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36.HK
JF SmartInvest headquarters

受中國股市牛市行情的推動,這家投資教育機構的產品需求強勁,去年儘管上半年虧損巨大,但全年淨利潤大幅增長

重點:

  • 九方智投控股預計,儘管上半年虧損巨大,但2024年全年淨利潤將增長36%至47%
  • 出現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反轉,主要是一系列刺激中國經濟的政策推動,讓中國股市上漲,帶動人們的交投意欲

 

梁武仁

這次反轉,堪稱了不得。

股票交易教育機構九方智投控股有限公司(9636.HK)在去年下半年強勢回歸,因在中國股市大漲的背景下,市場對其產品的需求飆升。這是該公司上週一髮布的正面盈利預告的主要內容。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強勁反彈只是突顯了九方智投的致命弱點,這種弱點源於它嚴重依賴中國股市的漲跌,而其創收模式更是讓情況雪上加霜。

這種依賴以及由此導致的公司業績波動,在與股票交易相關的整個行業中都很常見。市場反彈時,投資者對股票交易的興趣通常會急劇增加,從而為券商、信息提供商,和九方智投這樣的教育機構帶來豐厚的收入和利潤。市場疲軟時,情況則相反,過去四年來,市場疲軟困擾著該行業的大部分領域。

九方智投在提交的文件中表示,預計去年的淨利潤將在2.6億元(3,600萬美元)至2.8億元間,較2023年的1.91億元增長36%至47%。這樣的盈利增長已經足夠好了,但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九方智投在2024年上半年巨虧1.74億元,比上年同期的虧損增長了四倍多。

用這些數據進行的簡單計算顯示,九方智投去年下半年的淨利潤高達4.54億元,幾乎是上年同期取得的2.28億元盈利的一倍。

九方智投控股將其命運的急劇逆轉部分歸因於「2024年9月底,伴隨國內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落地,證券市場交易活躍度穩步攀升,投資者信心持續增強」。

公司運營著一個為投資者提供金融知識和股票交易培訓材料的平台,因此對其服務的需求,會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而起伏不定。正如九方智投所說,由於擔心中國經濟放緩,投資者長期以來對中國股市一直避之不及,但自去年9月以來,中國股市一直處於牛市行情。

在香港上市的中國股票為成分股的恒生中國企業指數,過去六個月內上漲了約36%,而追蹤內地上市公司表現的上證綜合指數則上漲了18%。這些漲幅標誌著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情緒發生了明顯轉變,在此之前,中國股市已經低迷了三年多。

九方智投的股價牛市行情更為驚人,在過去六個月內上漲了三倍多,其中自盈利預告發布以來上漲了33%。尚不清楚在最新的盈利預告發布前,是什麼推動了其股價的飆升,不過投資者可能是出於上面給出的原因而押注了這種改善。

任何進行此類押注的投資者肯定都是對的,公司去年全年的總收入為35億元,較2023年增長近50%。根據中期報告,公司去年上半年的總收入僅為9.3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6%。這意味著九方智投下半年的收入佔2024年總收入的70%以上,其中大部分可能來自9月股價反彈的最後四個月。

艱難時期

去年下半年之前,九方智投面臨困境,因其財務狀況隨著中國股市的長期疲軟而惡化。2023年,其收入增長速度從上一年的27%放緩至令人失望的6%,盈利能力更是每況愈下。因此,2023年的淨利潤下降了一半以上。公司在下半年實現了盈利,彌補了前六個月的虧損,從而保持了全年的盈利。但到了去年上半年,公司再次陷入大幅虧損。

除了容易受到整體股市低迷的影響外,公司的商業模式也讓一些投資者心存疑慮。九方智投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投資教育產品「九方智投旗艦版」,和更實惠的金融信息軟件產品「九方智投擒龍版」。

這些產品提供不同級別的服務,從基本的股票性能工具包和在線教程,到直播課程和量身定制的咨詢服務。客戶必須提前支付軟件或服務費用,但他們有權請求退還合同期內未使用服務的費用。

九方智投最初僅在訂閱期間根,據用戶使用的服務將預付款項計為收入,而將其餘部分作為合同負債。然後,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將未結賬單計為收入——前提是訂閱者繼續使用服務。如果訂閱者決定不再繼續,公司將退還未使用服務的費用,並失去原本會成為收入的部分。

