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AI.US

公佈最新業績一周後,這家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技術開發商的股價,比2IPO時的價格下挫了近60%

重點:

  • 禾賽科技第一季營收增長73%,因為其核心的激光雷達系統出貨量暴漲逾400%
  • 這家自動駕駛技術公司面臨知識產權訴訟,並且受到客戶群全部由中國大陸OEM客戶構成的限制

 

譚英

中國配備自動駕駛重要組成部分──激光成像、探測與測距(LiDAR,簡稱激光雷達)傳感器的車輛出貨量,正高居世界首位,並且在最近取代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之後,很可能會保持這個地位。除了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規模優勢外,中國因為缺乏傳統的內燃機技術,隨著整個行業進入新的電動、自動駕駛時代,更方便它輕裝上陣,而傳統內燃機技術正在拖累很多西方汽車巨頭。

那麼,為什麼儘管在最新季度財報中,報告自2月在納斯達克上市以來增長穩健,但在行業領先的激光雷達技術公司禾賽科技(HSAI.US),依然會遭到華爾街投資者的冷待?

這當然不是因為該公司缺乏聲望。禾賽的招股說明書引用的第三方資料顯示,到2021年,該公司控制著全球60%的激光雷達市場。此外,根據深圳自動駕駛智能研究中心的一份報告,禾賽是中國28家激光雷達公司中,唯一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在全球60家激光雷達技術專業公司中,近一半是中國企業。

禾賽在2月初進行了IPO,以每股19美元集資1.9億美元(13.5億元),這是自2021年以來,中國公司在美國規模最大的上市活動之一。該股起初有所上漲,但之後便逐級下跌,包括公佈最新業績後的第二天下跌13%。以週二7.95美元的收市價計算,該股目前比IPO價格插水近60%。

投資者的部分擔憂,可能歸咎於讓禾賽情況變得複雜的知識產權訴訟。該公司2019年在美國被Velodyne起訴,兩年後達成和解。但另一家公司Ouster Inc.(OUST.US)在上月、也就是在它收購Velodyne兩個月後,又對禾賽提起了訴訟。Ouster還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作出投訴。

Ouster能否與禾賽達成和解還有待觀察,但由於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表現不佳,這家美國公司可能希望贏得政府機構ITC的同情。

拋開知識產權糾紛不談,禾賽因為虧損嚴重,也面臨著更為常規的問題。儘管全球科技行業近幾個月出現反彈,但投資者可能對這些前景光明、但目前卻在燒錢的初創公司越來越謹慎。

禾賽報告今年首三個月的虧損幾乎翻了一番,達到1.19億元,毛利率也從去年同期的50.9%暴跌至37.8%,不過該公司指出,最新的毛利率比上第一季上升了780個基點。

這些都沒有困擾到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李一帆,他宣稱2023年將是「轉型的一年」,歐洲和美國的OEM客戶可能會對其產品表現出興趣,而且該公司也完成了杭州“Hertz”中心第一個生產樣品。

收入增長強勁

儘管虧損擴大和毛利率大降,禾賽科技第一季營收仍按年增長73%至4.3億元,這是它的全球競爭對手難以超越的數字。報告期內,激光雷達總出貨量達34,834台,按年暴增403%。

李一帆還說,第二季自動駕駛及高級輔助駕駛(ADAS)激光雷達出貨量將創下歷史新高,交付量將按季增長40%。該公司預計,第二季總營收將按年增長約一倍,達到4.1億元至4.3億元。

在其他方面,禾賽科技表示,它簽署了一紙協議,將向現有客戶理想汽車(LI.US; 2015.HK)以及智能車公司集度的一款新電動汽車,提供最新的激光雷達系統。集度是百度(BIDU.US; 9888.HK)和國內的汽車巨頭吉利集團的合資企業。該公司還表示,它簽署了公司歷史上最大的一筆自動駕駛計程車激光雷達合同,而其位於上海的製造中心「麥斯威爾」將在第三季完工。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的一份報告,圍繞鏡頭、製圖軟件和激光雷達技術的融合,正在推動自動駕駛領域的增長。這份報告稱,北美是目前最大的需求來源地,佔到36%。但亞洲是增長最快的區域,預計2022年到2030年之間的年增長率為14.4%。

2022年,大型基礎設施的工程測繪和走廊測繪,主導著全球激光雷達市場,估計市場總規模達到22.3億美元。Grand View預測,到2030年,激光雷達市場的規模將至少是這個數字的兩倍,據Straits Research稱,還有一些預測也認為,2022年至2030年之間,激光雷達市場將出現逾50%的強勁增長。

那麼,既然市場潛力這麼大,為什麼禾賽科技沒有受到投資者的青睞呢?

