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0.HK

小米集團預期今年上半年智能手機業務尚未復甦,但堅持明年上半年量產電動車的目標,意味即將踏入投資高峰期

重點:

  • 由於手機業務表現不振,小米去年第四季收入按年下跌23%,經調整利潤更大挫67%
  • 該公司預告,未來5年的總研發支出將超過1,000億元

 

羅小芹

2022年對小米集團(1810.HK)是充滿挑戰的一年,隨着主業智能手機業務收入持續萎縮,公司對今年上半年智能手機市場又不表樂觀,加上多家電動車製造商陷入困境,它參與動輒投資以千億元計的造車業,是否一個理智的決定?

小米3月底公布的去年第四季業績黯淡,季度收入按年跌23%至660億元,其中智能手機收入大挫27%至367億元,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經調整利潤更按年大挫67%至14.6億元,明顯低於之前三季的20.8億元至28.6億元水平,為去年表現最差的一個季度。以全年計,小米的經調整利潤按年大挫61%至85億元,收入跌15%至2,800億元。

業績公布後,小米股價在之後一個交易日下挫3.5%,並在12港元水平小幅波動,可見投資者也未能看清它的前景。

去年小米智能手機業務收入減少兩成至1,672億元,手機出貨量減少21%,高於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的11.7%跌幅。參考Canalys數據,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中排名第三,市佔率為12.8%,較一年前的14.1%有所下降。

高端化策略

雖然小米去年第四季業績下滑,但管理層解釋已專注高端化策略,強調「質量先於數量」,而其高端智能手機的銷情亦確實有些起色。據財報顯示,該公司在中國內地市場3,000元以上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市佔率,較2021年大增6.8個百分點,而且在3,000至4,000元價位的智能手機銷量排名中位列第一,平均手機銷售單價更增長超過14%。

由於小米過去幾季正在努力去庫存,去年第四季存貨減值撥備單季淨增長約5.6億元,與前季度相若,全年減值撥備則達到34.7億元,按年大增160%,令智能手機的毛利率大降2.9個百分點至9%。

令人擔心的是,小米總裁盧偉冰對今年智能手機市場表現也不敢樂觀,認為上半年整體手機市場仍可能錄得按年跌幅,到下半年隨着宏觀環境可能「一步步好起來」,該公司會以「規模和利潤並重」的策略穩健經營,希望投資界給與耐心和信心。

凱基亞洲投資策略部主管溫傑認為,對於已買入小米股票的投資者,管理層的呼籲或許能起到一定安撫作用,但對未持有該股的潛在投資者來說,則可能會因為其手機業務在短期內仍然不明朗,而抱持較觀望的態度。

錢從何來?

在手機業務疲軟的同時,小米卻雄心壯志,在業績報告中強調明年上半年正式量產智能電動車的目標不變。溫傑強調,小米目前並不在他的投資名單內,因為在科技股板塊中,市場上有其他更佳的選擇,「但如果把小米看作一只汽車股,除了市場上有大量選擇外,鑑於整體電動車行業不景氣,如果短期內把大量金錢投資造車,將為公司帶來更大不確定性。」因此,他對該公司的決定難以理解,質疑 「底氣從何而來」

小米最新市銷率約4倍,低於同樣由手機起家、並部署發展電動車業務的蘋果公司的6.7倍,當中的估值差距,已反映投資者對小米前景的憂慮。

事實上,小米的電動車研發費用正逐步增加,去年相關開支達31億元,其汽車研發團隊也快速擴張,由去年第二季的逾500人,急增至去年底的2,300人,佔整體研發人員約14%。由於該公司已預告未來五年的總研發投入將超過1,000億元,燒錢速度恐怕繼續加快,反觀該公司截至去年底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276億元,而且經營及融資活動更分別錄得44億元及79億元負現金流,不禁令市場質疑「錢從何來」。

