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V.US
FinVolution finds big growth overseas

這家金融科技助貸公司於2018年啓動國際擴張,並計劃在今年和明年進入更多國家

重點:

  • 信也科技加快海外擴張步伐,三季度國際業務貢獻了五分之一的收入
  • 這家金融科技助貸機構的國際收入,在去年第三季度增長了8.7%,預計隨著印尼近期監管變化的塵埃落定,國際業務增長將加速

  

陽歌

在昔日快速增長的經濟環境下,大量中國企業將戰略注意力放在國內市場,但眼下,全球多元化發展已成為很多企業的最新課題。當很多公司還在試水的時候,作為中國最早進軍海外市場的的金融科技助貸機構之一,信也科技集團(FINV.US)已經從其全球戰略中收穫了顯著成果。

信也科技2018年在印尼成立合資企業,邁出全球化的第一步。發展至今,其國際業務已佔其收入的五分之一左右。進入印尼後不久,公司進軍菲律賓,並於去年進入巴基斯坦,還計劃在未來幾年進一步擴大全球業務。

然而,2023年底,作為信也科技最大海外市場的印尼突然做出監管調整,導致公司的相關收入增長放緩,也讓公司深刻體會到了海外發展的監管風險。

信也科技成立於2007年,彼時中國消費金融行業尚在稚嫩期,藍領階層和小微商販難以從銀行獲得貸款授信,他們都成為了信也的目標客群。公司與奇富科技(QFIN.US)和樂信(LX.US)等同行在2010年代蓬勃發展,充分滿足了日益增長的消費者的借貸需求。

隨著中國監管政策的調整,要求所有貸款資金必須來自持牌金融機構,信也科技在成立約十年後,轉型為貸款撮合平台,並開始探索全球市場。隨著消費信貸行業供給能力提升,提升中國市場份額難度不斷加大,使得在海外多元化發展變得更加緊迫。

本周在香港亞洲金融論壇上,信也科技高級副總裁、國際業務兩位負責人之一的顧鳴,在參加「東南亞金融科技的未來」專題工作坊時向詠竹坊表示,印尼是信也科技最大的海外收入來源,目前為信也科技提供約70%的國際收入。他還補充說,其餘海外收入大部分來自菲律賓。去年第三季度,信也科技國際業務增長8.7%,達到6.355億元(9,060萬美元),是公司當期整體收入增幅2.5%的兩倍多。

「對於這些新興市場國家來說,你更有可能服務那些當地金融機構未曾覆蓋的人群——那些從未獲得過貸款的人,」顧鳴表示, 「在這些市場中,佔多數的往往是個人貸款,而非企業貸款。但其中很多是微小企業主,比如街邊小吃攤老闆。他們才是我們的典型客群,我們並不服務於最富有的客戶。」

顧鳴指出,印尼和菲律賓等市場很像10到20年前的中國。他說,這些市場的平均貸款額在100到300美元間,期限通常3到4個月。相比下,該公司第三季度在中國的平均貸款額是這個區間上限的三倍多,約為1,400美元

監管風險

雖然印尼市場給信也科技帶來了巨大成功,但在這些新興市場開展業務的風險方面,印尼也給信也上了一課——在這些市場,監管往往會隨著當地金融體系的發展而發生變化。信也科技在2023年10月深刻體會到了這一點,當時印尼監管機構要求從2024年1月1日起,也就是不到三個月後,將可收取的最高日息從當時的0.4%下調至0.3%。

此舉不僅使公司在收入上蒙受損失,還使其不得不匆忙做出調整以符合新規,包括調整從2024年1月1日起就不再合規的所有貸款。

由於這一變化,即便市場上的借款人數量仍在繼續增加,信也科技在印尼的收入增長仍然放緩。顧鳴表示:「貸款數量仍在增加,但收入增長卻放緩了。我們服務了更多優質客戶,但收費卻變少了。」他補充說,菲律賓業務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去年收入增長約一倍,幫助抵消了印尼增長放緩的影響。

此外,按照印尼今年1月1日生效的新利率政策,當地監管機構根據貸款期限實施了差異化定價。具體而言,六個月或以下貸款的日息上限仍為0.3%,而六個月以上的貸款日息上限已調整為0.2%。考慮到信也科技的平均貸款期限為三至四個月,預計該調整對其業務運營影響甚微。

