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O eyes next AI frontier

依靠在邊緣雲計算的基建布局,PPIO切入AI算力市場,試圖把握AI推理時代的商機

重點:

  • 公司聲稱,截至今年5月,日均Token消耗量已達1,419億
  • 過去三年累計虧損5.68億元,去年收入增長55.7%至5.58億元

  

李世達

隨著AI技術進入應用爆發期,AI推理算力需求正以指數級速度膨脹,成為新一輪雲計算競賽的主戰場。在這場資源戰中,一家來自中國的分布式雲計算服務商——PPIO派歐雲,選擇於此刻遞表港交所,試圖搭上AI推理市場的東風。

PPIO派歐雲母公司PPLabs Technology Ltd.近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計劃集資擴大AI雲服務與海外市場布局。公司強調其為中國最早專注於分布式AI推理雲的獨立服務商之一,目前其每日token消耗量已達1,419億,在中國市場僅次於行業頭部的私營雲平台。

PPTV創始人的二次創業

PPIO的創辦人姚欣並非新面孔。早在2005年,他便在華中科技大學攻讀研究生期間創立了中國最早的網絡視頻平台PPTV(聚力傳媒),甚至早於YouTube一年。這個曾經累計獲得7億美元融資的明星公司,於2014年出售給蘇寧,姚欣也一度淡出創業圈。

2018年,姚欣二度創業,成立PPIO,瞄準雲計算中尚未被主流巨頭充分覆蓋的分布式邊緣算力市場。

這背後,是中國AI產業鏈中一個重要趨勢的映射:當訓練型大模型階段逐步轉入實際應用,推理成本與資源調度成為瓶頸。用戶在應用端與AI互動時的即時回應過程,是生成式AI大規模落地的真正戰場,此時,靠近用戶的邊緣算力,便扮演「算力配送平台」,成為戰場上的救火隊。

舉例來說,一位用戶在北京與AI助理互動,若模型推理發生在美國資料中心,即便經過最優化的網路傳輸,也難免延遲感;但若推理發生在北京或河北的某個邊緣節點,則能提供幾乎即時的體驗,這對語音、影像或遊戲類應用尤為關鍵。

灼識諮詢數據顯示,按收入計,中國邊緣雲計算服務市場的規模預計至2029年將達370億元,2024年至2029年的複合年增長率22.9%;2029年,全球AI雲計算服務市場的規模將達4,27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68.5%。

這使其成為AI產業鏈中的「算力配送商」:上游對接基礎設施提供者(如三大電信商)與硬體資源(如GPU供應方),中游負責算力的彈性調度與封裝,下游則面向AI應用開發者,提供推理即服務(Inference as a Service)的算力支持。

PPIO透過自建與合作方式,搭建起涵蓋全球超過1,200個城市、4,000多個節點的分布式算力網絡,並結合自研調度平台,讓AI模型的推理任務能被自動分配至就近可用資源。

算力的Airbnb?

盈利模式上,PPIO目前主要透過三種方式變現:其一是「算力租賃」,即向開發者按需提供GPU算力資源,按Token消耗量或時長計費,目前此類收入佔總收入約七成;其二是提供「節點服務」,將部分企業或開發者的閒置硬件納入節點網絡,透過共享算力獲取收入分成;其三是AI應用的定制化服務,特別是在邊緣CDN與小模型推理領域,提供更接近業務場景的組合解決方案。

由於業務仍處擴張初期,PPIO尚未實現盈利,但與同類雲服務初創相比,其虧損幅度相對可控,毛利率亦維持在10%以上。

申請文件顯示,2022年至2024年,PPIO營收分別為2.86億元、3.58億元、5.58億元,複合年增長率39.7%,去年收入同比增長55.7%;毛利率分別為16.1%、17.7%、12.3%;虧損額分別為8,500萬元、1.894億元、2.935億元。三年虧損累計約5.68億元。

如同Airbnb之於房間,PPIO串聯GPU閒置資源、通過多節點調度,提供彈性、即時、具成本優勢的推理服務,特別適合部署在AI智能體、視覺識別與低延遲互動場景中。

