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6.HK

這家創新藥企業的一項授權合作的最高收入將會減少,為股價帶來負面影

重點:

  • 由於開發成本大幅上漲,復宏漢霖的一張許可收入訂單收入,減少了最多1,100萬美元
  • 對外授權交易中途出現變故並不罕見,但可能會影響市場對公司創新能力的信心,不利於拓展海外市場

莫莉

近年來,中國創新藥企業「內捲」嚴重,把已經開發的藥物對外授權(License-out)成為許多藥企的新出路,這種「借船出海」的方式不僅有望拓展海外市場,也讓商業化收入有限的創新藥企可以獲得豐厚回報。然而,當授權合作推進不順時,創新藥企的預期收益也可能會大打折扣。

上週三晚間,上海復宏漢霖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2696.HK)發表公告,表示公司此前與億勝生物(1061.HK)在2020年10月達成的藥物對外授權合作協議有所變動,雙方原本就VEGF人源化單克隆抗體眼用注射液用於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等眼病治療進行開發合作,億勝同時獲得該產品在全球範圍及眼科治療領域註冊、生產及商業化的獨家許可。但是,由於臨床試驗等相關成本增加等因素,雙方將開發成本的上限調整為5,500萬美元(3.8億元),對比原協議約定的3,000萬美元,漲幅達83%。

由於VEGF人源化單克隆抗體的研發成本由復宏漢霖與億勝按照20%、80%的比例分別承擔,根據新的協議,復宏漢霖收到的研發里程碑付款總額,將從最多2,500萬美元縮減至最多2,300萬美元,銷售里程碑付款也同時縮水了900萬美元。

換言之,復宏漢霖從這項合作中可以收到的最高收入,將從原本的6,400萬美元減少到5,300萬美元,合計減少了1,100萬美元。該消息公佈後,復宏漢霖在之後的兩個交易日下挫,累計跌幅達5.7%。

復宏漢霖是復星醫藥(2196.HK)旗下的創新藥企業,於2019年9月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該公司的主營業務為單克隆抗體藥物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以研發生物類似藥起步,同時自主開發PD-1及PD-L1等創新型腫瘤免疫治療藥物。

產品進入收成期

事實上,復宏漢霖已經進入穩定收成期,在中國上市了5款自主研發的產品,分別是利妥昔單抗注射液、注射用曲妥珠單抗、阿達木單抗注射液、貝伐珠單抗注射液與斯魯利單抗注射液。其中,前四款為全球熱門的生物類似藥,斯魯利單抗注射液則為創新藥。

作為一間創新藥企,復宏漢霖的商業化節奏相當穩定。在中國上市的五款產品陸續有新的適應證獲批,銷售空間不斷擴大。同時,復宏漢霖也有產品成功「出海」,注射用曲妥珠單抗於2020年7月獲得歐盟委員會獲批上市,2月14日,復宏漢霖公告稱,該產品在美國遞交的上市許可已經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受理。

回顧去年上半年,復宏漢霖實現營業收入約12.89億元,同比大增103.5%,期內虧損收窄36%至2.52億元,主要由於核心產品陸續商業化上市,而且銷量不斷擴大。期內,核心產品注射用曲妥珠單抗期內在中國的銷售額約為8億元,同比增長約178%,海外銷售收入約1,250萬元,海外授權許可收入約240萬元。

藥物對外授權也是復宏漢霖的重要收入來源,授權合作帶來的首付款、里程碑和許可費,為公司提供持續的現金收入。2022年上半年度,復宏漢霖與美國藥企Organon(OGN.US)、巴基斯坦藥企Getz Pharma、巴西藥企Eurofarma以及雅培(ABT.US)分別就不同產品達成商業化合作,以便拓展巴基斯坦、尼日利亞、巴西等亞非歐及拉美地區等新興市場。其中,復宏漢霖與Organon簽署的授權許可及供貨協議,讓復宏漢霖可以獲得最高5.41億美元的潛在收入,其中7,300萬美元為交易首付款。