要成功製造出一部電動車,研發費用僅佔一小部分,其後涉及的與建廠房、電動車動力系統及電池的開發及生產,才是最「燒錢」的部分。由於不少電動車企業成立多年後仍錄得巨虧,部分規模較小的甚至被同業併購,難怪有投行看淡小米前景。

摩根大通的報告認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激烈,加上電動車領域市場需求疲弱,令小米的電動車業務前景不太明朗,僅維持「中性「評級,目標價12港元;麥格理則估計小米今年收入不會錄得增長,但電動車業務將會拉高營運開支,令經營利潤率進一步收窄,因此維持其「跑輸大市」評級,目標價9.77港元,比現時的股價水平有近兩成下跌空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樂舒適獲中證監批香港上市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會)已正式為樂舒適有限公司的香港上市計劃備案,標誌這家在非洲售賣紙尿褲及衛生巾的銷售商,跨過了IPO的一大門檻。據上周五于证监会官网发布的文件,公司计划在本次上市发售1.48亿股。 樂舒適於今年1月向香港交易所遞交了初步上市文件,並於8月作出更新。 文件顯示,公司今年前四個月實現營收1.6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4億元增長15.5%。當期嬰兒紙尿褲貢獻71.8%銷售額,衛生巾佔比達18.5%。期內的利潤同比攀升12.3%,由去年同期的2,770萬元增至3,110萬元。 根據初步申請文件援引的第三方市場數據,按營收計,樂舒適佔非洲嬰兒紙尿褲市場17.2%份額,穩居市場第二大。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聚水潭首掛半日升24%

電商SaaS ERP提供商聚水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687.HK)周二在港股首日掛牌,高開24.2%報38港元,至中午休市報37.96港元,升24.05%。 公司公布,此次發售6,816.7萬股,發售價每股30.6港元,集資淨額19.4億港元。香港公開發售獲1,952倍超購,國際發售獲21.9倍超購。 成立於2014年的聚水潭,總部位於上海,據灼識諮詢,以2024年收入計算,聚水潭是中國最大的電商SaaS ERP提供商,市場份額達到24.4%。 此次集資所得,將用於強化研發能力,加強銷售及營銷能力、戰略投資,以及一般營運用途。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Kingsoft makes WPS software

政府加速取替進口軟件 金山軟件受惠程度有多高?