也就是說,並非所有產品銷售都會轉化為收入。當投資者因市場疲軟而陷入困境時,九方智投可能會面臨退款請求增加。去年上半年,「九方智投旗艦版」的退款率比2023年上半年增加了一倍多,達到30%,由此可見一斑。

公司試圖通過推出新產品來增加收入,包括一款名為「易知股道」股票學習機的設備,這本質上是一款配備該公司軟件的平板電腦,旨在讓用戶更方便地使用其服務。但這種增量式的產品,是否能帶來顯著的收入增長值得懷疑。

因此,九方智投的命運仍將不可避免地與圍繞中國股市的情緒聯繫在一起。在當前這樣的時刻,這可能是件好事,尤其是圍繞中國人工智能初創企業的炒作,進一步提振了整個市場情緒。

經歷了最近的反彈後,九方智投當前股價是它2023年上市定價的一倍多,按照公司最新的利潤預測計算,其市盈率(P/E)相對較高,為57倍,市銷率(P/S)為7倍。相比之下,富途控股(FUTU.US)市盈率則低不少,為27倍,不過這家在線券商的市銷率更高,為10倍。

但當所有這些欣喜情緒消退時,這在所有的股市反彈中都是不可避免的,九方智投可能會受到與其反彈同樣劇烈的打擊,最終或會使其股價回調。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字節跳動為獅騰提供AI設施

電商企業獅騰控股有限公司(Synagistics)(2562.HK)周二宣布,將使用字節跳動提供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開發為商戶提升效率的工具。 根據公告,總部位於新加坡的獅騰將與BytePlus合作,後者將提供Skylark大語言模型及數據分析工具,助獅騰開發為亞洲市場量身定制的下一代企業應用,雙方未披露合作財務條款。 週二下午交易時段,獅騰股價下跌5.3%。公司於去年9月通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方式在香港上市,成為港交所2022年推出SPAC後,首家以此方式上市的企業。當前股價較SPAC上市首日收盤價累計上漲約7%。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螞蟻擬分拆海外業務赴港上市

財新引述消息人士報道,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集團,計劃將其海外業務部門「螞蟻國際」在港交所上市。螞蟻目前正在就潛在上市事宜與監管機構進行溝通。 在新加坡註冊的螞蟻國際,業務規模約佔集團總收入的20%。該公司擁有四大核心產品線:跨境支付平台Alipay+、國際收單業務安通環球(Antom)、跨境匯款服務萬里匯(World First)以及創新支付解決方案Bettr,涵蓋消費者端支付、商戶端收單及企業間跨境結算等全方位金融科技服務。 螞蟻國際董事長由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兼任。 2020年,螞蟻原本計劃在上海與香港兩地同時進行總額達370億美元的首次公開募股(IPO),但最終遭中國監管部門叫停,其後被迫重組並遭罰款近10億美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Janbon makes silver powder for solar cells

