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從事創新藥物研發及銷售的公司首季業績轉虧,主要因爲技術許可收入下降

重點:

  • 君實生物首季收入大降61%,並再度錄得虧損,反映公司高度依賴海外特許權收入
  • 公司在新冠抗病毒藥物領域布局豐富,其中一款口服藥正處於國際多中心的 III 期臨床研究階段

莫莉

2021年對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877.HK; 688180.SH)而言,可說是喜憂參半。由於旗下新冠中和抗體藥物JS016在海外成功商業化,爲業績創造新的增長點;但內部商業化團隊動蕩,導致用於治療小細胞肺癌的核心產品 PD-1特瑞普利單抗銷售表現不佳,收入下降近六成。

君實生物的頽勢更延續到了今年第一季度,根據公司上周發布的第一季度業績報告,營業收入大减61%至6.3億元,更錄得3.96億元虧損;回顧2021年第一季度,君實生物實現盈利3.77億元,首次扭虧爲盈,如今又再轉虧,到底原因何在?

對此,君實生物解釋稱,營收、淨利潤大幅下降,主要由於期內技術許可收入减少。消息公布後,君實的股價在之後一個交易日卻上升4.4%,收報58.75港元,處於過去一年的中間位置,或反映投資者對公司的前景並不那麽看淡。

去年2月1日,君實生物與Coherus簽署許可與商業化協議,授予特瑞普利單抗和兩個可選項目在美國和加拿大的獨佔許可等權益,Coherus向君實生物一次性支付1.5億美元(9.9億元)首付款,協助君實生物去年首季營收驟增838.8%至16.15億元。

君實生物營收大幅波動,主因公司仍高度依賴海外特許權收入,已實現商業化的特瑞普利單抗等藥物對業績的支撐作用有限。公司稱,第一季度營收主要來自特異性抗TIGIT單抗JS006在海外技術許可收入、新冠中和抗體藥物JS016海外特許權收入,以及特瑞普利單抗在中國市場商業化帶來的銷售收入。

核心產品陷劣勢

君實生物是中國腫瘤創新藥研發的代表性企業,其核心產品特瑞普利單抗於2018年12月在國內獲批,是中國首個上市的國產廣譜腫瘤免疫藥物PD-1產品。PD-1是中國自主研發抗體藥物的開端和熱門領域,信達生物(1801.HK)、百濟神州(BGNE.US; 6160.HK; 688235.SH)和恒瑞醫藥(600276.SH)旗下均擁有同類產品。

無奈的是,繼特瑞普利單抗之後,君實生物未能推出其他重磅抗腫瘤產品,而且當前獲批的4項適應症較爲“冷門”,未能在肺癌、肝癌等主要領域佔據一席。公司的商業化團隊人員變更頻繁,最近的兩任首席商務官分別在任1年及4個月,隊伍穩定性受影響。

隨著PD-1同質化競爭加劇,特瑞普利單抗在2021年遭遇滑鐵盧,銷售額僅4.12億元,下滑近60%。競爭對手之一百濟神州的PD-1產品替雷利珠單抗則勢頭强勁,獲批的6項適應症涵蓋肺癌、肝癌、淋巴瘤等主要癌種,2021年銷售額約16億元,增長超過40%。

君實生物在年報中將特瑞普利單抗收入下滑的原因歸於醫保降價影響,在2021年被納入醫保後,特瑞普利單抗價格較2020年的初始定價降幅超過60%,銷量雖然提升,但未能實現“以價換量”。

不過,君實生物在第一季度財報中特別提到,特瑞普利單抗實現季度銷售收入1.1億元,同比和環比均顯著增長。這或許與一系列商業團隊調整有關,2021 年 11 月,公司任命了一名聯席 CEO全面負責商業化,完成團隊調整和組織恢復。今年1月,君實生物披露終止與阿斯利康製藥關於特瑞普利單抗的推廣合作,將其各類適用症的銷售交回公司團隊自主負責。

君實生物仍在爲特瑞普利單抗努力拓展適用症,在中、美等多國正在進行覆蓋超過 15 個適應症的 30 多項臨床研究。中泰證券的報告指出,特瑞普利單抗提交的非小細胞肺癌和食管鱗癌兩大適應症的上市申請已獲受理,預計 2022 年獲批。