藥企合作頻終止

在全球生物醫藥行業,授權許可交易中途出現變故的情況並不罕見。據Nextpharma資料庫統計,去年全球生物醫藥行業終止的醫藥授權合作交易共有72宗,其中超過85%為創新藥項目,例如輝瑞(PFE.US)終止了2019年引進的心血管及血脂藥物Vupanorsen的研發合作,向合作方Ionis  Pharmaceuticals(INOS.US)繳付的2.5億美元的首付款打了水漂。

藥企終止授權合作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監管審批不順利、開發進度不如預期,或者是公司研發管線調整。以信達生物(1801.HK)為例,核心產品信迪利單抗的中國境外獨家權利在2020年授權給禮來公司(LLY.US),但是在完成海外臨床試驗後,FDA在2022年3月拒絕了信迪利單抗的新藥上市申請;同年12月,禮來終止與信達的合作,並歸還信迪利單抗的所有海外權益。此外,信達生物的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在授權給藥企Coherus(CHRS.US)之後,也在兩年後中止了合作。

對創新藥企而言,成熟產品能與第三方授權合作,是研發實力獲得同業認可的重要證明。可是產品遭遇「退貨」後,不僅公司未來收入受到影響,也讓市場對公司的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能力產生質疑。2月15日晚,諾誠健華(9969.HK; 688428.SH)公布與渤健(BIIB.US)的授權合作告吹,其港股翌日大挫27.34%、A股也下跌18.37%。

復宏漢霖此次授權合作的訂單縮水,主要原因與研發費用上漲有關,對公司整體業績影響有限。從估值來看,復宏漢霖的市銷率僅2.9倍,遠低於同行信達生物的市銷率12倍,顯示其市場價格偏低。復宏漢霖現金流充足,整體業績尚算平穩,董理層也許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去吸引市場關注。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白酒消費減弱 珍酒李渡預告上半年少賺24%

中國白酒生產商珍酒李渡集團有限公司(6979.HK)周二公布,預計6月止六個月淨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23%至24%;收入介乎24億至25.5億元,預計按年下降38.3%至41.9%。 公司表示,業績下滑是由於經濟的不確定性及若干近期政策,致使白酒消費減少,尤其是在商務及社交宴請及送禮場合。公司於6月推出全新戰略性旗艦產品,並著力提升核心市場滲透率、加快渠道周轉,同時積極擴展中端及次高端市場,期望於下半年帶來銷售回暖。 珍酒李渡旗下擁有「珍酒」、「李渡」、「湘窖」和「開口笑」等白酒品牌,產品涵蓋醬香型、兼香型和濃香型白酒。核心產品「珍酒」去年銷量為12,284噸,為連四年下跌。 公司股價周三低開但隨後回升,至中午休市報7.09港元,升3.6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子不語中期盈利增逾三成

跨境電商企業子不語集團有限公司(2420.HK)周二稱,受惠於品牌影響力擴大及運營效率提升,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增長逾30%。 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9億元至20.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4.6億元增長30%至40%。預計期內淨利潤達1億元至1.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9,140萬元上升10%至20%。 公司將強勁營收增長歸因於「深耕品牌和渠道建設」,並稱運營效率的持續優化也推動了利潤提升。 子不語集團股價周三平開報3.51港元,股價年內累計跌幅約3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博雅盈警料中期盈利最多跌3成半

網上遊戲商博雅互動國際有限公司(0434.HK)周二發盈警,料截至6月底止的中期業績下跌,盈利較去年同期跌25%至35%。若根據去年經重列盈利3.13億元計算,今年中期盈利介乎2億元至2.35億元。 公司表示,盈利倒退是收入較預期減少,以及因購買加密貨幣,令銀行存款減少,使期內的利息收入較預期為低。 博雅周三開市跌4.1%報7.5元,公司年初以來股價跌逾65%。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iDreamSky's last-ditch: Betting on “Strinova” hoping for turning losses around