除了印尼,公司還在去年下半年進一步擴展全球業務,進入了巴基斯坦。顧鳴表示,未來1-2年,公司還計劃擴展到更多新興國家市場。  

他指出,全球擴張讓信也科技能夠利用在國內開發的技術驅動工具和系統,為銀行忽視的消費者和小企業提供貸款,同時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他同時表示,從長遠來看,公司更傾向於成為借款人與當地銀行之間的貸款撮合平台。

管理層此前在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在當前穩定的定價環境下,印尼能夠貢獻更有說服力的利潤,並預計菲律賓業務將在2025年開始盈利。

國際多元化不僅意味著收入增長加快,還可能對信也科技的股票產生重大影響。儘管該股在過去一年上漲了40%,但它目前的市盈率(P/E)仍相對低迷,僅為5.9倍。奇富科技的市盈率也是同樣低迷的7.5倍。

信也科技此前表示,希望到2030年將其國際業務的收入貢獻提升至50%,屆時將在10個或更多國家提供服務。這個目標看起來頗具挑戰,但從其目前的發展態勢來說,並非遙不可及。國際多元化發展不僅有助於推動業務增長,還能讓信息也成為一家更加國際化的公司,從而進一步推升股價。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ATRenew recycles smartphones

萬物新生借政策東風獲強力增長

這家循環經濟專家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7.5%,創逾一年來最快增速 重點: 萬物新生一季度營收增速創逾一年新高,同時錄得歷史第二高單季淨利 公司本季度新增25家線下門店,年內計劃拓展800家新店以完善實體店鋪網絡 陽歌 全國性以舊換新政策以及不同品類的交易增長形成雙輪驅動,助力循環經濟專家萬物新生(RERE.US)在今年一季度實現逾一年來最強勁增長。通過持續推動將更多回收的手機、電子產品直接銷售給終端消費者,當季盈利規模亦創歷史次高。 萬物新生最初主要是二手手機賣家與專業回收商之間的中間平台。但公司逐步加強零售渠道,同時也升級了翻新技術,從而在提升產品售價的同時,也獲取更高的利潤率。 為提升品牌認知度並拓展零售業務,公司正加速構建覆蓋全國的實體店網絡,讓更多消費者能夠在購買之前親自驗貨;同時深化與電商巨頭京東(JD.US;09618.HK)的戰略合作,助推零售業務增長。此外,通過加大在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台的營銷投入,萬物新生也在持續強化其消費品牌形象。 本季度,二手黃金產品交易火爆為業績增長提供了助力——這是公司近兩年為突破電子品類局限而佈局的多品類業務之一。今年1月,智能手機被納入國家以舊換新補貼目錄的政策紅利,也為業績增長提供了支撐。 在上述多重利好支持下,上周二披露的最新財報顯示,公司一季度營收從上年同期的36.5億元增長27.5%至46.5億元(合6.41億美元)。此為自2023年四季度以來的最快增長,彼時增速為29.9%。 公司指出,去年一季度營收部分受益於2023年下半年啓動的蘋果(AAPL.US)iPhone回收合作業務。為實現共贏和可持續利潤,萬物新生著手調整該合作模式,相關業務收入在今年一季度同比下降67%。剔除該因素影響,佔營收九成以上的產品銷售業務實際增速超過50%。 當季零售業務表現尤為亮眼,同比大增73.5%。二手黃金品類異軍突起,推動以非電子類產品為主的「多品類業務」實現營收與GMV雙指標同比增長兩倍。 「我們主營業務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實現了超出預期的快速增長,」萬物新生董事長陳雪鋒表示,「以行業最佳的以舊換新體驗抓住的國補帶來的發展機會。」 盈利指標持續改善 通過優化iPhone以舊換新項目、提升面向消費者直接銷售的比例及實施降本增效措施,公司一季度產品銷售毛利率同比提升4.3個百分點至15.2%。這使得當季淨利潤達到4,280萬元,創歷史第二高單季盈利紀錄,亦是公司歷史中第四次實現季度盈利。 該公司的非公認會計准則(non-GAAP)營業利潤也實現顯著增長,同比上升39.5%至1.1億元人民幣,其2.4%的non-GAAP營業利潤率則體現出公司在盈利能力提升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上週二財報發佈後,公司股價下跌6%,回吐部分一個月以來的漲幅。過去一年該股走勢震蕩,最高觸及3.70美元,最低下探至2美元,當前股價位於該區間中位水平。投資者似乎仍在評估其優化回收模式、提升盈利的前景。 該股當前市銷率為0.27倍,介於二手服飾平台Rent the Runway(RENT.US)的0.08倍與奢侈品電商The RealReal(REAL.US)的0.96倍之間。 在嚴控多數成本項的同時,公司一季度銷售與營銷費用同比增加30.4%,主要用於提升品牌知名度與獲客。除社交平台投放外,其近期推出的環保倡議「返航新生」,旨在強化與各品牌方的合作。 公司履約成本也快速增加,當季同比增長38.1%——過去一年公司履約團隊擴招360人,截至3月底該團隊規模已超1,000人。 履約成本增長主要源於今年初啓動的門店快速擴張計劃——該戰略旨在提升品牌曝光度並促進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銷售。截至3月末,公司線下網絡門店總數達1,886家,較去年同期增加458家。但需注意的是,可能受到春節的影響,該數字較去年末僅增加25家,意味著要實現年內新增800家的目標,萬物新生須繼續加速開店。 公司旗下「拍機堂」本季度還在深圳推出創新業態,在華強北揭幕其全國首家倉儲式線下形象店。這家1,200平方米的門店陳列近10,000部經過專業質檢的二手手機,據稱可幫助採購商“降低庫存成本並減少物流延誤”。 另一項針對商戶客戶的舉措是,在自營城市測試開設取證倉,簡化商家的入倉質檢流程。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EHang makes infrastructure

