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6.HK
The share price fell nearly 40% in a week after this drugs company was dropped from a scheme allowing mainland investors to trade Hong Kong-listed stocks.

基石藥業被剔出港股通證券名單後,內地投資者紛紛拋售手中持股,導致其一周內的股價累計下跌近四成

重點:

  • 基石藥業首席執行官的楊建新對公司前景仍有信心,在過去一年半多次增持,持股量佔已發行股票的4.79%
  • 去年下半年完成多項對外授權並收縮商業化戰線後,基石藥業專注於研發及現有上市管線的適應證拓展

 

莫莉

港股表現長期低迷,加上市場流動性緊張,對於未盈利的生物醫藥企業來說,進入港股通名單是吸引中國內地資金青睞、提升股票流動性的重要途徑。一旦被剔出港股通名單,往往意味著成交量大幅下跌。上週一,基石藥業(2616.HK)被剔出港股通證券名單後,內地投資者紛紛拋售手中持股,導致其一周內的股價累計下跌39.2%。

基石藥業在公告中稱,公司的業務經營及財務狀況並無重大變動,業務基本按計劃進行。這次基石藥業被剔出港股通名單,與2月26日恒生綜合指數的指數檢討結果有關,由於基石藥業在2023年下半年的市值持續在20億港元徘徊,不符合大約60億港元的市值門檻,在新一輪的指數檢討中,被剔出恒生綜合指數。

一般來說,如果從港股通名單中除名,內地投資者只能單向賣出相關股票,無法再買入,再加上從恒生綜合指數中剔出,相關指數基會被動賣出股票,因此這類股票短時間內將面臨極大的拋售壓力。除了基石藥業之外,同時被剔出港股通名單的騰盛博藥(2137.HK)上周內累計下跌41.8%,加科思(1167.HK)下挫34.3%,「植髮第一股」雍禾醫療(2279.HK)也累計下跌逾26%。

目前,基石藥業的股價僅約0.9港元,上週五的單日成交額也萎縮至300萬港元,相比於2019年上市時的12港元股價,已經跌去超過九成。在2021年生物醫藥行業最後的高漲期內,基石藥業的股價也曾達到19.12港元高位,但之後已多次尋底。

不過,2022年8月接任基石藥業首席執行官的楊建新卻對公司前景頗有信心。他自上任以來,在過去一年半已多次增持,所購入的股票價格從2022年9月的高位4.6港元,到最低一次入手的1.66港元,增持行為一直持續到今年的1月22日。如今,楊建新累計持股量佔已發行股票的4.79%,已逼近持股5%或以上的大股東行列。

基石藥業作為一間以授權引進為主的創新藥企,研發效率不可小覷。從2015年成立至2023年期間,其十餘條在研管線中曾成功推進了四款創新藥獲批上市,包括普拉替尼、阿伐替尼、艾伏尼布、舒格利單抗;其中舒格利單抗在中國的權益已授權給輝瑞(PFE.US),其餘三款則由基石藥業自建商業化團隊銷售。

在已上市產品中,除了舒格利單抗屬基石藥業自研產品之外,其餘三款均為授權引進,在完成臨床試驗、實現上市等時間節點,基石藥業均要向合作方支付高額里程碑費用以及銷售分成。

根據基石藥業2023年上半年的財報,期內的總收入為2.61億元,商業化產品收入為2.47億元,按年增長53%,毛利率從58.7%提高到64.6%。期內經調整淨虧損1.83億元,按年減少29%,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現金儲備約10億元。

轉型「小而美」藥企

2023年,在糟糕的融資環境下,基石藥業等一眾創新藥企紛紛開源節流,一方面大力出售項目換取收入,另一方面儘量降低現有開支。

去年12月21日,基石藥業宣佈將艾伏尼布在大中華區、新加坡的獨家權益回售給原研方施維雅,後者將向其支付共5,000萬美元。在前一個月,基石藥業將另一款商業化產品普拉替尼在中國大陸的獨家商業化推廣權授予艾力斯,公司並未披露從這筆交易所獲的具體收入,之後基石藥業的普拉替尼全部銷售人員被裁員。

