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t stop bleeding, HealthyWay may fail to score a high valuation for IPO

健康之路與百度有緊密合作,客戶包括醫藥企業、信息技術公司、保險公司等

重點:

  • 健康之路計劃來港上市,百度為第二大股東,主營數碼健康醫療服務平台
  • 上半年業績仍錄虧損,料全年業績續見紅

白芯蕊

全球利率高企,加上缺乏大型新股上市,港股首8個月集資規模更按年跌5%,不過踏入9月香港新股市場轉趨活躍,除了美的集團掛牌外,已在深圳上市的順豐控股亦有望在本港招股,至於已獲百度入股的健康之路股份有限公司,亦是新股市場焦點之一。

百度持12.5%股權

健康之路前身為福州人人健康,2001年推出網站醫護網,最初主打線上預約醫療服務,隨後更成為福建省地方政府公共服務項目一部分,目前業務發展至經營中國其中一個最大數碼健康醫療服務平台。

根據上市申請文件,2015年健康之路獲得百度A輪入股,涉及金額達6,000萬美元,在未上市前,健康之路最大股東為公司創辦人張萬能,佔該公司34.7%股權,百度則持有健康之路12.5%股份,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申請文件披露,健康之路2024上半年收入升14.5%,達至6.11億元,當中內容服務貢獻最大達3.09億元,佔總收入的50.5%,其次為信息技術服務,佔總收入的21.1%,上述兩項業務收入,便佔集團總收入七成。

所謂內容服務收入,是指健康之路與外部醫生及醫療專家合作,以文字或多媒體方式,主要向百度提供科普內容服務,同時亦會支持醫藥企業,對全球藥物及其他醫療產品,提供研究、收集及分析臨床數據,以及進行臨床實證狀況觀察及分析。

百度作為內地人工智能(AI)企業龍頭,與健康之路有多方面合作,特別是AI應用場景。初步上市文件披露,雙方在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數據挖掘、自然語言處理等多個渠道交流,並將人工智能驅動應用程序及解決方案,融入健康之路平台上,故百度入股健康之路實屬是雙贏局面。

至於健康之路信息技術服務,是指為醫藥與醫療健康企業,以及醫療機構提供技術解決方案,以滿足基礎設施或營銷諮詢服務營運要求。該公司2024上半年企業服務及數字營銷服務企業機構客戶達531家,按年升11.8%。

行業極度分散

整體上,中國數字健康企業服務市場未有真正的龍頭企業出現,去年內地有超過100家數字健康企業服務供應商,所謂的龍頭市場份額也只是2%,明顯是極度分散格局。據調查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估計,2023年該市場規模達589億元,隨著不斷發展,預期到2027年市場規模會變大至1,784億元,相當於複合增長31.9%,意味市場參與者有大量併購及增長機會。

除了主力拓展醫療企業業務外,健康之路還有發展個人業務領域,但現時業務佔比仍細,只佔2024上半年總收入約兩成,包括個人健康管理服務、遠程醫療諮詢等。不過,集團在初步招股文件也表明競爭激烈,尤其健康醫療服務市場,其直接競爭對手包括平安健康(01833.HK)京東健康(6618.HK)騰訊(00700.HK)有份投資的在線醫療平台微醫。

要留意健康之路仍是虧損企業,2021至2023年虧損分別為1.57億元、2.58億元及3.1億元,雖然2024上半年收入仍錄增長,但業績仍要見紅,錄得虧損5,582萬元,集團明確預期全年仍將錄得虧損,主要是受贖回負債賬面金額變動所影響。

此外,健康之路主要客戶來自醫藥企業、信息技術公司、保險公司、保險經紀代理商及醫藥零售商,頭五大客戶佔集團總收入36.2%,當中最大戶是一家醫藥產品、醫療器材及消毒用品民營批發商及分銷商,便佔2024上半年健康之路收入12.9%,明顯有一定的集中風險。