簡訊:首季收入暴跌 億航智能探索第二上市

億航智能控股有限公司(EH.US)周一披露,公司去年獲得中國民航局關鍵許可後,其自動駕駛飛行器在一季度僅售出11架,導致當季收入大幅下挫。 財報顯示,公司一季度實現收入2,610萬元,同比下滑58%;當季淨虧損擴大至7,840萬元,去年同期為6,340萬元。 億航將收入銳減歸因於客戶採購計劃的時間安排,但稱對「二季度業務回暖感到振奮」。公司同時表示,近期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全球市場波動,已促使其啓動二次上市計劃,為納斯達克的上市地位,作出保險性步署。至探索二次上市的中概股,多數選擇香港市場。 適逢美國公眾假期,周一美股休市,周二將恢復交易,億航股價年內累計漲幅達8.3%。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派格生物首掛半日跌近兩成

生物醫藥企業派格生物醫藥(杭州)股份有限公司(2565.HK)周二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開報13港元較發售價格低16.67%,早排維持跌勢,至中午收市報12.56港元,跌19.49%。 公司公布,此次全球發售1,928.4萬股H股,發售價15.6港元,集資淨額2.32億元(3,000萬美元)。香港公開發售獲742.78倍超額認購,按回補機制,香港公開發售股份已增至964.2萬股,佔發售總數50%。國際配售錄得1.13倍認購。 派格生物成立於2008年,是一家專注于自主研究及開發慢性病創新療法的生物技術公司,重點關注代謝紊亂領域。核心產品為自主開發的長效GLP-1受體激動劑,主要用於二型糖尿病及肥胖症一線治療。 由於尚未有產品商業化,公司去年未有銷售收入,錄得淨虧損為2.8億元,同比增1.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Meitu is a company

