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77.HK
Leading white-feathered broiler business suffers in profit growth, changing strategies to defy the chicken cycle

受到雞肉價格下滑影響,中國「白羽雞王」山東鳳祥上半年少賺26.8%

重點:

  • 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增長8.9%,股東應佔溢利卻下滑26.8%
  • 公司「深加工雞肉製品」(Processed chicken meat products)業務收入佔整體營收達53.4%

李世達

雞肉是中國人餐桌上僅次於豬肉的存在,相比豬肉,雞肉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較低,被許多人視為更健康的肉品。不過,由於今年雞肉產量增加,雞肉價格下行,許多雞肉養殖企業日子並不好過。

近日,中國最大白羽肉雞出口商山東鳳祥股份有限公司(9977.HK)公布半年報,受到雞肉價格下滑影響,上半年股東應佔溢利錄得6,009.4萬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6.8%。

根據半年報,鳳祥上半年收入26.5億元,按年增長8.9%,但毛利卻減少15.9%,毛利率下降2.7個百分點至8.9%,導致盈利大幅減少,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公司在此前發出的盈警中表示,雞肉製品平均售價下降是盈利下滑的主因。其中,生雞肉製品平均售價較去年同期下降約14%,深加工雞肉製品平均售價較上年同期下降約4.1%。

和豬肉一樣,雞肉養殖產業一樣有「雞周期」。當雞肉價格上行,養殖戶便會增加產量,導致供應增加,又令價格下降,養殖戶再減少產量,價格便回升,如此往復。此外,豬肉和雞肉之間還存在「豬雞共振效應」,當豬肉價格上漲時,往往也會帶動雞肉價格上漲。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國內出欄肉雞年增3%,其中,白羽肉雞出欄年增9.4%,雞肉產量年增9.2%。由於供應充足,雞肉產品收益下滑嚴重。

行業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白羽肉雞均價為每斤3.79元,按年跌幅達19.4%。中國畜牧業協會數據則指,上半年,白羽肉雞產業鏈綜合收益僅為每隻雞只有0.04元,同比減少1.84元。六個月中有三個月虧損,僅2月份收益處於正常水平。

因此盈利減少並非鳳祥一家專屬。行業龍頭聖農發展(002299.SZ)與仙壇股份(002746.SZ),上半年均預計少賺逾八成,其中,仙壇股份預計上半年歸母淨利為2,600萬元至3,400萬元,同比下降83.3%至87.2%;聖農發展則預計歸母淨利為8,000萬元至1.2億元,同比下降71.9%至81.2%。

聖農發展直言,公司受雞肉價格下跌影響的利潤超過10億元。

逆周期拓加工業務

為了降低雞周期的影響,實現多渠道多元發展,不少雞肉養殖企業紛紛向加工食品與預製菜領域發展。鳳祥一直在此方面努力,至2021年相關收入已佔整體收入超過一半。

鳳祥的「深加工雞肉製品業務」,目前已發展出「鳳祥食品」、「優形」及「五更爐」等品牌,產品包括雞肉熟食製品(可即食)、雞肉半熟食製品(需加工烹煮)及調味雞肉製品等。

其中「優形」品牌推出主打健康低脂的單品,如「優形低脂雞胸肉丸」與「優形嫩感MIX雞胸肉」等都大受歡迎。此外,優形也與連鎖會員店開市客(Costco)中國區達成合作,定製產品已在旗下門店上市。

上半年,鳳祥深加工雞肉製品銷量按年增20.1%,產生14.1億元收入,佔公司總收入的53.4%。而公司在出口業務上也頗有斬獲。目前出口目的地包括向日本、馬來西亞、歐洲、中東、韓國、蒙古及新加坡等。上半年出口業務收入達7.7億元,按年增長20.1%,出口業務佔比提高2.7個百分點至28.9%。

雞肉價曙光初現

業務層面以外,2022年由於母公司鳳翔控股旗下的祥光銅業債務爆雷,集團股權被拍賣,創始人劉學景因此出局,鳳翔業務由太盟集團接手。後者接手後積極為公司輸血,提供循環貸款融資幫助業務發展,促使公司股價回升,也引來中東投資。

