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mbitious restaurant chain with roots in Anhui province has filed for a Hong Kong IPO to fund its expansion plans, hoping to tempt investors with its strong revenue growth.

這家來自安徽的餐飲集團近年收入持續增長,去年首9個月盈利大增逾一倍

重點︰

  • 小菜園挾着業務高增長,準備到港股募集資金,計劃兩年後將門店數量翻倍
  • 該公司的自家供應鏈及中央工廠,有助減低高昂成本

 

裴梓龍

俗話說十年磨一劍,安徽人汪書高就用了十餘年時間,創造了一家擁有548間門店的大型餐飲集團。這家以新款安徽菜為主的「小菜園」,更準備在港交所上市籌集資金,計劃兩年後將門店數量再翻一倍至超過1,100家,在中國競爭激烈的餐飲業搶佔更多份額。

小菜園創辦人汪書高今年52歲,出生於安徽銅陵的一個農家,因為家境貧窮而早早退學,踏入社會當廚師,之後與妻子兩人經營酒店業務,由一家「夫妻店」,漸漸擴展成商務型連鎖酒店「和諧大酒店」。

賺得第一桶金之後,汪書高並不滿意,他2012年走到江蘇,憑自己搞酒店的經驗,希望在江蘇複製和諧大酒店,然而因「水土不服」鎩羽而回。同時,「和諧大酒店」因面對激烈競爭,經營越來越困難,令汪書高調整戰略,在走訪各地考察後,開始轉攻平價安徽菜,再稍為改良口味,終於以「新徽菜」為主的第一家小菜園,於2013年4月在銅陵正式開業。由於走的是50至70元親民路線,結果大受市場歡迎。

小菜園靠着高性價比策略逐漸擴張,打入蕪湖、蘇州等地,2016年再進軍北京及上海等一線城市。據初步招股文件顯示,截至今年1月11日,小菜園在中國12個省級行政區內的119個城市,經營548家直營店。

受益於門店數量高速增長,其收入從2021年的26.5億元,增至翌年的32.1億元,而單計去年首9個月,收入已超過2022年全年,達到34.3億元。盈利表現方面,即使受新冠疫情影響的2021年及2022年,仍分別錄得2.27億元及2.38億元淨利潤,去年首9個月的淨利潤更高達4.3億元,按年大增107.6%。

截至去年9月底,該公司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收入佔比達43.4%,貢獻第二多的是新一線城市,包括長沙、成都、重慶、杭州等地,佔比達28.3%。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顯示,按收入計算,小菜園在客單價格50至100元的中國大眾中式餐飲市場中排名第一。

據其招股文件顯示,其門店2021年平均現金投資回收期為15.2個月,在2022年改善至10.3個月,到去年9月底,更進一步縮短至7.3個月,遠低於行業平均的超過18個月,這與公司自建供應鏈以提高經營效率不無關係。

自建供應鏈降成本

小菜園的自組供應鏈,由一個中央工廠及遍佈全國的11個倉庫組成,同時擁有一支由200多架車輛組成的自家運輸車隊,有助以更便宜的價格採購食材以及控制成本;同時,中央工廠先完成食材粗略加工及料包備製,再送到各門店使用,減低前線員工工作壓力。

這種模式在餐廳規模越來越大時,便能發揮更大功用,在規模效應下降低開店成本。因此,小菜園這次上市集資的資金,除了用來繼續開店外,部分也會用於加強供應鏈能力、擴張物流倉儲網絡,以及提升智能設備及數字化系統,協助進一步降低成本。

除了堂食外,外賣業務對小菜園來說同樣重要,公司在招股文件中稱,正全力打造「線下堂食為主+線上外賣為輔+線下新零售」同步發展的全場景佈局。事實上,其外賣業務近年持續增長,相關收入在2021年佔整體15.5%,去年首9個月已增至31.5%。

由於擁有自家供應鏈,加上門店夠多,該公司已準備展開新零售業務,銷售自家品牌的食材。公司高管較早前曾表示,希望將兩萬多名員工變成銷售員,把500多家小菜園門店變成零售點。

