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wei stages improbable comeback

這家總部位於深圳的電信巨頭稱2024年收入增長了22%,以乎多年的美國制裁未能遏制其增長

重點:

  • 得益於智能手機和智能汽車業務銷售強勁,華為2024年錄得有史以來第二高的年收入
  • 公司的鴻蒙操作系統將成其海外智能手機業務擴張的關鍵,填補了華為在美國的制裁下,被迫放棄谷歌的安卓系統後留下的空白

夏飛

電信巨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曾被視為美國制裁的犧牲品,但現在證明,宣布其死亡可能為時過早。從重新奪回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頭把交椅,到中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市場佔據領先地位,公司正利用自己的創新和本土研發的技術克服險阻。

華為董事長梁華上周在廣東省政府的一次會議上披露了2024年的一些數據,展現了公司的成果。梁華在會上表示,華為去年實現營收8,600億元(1,180億美元),同比增長22%,僅次於2020年8,910億元,是歷來第二高水平。

梁華表示,增長主要是智能手機業務的復蘇,以及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快速發展,不過他仍然說2024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除了這個出現在新聞頭條中的數字之外,他沒有提供任何細節,而作為一家民營企業,華為一直是有選擇性地公開披露財務信息。

但華為消費者業務首席執行官余承東上個月在致員工的年度信中表示:「在經歷連續五年的制裁後,2024年華為終端業務重回增長快車道」,而終端業務即包括智能手機。

從智能手機到電信設備,再到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華為業務範圍廣泛。此次復蘇,可見公司已成為美國遏制中國技術崛起的典型代表。

對華為的攻擊始於2019年,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他的第一個任期內,以國家安全風險為由,禁止美國政府使用包括華為在內所生產的產品。隨後,美國商務部禁止華為在未經政府許可的情況下獲取美國技術。限制迅速擴大到遏制華為獲取半導體芯片,以及谷歌旗下的安卓操作系統。

美國的制裁不斷升級,導致華為於2020年11月﹐將旗下榮耀品牌智能手機業務出售,以確保該平價品牌能夠不被華為所拖累,從而生存下來。因此,公司的年收入從2020年的8,910億元暴跌至2021年的6,360億元,到了2022年和2023年,這個數字也僅僅是小幅改善,分別達到6,420億元和7,040億元。

重奪桂冠

制裁前,華為的智能手機業務是其皇冠上的明珠,產品瞄准高端市場與蘋果一較高下,在國內外贏得了贊譽。美國制裁切斷華為獲取手機所需的高性能芯片以及安卓操作系統後,這塊業務受到的打擊最為嚴重。但在過去一年里,華為在找到各種替代品後,迅速實現了復蘇。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的數據,華為的智能手機去年以18.1%的份額,重奪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頭把交椅,這是自美國制裁開始以來,華為首次重返市場第一。華為推出的兩款新機型,包括搭載AI功能和自主研發的鴻蒙星河版的Mate 70系列,對華為的業務增長起到了關鍵作用。

根據Counterpoint的數據,2024年一季度,華為還超越韓國的三星,成為全球最暢銷的可折疊智能手機品牌,其全球市場份額為35%,而三星為23%。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的數據,去年前三季度,華為還在全球腕戴設備市場超越蘋果,佔據了近17%的市場份額。

在前合作夥伴台積電受到美國的壓力,切斷了與這家中國公司的關係後,華為轉向本土芯片製造商中芯國際,讓其為它生產自主高端麒麟芯片組,從而使這些成就成為了可能。

更年輕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是該公司去年的另一個亮點。余承東在給員工的信中表示,去年,鴻蒙智行與幾家汽車製造商合作,銷量超過43萬輛。去年上半年,智能汽車部門實現104億元營收和22億元利潤,扭轉了2022年75.8億元和2023年55.9億元的巨額虧損。

雖然電信設備在美國和許多西方市場遇冷,但華為已轉向發展中國家市場,特別是在拉丁美洲,這是公司另一項主要業務。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Omdia的數據,華為仍是全球電信設備市場的領導者,2024年二季度的份額為36.8%,較上年同期增長了3.8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華為和中興(另一家被美國列入黑名單的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在本季度取得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首次共同控制了全球電信設備市場一半以上的份額。相比之下,歐洲巨頭愛立信和諾基亞的份額分別降至23%和17.7%。

