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HK 0656.HK
Fosun looks to sell Atlantis Sanya

據報道,復星國際正尋求出售三亞亞特蘭蒂斯酒店,以及Club Med的部分股權

重點:

  • 據路透社報道,復星國際正考慮出售旅遊業務旗下兩大核心資產的部分或全部權益,以籌集現金償還巨額債務
  • 出售其中一項或兩項資產可能會極大地改變復星旅文的未來。復星國際持有復星旅文78%的股份

    

陽歌

有戰略投資,也有債務。對復星國際有限公司 (0656.HK)而言,談到這兩者時,眼下債務問題似乎更要緊。有報道稱,該公司正考慮出售旗下復星旅遊文化集團(1992.HK)兩大主要資產的部分或全部。

具體而言,據路透社本周報道,復星旅文正考慮出售三亞亞特蘭蒂斯大型度假酒店的部分或全部資產。此外,路透社上月還報道,復星旅文還在探索出售核心資產Club Med的股份。此前,持有復星旅文78%股份的復星國際曾多次表示,旅遊業務是其核心業務之一,無意出售。

過去也許確實如此,但如果它真的出售三亞亞特蘭蒂斯以及Club Med的部分資產,那該公司的旅遊業務就所剩無幾。路透社此前還曾在1月報道,復星正就出售旗下另一項旅遊相關資產——打包旅行度假公司Thomas Cook,正與波蘭的eSky進行高級別洽談。

最新報道出來後,復星旅文發表聲明稱:「始終審視並優化業務組合」。與以往對類似報道做出的回應不同的是,它並沒有斷然否認,似乎表明公司確實正考慮出售三亞亞特蘭蒂斯和Club Med的部分股份。

更重要的是,以復星國際為旗艦的復星集團,是海航和安邦等競爭對手潰敗之後,仍屹立不倒的最後幾家中國大型企業之一,海航和安邦曾在2010年代舉債在全球大舉收購。復星是它們中經營狀況較好的企業,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它尚未遭受類似命運的原因。集團與上海市政府關係密切,這也有所幫助。

據路透社報道,復星正瞄准大型國企以及財力雄厚的中東投資者來收購三亞亞特蘭蒂斯,這也反映了它與上海市政府的關係。眾所周知,當地方政府想要救助陷入困境的地方龍頭企業時,國企往往會在財務和其他方面伸出援手。去年,我們在深圳看到了類似的救助措施,當地的房地產巨頭萬科,當時因為沈重的債務負擔陷入了類似的困境。

復星的巨額債務已不是什麼秘密,截至去年6月,它的債務總額約為300億美元。公司此前曾表示,將出售非戰略資產來償還部分債務,不過集團此前多次強調,旅遊和醫藥是兩項具有戰略意義的業務。

因此,最新的報道似乎表明,復星不再像過去那樣,認為旅遊業務具有戰略意義。在出售了最大的兩項資產的部分或全部之後,復星旅文會變成什麼樣子,誰也說不准。

復星旅文的命運

復星旅文很有可能繼續作為上市公司運營,即使失去亞特蘭蒂斯度假酒店,據去年上半年的最新財報顯示,該酒店約佔復星旅文收入的10%。復星國際也有可能最終解散旅遊部門,專注於其他核心領域,其中包括復星醫藥(2196.HK;600196.SH)和復朗集團(LANV.US)奢侈品業務。

至少最近的風聲似乎表明,旅遊業務不再是絕對不可出售的資產了。

週二路透社的報道出來後,復星國際和復星旅文的股價雙雙下挫,在接下來的三個交易日里,它們分別下跌約6%。兩只股票最近都承受了一定壓力,復星旅文目前的遠期市盈率只有8倍。只有在線旅行社携程(TCOM.US;9961.HK)16倍的一半,更不到希爾頓酒店(HTL.US)29倍的三分之一。

復星旅文的低估值似乎反映了對其母公司債務的擔憂,而不是公司本身存在什麼問題。事實上,復星旅文最近的表現相當不錯,這要歸功於疫情過後的旅遊業復蘇,全球的旅遊業界都從中受益。

公司上個月發布盈利預告稱,2023年旅遊業務的業務量增長15%或更多,較2019年疫情前增長25%或更多。有趣的是,使用盈利預告中的數據進行的計算顯示,公司去年下半年將錄得約2億元的虧損,扭轉了上半年盈利4.72億元的局面。但虧損可能是由於一次性費用等因素造成的,因為旅遊業的業務總體相當不錯。