同期,基石藥業還與三生製藥(1530.HK)簽署對外授權授權合約,將腫瘤免疫療法抗PD-1單抗Nofazinlimab的開發、註冊、生產和商業化的國內權益授予對方。

去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基石藥業的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減少1,500萬元,至1.31億元,研發開支更按年減少7,980萬元,至1.87億元,其中支付給合作方的里程碑費用及協力廠商合約成本仍然有1.22億元。如今,基石藥業自有商業化團隊手中的已上市產品僅剩下阿伐替尼,相關開支還將縮減。3月底,基石藥業將公佈全年業績,投資者屆時可留意其財務狀況。

在2023年12月20日的業務進展交流會上,基石藥業明確表示,為進一步提高商業化效率,對外達成多項商業化合作,公司將更多戰略重心聚焦於研發。

目前,基石藥業的市銷率僅有2倍,遠低於同樣以授權引進為主的創新藥企再鼎醫藥(ZLAB.US; 9688.HK)的7倍。在完成多項對外授權、收縮商業化戰線後,基石藥業專注於研發及現有上市管線的適應證拓展,未來能否憑藉出色的研發轉化能力成為「小而美」的創新藥企,市場將持續關注。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

聯繫我們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玄武雲料上半年虧損增至2,700萬元

智能客戶關係管理服務(CRM)供應商玄武雲科技控股有限公司(2392.HK)上周五公告,預計2025年上半年將錄得不少於2,700萬元(376萬美元)的淨虧損,遠高於2024年同期約610萬元的虧損,反映公司業績持續承壓。 公司指出,虧損擴大的主因是上半年中國電信行業加強監管,導致其CRM PaaS及部分CRM SaaS服務銷量下滑。不過,玄武雲亦強調正積極調整業務策略,加大高毛利率SaaS服務的投入,使整體毛利率呈上升趨勢。董事會表示已加強現金流與財務控制,預計今年上半年的經營現金流將轉為正數。 玄武雲股價周一低開,至中午休市報1.57港元,轉升1.95%。過去一個月,公司股價上升約4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效率提升嚴控成本 小菜園料中期盈利急升

餐飲運營商小菜園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999.HK)周五表示,受惠於經營效率提升,預計2025年上半年利潤將錄得強勁增長。 公司預計半年度利潤將介乎3.6億元至3.8億元間,中值較去年同期2.8億元的利潤水平增長32%。 公司聲明:「淨利潤增長的主要因集團多措並舉優化運營效率、嚴格管控成本費用,以及深化精細化管理,推動集團整體經營效益顯著提升。」 小菜園股票周一高開,早盤上漲4.7%至9.79港元,相較去年12月上市價8.50港元上升約15%。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提升效率持續關店 呷哺呷哺預告虧損大減

火煱餐廳呷哺呷哺餐飲管理(中國)控股有限公司(0520.HK)周日發盈利預告,預計今年上半年的收入約為19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跌18.9%,但虧損大幅收窄至8,000萬元至1億元,去年同期則虧損2.74億元。 公司指出,期間持續成本優化,以數字化供應鏈降本增效、不斷升級新型物流樞紐及標準化流程,以及優化餐廳佈局結構。期內關閉低效餐廳,並聚焦高潛力區域,預計在資產減值損失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64.1%。 呷哺呷哺周一平開報0.78港元,年初至今公司股價下跌22%。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hina’s fading box office delivers rare profit-booster for Imax China