儘管平安健康與京東健康是健康之路直接競爭對手,但市場估計上述兩間公司預期今年會有盈利出現,因此估計目前預測市盈率達43.8倍及18.6倍,市銷率則為2倍和1.3倍。相反正在計劃在香港上市的健康之路,由於未有盈利基礎,慣常會以市銷率定價,因此估值上會比平安健康與京東健康較低水平。

還有一點是內地經濟數據疲弱,單是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連跌23個月,大量資金只停泊在中國債市避險,令港股今年交投長時間每天少於一千億港元,變相亦會影響新股市場氣氛,尤其未錄得盈利企業,市場興趣未必太大,因此健康之路要成功上市,除了要估值吸引外,市況環境好與壞也相當重要。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同店銷售下跌20% 九毛九盈收雙降

餐飲運營商九毛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9922.HK)上周五公告稱,因國內消費趨謹,致三大主力品牌同店銷售額驟降,上半年公司營收及利潤同比跌幅均超10%。 財報顯示,截至6月的半年間,營收同比下降10.1%至27.5億元,上年同期為30.6億元。當期利潤同比下滑16%至6,070萬元,上年同期為7,230萬元。核心品牌太二直營店同店銷售額同比下降19%,規模較小的慫火鍋及九毛九品牌分別錄得20.1%和19.8%的跌幅。 伴隨銷售惡化,本季度公司淨關店42家,約佔門店總數5%,總門店數縮減至729家。 九毛九星期一收跌2.2%至2.7港元,年內累計跌幅約22%。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LX makes vaping products

