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hare price fell nearly 40% in a week after this drugs company was dropped from a scheme allowing mainland investors to trade Hong Kong-listed stocks.

基石藥業頻售產品權益 遭剔出港股通股價潛水

基石藥業被剔出港股通證券名單後,內地投資者紛紛拋售手中持股,導致其一周內的股價累計下跌近四成 重點: 基石藥業首席執行官的楊建新對公司前景仍有信心,在過去一年半多次增持,持股量佔已發行股票的4.79% 去年下半年完成多項對外授權並收縮商業化戰線後,基石藥業專注於研發及現有上市管線的適應證拓展   莫莉 港股表現長期低迷,加上市場流動性緊張,對於未盈利的生物醫藥企業來說,進入港股通名單是吸引中國內地資金青睞、提升股票流動性的重要途徑。一旦被剔出港股通名單,往往意味著成交量大幅下跌。上週一,基石藥業(2616.HK)被剔出港股通證券名單後,內地投資者紛紛拋售手中持股,導致其一周內的股價累計下跌39.2%。 基石藥業在公告中稱,公司的業務經營及財務狀況並無重大變動,業務基本按計劃進行。這次基石藥業被剔出港股通名單,與2月26日恒生綜合指數的指數檢討結果有關,由於基石藥業在2023年下半年的市值持續在20億港元徘徊,不符合大約60億港元的市值門檻,在新一輪的指數檢討中,被剔出恒生綜合指數。 一般來說,如果從港股通名單中除名,內地投資者只能單向賣出相關股票,無法再買入,再加上從恒生綜合指數中剔出,相關指數基會被動賣出股票,因此這類股票短時間內將面臨極大的拋售壓力。除了基石藥業之外,同時被剔出港股通名單的騰盛博藥(2137.HK)上周內累計下跌41.8%,加科思(1167.HK)下挫34.3%,「植髮第一股」雍禾醫療(2279.HK)也累計下跌逾26%。 目前,基石藥業的股價僅約0.9港元,上週五的單日成交額也萎縮至300萬港元,相比於2019年上市時的12港元股價,已經跌去超過九成。在2021年生物醫藥行業最後的高漲期內,基石藥業的股價也曾達到19.12港元高位,但之後已多次尋底。 不過,2022年8月接任基石藥業首席執行官的楊建新卻對公司前景頗有信心。他自上任以來,在過去一年半已多次增持,所購入的股票價格從2022年9月的高位4.6港元,到最低一次入手的1.66港元,增持行為一直持續到今年的1月22日。如今,楊建新累計持股量佔已發行股票的4.79%,已逼近持股5%或以上的大股東行列。 基石藥業作為一間以授權引進為主的創新藥企,研發效率不可小覷。從2015年成立至2023年期間,其十餘條在研管線中曾成功推進了四款創新藥獲批上市,包括普拉替尼、阿伐替尼、艾伏尼布、舒格利單抗;其中舒格利單抗在中國的權益已授權給輝瑞(PFE.US),其餘三款則由基石藥業自建商業化團隊銷售。 在已上市產品中,除了舒格利單抗屬基石藥業自研產品之外,其餘三款均為授權引進,在完成臨床試驗、實現上市等時間節點,基石藥業均要向合作方支付高額里程碑費用以及銷售分成。 根據基石藥業2023年上半年的財報,期內的總收入為2.61億元,商業化產品收入為2.47億元,按年增長53%,毛利率從58.7%提高到64.6%。期內經調整淨虧損1.83億元,按年減少29%,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現金儲備約10億元。 轉型「小而美」藥企 2023年,在糟糕的融資環境下,基石藥業等一眾創新藥企紛紛開源節流,一方面大力出售項目換取收入,另一方面儘量降低現有開支。 去年12月21日,基石藥業宣佈將艾伏尼布在大中華區、新加坡的獨家權益回售給原研方施維雅,後者將向其支付共5,000萬美元。在前一個月,基石藥業將另一款商業化產品普拉替尼在中國大陸的獨家商業化推廣權授予艾力斯,公司並未披露從這筆交易所獲的具體收入,之後基石藥業的普拉替尼全部銷售人員被裁員。 同期,基石藥業還與三生製藥(1530.HK)簽署對外授權授權合約,將腫瘤免疫療法抗PD-1單抗Nofazinlimab的開發、註冊、生產和商業化的國內權益授予對方。 去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基石藥業的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減少1,500萬元,至1.31億元,研發開支更按年減少7,980萬元,至1.87億元,其中支付給合作方的里程碑費用及協力廠商合約成本仍然有1.22億元。如今,基石藥業自有商業化團隊手中的已上市產品僅剩下阿伐替尼,相關開支還將縮減。3月底,基石藥業將公佈全年業績,投資者屆時可留意其財務狀況。 在2023年12月20日的業務進展交流會上,基石藥業明確表示,為進一步提高商業化效率,對外達成多項商業化合作,公司將更多戰略重心聚焦於研發。 目前,基石藥業的市銷率僅有2倍,遠低於同樣以授權引進為主的創新藥企再鼎醫藥(ZLAB.US; 9688.HK)的7倍。在完成多項對外授權、收縮商業化戰線後,基石藥業專注於研發及現有上市管線的適應證拓展,未來能否憑藉出色的研發轉化能力成為「小而美」的創新藥企,市場將持續關注。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 聯繫我們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he pharmaceutical company operated under a licensed-in model saw its market value halved just a few days after listing.