太陽能行業困境持續 建邦高科上不逢時

即便業內很多下游企業陷入虧損,這家太陽能電池材料生產商去年仍保持了盈利 重點: 建邦高科申請赴港上市,去年收入增長了42% 這家用於生產太陽能電池銀漿的銀粉供應商利潤微薄,在太陽能行業仍處於危機之中,公司可能也會陷入虧損 陽歌 香港IPO市場目前可能很火爆,各行各業的公司在經歷了三年的疲軟後紛紛開始融資。但太陽能公司卻明顯缺席了本輪熱潮,因這個曾經炙手可熱的行業,正在經歷供應嚴重過剩引發的痛苦回調。 儘管面臨如此巨大阻力,建邦高科有限公司仍申請赴香港上市,試圖憑借其領先的銀粉生產商的地位吸引投資者。銀粉可用於生產銀漿,而銀漿是所有太陽能電池的關鍵材料。即使在鼎盛時期,建邦高科看上去也有點懸,因為產品高度商品化,導致利潤率極低。在行業如此動蕩的時期,公司可能難以激起投資者的太大興趣。 雖然面臨諸多動蕩,建邦高科在過去三年仍保持盈利,至少以年為單位是如此。但上周五提交的上市文件並未按季度拆分數據,我們懷疑公司可能也和很多太陽能同行一樣,在去年底和2025年第一季度陷入了虧損。 領先的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晶科能源(JKS.US;688223.SH),以及多晶硅的龍頭生產商大全能源(DQ.US;688303.SH),都印證這個行業的困境。兩家公司在不久前的報告稱,第一季度不僅淨利潤出現虧損,毛利潤也陷入虧損——這意味它們的產品售價低於成本。 晶科能源和大全能源的股價今年迄今已下跌逾30%,目前接近五年來的最低點,行業困境可見一斑。週一,花旗將晶科能源的股票評級從「買入」下調兩級至「賣出」,稱該行業的困境看不到盡頭,導致晶科能源的股價進一步下跌。 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很難相信晶科能源和大全能源等下游企業不會向建邦高科這樣的上游供應商施壓,要求降價。 雪上加霜的是,近期銀價持續攀升,抬高建邦高科自己的生產成本,侵蝕公司利潤率。建邦高科披露,幾乎佔其全部生產成本的硝酸銀價格,已從2020年的每公斤3,100元,漲至去年的每公斤4,000元,預計還將持續上漲,到2029年達到每公斤5,400元。 利潤率下滑 建邦高科的優勢之一是歷史相對悠久,這幫助它佔據了中國光伏銀粉市場近10%的份額,成為國內最大的供應商。建邦高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10年,當時建邦膠體材料有限公司在山東濟南成立,專門生產彼時尚處於初期的新能源和先進材料。 該公司早在2012年就開始進行銀粉研發了。2014年,它建成了中國最早的銀粉生產線之一,但直到五年後的2019年才開始工業規模生產。2023年底,公司成為國內首批能夠生產新一代太陽能產品(如PERC、TOPCon、HJT和xBC電池)所需高級銀粉的公司之一。 隨著行業一派繁榮,建邦高科的業務也蓬勃發展。上市文件顯示,公司2023年收入增長58%,至27.8億元,去年又增長42%,達到39.5億元。正如前文所說,公司主要的材料成本硝酸銀去年佔收入的96.7%,略高於2023年的96.1%。 幸運的是,建邦高科不需要大量其他支出來運營業務,主要是因它的產品高度專業,客戶數量有限,競爭相對較少。過去三年,公司的銷售、營銷和研發支出相對穩定,不過去年行政成本幾乎翻了一番。 但即便翻了一番,行政成本規模也相當小,去年僅相當於收入的0.4%。能印證這一點的是,公司去年底的員工總數僅為93人,與上年持平,相比於2022年的84人沒有增長多少。 硝酸銀成本高昂,導致公司毛利率相當低,去年僅為3.4%,低於2023年的3.9%。過去三年,該公司每年都保持盈利,儘管利潤規模微乎其微,去年僅為7,900萬元。或許唯一比盈利規模更小的是建邦高科的現金,截至2024年底,其持有的現金總額僅為2,940萬元,但這其實已經是前一年1,080萬元的近兩倍了。 說建邦高科是在冒險太過輕描淡寫了,在行業持續承壓的背景下,IPO籌集到的資金或許能為其帶來一些急需的喘息空間。但我們還是認為,投資者不會對一家受困於行業重大變革的公司有太大的興趣。 建邦高科的全球競爭對手之一同和控股(5714.T),目前的市盈率僅為10倍。建邦高科最大的客戶之一聚和材料(688503.SH)的市盈率略高一些,為18倍。若估值介於兩者之間,按去年的利潤計算,建邦高科的估值將在1.5億美元左右。 這意味公司可通過上市籌集約3,000萬美元,這將為其提供部分急需的現金。說實話,我們認為投資者不會對這種上市太感興趣,不過它可能會吸引一些著眼於長遠的買家,他們不在意當前的低迷,看中的是這個行業未來重現光芒的一天。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美的上月斥5.5億回購A股

家電品牌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300.HK, 000333.SZ)周二公布,集團截至4月底止,已斥資近5.54億元人民幣(下同)回購774萬股A股,佔公司目前總股本的0.1%,每股成交價由69.5元至75.02元。 美的於今年4月9日公布回購A股方案,回購金額介乎15億元至30億元,每股回購價不超過100元,實施期限為一年。集團表示,回購是用於股權激勵計劃及員工持股計劃。 美的周二港開市跌2.5%報73港元,公司過去半年股價基本持平。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