部分原因可能是它的客戶缺乏多樣性。禾賽科技的11家OEM客戶全部位於中國大陸,或者被中國大陸的實體所擁有,包括歷史悠久的英國跑車品牌蓮花汽車,現在它歸吉利汽車所有。

禾賽科技需要展示出更多與歐美製造商的業務聯繫,以此表明它能在中國之外的市場取得成功,它表示目前正在與歐美車企進行談判。這並非貶低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中國正在迅速成為新一代清潔能源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的領導者。

另一方面,在目前擁擠的市場中,禾賽科技能否保住主導地位也無法保證。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說,基於它目前10億美元的市值,它的市帳率相對較高,為2.5倍。這大致是Ouster和電裝(6902.T)的兩倍,它們的市帳率都是1.3倍。電裝是豐田汽車的激光雷達合作夥伴,市值達到470億美元,遠高於禾賽科技。以色列的Innoviz Technologies(INVZ.US)市帳率也不高,為1.86倍。

對於一個高增長的行業來說,這些數字都不算特別高。正如我們之前所指出的,禾賽科技在國內也面臨著來自其他大型本土車企的激烈競爭,比如蔚來汽車(NIO.US; 9866.HK)、小鵬汽車(XPEV.US; 9868.HK)和長城汽車(2333.HK; 601633.SH),它們也遭到了低估。所有這些都表明,在激光雷達領域,投資者仍然有很多選擇,每個選擇都有利有弊,因此更難判斷誰將脫穎而出。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中興通訊第三季淨利大減87%

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0763.HK; 000063.SZ)周二公布,第三季度收入達289.67億元(40.8億美元),同比增長5.11%;但淨利潤僅2.64億元,按年大跌87.84%。 前三季度計,收入總額達1,005.2億元,同比增長11.63%,淨利潤降至53.22億元,按年下滑32.69%。期間營業成本大增30.08%至698.11億元,增速遠高於收入增幅。 期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按年減少77.9%至17.77億元,主要因購買商品、勞務支付的現金增加;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報268.01億元,按年減少15%。 中興通訊A股周三低開7.9%,至中午休市報45.95元,跌6.96%。香港股市周三因公眾假期休市。該股在深證及港股在過去六個月均上漲近5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優步計劃投資小馬智行、文遠知行香港IPO

據彭博社周二報道,美國共享出行巨頭優步科技(UBER.US)計劃投資中國兩大自動駕駛出租車營運商——小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PONY.US)及廣州文遠知行科技有限公司(WRD.US)即將在香港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IPO)。報道引述消息人士稱,优步可能在小馬智行的香港上市中投資約1億美元,但未披露對文遠知行潛在投資的金額。 小馬智行擬在香港上市籌集近10億美元資金,而文遠知行的集資目標約為4億美元。兩家公司預計將於11月6日在香港掛牌交易。 小馬智行與文遠知行均於約一年前在美國上市。此次再赴港上市,正值越來越多在紐約掛牌的中資企業選擇在香港進行第二上市,以对冲中美紧张关系带来的风险。优步此前已投資兩家公司在美國的IPO,並與它們在全球多地合作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 周二,小馬智行美股上漲11%,較IPO發行價累升約68%;文遠知行股價同日亦漲5%,但仍較其美國上市價低約24%。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itic Securities has bumper Q3