阿諾醫藥登陸美股插水 核心產品上市路遇考驗

這間以授權引進模式為主的醫藥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數日,市值已跌去超過一半 重點: 阿諾醫藥目前尚未有產品上市銷售,過去兩年多已錄得逾1.3億美元虧損 其核心管線是一款泛磷酸肌醇3-激酶(PI3K)抑制劑,正開展全球多中心三期臨床試驗,但近年來同類藥物的上市接連遇阻   莫莉 在股市寒冬中,未盈利的生物醫藥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的難度愈來愈大,作為中概股,要在美股登陸,更是難上加難。偏偏卻有勇者選擇逆流而上,抗癌藥物研發企業阿諾醫藥(Adlai Nortye,ANL.US)在2021年衝刺港交所未果後,近期終於成功登陸納斯達克。 阿諾醫藥在這次IPO中合共發行250萬股美國存託股票(ADS),發行價定為每股23美元,總市值約8.49億美元(60億元)。在IPO發行的同時,日本製藥公司Nippon Kayaku(4272.T)認購阿諾醫藥價值4,000萬美元的A類普通股。通過IPO發行及同步進行的私募配售,阿諾醫藥共計募資約9,750萬美元。 阿諾醫藥是一間以授權引進(License-in)模式為主的醫藥公司,曾先後從諾華(NOVN.SWX)、衛采株式會社(Eisai,4523.T)等全球醫藥巨頭手中引入腫瘤管線,公司六條研發管線中,有三條已經進入臨床階段。其中進展最快的兩款藥物均為License-in產品。 或許是投資者對阿諾醫藥的研發實力信心不足,該公司闖蕩美股的開局並不順利,9月29日掛牌首日的開市價僅為18美元,較發行價下跌21.7%,全日更大跌34.8%;隨後5天,其股價亦連續大幅下跌,上周五收報10.87美元,意味上市首6天,已蒸發近53%市值。 作為一間正處於研發階段、尚未有上市產品的醫藥公司,阿諾醫藥的財報並不好看。招股書顯示,阿諾醫藥在2021年曾與Biotime合作,獲得銷售知識產權收入4,573萬美元,之後再無任何收入。在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三個月的營運虧損,分別為864.6萬美元、6,727萬美元以及1,526萬美元;淨虧損分別為5,668萬美元、5,879萬美元以及1,502萬美元。 一方面,阿諾醫藥的License-in需要支付高額費用,另一方面,其自主研發以及臨床開發的龐大支出,意味該公司必須長期依靠外部融資輸血,成立以來的累計融資額已超過2億美元。長長的投資者名單中,不僅包括CRO龍頭泰格醫藥、藥明生物產業基金等醫藥資本,也包括經緯創投、德同資本、工銀資管、聯想之星等知名投資機構。2021年7月,阿諾醫藥完成最後一輪融資,獲得9,740萬美元,投後估值約6.47億美元,但最新市值已跌至僅約4億美元。 在阿諾醫藥的候選藥物管線中,被寄予厚望的是進展最快的AN2025(Buparlisib),如今正在北美洲、歐洲、亞洲和南美洲的18個國家和地區、180多個研究中心開展一項全球多中心、隨機分配、開放性的三期臨床試驗,預計將於今年第四季度完成患者入組。 同類藥物上市遇阻 Buparlisib是一款泛PI3K抑制劑,有望成為治療復發性或轉移性頭頸部鱗狀上皮細胞癌(HNSCC)的同類首創(first in class)藥物。HNSCC是全球第7大常見癌症,每年全球新增病例超過80萬宗。 但是,由於PI3K抑制劑的毒性較強,近年來同類藥物的上市接連遇阻,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也不斷收緊對PI3K抑制劑的評審。去年1月,國際藥企吉利德(GILD.US)撤回了上市6年的PI3Kδ抑制劑Idelalisib的部分適應症,同期拜耳(BAYN.DE)自動撤回PI3K抑制劑Copanlisib在歐盟的一項適應症上市申請,而中國藥企信達生物(1801.HK)也在9月底主動撤回PI3K抑制劑Parsaclisib在中國的上市申請。 雖然同行紛紛撤回上市申請,讓PI3K抑制劑的競爭格局變得更加寬鬆,而Buparlisib成為了全球範圍內唯一處於三期臨床試驗中的泛PI3K抑制劑。但是,Buparlisib還在諾華手中時,就已經進入臨床二期,並且因療效數據在2016年7月被FDA授予快速通道資格。即使如此,Buparlisib還是因毒副作用大、耐受性差等問題,被諾華以較低的價格將全球權益轉讓給了阿諾醫藥。 阿諾醫藥能否更好地解決副作用問題,將這款重磅產品成功商業化,是公司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招股書顯示,阿諾醫藥預計在三期臨床試驗的中期分析後,即2024年上半年,向美國FDA遞交新藥上市申請(NDA)尋求快速審批,隨後向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歐盟藥品管理局、日本PMDA和其他監管機構遞交進一步的上市批准申請。 另一方面,阿諾醫藥的其他管線均處於臨床早期階段,其中AN0025正在進行一期臨床試驗,有望治療非小細胞肺癌(NSCLC)、乳腺癌症(TNBC)等疾病,內部研發的AN4005則正在美國和中國進行一期臨床試驗。 雖然阿諾醫藥前期備受一級市場青睞,獲得大量融資支持,但是若核心管線Buparlisib未能成功上市,在如今偏淡的資本市場中,該公司恐怕難以獲得更多資金,以支持其他管線的研發。相反,若然Buparlisib可以獲得全球多地監管部門批准並成功上市,就能拿下頗為可觀的市場空間,投資者不妨再留心觀察其研發進展。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了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再鼎醫藥商業化加速 預告兩年後實現盈利