針對路透社有關亞特蘭蒂斯可能出售的報道,復星旅文在聲明中表示:「目前,公司業務運營良好,財務狀況穩健。」

位於海南的亞特蘭蒂斯是一座大型度假酒店,擁有逾1,300間客房,還設有水上樂園和購物中心等設施。它於2014年開工,四年後竣工,據報道,復星曾表示,截至2018年,已經在這個項目上投資110億元。

去年上半年,該酒店的收入同比增長89%,達到9.28億元,每間可供出租客房收入(revpar)也同比增長82%,至2,075元。同期,Club Med在復星旅文收入中所佔的份額最大,約為84%,同期增長34%,至75億元。

歸根結底,復星為了償債,可能正在探索所有可行的方案,甚至是之前曾表示不在考慮之列的旅遊資產。鑒於目前旅遊業的良好環境,如果能找到合適的買家,復星甚至有可能從Club Med和亞特蘭蒂斯酒店的投資中獲得豐厚的利潤。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廣告收入急增 B站第三季扭虧

影音平台嗶哩嗶哩股份有限公司(9626.HK; BILI.US)周四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錄得淨利潤4.69億元(6,590萬美元),去年同期為虧損7,980萬元, 成功扭虧為盈。經調整淨利潤達7.86億元,按年大增233%,盈利能力顯著改善。 公司期內收入按年增長5%至76.9億元,其中廣告營業額按年急增23%至25.7億元;增值服務收入達30.2億元,增長7%。移動遊戲收入則因去年同期基數較高而下跌17%至15.1億元。毛利率提升至36.7%,已連續13個季度按季改善。 用戶數據方面,日活用戶增長9%至1.17億,月活用戶增長8%至3.76億;月付費用戶增加17%至3,500萬,日均使用時長達同比增加6分鐘至112分鐘,再創歷史新高。公司表示,未來將持續提升廣告效益與內容生態,並在技術革新浪潮下保持投資節奏,以鞏固長期增長基礎。 嗶哩嗶哩美股周四高開低走,收市報25.89美元,跌4.7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

簡訊:毛利率急跌的創新實業 招股集資55億元

電解鋁和氧化鋁生產商創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2788.HK)周五公開招股,發售5億股份,當中一成作公開發售,每股售價介乎10.18至10.99港元,一手500股,入場費5,550.42港元,11月19日截止,11月24日開始掛牌交易。 公司今年首五個月的收入達72.1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上升22.6%;但盈利卻不升反跌14.4%至8.56億元,公司解釋是有若干主要原材料的市價上升,導致毛利下跌所致。 據招股書資料,公司去年的毛利率高達28.2%,但今年首五個月已急跌至19.9%,即大幅下跌了8.3個百分點。 是次集資金額約55億港元,扣除開支使費後,約50%用於拓展海外產能,包括建設一家電解鋁冶煉廠,另外40%將用於建設綠色能源發電站及購買設備,餘下作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Nissin foods