押注《卡拉彼丘》扭虧 創夢天地的背水一戰

創夢天地一年三度配股押注《卡拉彼丘》,最新盈喜預告公司走完虧損之路 重點: 公司近一年內三次配股,押注自研遊戲《卡拉彼丘》 公司預期上半年淨利介乎2,000萬至5,000萬元,為三年來首次錄得正面盈利   李世達 當多數遊戲公司選擇減少開發投入,創夢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19.HK)卻連年虧損下仍孤注一擲押注新作,展現某種理想主義的堅持。 創夢天地近日宣布,以每股1.024港元向愛爾蘭遊戲公司PLR Worldwide Sales Ltd.發行3,808.59萬股新股,用以抵扣深圳創夢500萬美元(約3,589萬元)特許權費,認購價較前收市價折讓約3.4%,佔擴大後股本約2.11%。 這是繼去年7月24日、今年5月16日之後,創夢天地約一年內第三次配股,前兩次分別募資2.57億港元與7,000萬港元,用於《卡拉彼丘》及其他產品的研發推廣;此次則將股份用作抵扣合作方特許權費,並將其納入股東,展現長期合作意圖。此外,公司董事指出,此舉能夠保留集團的現金流以應對未來業務發展,並強化財務狀況。 事實上,創夢天地原本並非一家技術型的遊戲公司,它的前身以海外精品遊戲代理聞名,曾成功將《夢幻花園》、《地鐵跑酷》、《神廟逃亡》等遊戲引入中國。這種策略在用戶紅利時代確是一門好生意,但隨著渠道紅利消退、精品遊戲內捲加劇,僅靠發行分成的收入模式不再保險,公司也意識到,要走得更遠,必須掌握產品的主導權。 因此,儘管業績連年虧損、財務吃緊,創夢天地仍選擇將押注在重點產品《卡拉彼丘》上。 《卡拉彼丘》是創夢天地的自研IP,遊戲號稱將二次元美術風格與中重度射擊玩法結合,PC版本於2023年6月上線,雖然初期下載量與直播討論熱度迅速衝高,但隨後呈現高開低走的趨勢。公司坦言,海外市場推廣存在策略誤判。不過,其實驗價值不容忽視,因為這款遊戲展示了創夢天地在AI生成技術、射擊體驗模組與人物互動設計上的初步成果。 蛻變的關鍵 雖然PC端表現不盡如人意,卻並未動搖創夢天地的決心。對比米哈游的《崩壞:星穹鐵道》、騰訊的《王者榮耀》與《穿越火線》等著名作品,從休閒遊戲發家以來,創夢天地始終未建立明確的品牌記憶點或旗艦產品,而《卡拉彼丘》就是公司實現蛻變的關鍵。 《卡拉彼丘》的手機端版本預計於2025年年內正式推出,屆時將瞄準國內主流手游市場,試圖彌補PC端推廣失利的缺口。公司在財報中表示,未來數個季度將以此遊戲為研發主線,加大營銷、社群、技術與內容迭代投資,並以AI導入進一步降低開發周期與人力成本。 從業績看,公司2023年、2024年分別虧損5.56億元及5.28億元,收入則從19.2億元縮水至15.1億元。另外,截至去年底公司手頭現金按年略增3.4%至約1.96億元,但總借款增至10.7億元,財務壓力不小。 此次發行配股雖未直接獲得資金,仍反映公司在流動性與研發投入上的策略選擇:與其以現金支付研發成本,不如透過股權稀釋來降低資金壓力,將資源集中於關鍵產品線上。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最新發布的2025年上半年盈利預告顯示,在《卡拉彼丘》持續運營與新產品推進下,預計期內淨利潤將達2,000至5,000萬元,2024年同期虧損為1.09億元,料成功扭虧為盈。此外,經營現金流預計流入3,000萬至6,000萬元。這一成績若能實現,市場信心有望獲得提振。 從股價走勢看,今年以來公司股價已跌去56.5%,始終在1港元上下徘徊,然而此次配股後,股價罕見反彈7.55%至1.14港元,似乎反映市場對公司策略的肯定。創夢天地市銷率約為1倍,高於中手遊(0302.HK)的0.75  倍與IGG(0799.HK)的0.85倍,但低於心動公司(2400.HK)的4.5倍,反映市場的觀望態度。 當然,要以單一產品翻身,從來不是一條輕鬆的路。《卡拉彼丘》面對的競爭對手來自騰訊、網易、米哈游等重兵布防的企業,每款射擊類或二次元遊戲都攜龐大資源與用戶池而來。創夢天地能否以有限資源撬動一條可複製的自研路線,仍有待觀察。更重要的是,公司在未來是否能持續維持內容產出與運營能力,將決定其能否真正脫離「發一款算一款」的模式困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