小菜園上市前的投資者只有加華資本,2022至2023年累積投資5億元,持股7.01%,意味該公司的估值約71.3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該公司的師徒培養及合伙人制度,在上市前的股東架構中,共有129名員工通過持股的平台持有41.71%公司股份,這是因為廚師出身的汪書高,也希望員工可以一同當老闆。

然而,目前中國餐飲競爭激烈,新品牌持續進場,不同菜系、不同體驗、不同模式的餐飲快速開店搶市場,小菜園也在招股文件中稱︰「中國餐飲業的激烈競爭可能阻礙公司提升或保持收入及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在經濟復甦不如預期、消費力下降的大環境下,小菜園也推出定價5至30元的平價菜品,希望留住現有客戶。

持續的擴張也為小菜園帶來資金壓力,截至去年11月底,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只有3.53億元,因此也有一定上市集資需求。

估值方面,業務相近的同業九毛九(9922.HK)股價在過去一年累跌逾75%,市值只剩下約70億港元,預測市盈率約12倍,以小菜園去年9個月賺4.3億元,估計全年賺5.7億元計算,以相同市盈率計算,其上市市值約68億元,折合約74億港元,與九毛九接近。如果小菜園希望以更佳的估值上市,還看其進取的擴張大計能否贏得投資者信心。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

聯繫我們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華潤置地獲批發39億美元票據

內地開發商華潤置地有限公司(1109.HK)周一公布,已獲香港聯交所批准,可於十二個月內,發行總值39億美元的中期票據。公司表示,票據只向專業投資者發行。 華潤置地已委託六家銀行作為安排行及交易商,主要有中國銀行、星展銀行及匯豐等。 今年首三季度,公司的累計合同銷售金額約1,544億元人民幣,按年減少10.4%;涉及的建築面積約572.9萬平方米,同比減少24.1%。 周二華潤置地開市跌0.14%報29.04港元,過去一年股價由高位下跌14%。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英國調查宇通電動巴士可否被遙距關停

英國政府正在對數百輛中國製電動巴士能否被遠距關停展開調查。凸顯出英國對「中國製造」的擔憂似乎正在加深。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英國交通部正與國家網絡安全中心(NCSC)合作,評估中國巴士製造商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600066.SH),是否擁有對車輛控制系統的遠程訪問權限,以進行軟件更新和診斷。 此調查源自挪威先前的發現。挪威奧斯陸公共交通公司Ruter上月在一次調查中發現,宇通位於中國鄭州的總部,可使挪威境內的宇通巴士「停駛或失效」,丹麥因此也展開審查。挪威與丹麥的測試均顯示,宇通巴士具遠端電池與供電管理存取權限,理論上製造商可使其停用。 丹麥最大的公共交通公司Movia則表示,此類管理權限是電動車的通病,許多西方製造商也存在此問題。 報道稱,宇通已向英國供應約700輛電動巴士,分布於諾丁漢、南威爾斯及格拉斯哥,由Stagecoach與FirstBus等公司營運。該公司近期亦希望打入倫敦市場,推出雙層電動巴士。 宇通回應表示,公司遵守各地法律與數據保護規範,遠端數據僅用於維護與優化,並採加密儲存與權限管控,不會未經授權取用資料。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超額1,813倍 樂舒適首掛開市即升90%

嬰兒品牌樂舒適有限公司(2698.HK)周一在香港掛牌,開市報34.98港元,較招股定價高33.5%,之後股價升幅略回軟,中午收市報34.46港元,升31.5%。 樂舒適共發售9,088.4萬股,招股價介乎24.2至26.2港元,是次以高位定價,公開發售錄得超額近1,813倍,國際配售超額33.3倍,集資淨額22.29億港元 樂舒適主要在非洲、拉美,中亞等地銷售自家製造的嬰兒紙尿褲、嬰兒拉拉褲及女性衛生用品。 是次集資所得,約71.4%用作擴大產能及升級生產線,11.6%用於營銷及推廣,4.7%用於戰略收購。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Fenbi takes defensive action after steep share slide