但分布式架構也面臨監管、標準化與服務穩定性的挑戰。市場競爭亦日趨激烈,除了同類型競爭對手UCloud外,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百度(BIDU.US; 9888.HK)及金山雲(3896.HK)等大型企業也在自建AI算力與邊緣節點。PPIO若想長期佔據一席之地,勢必要在API平台體驗、價格模型與跨境部署上持續創新。

此外,公司手上現金僅約1.14億元,淨負債規模達6.96億元,顯示公司需依賴外部融資延續擴張,若募資不順,將面臨流動性壓力。

PPTV未能上市,是姚欣過往創業歷程中留下的遺憾。而PPIO這家公司,無論技術架構或商業方向,都代表了他對當下科技趨勢的再理解。當AI時代的推理需求日益上升,若分布式雲真能跑出一條與傳統巨頭不同的路,那麼PPIO不僅是姚欣的二次創業成果,也將成為AI基礎設施演進中的一個新註腳。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六福集團首季零售止跌回升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周四公布,截至6月底止三個月的第一季度,整體零售值及零售收入扭轉跌勢至雙位數增長,分別按年升13%及14%。整體同店銷售亦止跌回升5%。 港澳及海外市場零售值按年升9%,零售收入升8%,同店銷售升3%,全部都止跌回升。其中,香港同店銷售升1%,澳門跌1%,海外市場升20%。至於內地市場零售值、零售收入、同店銷售,分別升14%、31%、19%。 公司稱,雖然季內國際平均金價升約四成,按重量計價的黃金產品同店銷售仍大幅改善至持平。定價首飾產品的同店銷售本季進一步提升19%。截至6月底,集團全球有3162間店舖,上季淨減少125間,主要是內地品牌店減少。公司對內地中長線業務前景審慎樂觀,計劃今年度在海外淨增加約20間店舖。 六福集團周五股價高開0.7%,至中午休市報22港元,升3.0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受惠新遊戲上線 創夢天地扭虧為盈

網游企業創夢天地科技控股有限公司(1119.HK)周四披露,受惠於新產品上線推動,預計2025年上半年業績將同比扭虧為盈。 公司預計今年前六個月將實現淨利潤2,000萬元至5,000萬元,較2024年同期1.09億元的虧損顯著改善。報告期內經營活動現金流達3,000萬元至6,000萬元,上年同期則為3,400萬元。 公告明確指出:「淨利潤扭虧為盈主要得益於集團自研產品和新產品的上線,帶來集團利潤率的提升。」 2024年公司營收同比下滑21%至15.1億元,淨虧損則從2023年的4.53億元同比擴大至5.29億元。 創夢天地股價周五開盤上漲9.6%至0.91港元,隨後持續上漲,早盤上漲20%。週四收盤時,該股年內已下跌68%。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Klook prepares to list in US

