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公司宣布獲准在澳大利亞註冊數字貨幣交易所之後,股價上漲14%,但隨後出現下跌,接下來兩個交易日又再度上漲

重點:

  • 億邦國際上周四宣布,其澳大利亞子公司已經獲得批准,可在該國註冊成爲數字貨幣交易所運營商
  • 消息發布後,該公司股價大漲14%,但第二天隨著比特幣價格下跌回吐了全部漲幅,突顯出其股價與這種領頭羊加密貨幣之間的密切聯繫

梁武仁

公開交易的加密貨幣挖礦公司,可以隨時讓投資者體驗坐過山車的感覺。它們的股價頻繁劇烈波動,常常追蹤反覆無常的比特幣。就像任何其他股票一樣,它們還會因爲具體公司和行業範圍的新聞而大幅波動。最能體現這種瘋狂變化的,可說是億邦國際控股公司(EBON.US)了。

這家總部設在杭州的公司收入主要來自銷售加密貨幣礦機。上周四,該公司宣布,澳大利亞交易報告和分析中心已批准其澳大利亞子公司註冊成爲本地的數字貨幣交易所運營商。

這一最新進展反映出,億邦國際當前在大本營中國之外的地區、以及不穩定的主營業務之外尋求多樣化的努力,正取得較快進展,因加密貨幣挖礦和交易在中國屬￿非法活動。該公司去年才涉足交易所業務,2020年下半年成立澳大利亞子公司之後,推出了一個名爲Ebonex的平臺。消息發布的當天,億邦國際的股票大漲14%。

但在第二天,該股票回吐了全部漲幅,並且進一步下跌,或許是投資者開始意識到,他們高估了這次事件的意義。畢竟,投資者完全有理由擔心,對億邦國際而言,向外國市場擴張不容易。一方面,雖然澳大利亞的加密貨幣使用率在迅速增長,但在幾家受歡迎的交易所倒閉後,政府最近誓言要限制加密貨幣交易。

雖然澳大利亞政府尚未詳細說明下一步打算,嚴厲的限制措施可能嚴重傷害億邦國際未來在該國的業務。此外,尚不清楚作爲一家缺乏海外運營經驗的中國公司,億邦國際如何快速並適當地應對監管變化,而這有可能使其面臨罰款甚至訴訟。

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億邦國際將需要與大型知名交易所競爭,比如 Binance 和Coinbase,而這絕非易事。

不過,雖然這種思路可能是合理的,但如果認爲它能驅動投資者如此迅速地集體改變對億邦國際的看法並拋售其股票,引發上周那種程度的大跌,也不太現實。似乎是爲了證明這一點,該股票在周一的最新交易日上漲了11.4%。

與消息面的影響相比,對於億邦國際股價劇烈變化的更合理解釋可能是,比特幣價格在上周五下跌了2.6%,因爲億邦國際等公司的股票通常與這一領頭羊加密貨幣同步波動。的確,另一家比特幣礦機製造商嘉楠科技(CAN.US)的股價當天也下跌不少。

與比特幣價格掛鈎

加密貨幣礦機生産商的股票與比特幣之間的關聯是非常合理的,因爲作爲數字貨幣風向標的比特幣的價值,决定著這些設備是會被搶購一空,還是積壓在倉庫裏。

因此,投機性的投資者也可以將此類股票視爲一種押注比特幣的方式,而無需實際擁有這種數字貨幣,從而加强了這兩類資産之間的聯繫。購買加密貨幣需要大筆的手續費,而且變現有時候會很麻煩。所以,何不直接購買一隻可能與比特幣走勢相同的股票呢?

對於礦機製造商來說,最大的挑戰是比特幣價格的大幅波動使其難以對銷售情况作出預測。特別是在疲軟時期,庫存會是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因爲市場對於機器性能有著不斷增長的需求,所以這些未售出的計算機可能很快就遭到了淘汰。爲了解决庫存過剩問題,嘉楠科技在上個月宣布涉足加密貨幣挖礦領域,此舉在一定程度上看來是爲了讓閑置庫存得到利用。

此外,礦機的生産和銷售利潤很低,以億邦國際爲例,僅零部件和生産成本就經常超過收入。

所有這些都解釋了爲什麽億邦國際希望拓展新業務,包括在澳大利亞運營一家交易所。此前,中國政府在去年全面禁止了加密貨幣交易和挖礦,導致相關企業爭相將業務移出中國。除了澳大利亞,億邦還在採取行動進軍新加坡和加拿大。