日清方便麵銷量持續回暖 但還不是高興的時候

日清食品在中國內地的銷售持續回暖,但增速開始放緩,其方便麵業務仍在等待一個正確答案 重點: 前三季度純利按年增長2.73%至2.58億港元 中國內地業務收入錄得18.6億港元,同比增5.4%,增速低於上半年    李世達 在中國消費市場持續低迷的2025年,方便麵這碗「老味道」似乎又更香了。11月10日,日本方便麵大廠日清食品有限公司(1475.HK)公布喜人的業績報告,這個登陸中國40年的品牌似乎又一次經受住了考驗。 根據最新財報,日清今年截至9月底止的前三季度收入達30.6億港元,同比增長6.99%;純利錄得2.58億港元,增幅2.73%。毛利率亦從去年同期的34.8%升至35.4%,主要由於杯裝即食面銷量增加及生產效率改善所致。 分地區看,香港及其他地區業務表現搶眼,收入同比增長9.5%至12.01億港元。公司稱,香港方便麵銷售穩健、其他海外市場需求上揚。相比之下,中國內地業務收入為18.6億港元,同比增5.4%,在集團總收入中佔比約六成。不過,這一增速已明顯低於上半年的9.4%,意味著第三季度動能有些無以為繼。 強化線下渠道 公司在投資者會議上指出,早前受壓的華南市場已重拾增長,華北及西部地區的銷售亦有改善。這顯示公司正在擺脫電商渠道的依賴,重新強化線下經銷與便利店網絡,特別是在華南與西部市場布局實體終端,以穩定利潤率並鞏固品牌聲量。 在創新方面,公司近年推出非油炸面、高纖低卡麵等主打健康概念的新品,並藉動漫、遊戲IP聯名強化品牌年輕化。這些策略雖提升了品牌活力,但部分非主業如冷凍食品與零食仍持續虧損。 中國的方便麵需求確實在恢復。根據世界速食麵協會(WINA)統計,中國方便麵年消費量已從2020年的463.6億份降至2023年的422億份,至2024年止跌回升至438億份。這意味著儘管外賣、自熱火鍋與預製菜的興起分流了大量即食需求,但在消費分級的時代,方便麵仍然不會被淘汰。 儘管如此,日清在中國市場的回暖仍顯脆弱。 品質穩定還是缺乏創新? 對日清而言,穩定的品質是一種優勢,也可能成為束縛。當中國市場的年輕消費者越來越追求「新鮮感」與「互動感」時,傳統口味與包裝的出前一丁與合味道,雖具懷舊情懷,卻難免顯得保守。這種矛盾正成為日清在兩地市場的最大挑戰。 日清香港與內地的品牌定位與消費場景存在明顯差異。在香港,「出前一丁」是許多人從小吃到大的經典品牌,幾乎家家戶戶櫥櫃內的必備品,不僅長年佔據高端方便麵市場主導地位,且與本地便利店、茶餐廳及超市形成穩定供應網絡,早已成為一種「熟悉的品質」與「習慣的口味」。 反觀內地市場,方便麵更多被視為快節奏生活下的「即食解決方案」,主流市場仍偏重價格與性價比。而康師傅(0322.HK)、統一(0220.HK)、今麥郎、白象等國產品牌陣容龐大,產品線從平價到高端不一而足,讓承受經濟壓力的消費者有更多更具性價比與新鮮感的選擇。 日清雖然也推出多款細分子品牌,但能見度仍然有落差,消費者一想到日清,還是只會聯想到包裝萬年不變的「合味道」與「出前一丁」。 據相關數據,目前,康師傅、統一、白象與今麥郎四大品牌,在內地方便麵的市場份額合計已達到81.35%。而日清身後,還有韓國三養(145990.KS)與農心(004370.KS)正虎視眈眈。 即使如此,日清並未收縮中國投資。今年9月,公司斥資約2.4億元在廣東珠海購地建新廠,計劃導入高度自動化產線,以提升產能與效率。董事長安藤清隆表示,此舉是為應對「高端產品需求增加與區域市場變化」,並強調中國市場仍是公司中長期發展重心。 今年以來,日清股價累升約17.18%,雖較去年低位拉升,仍遠低於同期恒生指數的升幅。目前日清市盈率37.9倍,高於康師傅的15倍與統一企業中國的15.7倍,這反映出市場對日清品牌穩健及毛利率改善的高期望,但也顯示其價格明顯偏貴,其成長性與盈利表現未必能夠支撐其高估值。 說到底,日清仍象徵著熟悉的品質與日式工藝,那份「不變」仍是品牌最動人的部分,這對消費者而言是安心,但對投資者而言卻是停滯。日清若想突圍,必須在「變」與「不變」中找到平衡,讓「老味道」講出新故事。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遊戲相關業務帶動 虎牙第三季收入年增一成

直播遊戲公司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HUYA.US)周三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虎牙收入按年增長9.8%至16.88億元(2.37億美元),為公司今年以來最佳季度表現。 期內,公司遊戲相關服務、廣告及其他收入增長29.6%至5.32億元,首次佔總收入超過三成,成為主要增長動力。直播業務收入微升2.6%至11.57億元,主要受惠於付費用戶平均消費上升帶動。用户數據方面,截至第三季度,虎牙總月活躍用戶(MAU)達到1.62億。 期內純利錄得960萬元,相對第二季虧損550萬元實現扭虧為盈,但較去年同期2,360萬元下滑59.3%。經調整純利錄得3,630萬元,按年下降53.5%。毛利率維持穩定,為13.4%,略高於去年同期的13.2%。 財報公布後,虎牙美股周三高開低走,收報2.68美元,跌4.29%,過去六個月累跌約2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