投資者湧入中國股市 中信証券迎來黃金期

得益於A股牛市行情及香港新股上市熱潮的帶動,中國最大券商中信証券第三季度營收與利潤均大幅攀升 重點: 中信證券第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大增52%,營收增速與支持平 中國股市的上漲推動了公司佣金收入大增,IPO市場復蘇則帶動其投行業務攀升    梁武仁 中國股市擺脫多年低迷,重獲資金追捧之際,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6030.HK)似乎重回全盛時期。 上周五披露的最新財報顯示,受市場回暖推動,這家中國最大券商三季度淨利潤同比激增52%至94億元(約合13億美元),營收增長56%至228億元。營收激增主要源於投資收益近三倍增長,該板塊佔營收比重躍升至近60%(去年同期不足30%)。中信證券核心業務同樣顯著改善,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同比增長36%。收入激增主要源於投資收益近三倍的增長,該板塊佔營收比重躍升至近60%(去年同期不足30%)。中信證券核心業務同樣顯著改善,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同比增長36%。 截至9月底止的九個月,中信證券收入同比增長33%,淨利潤同比增長38%,在經歷同等時長下滑周期後,首次實現連續兩年利潤增長。 上述數據印證,儘管宏觀經濟仍顯疲弱,但作為頭部金融集團的券商子公司,中信證券正受益於科技板塊帶動的股市反彈。牛市行情直接帶動公司股票交易佣金收入增加,同時也為其所持資產帶來估值收益。 與此同時,香港IPO市場復興對雄踞亞洲投行金字塔頂的中信證券構成利好。近期股票融資活動再度升溫,眾多中國企業爭相把握機會,利用香港這一面向全球投資者的市場籌集新資金,以支持業務擴張,特別是海外發展。憑藉其廣泛的人脈與強大的承銷能力,中信證券在這場IPO盛宴中佔據吸金制高點,有望從大量新股上市中獲取可觀手續費收入。 中信證券傭金收入結構顯示,內地及香港兩地股市繁榮正全面提振其多元化業務。首先,經紀業務淨佣金收入三季度同比增長51%至約110億元,佔公司季度收入總額近半。 中國股市持續升溫 如此表現實屬意料之中,今年7月至9月期間,中國股市表現火熱,上證綜指漲幅逾12%,而以科技股為主的深證成指更飆升超過30%。強勁市況推升交易量激增,券商傭金收入水漲船高。特別是中信證券憑藉其行業龍頭地位與品牌規模,在吸引散戶投資者使用其股票交易服務方面擁有明顯競爭優勢。 經歷長期低迷後,港股IPO市場強勢復蘇,中信證券的投行業務佣金收入順勢勁增32%至37億元。今年首九個月,共有66家公司在港上市,集資約23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增逾200%。該數據令香港遙遙領先紐約等國際金融中心,重奪全球最大IPO市場桂冠幾無懸念。 僅在10月截至本周三,已有57家公司向香港交易所遞交新的或更新的上市申請,平均每天超過四宗,即使月初因中國「十一」黃金周假期導致市場短暫放緩,申請活動仍保持活躍。 這波新股熱潮為中信證券帶來豐厚收益。該公司在亞太地區(不含日本)投行手續費收入排名第一,今年港股每3宗IPO申请就有一宗由其操刀。其中包括寧德時代(3750.HK;300750.SZ),這家全球最大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於5月在港集資超過50億美元,創2021年以來港股最大IPO规模。 最新的個案是挖掘機製造商三一重工(6031.HK; 600031.SH),本周剛完成募資16億美元的港股重磅IPO,亦由中信證券擔任承銷商。 公司的資產管理部門收入亦上升16%,達87億元。雖較另兩大業務增速稍顯溫和,但在當前中國經濟環境下,眾多企業尚難以實現兩位數增長,已屬難能可貴。 不過,中信證券的順境能否持續猶未可知。當前A股市場高漲情緒或難以為繼,其與消費疲軟、地產低迷等經濟結構性短板已然脫節,更遑論中美貿易摩擦壓力。中國三季度GDP同比增長4.8%,創年內新低。 此類隱憂或成下季度考量要素。當下,投資者不僅湧入A股,更競相增持中信證券股票(H股年內漲幅56%),因其被視為中國市場的投資風向標。目前,該股市盈率達17倍,高於主要競爭對手中金公司(3908.HK; 601995.SH)14倍與國泰君安(2611.HK; 601211.SH)7倍的估值水平。 目前,中信證券無疑正處於最有利的位置。但真正的問題在於——它能否長期維持這種勢頭?當投資者最終意識到中國經濟可能無法支撐當前的樂觀情緒時,這波行情是否會遭到現實檢驗、從而削弱其優勢,仍有待觀察。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海辰儲能營收飆升 更新香港IPO申請

儲能企業廈門海辰儲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周一提交香港IPO更新申請,顯示其在2025年仍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69.7億元(約合9,800萬美元),同比飆升224.6%,毛利潤激增逾10倍至9.16億元。 海辰儲能創立於2019年,是全球頂尖的儲能系統(ESS)電池及成套設備製造商之一。公司提供針對多元應用場景定制的儲能產品與解決方案,業務貫穿全產業鏈——從儲能電芯到集成儲能系統和端到端解決方案。 公司處於儲能需求爆發式增長的風口中,也是首家在美國本土生產儲能系統的中國企業。自去年起已實現調整後盈利,今年上半年延續此態勢,經調整淨利潤達2.47億元,正快速邁向全年淨利轉正的目標。 海辰儲能憑借差異化技術構築顯著競爭優勢,尤其在長時儲能賽道擁有很大的領先優勢。公司強調其系全球首家推出容量超1,000安時儲能電池的企業。 公司規模化生產覆蓋587安時與1,175·安時等多規格儲能電芯,形成適應電力和工商業場景的產品矩陣。公司亦是業界首家實現314安時儲能電池量產的企業。 陽歌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