與嘉楠科技一樣,億邦國際也進入了加密貨幣領域,而且在中國境外也有業務存在。不過,挖礦和交易所業務沒有爲公司帶來具有意義的收入,在截至去年6月的半年時間裏,該公司80%以上的收入來自設備銷售,其餘來自服務器托管和維護服務費。

億邦國際還希望爲缺乏技術支持和安全保障的企業提供金融科技解决方案,以此作爲新的潜在收入來源。但是這項業務是否會發展到足以大幅减少它對硬件業務的依賴,仍是一個懸而未决的問題。

所有這些都意味著,億邦國際的股價可能會繼續與比特幣挂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這樣,儘管公司的特定新聞——像是在澳大利亞涉足交易所的公告,或者去年4月發生的做空者攻擊——可能每天都會對其産生影響。

在去年的攻擊中,興登堡研究(Hindenburg Research)宣布了一長串關於億邦國際利用2020年6月IPO所募集資金相關的指控。雖然後者否認了這些指控,但股價遭受重創——即使比特幣創下歷史新高。不久之後,中國政府就開始打擊加密貨幣,導致比特幣和包括億邦國際在內的加密貨幣相關股票價格出現暴跌。

在經歷了去年的大跌之後,億邦國際的股價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來收復失地。截至周一,股價自IPO以來,縮水超過70%,而且該公司尚未實現淨利潤。

該股目前的市銷率(P/S)仍爲14倍左右,略高於嘉楠科技的13倍,後者去年前三季錄得更大的營收,而且實現了淨利潤。不過,這樣的估值指標可能意義不大,因爲這類股票的價格經常會發生巨大變化,這一點從最近的波動中已可看到。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Keep Inc.預告中期虧損大幅收窄

健身科技公司Keep Inc.(3650.HK)周一公布,預計截至6月底止中期錄得淨虧損約3,600萬元(美元),較去年同期虧損1.63億元大幅收窄約78%。同期經調整淨利潤轉為正數,達1,000萬元,較去年同期經調整虧損1.6億元明顯改善。 公司指出,業績好轉主因包括業務結構調整、收入質量提升及AI技術賦能,令毛利率改善,經營效率與人效穩步提升,經營費用亦得以壓縮。不過,受產品精簡策略影響,短期內收入出現同比下滑。 公司稱,將持續聚焦於APP端AI智能化及自有品牌健身產品發展,優化運動場景與工具,以提升用戶體驗與留存率,並加強新品開發與拓展銷售渠道。 Keep Inc.周一高開4.6%,隨後轉跌,至中午休市報5.45港元,跌3.3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資產減值後 華寶國際上半年盈利翻倍

電子煙產品製造商華寶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336.HK)周五表示,年前進行多項資產減值後,公司於2025年上半年盈利約倍翻。 公司預計2025年前六個月的利潤介乎1.51億元至1.77元間,同比增幅分別為91.3%至124.3%,較2024年上半年報告的7,900萬元顯著提升。 公司表示:「該增幅主要於2024年同期確認了商譽減值約0.293億元、其他資產減值約人民幣0.202億元,以及聯營公司的投資減值撥備約0.480億元所致,而本報告期間則沒有類似減值撥備。」 在調整後,即扣除股份支付費用和減值相關損失後,公司預計2025年上半年稅前利潤為2.236億元至2.496億元,同比增長1.1%至12.9%。 華寶國際股票周一開盤上漲,每股港幣3.42元,漲5.2%。該股年內已上漲54%。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ux makes air conditioners