2023年8月,中東主權財富基金阿布扎比投資局下屬機構Platinum Peony B 2023 RSC Limited認購鳳祥9.9%股權,涉資約2.4億港元,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從大環境看,雞肉供需在今年下半年迎來轉機。7月中旬,由於國外家禽疫情暴發,中國暫停從巴西進口雞肉等家禽製品。受此影響,雞肉價格出現上漲。與此同時,整體產能也開始放緩,行業預測第四季度產能將下降,也會為價格帶來支撐。

經歷雞周期的波動與經營權的移轉,鳳祥仍能持續在各項業務上取得成長,可以證明公司維持穩健運營的能力。市盈率方面,鳳祥約為8.2倍,低於仙壇股份的33倍與聖農發展的29倍,公司估值似乎被低估。考慮到鳳祥在食品加工與出口業務上的成長,股價並非沒有機會谷底反彈,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Chaoju is an eye hospital

沉寂一年多後 朝聚眼科重啓收購擴張模式?

這家私立醫院及診所運營商宣布了兩項新收購計劃,或標誌著其去年一度沉寂後,公司重返收購賽道 重點: 朝聚眼科宣布,計劃全資收購寧波一家由其控股的眼科機構,同時收購寧夏地區另一家機構70%的股權 公司去年下半年營收縮水,利潤驟降30%,正努力重拾增長    陽歌 對民營醫療機構來說,在中國國家醫保體系外生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是中國數千家醫保體系之外的民營醫院及診所經營者近年獲得的教訓,它們試圖通過提供眼科、牙科及整形外科等自費醫療服務盈利。然而,在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消費者正收緊非醫保覆蓋的自費醫療項目支出。 伴隨業務停滯甚至出現萎縮,部分企業正試圖通過收購擴張重振股價。朝聚眼科醫療控股有限公司(2219.HK)即為其中一例。該公司周一宣布,計劃收購兩家醫院,分別位於浙江寧波市與寧夏的吳忠市。 兩項收購看似旨在重新吸引投資者關注。2021年IPO時,朝聚眼科一度被寄望成為中國眼科行業分散格局的整合者。上述兩筆交易都缺乏亮點(下文將詳述原因),但更具象徵意義的是,在長達一年多未進行重大收購後,此舉可能標誌著該公司重啓收購模式。 最新公告顯示,朝聚眼科對兩家機構的收購金額都不高,折射出此類機構的盈利困境。其中較大規模的交易,朝聚以1,400萬元(200萬美元)收購寧波博視眼科醫院有限公司37%的股權,該機構整體估值約3,800萬元。 需要指出的是,朝聚眼科原本已持有寧波博視63%的股權,早已是該機構控股股東,並將其納入財報合併範圍。因此,嚴格來說此項交易不構成收購。 第二筆交易則構成實質收購。朝聚眼科將以約500萬元,購得吳忠市雲視康眼科醫院有限公司70%的股權。該作價顯示,這家機構總值僅714萬元(約100萬美元),遠非大額交易。 朝聚眼科公告稱:「本次收購系既定戰略規劃組成部分,公司將進一步整合浙江及寧夏的醫療資源,通過多點布局,增強行業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有效應對市場風險。」 朝聚眼科選在7月1日香港公眾假期前披露交易,投資者反應需待周三開盤後顯現。不過,考慮到交易總額僅2,000萬元(不足300萬美元),市場反應平淡也不足為奇。 民營醫療機構熱度不再 朝聚眼科近期股價表現,反映出整體民營醫療板塊的低迷情緒,其股價年內維持橫盤。該公司總部位於內蒙古,2021年IPO時因有望整合高增長賽道而備受矚目,但此後表現多遜於預期。其港股最新收盤價為2.85港元,較10.60港元的發行價已跌逾70%。 朝聚眼科股價表現絕非個例,其當前9.2倍的市盈率雖顯著低於藥品及醫療器械板塊同業,卻與民營牙科機構現代牙科(3600.HK)9.9倍、醫美連鎖機構完美醫療(1830.HK)10倍估值相當。 IPO之後,朝聚眼科看似一度頗為活躍,走出內蒙古大本營後展開較為激進的收購。截至2021年末上市不久,該公司運營17家眼科醫院及24家視光中心;至2022年,又新增7家醫院及兩家視光中心。 2023年,朝聚眼科延續擴張節奏,新增10家機構(7家醫院+3家視光中心),至當年末,其網絡擴大至31家醫院及29家視光中心。然而,此後擴張戛然而止,去年全年顆粒無收。去年年初,雖宣布以3,680萬元收購北京明玥眼科診所有限公司的計劃(屬較大規模交易),但今年4月披露的年報顯示,這家醫院沒有被合併納入財務報表,表明該交易並未完成。 伴隨併購停滯,朝聚眼科也開始受到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去年全年勉力實現2.6%的營收增長,總額達14.1億元。但結合年報及去年上半年數據測算,其去年下半年營收出現0.9%的負增長(上半年則同比增長6%)。 去年,該公司毛利率下滑近兩個百分點至43.5%(2023年為45.4%),反映出在運營成本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就診人次及客單價承壓,導致盈利能力萎縮。 受此影響,該公司去年全年淨利潤同比下降12%至1.86億元(上年同期為2.21億元)。數據顯示,其去年下半年淨利潤同比大跌30%,遠高於上半年降幅8.8%。 朝聚眼科確實擁有充足的併購資金。截至去年末,公司賬面現金達7.81億元,較上年同期的4.63億元大增。最新公告或預示,該公司準備重啓併購模式。若能鎖定優質標的,或可提振其股價,但仍需對當前疲軟經濟環境下財務不穩的資產予以警惕。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譚仔國際私有化獲高票通過 8月19日除牌