一則政府公告因使用金山的文字處理軟件,帶出要加快取代進口軟件系統的預期 重點: 中國政府近期在一份重要文件中,採用金山文字處理軟件,推動其股價上漲,公司被視為中國版Microsoft Office 儘管在進口替代政策的東風,以及積極的市場預期,金山辦公軟件在企業級市場滲透率仍顯不足,個人用戶仍佔收入的66% 夏飛 中國本月強化稀土出口管制的舉措,加劇市場憂慮中美貿易休戰態勢將會瓦解。儘管該政策信號強勁,但部分投資者更關注其傳遞方式背後的潛台詞,政府通過何種載體發佈這項最新重磅聲明。 一反常態,中國商務部未採用微軟PDF或DOCX格式文件,而是使用金山軟件有限公司(3888.HK; 688111.SH)開發的免費文字處理軟件WPS,從而生成10月9日稀土公告文件,該公司被普遍視為抗衡微軟(MSFT.US)Office的中國本土方案供應商。 雖然未正式確認為新政策,但此一低調轉變,標誌中國在加速推進技術自主可控、對抗美國軟件出口禁令的戰略中再進一步。2022年9月,國資委發布的內部文件要求,其監管的央企,須在2027年前完成國產替代外國IT系統的工作。 中國政府會否同步推進更多軟件國產化替代,仍有待觀察。 10月13日,金山滬港兩地上市股票最高大漲18%,但此後回吐全部漲幅。其A股今年表現尚可,但並非亮眼,11.6%的年內漲幅落後上證綜指17.7%的漲幅;港股則明顯跑輸大盤,年內下跌6.8%,而同期恆生指數大漲29%。 軟件角力 這輪短暫漲勢似乎表明,部分市場人士對政府發布稀土文件時,採用金山格式的意義,仍持懷疑態度。事實上,商務部8月對加拿大豌豆澱粉發起反傾銷調查時,也曾採用WPS格式發文,當時該轉變未引發過多關注。 不過,宏觀政策軌跡似乎未改,仍為本土企業提供追趕契機。 在華銷售軟硬件的外資科技企業正全線收縮,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數據顯示,惠普今年一季度在中國PC市場的份額降至7%,僅為華為13%的一半,更遠低於聯想30%的份額,而華為本不以電腦產品見長。 外資品牌不僅放棄中國作為產品銷售市場,也放棄作為研發和製造基地。此趨勢源於多重因素,包括中國成本上升,以及分散製造佈局,以規避過度依賴單一國家風險的考量。 《日經亞洲》報道稱,微軟(中國營收僅佔總營收1.5%)已於3月悄然關閉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並計劃明年將Surface平板電腦生產線遷出中國。蘋果也採取類似舉措,正將更多產能轉移至印度。 外資在製造端,特別是銷售端的收縮,為金山等中國品牌創造了發展空間。在中國力圖擺脫外國產品依賴的進程中,這些企業或正獲得政府的隱性支持。 金山由知名企業家、智能手機巨頭小米(1810.HK)掌門人雷軍掌舵,成為中國「去美國化」戰略的主要受益者之一。路透社報道顯示,僅2022年,中國在軟硬件替代領域投入就高達1.4萬億元(約合1,910億美元),同比增長16.2%。 今年8月,金山辦公投資者關係總監Li Yinan向投資者透露,公司WPS業務正「積極參與黨政機關及企事業單位辦公軟件採購招標」。此前估算顯示,WPS已佔據中國黨政機關、國企及銀行辦公軟件系統約80%的市場份額。 分析師普遍預期,中國加速要替代進口,將為本土軟件企業提供長期驅動力。目前,分析師對金山的平均目標價定為42.30港元,較周一收盤價31.64港元有34%上行空間。雅虎財經調研的12位分析師中,3人給予「強力買入」評級,7人建議「買入」,但其餘2人持「持有」觀點,顯示並非所有人看好其光明前景。 消費端依賴症 金山欲將微軟的戰略收縮轉化為實際收益,首要任務是深耕關鍵企業客戶市場,而非依賴個人消費者與政府機構支撐增長。 這種轉型跡象尚不明顯,金山二季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個人客戶貢獻WPS業務65.8%的營收,至17.5億元(約合2.45億美元);該比例自2020年第二季度的55%持續攀升。 反觀微軟Office業務,其收入絕大多數來自企業客戶。截至今年6月的六個月內,微軟365商業產品及雲服務營收達462億美元,面向消費者的產品僅創收22億美元。 金山保持增長但勢頭未達迅猛,今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10%至26.6億元,但受遊戲業務收縮拖累,利潤增速顯著放緩至3.57%。截至6月30日,其WPS AI(微軟Copilot辦公助手的同類產品)月活用戶數,由2024年底的1,968萬快速增至2,951萬。 複雜的定價策略與數據隱私操作引發的聲譽風險,也給金山前景蒙上陰影。被「超級會員Pro/Plus/Pro…

簡訊:寧德時代續領風騒 第三季盈利勁升四成

電池生產商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750.HK, 300750.SZ)周一公布第三季度業績,截至9月底止收入按年增長12.9%至1,041.9億元人民幣(下同),盈利按年升41%至185.5億元。 公司首三季度累計收入達2,830.7億元,按年增長9.3%,盈利按年升36%至490億元。 期間公司的總資產達到8,961億元,較去年底增長13.9%;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按年增長19.6%至806.6億元,手上貨幣資金達3,242億元,按年升近7%。 寧德時代周二開市報543港元,升2.8%。公司自今年5月上市以來,股價累計上升一倍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