走出全球監管陰霾 霧芯盈收重拾增長

探索其他無煙產品之際,這家電子煙企業宣布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0%,歐洲新並購業務成為重要助力 重點: 得益於歐洲並購推動全球化佈局,霧芯科技二季度營收與非美國通用會計准則下利潤分別同比增長40%及35% 公司正通過研發口服尼古丁產品,探索切入無煙產品市場的其他新興領域 陽歌 經歷全球電子煙監管風暴後,強勢反彈的霧芯科技(RLX.US)正謀求進軍含尼古丁的無煙產品領域。這種成癮性物質,正是煙民渴求的核心成分。與此同時,這家昔日中國電子煙龍頭持續深耕海外,其本土市場正深陷非法產品治理困局,目前非法電子煙佔據市場90%的銷售額。 上周五發布的最新季度財報顯示,全球化佈局成為霧芯科技二季度主要增長引擎。今年5月完成的歐洲收購項目,成功登陸歐洲大陸。此項並購疊加其他國際區域業績提升,推動二季度營收從上年同期的6.27億元增至8.80億元(約合1.23億美元),增幅達40%。 此番強勢增長延續了一季度45%的營收增速,若保持這一增長態勢,霧芯科技今年營收將達約33.6億元。儘管當前業績亮眼,但相較2021年巔峰期的85億元仍有差距。當時,電子煙產業在中國本土市場蓬勃發展,監管寬松,該單一市場一度貢獻這家公司的全部銷售額。 2021年,霧芯科技登陸美股時風光無兩,乘全球電子煙熱潮融資14億美元。公司市值曾飆升至270億美元,但中國監管部門旋即出台的監管新政潑下冷水。新政不僅明令禁止當時風靡的調味電子煙,更推行新國標並強制企業獲取生產許可,實質上迫使全行業清退舊產線、重建新產能。 監管真空導致非法產品佔領市場,亂象延續至今。雖然霧芯科技屢次提及政府打擊非法產品的行動,但在財報中仍預估市場上80%至90%為非法產品。公司高管指出,亂象根源在於眾多非法生產商實為「地方小作坊」。這些作坊被取締後更名,異地復產易如反掌,且常因對地方經濟貢獻獲得當地保護。 儘管本土市場挑戰嚴峻,霧芯科技稱二季度在中國仍實現「可觀」的同比增長。 在強力監管缺位背景下,公司轉向海外市場尋求增長破局。該戰略去年初見成效。去年全年營收從對上一年低谷期的12億元翻倍至24億元。2023年末,霧芯科技耗資2,400萬美元收購兩家公司,切入東南亞及北亞市場。霧芯科技資本市場負責人Sam Tsang在二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5月落地的歐洲新並購,不僅助力企業打開重要市場,更在當季對營收產生「實質性貢獻」。 發力無煙產品 霧芯科技最新財報未披露境內外市場具體營收構成。不過,公司此前透露,國際市場佔比從2023年的17%,躍升至去年三季度的超五成。當時,公司表示正考察中東及中美洲等潛力市場,並著力開拓美國市場。 儘管股價仍低於年內高點,市場仍以7.1%的單日漲幅回應最新財報。以最新收盤價2.40美元及29億美元市值計,該股距狂熱時期12美元的發行價尚有差距。但管理層對全球化戰略持樂觀態度,隨著各市場經歷新政過渡期後趨於穩定,戰略正加速推進。 「全球對霧芯科技產品的監管框架正日益明晰,」Tsang表示,「產品標準、消費稅等合規要求更加透明。對像我們公司這樣的領先合規企業而言,這種轉向正在創造切實效益。」 經營環境改善,推動霧芯科技二季度毛利率從上年同期的25.2%升至27.5%。公司同時將當季運營開支同比增幅控制在6.3%,遠低於營收增速。受益於此,非美國通用會計准則下經營利潤實現翻倍增長,淨利潤同比提升35%,從2.15億元增至2.91億元。 儘管電子煙仍是當下主業,霧芯科技透露正探索近年興起的「加熱不燃燒」、尼古丁含片等無煙煙草製品。霧芯科技CEO汪瑩表示,公司已研發出口服尼古丁產品,去年完成制樣,雖未投放消費市場,但獲得渠道商「極其積極」的反饋。 儘管業務備受爭議,上市至今,霧芯科技始終保持盈利。這令其維持充足的現金流,截至今年6月底,持有現金及長短期投資合計達155億元。 過去兩年,霧芯科技通過股票回購,以及兩次每股ADS派息0.01美元回饋投資者。最新財報再次宣布每股ADS派息0.01美元,按當前總股本計約耗資1,230萬美元。公司暗示未來可能提高分紅額度,「我們正探索更有效的股東回報機制」,Tsang在業績說明會如此表示。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三氯蔗糖收入大增 新琪安半年多賺586%

甜味劑生產商新琪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73.HK)周一公布,上半年收入3.35億元(4,700萬美元),按年升54.3%,錄得純利2,438萬元,較去年同期的355萬元激增586.4%。 公司表示,業績增長主要受惠於核心產品銷量上升,其中三氯蔗糖收入達1.52億元,同比大增116.8%;食品級及工業級甘氨酸收入合共1.68億元,按年升25.9%。管理層指出,美國對中國甘氨酸徵收高關稅,公司因而透過印尼工廠供貨以拓展海外銷售,而泰國新廠亦進一步推動三氯蔗糖出口。 截至6月底,公司總資產約11.26億元,較去年底增長38.5%;現金結餘達2.5億元,負債比率降至39.7%。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0.2%大幅提升至23.3%。 公司股價周一高開,至中午休市報13.19港元,升1.7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奧克斯招股集資36億港元

空調供應商奧克斯電氣有限公司(2580.HK)周一發售2.07億股,香港發售佔5%,每股售價由16港元至17.42港元,集資最多36億港元。8月28日截止認購,9月2日正式掛牌。 公司2024年收入297.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加19.8%,盈利則增長17%至29億元。截至今年3月底止,首季度收入73.6億元,按年增27%,盈利上升23%至9.2億元。 集資所得的50%將用於升級公司的智能製造體系及供應鏈管理,約20%用於全球研發,另外20%加強銷售及經銷渠道,餘下一成將用於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