《哪吒2》力挽狂瀾 IMAX中國盈利爆升

經歷去年業績倒退後,IMAX中國今年中期迎來一份亮麗的業績,一洗頽風 重點: 公司中期盈利勁升近9成 內容解決方案收入急升超過1.2倍   劉智恒 一部《哪吒2之魔童鬧海》,頂起今年半個中國電影市場,更撐起IMAX中國控股(1970.HK)的盈利增長。公司公布截至6月底止的收入5,780.2萬美元,同比上升32%,盈利出現爆發性增長至2,389.3萬美元,同比激增89%。 IMAX中國2015年上市時,市場寄望甚欣,當時中國內地電影票房年年上升,投資者認為,內地觀眾要求日高,對IMAX模式的電影需求將持續向上。在市場熱捧下,股價由上市的31港元,短期爆升至60港元水平。 想像是豐滿,現實卻是骨感,當電影市場票房增長未如預期,甚至回軟後,IMAX中國股價從天堂掉到地獄,一度跌至去年4月的5.7港元,市值蒸發逾九成。 去年公司的盈利下跌近兩成,正當市場認為IMAX中國未來業績難有大作為時,今年中期來過大翻身,當中以內容解決方案收入增長至為耀眼。所謂內容解決方案,是將影片轉成IMAX格式,放在IMAX影院網絡播放,影院根據票房比例與IMAX中國分成。 上半年來自此業務的收入爆升123%至2,080萬美元,能有此驕人成績,全賴《哪吒2》打救,該片票房不光勁收154.46億元,打破內地電影史上票房紀錄,亦是IMAX類影片的票房之王,IMAX中國自然大大受惠。 公司另一項主業,是為客戶提供技術產品及服務,雖受惠於票房上揚,分成增加,以及維護收入上升,但整體收入同比升僅升6.3%至3,623萬美元。 可以說,上半年若沒有哪吒,IMAX或許啥也沒有,盈利能否有增長也成疑問。所以使IMAX中國公布中期業績後股價一度上升3%,但對IMAX中國的前景也別太樂觀。 票房未復當年勇 近年內地電影票房增速似已見頂,甚至有回落跡像,《哪吒2》票房雖是一騎絕塵,但這套屬十年難得一遇的電影,並不能以此為常態。 事實上,中國電影票房自2019年高峰的641億元後,至今未能重返600億元水平。最高一年是疫後的2023年,電影市場出現報復性反彈,票房達549億元,較2022年升17%。然而一年後的2024年,票房收入回落至425億元,按年下跌22.6%。 今年上半年,據中國國家電影局統計,票房為292億元,同比增近23%,但別忘記光一套《哪吒2》就貢獻了154億票房。若沒有《哪吒2》,即使有另一大片替代,按過往經驗,頂多也不過50億元,以此推算,今年上半年票房只有約190億元,低於去年上半年的238.95億元。 在整個電影市場增長乏力下,IMAX模式電影勢難獨善其身,IMAX中國的業務必然受到影響。 消費下沉不利高昂票價 IMAX模式的電影,因技術需求較高兼要相關設備配合,票價必然較2D電影高。一般而言,IMAX電影每張票價高2D電影由20至70元不等。在一線城市,IMAX電影每張戲票平均60元,高出普通電影約8至10元,更遠高於促銷電影票價達四成。在三、四線城市,IMAX電影可以高出百元或以上。 票價差異性之大,對於觀眾來說,就要有所取捨及考量,畢竟現時社會經濟環境疲弱,消費下沉,對於看電影就沒那麼講究。在經濟前景仍然不明朗下,IMAX中國未來業績自不然蒙上一層陰霾。 需求全看片種 IMAX中國的前景很視符電影的片種。要知道IMAX電影的賣點是其高解像度與立體水平;一般來說,科幻奇異或動作火爆場面,又或是動畫片,以IMAX模式播放,是較能滿足觀眾對觀感要求。相反,文藝、愛情或喜劇等,觀眾並不需要觀能刺激,IMAX電影就沒用武之地。 因此若那一年,市場流行科幻、動作或動畫片,那IMAX電影就大派用場,IMAX中國的收入很容易就水漲船高。但電影的潮流是變幻莫測,IMAX中國的前景就較難掌握在自己手裡。以今年為例,IMAX中國在大中華區上映的IMAX電影,來自荷李活的只有十套,遠低於去年同期的16套,只不過憑一套《哪吒2》力挽狂瀾。 人們十分鍾愛哪吒電影中那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對於IMAX的命來說,,絕對不由自己主宰,一切繫於電影市場及片種上。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