從15元到3元 粉筆雙管齊下提振股價

職業教育培訓平台「粉筆」,上市兩年股價累計下跌八成,近日公布回購計劃,大股東又增持股份,冀能一洗股價頽風 重點: 公司計劃斥2億元在市場回購 主席在市場增持股份並承諾兩年不減持 劉智恒 自從中國內地政府實施《雙減政策》後,只有職業教育培訓才能吸引市場目光,作為職教龍頭之一的粉筆有限公司(2469.HK),不光站對了邊,上市前更擁有一大堆星級投資者,包括騰訊、高瓴、IDG資本、經緯,德弘資本等,市場對它寄望甚殷。 公司亦不負眾望,2023年上市之初股價表現亮麗,短時間內由上市價9.9港元,一口氣攀升至15港元,可半年過後,投資鎖定期解禁,股價就雪崩式暴跌。 當時私募之王的高瓴率先拋售股份,粉筆主席張小龍大為不悅,甚至公開吐槽高瓴舵手張磊,直指對方「無腦狂賣」。 縱然張小龍認為投資者沽售粉筆是不知之舉,市場卻不以為然,紛紛用腳投票;股價最低時跌至今年4月的2港元,近期稍為反彈至3港元樓上,但較上市價仍低達六成。 回購增持力挺股價 想必是要提振股價,公司上周發公告,計劃在六個月內斥資2億港元回購股份,涉及約2.23億股,相當公司已發行股本的一成。 公布回購之前,公司主席、執董兼首席執行官張小龍已開始在市場增持股份,先在10月17日斥資240.8萬港元購入81萬股,每股均價2.973港元;及後又於10月28及30日,分別購入23萬及80萬股,合共103萬股,涉資287.6萬港元,每股均價2.779至2.796港元。到11月4日,再增持30萬股,涉資90.3萬港元。 此外,公司的執行董事魏亮及張小龍的一致行動人士李勇,於10月17日亦購入35萬股,涉資103.45萬港元,每股均價2.956港元。 張小龍與魏亮增持粉筆股份時,公司亦於上月20日公布,兩人對公司長期價值充滿信心,加上為保障投資者利益,承諾在24個月內不會出售手上股份。 經公司及大股東連番努力,回購消息發布當天,粉筆裂口高開衝破3港元關口,股價一度升13%至3.16港元,收市略回軟,收升10%報3.09港元。 業績表現走下坡 究竟大股東頻頻發功力撐股價,能否讓粉筆股價重拾升軌?我們認為,要股價長期表現理想,一切還要看基本面;從粉筆的業績看,似乎暫時未能讓投資者重燃熱情。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粉筆的業績已有走下坡之勢,2024年收入27.9億元,按年下跌7.7%,但盈利則增長27%至2.4億元,表現還算不錯。然而深入分析,粉筆去年上半年盈利2.78億元,到全年的盈利還少於上半年近4千萬元,換言之下半年度公司出現虧損。 到今年中期業績,收入14.92億元,同比下跌8.5%,盈利更大幅下跌18.4%至2.27億元。公司解釋,是因中國招錄類考試培訓行業競爭激烈,導致業務銷量下跌。另外,圖書銷售及其他業務,也受到市場競爭加劇影響。 再深入看,粉筆去年已開始有節流行動,今年中期更明顯,公司的行政開支較去年同期減少7.7%至1.82億元、銷售及營銷開支減4.4%至3.06億元、研發開支亦下跌0.3%至1.08億元。 持股偏低增持有限 此外,市場又會否對大股東增持投下信心一票?通常大股東增持,都有利公司股價,但需視符增持數量。以張小龍及相關人士先後增持數量,總數只是256萬股,涉及資金僅722萬港元,相對粉筆總發行量22.36億股份,實在微不足道,增持數量未足以讓外界認為,大股東對公司有絕對的信心。 相反,目前粉筆大股東持股量偏低,張小龍及相關人士只持有5.536億股,佔公司股權24.76%,連三成持股量也沒有。市場普遍有觀感,對大股東持股量不高的公司,都會打了折扣。 看粉筆前景,或許要寄望公司在AI方面的發展。公司於2024 年以來,先後上線粉筆AI 老師、AI 面試點評、AI 刷題系統班等智能教學產品。今年4 月上線行業首個創新的AI 類大班課程––AI 刷題系統班,截至6 月30 日,AI 刷題系統班已銷售約5 萬人次,收款約2,000 萬元。 不過,相對公司每年十多億元的收入,來自AI的收入仍然有限,對粉筆的前景,暫還是觀望為上。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