鴻蒙崛起

華為去年的另一個里程碑,是安裝了鴻蒙操作系統的設備銷量超過10億部,同比增長25%,該操作系統對谷歌安卓和蘋果iOS的雙頭壟斷構成了挑戰。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鴻蒙超越iOS成為中國第二大移動操作系統。

然而,關於鴻蒙星河版能否保持發展勢頭的疑慮正在浮現。在早期的測試中,用戶對專為鴻蒙開發的熱門應用微信簡化版反響一般。隨著政府支持的消費品以舊換新計劃,對需求的提振作用逐漸消退,中國國內智能手機銷量的復蘇可能也只是曇花一現。

與此同時,去年驚人的收入增長並不意味華為已經走出困境。儘管營收增長強勁,華為在2024年前九個月的利潤仍下降了14%,降至629億元,這可能反映了它在研發上投資巨大。

華為的下一個目標是收復其智能手機在海外的失地。此前,華為被禁止與谷歌合作開發安卓系統。然而,要說服中國以外的用戶放棄基於iOS或安卓的手機,可能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尤其是在全球市場低迷、用戶更換設備的頻率降低的情況下。

西方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安全擔憂,也可能制約華為重建全球影響力的能力。隨著貿易緊張局勢加劇,美國可能會在特朗普任期內加大力度,進一步限制中國獲取更多服務和技術。儘管華為已證明它可以繞過華盛頓的技術限制,但讓海外消費者認可他們不熟悉的鴻蒙系統,恐怕耗時不短。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瀾滄古茶折讓16%配股籌5,904萬港元

茶商普洱瀾滄古茶股份有限公司(6911.HK)周日公告,擬配售合共2,400萬股H股,佔擴大後已發行股份總額16%,每股認購價2.46港元,較上周五收市價2.95元折讓16.61%,集資5,904萬元(752萬美元)。 公司表示,因應集團的資本需求和業務發展所需,是次配股可為集團補充營運資金,鞏固集團的財務狀況,預期款項淨額約5,804萬元,將用於一般營運資金。 瀾滄古茶2023年底上市後風波不斷,去年中期盈利大幅倒退,年底更換核數師,不再任用羅兵咸永道。今年初因經營理念不合被免職撤換原總經理兼執行董事王娟,又因未能如期刊發去年度業績,從4月1日停牌至7月2日。 根據公司6月底公布的去年度業績,公司去年錄得虧損3.08億元,上年度同期為純利8,008萬元。 瀾滄古茶周一高開,至中午休市報3.13港元,升6.1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周杰倫抖音開帳號 巨星傳奇即高位汲水

天皇巨星周杰倫母親控股的巨星傳奇集團有限公司(6683.HK)上周五公布,將配售3,752.45萬股新股,佔擴大已發行股份的4.18%,每股作價9.13元,較上周五收市11.4元,折讓近20%。 集資共3.4億元,約1.24億元用於擴展零售渠道網絡、約4,020萬元用於開發IP實體店,約6,000萬元作IP投流費、2,200萬元用於投資文娛體育設施,4,560萬元用於IP展覽,餘下作一般營運資金。 是次配股有一定步署,本月初周杰倫在抖音開設「周同學」的官方帳號,巨星傳奇股價即日暴升近倍,升破10元報至12.44元,市值破百億元。當股價在高位時乘勢配股,雖大幅折讓近兩成,但配售前股價實際較月初股價已升逾倍。 周一巨星傳奇開市跌3.4%至11元,隨後止跌回穩上升。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品牌影響力提升 推動老鋪黃金利潤猛增

珠寶零售商老鋪黃金股份有限公司(6181.HK)周日發公告表示,隨著品牌認知度持續提升,上半年收入與利潤均增長逾兩倍。 公告顯示,公司預計當期收入達120億元至125億元,同比增幅達241%至255%;純利22.3億元至22.8億元,同比增長279%至288%。 公司將強勁增長歸因於品牌影響力提升,包括專注於工藝與珠寶設計的產品策略,相較注重黃金原料價值的傳統金店形成差異化優勢。公司補充說明,近期門店與渠道拓展雖非上半年增長主因,但預計將在下半年產生增量貢獻。 周一早盤老鋪黃金股價上漲後即回調,早盤跌3.6%報737港元,年內累計漲幅已逾兩倍。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Its Hong Kong listing advancing, will investors drink up Bama Tea shares?

拿到上市入場券 八馬茶業賣點在哪?