Klook上市棄港選美 擬籌5億美元勢成集資王

據媒體報道,這家聚焦年輕消費群體的中國香港在線旅行社,正計劃短期提交紐約上市申請,擬籌資最多5億美元 重點: Klook正籌備首次公開募股(IPO),有望成為自霸王茶姬融資4.75億美元以來,今年中資企業在美最大規模的IPO 此次上市可能使這家立足中國香港、專注年輕客群的在線旅行社估值突破30億美元   陽歌 誰說中資企業不再謀求赴美上市? 彭博社周四報道,香港在線旅行社Klook Travel(客路旅行)正籌備申請赴美上市,募資規模或達5億美元。若順利成行,該交易將打破高端茶飲連鎖霸王茶姬4月募資約4.75億美元的紀錄,成為今年中國企業在華爾街最大規模IPO。 公司名稱源於「keep looking」的客路,雖未就融資計劃置評,但其健談的聯合創始人曾透露,考慮在香港或紐約上市,且隨時可推進。包括彭博最新報道在內的多方信源顯示,公司擬募資3億至5億美元。 據彭博報道,公司正與財務顧問推進合作,可能很快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以保密方式提交上市申請。在中資企業日益棄美赴港的背景下,Klook此番赴美IPO堪稱逆勢之舉。 Klook完全具備操盤大規模募資的資質,公司三位聯合創始人中兩位擁有投行履歷,其投資方涵蓋多家全球頂級機構。更重要的是,創始人身為千禧一代,深諳Z世代等核心客群的消費心理。 這使得Klook有望成為年輕旅行者的時尚新選擇,其服務體驗超越Booking(BKNG.US)、Expedia(EXPE.US)等傳統巨擘及攜程(TCOM.US; 9961.HK)、同程旅行(0780.HK)等國內頭部平台的固有模式。 Klook此前披露的財務信息有限,僅確認2023年營收突破30億美元,且在疫情三年困局後,借「報復性旅遊」浪潮實現盈利。公司業務覆蓋美國、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及歐洲、東南亞主要國家、以及印度等全球22個不同市場。 儘管尚未公佈區域營收細分數據,但過往報道顯示其主營亞洲旅遊業務。 雖擬首次公開募股,Klook實為2014年創立的行業老兵。作為公司的聯合創始人王志豪曾在摩根士丹利效力,後與熊小康及曾在花旗銀行任職的林照圍共同創立Klook。 高盛、軟銀、紅杉中國等頂級機構共同參與投資。公司迄今完成八輪融資,募資逾10億美元,最近一次是今年2月獲得維恩資本(Vitruvian Partners)1億美元注資。據此前報道,公司2018年疫情前估值已突破10億美元。 合理估值30億美元? 最新融資後雖未披露估值,但參照其IPO募資目標,及主要國際對手市銷率普遍高於1的現實,30億美元估值具合理性。對標業務形態相近、市銷率1.8的Expedia,Klook以2023年30億美元營收計,估值可達50億美元以上。 我們認為,Klook深耕年輕旅行群體的差異化定位,構成獨特投資價值,該群體更注重旅途體驗而非具體目的地。 儘管年輕客群收入較低,但願意為情感滿足型體驗付費,這特質在中國市場尤為突出。作為Klook核心市場之一,本土消費者在角色扮演、限量潮玩等「穀子經濟」領域投入不菲。 Klook深度佈局社媒獲客,針對歐美用戶主攻TikTok、Instagram,中國市場發力抖音和小紅書。核心策略是啓用關鍵意見領袖(KOL),公司此前稱合作逾20,000名達人,後者通過傭金及贊助旅行獲益,其與TikTok的合作更支持用戶直接在平台完成預訂。 2023年,Klook各平台的全球月均訪問量約7,000萬人次中,約70%為千禧一代及Z世代。 規模方面,Klook在提及的全球在線旅行社中已居前列。按2023年營收計,約為深耕國內客群且高度依賴騰訊的同程旅行的一倍,相當於龍頭攜程的半壁江山。但與熱衷談論國際化卻鮮少披露海外業績的攜程不同,Klook展現更強的全球多元化特徵。 相較全球佈局的主要競品Expedia及Booking(兩者2023年營收分別為Klook的逾3倍和6倍),公司規模仍存差距。 本質而言,Klook實為在線旅遊領域充滿新意的潛力股。總部位於香港賦予其開拓中國市場的獨特通道,同時規避了境外消費者對中資背景的顧慮。其年輕化定位與社媒打法構成差異化優勢,伴隨核心客群年齡增長及消費力提升,未來增長可期。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微創機器人中期收入按年大增80%

機器人企業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252.HK)周四發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的中期收入,較去年同期的9,924萬元人民幣,上升70至80%。 收入大升原因是核心產品「圖邁腔鏡手術機器人」於期內銷售強勁增長,上半年新簽訂單18台。另外「鴻鵠骨科手術機器人」在核心區域的快速覆蓋與滲透,銷售穩步增長。「R-ONE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獲批上市後,需求亦漸上升。 由於收入快速增長,加上集團全方位降本增效提升經營效率,期內經調整淨虧損按年收窄40%至1.25億元人民幣。 公司周五開市升1.3%報18.6港元,年初至今股價已升82%。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