因阿里之名 美圖有機再騰飛

這家美顏應用程序開發商向電商巨頭阿里巴巴發行2.5億美元可轉換債券,後者或將成為其第三大股東 重點: 美圖與阿里巴巴達成重大合作,後者將充分利用前者在影像應用程序領域日益成熟的技術能力 通過這筆交易,阿里巴巴或將持有美圖近7%的股份,這也是阿里巴巴自2021年因壟斷行為被罰款25億美元以來最大規模的投資之一    陽歌 美顏應用程序運營商美圖公司(1357.HK)堪稱多面手,起初,它只是一款廣受歡迎但盈利不佳的應用程序,人們用它來美化自拍照。後來,公司找到更好的商業模式,即為化妝品店和攝影工作室等提供類似的軟件,這些機構更願意為此類產品付費。 但公司始終擁有一項重要的資產,那就是它超2.5億的龐大用戶群,其中主要為普通消費者。近年來,美圖一直在借助人工智能(AI)和社交媒體的力量,將用戶轉化為收入,用戶再次成為其主要增長動力。現在,美圖正致力通過上周宣布與電商巨頭阿里巴巴 (BABA.US; 9988.HK) 達成的一項重要合作,將其在消費市場的成功推上更高層次。 根據協議,阿里巴巴將認購2.5億美元的可轉股債券,為期三年,初步換股價為每股兌換價6港元。若三年後債券全部轉換,阿里巴巴將持有美圖擴大後已發行股份總數的6.85%,成為僅次於聯合創始人蔡文勝、吳澤源的第三大股東。 從阿里巴巴的角度看,此次合作值得關注,因這是其近年規模最大的投資之一,似乎表明公司越來越意識到,社交媒體以及影像應用程序對其電商在未來發展的重要性。 阿里巴巴曾一度大舉收購,在2010年開始,曾斥資數百億美元收購橫跨娛樂、媒體、外賣及實體零售等多個領域的資產。但隨著過度擴張並濫用市場支配地位,2021年公司因反競爭行為,被處以創紀錄的182億元(約合25億美元)罰款,之後這場收購派對才基本畫上句號。 此次合作還因其國際化色彩而備受矚目,隨著中國本土市場增長放緩,阿里巴巴和美圖都試圖通過海外擴張來發揮各自的優勢,稍後還會進一步談到這點。 至少在一開始,市場對合作公告反響熱烈。上周公告發布的次日,美圖股價應聲上漲19%,當天以7.02港元收盤,較阿里巴巴可轉換債券6港元的行權價高出17%。 儘管此後股價回吐了大部分漲幅,但較公告前仍上漲6%,較年初已實現翻倍。分析機構同樣看好美圖 。雅虎財經調查的九家機構中,三家給予「強力買入」評級,其餘六家評級為「買入」。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周一收盤價為6.26港元,遠低於2016年IPO時8.50港元的發行價。 美圖表示:「董事會認為,此戰略合作將為公司與認購人之間的長期合作夥伴關係奠定基礎,亦有助公司抓住AI帶來的機遇,驅動公司的長遠發展。」 電商工具 這次合作重點,是美圖可借助阿里而讓電商工具業務進一步擴張。早期的應用程序主要是讓用戶美化自拍照,而其最新應用程序要複雜得多,借助人工智能和更快的計算能力,讓用戶可實現虛擬試妝、AI模特試衣等功能。同樣重要的是,用戶在試用後,能直接在應用程序內購買相關產品。 這項業務在美圖財報中歸屬於「影像與設計產品」業務,是其三大收入來源中增長最快的。該類別的收入,去年同比激增57%達20.9億元,佔公司全年33.4億元總收入的63%。相比下,向美妝店、照相館等企業銷售軟件即服務(SaaS)的「美業解決方案」業務收入同比下滑32%,至3.85億元,僅佔總收入的12%。其餘收入來自廣告業務。 影像與設計產品業務的騰飛,主要受惠於公司去年的2.66億月活用戶(MAU)基礎。美圖借助更先進的產品,不斷將用戶轉化為付費用戶。公司去年付費訂閱用戶數增長38.4%,達1,260萬。 同樣重要的是,美圖在拓展海外用戶方面成效顯著。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消費趨於謹慎的背景下,去年底其國內用戶規模為1.71億,與前一年基本持平,而海外用戶數同比增長22%至9,450萬,佔總用戶量的36%。 阿里巴巴顯然看好美圖的應用內銷售能力,以及其不斷擴大的國際用戶規模。與此同時,美圖無疑也渴望借助阿里,將產品植入全球數億用戶的阿里平台上。 美圖在公告中稱,阿里將「在其全球電商平台中,會優先推廣本公司的AI電商工具,協助公司開發以數據驅動的電商生圖,以及生成視頻的新工具與新功能。」公告還提到:「合作共同開發各類基礎模型,以及垂直領域大語言模型,包括視頻生成模型、圖像生成模型、多模態模型及語音模型。」 作為合作的一部分,美圖還承諾在協議簽署後的36個月內,向阿里雲採購價值5.6億元的服務,暗示雙方未來可能合作的另一領域。 在今年股價上漲後,美圖目前的市盈率(P/E)為31倍。儘管這個數字看似較高,但遠低於賽富時(CRM.US)的43倍,更不及Shopify(SHOP.US)的83倍。這表明,若美圖能借助與阿里的合作維持甚至加速近期的增長態勢,其股價仍有上行空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