菜魚同期73元的客單價。 和同業一樣,為迎合日益節儉的消費者,遇見小麵持續降價,公司稱此源於平均消費額從2022年36.2元,降至今年上半年31.8元(降幅12%)。同期,翻台率從2023年的3.9次降至今年上半年的3.4次。 公司正通過外賣補貼大戰增加的訂單,部分彌補堂食消費及翻台率下滑。同時,採取較激進的擴店策略,其門店數從2022年初的133家增至今年6月底的451家,增幅超兩倍,另有101家新店處於開業前的籌備中。 綜合因素推動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34%至7.03億元,上年同期為5.26億元。增速遠超同期8%的門店增長率,且是在直營店同店銷售額下滑3.1%的背景下實現。 公司並未真正解釋,儘管同店銷售額下降且門店數量增長相對較小,但其如何能夠在上半年實現如此強勁的收入增長,外賣訂單的大幅增加或許可以解釋這一現象。此外,公司強調近期正加速香港市場擴張,當地商品定價普遍高於內地。 遇見小麵的運營效率也表現突出,直營店經營利潤率近三年持續攀升,今年上半年達15.1%。公司稱部分增效源於租金較低的城郊地區拓店策略,以及中國房地產市場低迷帶來的整體租金成本下降。 營收強勁增長與利潤率改善共同推高盈利,公司淨利潤從上年同期的2,140萬元躍升至4,180萬元,增幅近倍。經調整利潤(通常剔除股權激勵成本)同期由2,250萬元增至5,220萬元,翻逾一倍。 歸根結底,遇見小麵因聚焦消費謹慎期下外出就餐低端市場,展現較強投資價值。若外賣補貼戰退潮(此趨勢或已顯現),其增速可能放緩。但在當前市場中,任何增長均屬難得,而遇見小麵的業務增速表現尤為突出。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正力新能折讓8%配股籌5億港元

鋰離子電池製造商江蘇正力新能電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3677.HK)周五宣布,擬配售4,592.1萬股新H股,佔擴大後的已發行H股的3.09%及已發行股份總數的1.8%,集資5.04億元,每股配售價10.98元較前一日收市價11.92元折讓7.89%。 公司稱,擬將配售所得款項淨額中,約70%用於支持集團與常熟的新生產工廠二期工程有關的建設、設備購置及預備費;約10%用於全固態電池中試線的建設;約10%用於研發活動,及約10%用於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正力新能於今年4月在港交所掛牌上市。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收入31.72億元,同比增長71.9%,其中動力電池收入29.85億元,同比暴增81.9%;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9.9%大幅提升至17.9%;淨利潤2.22億元,實現扭虧為盈。 公司股價周五低開,至中午休市報11.01港元,跌7.63%。上市至今,該股累升約3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暗盤已交投 海西新藥上市突延期

福建海西新藥創制股份有限公司(2637.HK)原訂今天在香港掛牌上市,但周四晚突公布,就最終發售價、國際配售認購意向水平、香港公開發售股份分配基準等,未能在本周五上午8時前定稿及獲取監管機構批准,因此上市時間要順延。 有券商在本周三下午已通知客戶中籤結果,更有定價86.4元。有劵商平台在周四已開始暗盤交易,富途暗盤早段一度高見200元,較定價高131%,其後升幅大幅回落至只升兩成多。 海西新藥發行1,150萬股H股,一成於香港公開發售,招股價介乎69.88元至86.4元,集資9.9億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