這家創新藥企去年虧損收窄,隨着產品收入前景樂觀,預告兩年後扭虧為盈 重點: 再鼎醫藥計畫在2025年底前上市另外至少8款產品,今年將有多款產品迎來里程碑事件 該公司手握10億美元現金儲備,可能會繼續引入更多管線   莫莉 在中國創新藥行業中,再鼎醫藥有限公司(ZLAB.US; 9688.HK)以獨特的輕資產營運商業模式而著稱。與一般創新藥企投入重金自主研發藥物不同,該公司採用的是VIC模式(VC+IP+CRO),即通過資本支持獲得藥物授權,引入創新產品管線,憑藉研發團隊的合作繼續推進產品線,一旦成功獲批上市,再以研發外包的形式生產藥物。 再鼎醫藥這種商業模式,一度因引入授權開支過大而被市場詬病,不過,隨著商業化藥物的銷量大增,其虧損正在大幅收窄。其創辦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杜瑩在3月初公佈的全年業績報告中透露,正計畫在2025年底前上市另外至少8款產品,實現企業整體盈利。 財報顯示,再鼎去年總收入為2.15億美元(14.9億元),按年增長49%。期內研發支出大幅縮減50%至2.86億美元,主要由於新的授權引進協議預付款減少,因此全年淨虧損減少37%至4.43億美元。 業績公佈後,再鼎的港股當日微漲1.7%,翌日下跌6.1%,但第三日又忽然飆升10.8%,這或許顯示投資者對其業績表現見解不一,以致股價反覆波動。 迎來更多里程碑 再鼎目前共有4款產品進入商業化階段,均為授權引入後上市,其中核心產品「則樂」是卵巢癌特效藥。市場之前擔心,「則樂」於2021年12月進入了中國醫保目錄後,價格下跌將影響整體收入。不過,財報數據紓緩了投資者憂慮,去年則樂的銷售收入為1.45億美元,按年增長55.2%,佔總收入達67.5%。 至於腫瘤電場療法「愛普盾」的年收入為4,730萬美元,按年增長21.6%,這是一種可擕式的癌症治療方案,使用特定電場頻率干擾腫瘤細胞的有絲分裂。1月5日,再鼎與合作夥伴Novocure(NVCR.US)宣佈,「愛普盾」聯合標準療法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三期關鍵性臨床研究達到總生存期(OS)的主要終點,與單獨使用標準療法相比,總生存期在統計學上有顯著且具有臨床意義的改善,預計將在2023年下半年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提交該適應症的上市申請,同時在歐盟申請合格認證(CE)標誌。 再鼎另外兩款上市產品的銷售規模不大,胃腸間質瘤創新藥「擎樂」的年收入為1,500萬美元,按年增長28.7%;2021年12月才上市、用於治療細菌性肺炎等疾病的「紐再樂」亦貢獻收入520萬美元。今年1月,擎樂和紐再樂獲納入了中國醫保目錄,雖然價格或有所下調,但預計將對今年的銷售額帶來正面作用。 除了上述四款產品外,再鼎今年可能會有多款新產品獲批上市。其中艾加莫德(Efgartigimod)用作治療重症肌無力的新藥上市申請,於 2022 年 7 月獲中國藥監局正式受理,該藥物於 2021 年 12 月已獲 FDA 批准上市。馬吉妥昔單抗治療HER2陽性乳腺癌也於 2022 年 1 月申請上市獲受理,而舒巴坦鈉-度洛巴坦鈉(SUL-DUR)也在2022年底向中國藥監局提交新藥上市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