香港米線品牌連鎖店譚仔國際有限公司(2217.HK)周一宣布,私有化方案已獲高票通過,將於7月28日最後交易,並於8月19日收市後正式除牌。 根據公告,私有化方案於法院會議中獲99.7%贊成票,反對票僅0.29%;獨立股東的反對票僅佔0.13%。在特別股東大會上,持股74.25%的大股東亦投下99.96%贊成票。 譚仔國際控股股東東利多控股(3397.T)於今年2月提出私有化計劃,作價每股1.58港元,較2021年上市價為3.33元低52.6%。譚仔指,公司在海外擴展方面未能充分發揮效力,而大股東東利多擁有相關資源及專業知識,可支持公司更有效擴展海外業務及加強內部以應對行業逆境的挑戰。 截至今年3月底的年度,譚仔全年純利按年下跌32.7%至7,984萬港元,收入錄得28.4億元,上升3.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Zijin does resources

簡訊:紫金礦業申請分拆國際黃金業務在港獨立上市

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899.HK)宣布,其國際黃金開採部門已於周一向港交所提交分拆上市申請。公司補充稱,港交所已確認其可推進分拆及獨立上市計劃。 在公告發佈的同時,紫金黃金國際有限公司的上市申請文件也於周一在香港交易所網站刊載,由摩根士丹利和中信證券擔任承銷商。公司披露其營收從2023年的22.6億美元攀升至近3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33%,部分受益於金價飆升。同期利潤從2.3億美元躍升至4.81億美元,增長逾一倍。 紫金礦業於5月首次披露剝離紫金黃金國際分拆上市的意向,稱此舉將加速國際化進程、提升資本管理效率並強化離岸融資與併購能力。分拆方案已於6月26日獲得公司股東大會批准。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獲本地300倍超購 泰德醫藥首掛半日升3.76%

多肽CRDMO企業泰德醫藥(浙江)股份有限公司(3880.HK)周一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盤初一度漲近4%,至中午收市報31.75港元,升3.76%。 據招股結果,香港公開發售接獲300.15倍超購,按回補機制,公開發售股份已增至840萬股,佔發售總數50%。國際發售錄得2.43倍認購。最終發售價30.6元為上限定價,集資淨額4.29億港元(5,500萬美元)。 泰德醫藥是次全球發售1,680萬股,基石投資者包括石藥集團及騰訊 前高管吳宵光創立的微光創投分別認購500萬美元股份。公司去年收入4.42億元,年增31%;淨利潤年增20.9%至5,917.3萬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