經過先後三次申請上市受挫的八馬茶業,終獲中證監的備案通知,意味在港上市已跨進一大步 重點: 公司1月申請香港上市的文件剛過期 市場料公司快將重交上市申請,今年將可順利在港敲鑼 劉智恒 這邊廂港交所上市申請已過期,那邊廂中證監開綠燈,對於三度衝刺上市的八馬茶業股份有限公司來說,總是喜大於悲,雖然申請香港上市要重新遞表,但得到中證監的通過,要通過港交所似乎沒甚懸念,或許可說只屬一步之遙。 據中國證監會網上公布,已向八馬茶業境外上市及境內股份全流通發出備案通知,公司將發行不超過約2,913萬股在港交所上市。同時,106位股東所持近4,399萬股,可轉為境外上市股份。 八馬茶業屬內地知名品牌,常以300年老字號自居,登上該公司網頁看,一段鍍金的歷史立時展現眼前。話說1742年時,福建名臣王士讓向乾隆皇獻上一味茶,皇帝用後大為讚賞,賜名為「鐵觀音」,王士讓因而被稱為鐵觀音的祖師爺。 自稱王士讓家族第十三代傳人的王文禮及王文彬兄弟,於1997年創立八馬茶業,當中龍頭產品就是鐵觀音,並銷售茶具、茶卓及茶食等產品。 王氏兄弟為八馬茶業鍍上金漆品牌,不但歷史悠久,名字更是皇上御賜。事實究竟是營銷手法還是真有其事,孰真孰假不知道,就當一個故事聽聽,反正我們回不到300年前去求證。 上市之路一波三折 不過,八馬茶業的上市之路確實諸多波折。公司曾於新三板掛牌,但於2018年退市,後將目光投向深圳創業板,2021年遞交申請,卻在2022年撤回。隨即又申請主板上市,到2023年又再終止。 內地上市折㦸沉沙,今年就跑來香港申請上市,引來投資者注意,這家頂著乾隆皇光環的八馬茶業,又是否值得投資? 根據年初公司的上市申請文件,2023年收入21.2億元,按年增長16.8%,純利升9%至2.06億元。去年首三季度,收入16.47億元,同比升近1%,純利2.08億元,增長5.8%。但最新的資料未有,暫時未知具體情況,但去年首三季盈利增速有放緩態勢。 加盟模式的問題 反之公司的商業模式,就引來投資者擔心。截至去年9月,門店總數達3,498家,當中加盟店佔比達92%,整家公司五成收入的來自加盟店。 加盟模式最大問題是如何管理好加盟商,搞不好,對公司的經營及品牌有頗大影響。問題嚴重時,隨時涉及消費者訴訟或食品安全事故相關訴訟。在黑貓投訴平台,時不時有消費者投訴,在飲用時喝到蟲子、或茶葉泡完發藍等問題,至於投訴個別門店服務,也時有出現。更曾出現部分加盟商,將質劣的茶業混入高端產品混賣,從而謀取暴利。 此外,公司2021年申請創業板上市時,深交所曾三查詢,要公司解釋加盟商的備貨周期,進貨與銷貨量是否匹配,有沒有存在壓貨情況。 代工質量與關聯交易 另外,八馬茶業一直標榜是百年老字號,皇帝御用茶,但原來有相當產品靠第三方代工。人們會認為既然你的賣點是承襲自300年前的金漆招牌,理應有獨特技術來生產自家產品,為何部份產品由外面代工而生,那與公司所宣揚的「承傳」有點不一致。 代工也引起質量的監控,在2017年時,公司產品曾因質量問題,被央視節目批評其烏龍茶樣品質量較差,污染物超標等。 內地市場也指出,八馬茶業的部份業務,是來自姻親關係的富豪。如七匹狼持有八馬茶業2.61%股份,安踏系企業在採購茶葉方面就與王家有關連的交易,江蘇高力控股與八馬茶業在供應鏈上有合作。而所有這些企業,都是八馬茶業的親家。公司於2022年申請主板上市時,中證監曾重點關注該類關聯交易。 過去大半年,香港股市扭轉之前頽勢,茶飲賽道人潮洶湧,然而茶葉賽道就乏人問津,板塊股份每天成交寥寥可數,始終茶葉沒有性感的故事去包裝,現時上市的瀾滄古茶(6911.HK),以及相類的英記茶莊(8241.HK),仍處於虧損狀況,八馬茶業雖有盈利可言,但未見亮麗前景,在港上市暫時似缺乏賣點。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