奧克斯衝刺港交所 低價高增長存隱憂

這家空調製造商憑借低價策略,贏得國內消費者青睞,借助代工模式成功攻下海外市場 重點: 奧克斯去年營收增長20%,憑借國內低價策略與海外代工模式,超越競爭對手 低價策略雖助力這家空調企業擴大市場份額,但也引發質量隱憂,且毛利率顯著低於同業   陳竹 奧克斯電氣有限公司創始人鄭堅江屬牛。三十餘年前創業時,他將公司命名為「奧克斯」,英文 「Ox」的音譯,正是源自中國的生肖傳統。此舉昭示其期盼企業秉承牛的特質:堅韌果敢、篤行致遠。 鄭堅江推動企業上市,試圖向投資者展現與已上市巨頭不同的空調製造商路徑時,多年耕耘終現曙光。上周,奧克斯向港交所遞交更新版上市文件,同時該計劃也獲中國證監會備案通知書,標誌著該公司赴港上市實現雙里程碑。 申港上市是奧克斯曲折上市之路的最新轉折。公司曾於2016年登陸流動性匱乏的北京“新三板”,但一年後摘牌,部分原因是該市場流動性薄弱、融資空間有限。 此後,奧克斯轉戰A股主板,擬於上交所上市。2018年啓動流程後, 2023年6月完成必備的上市輔導階段。然而,奧克斯旋即調整方向,今年1月向港交所遞交首份申請。因半年有效期屆滿,公司近日更新材料重新遞表。 奧克斯聘請頭部投行中金公司擔任獨家保薦人,預示此次募資規模較大,或超1億美元。 低價雙刃劍 奧克斯以激進低價策略聞名,被視作2000年代初中國空調價格戰推手,當時家用空調正值普及浪潮。2001年,公司提出引發行業震蕩的口號:「免檢是爹,平價是娘」,國內媒體對此均有記載。 次年,奧克斯發布白皮書,拆解某型號產品成本結構,指控競爭對手定價虛高,隨即宣佈全線40餘款產品降價逾30%。 這套組合拳既凌厲又高效。當市場主流空調售價約3,500元(近500美元)時,奧克斯產品常低於3,000元。對手猝不及防之際,消費者的積極反響令奧克斯聲名鵲起。 持續低價攻勢,雖未撼動美的(0300.HK; 000333.SZ)、格力(000651.SZ)和海爾(6690.HK)三巨頭的主導地位,但奠定奧克斯高性價比市場認知。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空調線上均價2,775元,線下實體店均價4,306元。奧克斯線上均價僅2,207元,為前五大廠商最低,線下均價也僅2,982元。 當前,經濟處於下行周期,消費者價格敏感度提升,低價策略正為奧克斯創造有利條件。 不過,奧克斯去年營收298億元(41.5億美元),仍不及海爾4,016億元的十分之一。其去年20%的收入同比增速超越海爾8%、美9.4%的逾倍,格力同期則下滑7%。今年一季度,增速小幅提升,營收從73.6億元增至93.5億元,增幅達27%。 過去三年,奧克斯的盈利持續穩健增長,今年一季度淨利潤從7.52億元升至9.25億元,同比增長23%。 低價策略在奪取市場份額同時,也要付出代價。對價格的過度聚焦令品控承壓。2019年,格力曾公開指控,奧克斯多款產品能效與制冷消耗功率未達標準,引發重大糾紛。 更關鍵的是,低價導致毛利率折讓。奧克斯空調毛利率19.2%,顯著低於海爾的23.87%。儘管美的、格力未單列空調毛利,但前者包含空調的智慧家居業務,毛利率達29.97%,後者以空調為主的製造業板塊,毛利率更達32.55%。 為對衝國內增速放緩,奧克斯近年加速拓展海外業務,助力增長。去年,其出口大增41%,海外營收佔比達57.1%,公司將海外銷售定位為未來核心增長引擎。 不過,其海外業務多屬代工生產,產品貼牌銷售。該模式以利潤微薄著稱,進一步解釋了為何奧克斯整體盈利,遜於海內外自主品牌運營更成功的行業對手。 歸根結底,在空調這類成熟行業,高增長與高盈利需並重。奧克斯欲實現長遠發展,須著力打造自主品牌、依託品質而非價格競爭。公司2023年推出高端品牌ShinFlow等舉措值得肯定,即便此舉意味著將與業內巨頭正面交鋒。 此外,公司可發力毛利率更高的中央空調領域,後者廣泛應用於商業建築,家居滲透率仍較低。去年,奧克斯超87%的營收源自家用空調,且多為壁掛機型。中央空調去年毛利率達30.4%,顯著高於家用機型的19.25%,加碼前者將有效提升整體盈利水平。 海外業務需逐步從純代工向自主品牌建設轉型。唯有實現增長、盈利與品質的平衡,奧克斯方能贏得投資者認可,證明其生產的空調不僅「價優」,而且「質優」。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核數師對恒達持續經營產生重大疑問

房地產開發商恒達集團(3616.HK)周一公布去年全年業績,截至12月底止,收入27.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下跌22%,並錄得虧損2.7億元,2023年同期則有盈利4,094萬元。 期內集團的現金及受限制銀行存款約4.1億元,短期銀行借款為3.7億元,長期銀行借款為3.88億元。公司的槓桿比率為66.8%,較2023年底止的51.1%增加約15.7個百分點。 公司的核數師指出,恒達向第三方及一名關聯方提供的財務擔保,可能產生現金流出達68.4億元,鍳於集團現金流較低,而產生足夠現金流能力又不明朗,可能對其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問。 恒達自去年4月2日開始在聯交所暫停買賣,停牌前報0.26港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