新冠藥獲寄厚望

在新冠抗病毒藥物領域,君實生物布局產品更豐富,爲業績提供增長點。君實生物和中科院等研發的新冠口服藥VV116正處於國際多中心的 III 期臨床研究階段,針對中重度患者和中輕度患者的研究,已於3月完成首例患者入組及給藥,業內預計有望今年中前獲取關鍵臨床數據。

香港中文大學臨床研究中心4 月宣布與中大醫院合作進行臨床研究,以評估 VV116 用於早期治療輕度至中度COVID-19 患者的有效性,預計實驗將於2022年底完成。

此外,君實生物研發的新冠中和抗體藥物JS016已於2020年5月將海外臨床、生產和營運授權給禮來製藥(LLY.US),該抗體與禮來研發的另一款中和抗體組成新冠聯合雙抗療法,已在全球超過15 個國家獲得緊急授權,美國和歐盟均大批量采購。

依靠押注新冠藥物帶來的巨大想像力,君實生物取得不錯估值。以市銷率計算,百濟神州、君實生物分別爲15倍和11倍,信達生物和恒瑞醫藥的市銷率均爲7倍。

不過作爲創新藥企,君實生物處於虧損狀態,第一季度研發投入5.1億元,佔營業收入達81%:幸好第一季度末的應收帳款由2021年年底的12.9億元下降到了3.5億元,表明應收的技術許可及特許權收入大多已到帳。在調整團隊後,能否解决君實生物在商業化上的困境,不妨留待市場驗證。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中國業績拖累 百威亞太首季利潤勁挫近兩成

百威亞太控股有限公司(1876.HK)周四公布,2025年首季度營收同比下降7.5%至14.6億美元。儘管多數市場實現穩健增長,仍難抵消中國區業務的下滑。 當季淨利潤同比下跌18%,由去年同期的2.87億美元降至2.34億美元。 中國營收同比減少12.7%,導致亞太地區西部整體營收下降11.7%。而在韓國市場雙位數增長的拉動下,亞太地區東部營收同比得以增長11.7%。 公司稱:「2025年第一季度,我們在亞太地區的業務部分抵消中國的挑戰。但仍受到主要運營地區和即飲渠道持續疲軟影響,而佔我們約四分之一的中國市場庫存銷量亦下跌。」 財報公告後,百威亞太股價周四收跌1.8%至8.31港元,目前股價處於52周波動區間中位。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鈞達股份首掛升逾6%

光伏電池製造商海南鈞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865.HK; 002865.SZ)周四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開報22.20港元,較招股定價22.15港元高0.2%。至中午收報23.6港元,升6.54%。 公司公布,全球發售6,343.23萬股H股,香港公開發售佔10%,淨籌約12.92億港元(1.66億美元)。其中,香港公開發售獲3.5倍認購,國際發售獲1.08倍認購。 鈞達股份主營高效光伏電池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4年的出貨量計,該公司的N型TOPCon電池全球市場份額達至約24.7%,排名第一。 今年首季,公司收入18.75億元,同比下降49.52%,錄得淨虧損1.06億元,虧損較去年第四季收窄約39%。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滬上阿姨上市首開升近七成

內地茶飲滬上阿姨(上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589.HK)周四在港掛牌,開市報190.6元,較招股定價每股113.12元高68%,中午收市報172.8元,升52.8%。 滬上阿姨發行241萬股,招股價介乎95.57港元至113.12港元,一成於香港公開發售,九成國際配售,集資總額2.73億元。公開發售錄得超額3,616倍,國際配售超額1.57倍。 是次集資所得,25%用於提升數字化能力、 20%投入研發、20%加強供應鏈能力、15%提升品牌及擴張門店網絡,10%用於各項營銷活動。 過去三年,滬上阿姨的收入分別為22億元人民幣(下同)、33.5億元及32.8億元,利潤為1.5億元、3.8億元及3.3億元。門店分別為5,307家、7,789家及9,176家。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寧德時代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

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50.SZ)通過香港交易所上市聆訊,將成為港交所近年來規模最大的新股發行項目之一。 寧德時代於周二向港交所網站上傳了更新版上市文件,包括其2025年第一季度最新財務數據。數據顯示,公司當季營收同比增長6.2%至84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798億元實現增長;季度利潤同比增長31.9%至14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13億元顯著提升。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並透過赴港二次上市,吸引全球投資者。據市場估算,其集資額可能在50億美元至77億美元間。若實際集資額接近區間上限,將超越快手(1024.HK)2021年62億美元的上市規模,成為香港股市近年最大規模的新股發行項目。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