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中國領先的風電設備供應商報告,今年第二季收入和利潤均出現下滑

重點:

  • 新疆金風科技報告第二季收入101億元,同比下降9%
  • 該公司受益於全球發展可再生能源的行動,但由於核心本土市場的建築活動放緩,其利潤率正在承壓

安柯倫

過去幾年,在中國領先的風電設備製造商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208.HK; 002202.SZ)擁有或者使用其設備的風電場,巨大的風力渦輪機一直在全速運轉。但這些發動機最近也顯示出減速的跡象,該公司最新業績顯示,公司的收入和利潤在第二季度均出現下滑。

這家中國領先的風電設備製造商報告,2022年第二季度收入為101億元,這是基於該公司週五發佈的中期業績計算得出的結果。這比一季度的64億元增長了近60%,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約9%。

該公司的季度淨利潤更加不穩定,為7.07億元,按季下降約30%,按年則下降44%。利潤下滑的原因,在於上半年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28.4%,下降到24.7%。

最新的業績反映出金風科技正在經歷坎坷。隨著中國尋求在2030年實現碳峰值,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金風科技正在受益於強有力的市場地位。但它也在經歷一些成長的陣痛,現時中國佔該公司銷售的絕大部分,隨著市場開始成熟,像中國這樣的國家正逐步取消政府對新的風電開發的激勵措施。

從資料上看,金風科技今年上半年近三分之二的收入來自風電機製造和銷售;約20%來自於自有風電場的開發;近12%來自風電場建設等服務;剩下的2%來自其他來源,包括在中國營運水處理廠,這項副業的規模正在不斷擴大。

貝萊德、花旗集團和摩根大通等大型機構投資者著眼於長期,它們喜歡金風科技這樣的大型可再生能源公司,目前在該公司有投資。過去12個月,該公司在港股的股價經歷了近20港元的高峰,和略高於10港元的低谷。這只股票上周位於這個區間的中間位置,不過最新業績發佈後,週一跌了近15%,至12.58港元,表明投資者對於其增長放緩感到失望。

但是回到兩年前,該股股價僅略高於7港元。10年前,它的股價還不到2港元。如果長期保持這個趨勢,對於願意忍受短期波動的投資者來說,金風科技可能會帶來令人欣喜的回報。

從過往記錄來看,該公司不可能只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列車上的匆匆過客。受益於政府的大力支持,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熱潮在中國有深厚的基礎。新疆金風科技創立於24年前,其1萬名員工分佈在32個國家,主要是對可再生能源支援力度較大的地區。

「目前,金風科技已實現全球風電累計裝機容量超過86GW,在運維服務量超過50GW,逾44,000台運行風電機組遍佈世界。」該公司在網站上表示。

緊咬中國市場

雖然金風科技努力將自己定位為全球風電巨頭,今年上半年它近93%的收入來自中國。但該公司表示,它正在積極進軍新市場,並在其中幾個市場「取得了顯著成就」,包括在非洲和亞洲的新興市場。

除了客戶集中在中國,該公司還承認,中國政府政策的轉變、匯率的重大變化、競爭的加劇,以及新冠疫情在中國的持續影響,所有這些都可能給它的收入和利潤帶來進一步壓力。

新疆金風科技在全球風力渦輪機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競爭對手包括蘇司蘭(SUZLON.BO)、維斯塔斯(VWS.CO)、通用電氣(GE.US)、日立(6501.T)、諾德克斯(NDX1.DE)和西門子(SIE.BE)等公司。

在週一大跌之後,金風科技的港股市盈率約為13倍。這遠遠高於蘇司蘭的3.36倍,與業務多元化的企業集團日立的13倍大致相當。與許多虧損的競爭對手不同,該公司處於盈利狀態,僅這個事實就表明,投資者可能對該公司的長期前景更有信心。

雖然業務在放緩,但金風科技仍有很多值得關注的地方。按市場份額計算,它是中國最大的風電製造商,2021年成為全球第二大風電製造商。此外,高通脹、俄烏衝突和新冠疫情等全球性問題,正威脅著中國和其他地方的經濟增長,但能源消耗並沒有放緩。這個原因加上全球推動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努力,使金風科技等老牌公司在未來的發展中居於主導地位。

中國政府積極推動非化石燃料能源的發展和大規模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對該公司來說也是利好消息。3月,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發佈了《“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目標是到 2025 年,風能等非化石能源佔中國能源需求的 39%。而在6月,包括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在內的九個政府部門又出台了一個方案,提出「大力推進風電和光伏發電基地化開發」。

這樣的政策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大型機構投資者在金風科技業務風平浪靜的情況下,仍繼續投資該公司。

儘管風能是金風科技的主要業務和收入來源,但該公司也在涉足水處理業務,以求實現多元化。該公司在中國33個城市擁有68家水處理公司,日處理水規模為420萬噸。快速增長的副業在今年首六個月創造了3.73億元的收入,按年增長25%。

這表明,金風科技並不滿足於僅僅停留在風能這個核心業務上,而是忙於尋找下一個能讓風向保持順暢的重要領域。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國泰十月客貨運量齊升

國泰航空有限公司(0293.HK)周一公布十月份運營數據,國泰航空及香港快運於上月共接載逾320萬人次旅客,按月增21%;貨運量則超過15萬噸,按月增長12%。 國泰顧客及商務總裁劉凱詩表示,受惠於國慶黃金周及中秋節等多個假期,十月初由內地前往香港及全球各地的休閒出行需求顯著增長。加上香港舉行多個大型展覽,吸引來自多個長途市場的入境旅客。公司在十月的載客率高86%﹐創近年同月新高。 國泰航空於本月開通每日往返長沙的直航服務,以及每周三班往返澳洲阿德萊德的季節航班;而香港快運將於本月下旬,開通每日往返沙巴的航班。 周二國泰開市升0.8%報11.69港元,過去一年股價由低位升4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五個八十後的夢想 卡諾普藉焊接機器人闖港交所

乘著資本市場對機器人青睞有加之際,相關公司蜂湧到港上市,主打工業機器人的卡諾普,成為最新一家搶上港交所的機器人公司 重點: 公司去年在製造焊接機器人的收入位列全國第一 盈利仍不穩定,去年虧損1,294萬元   劉智恒 內地紅得發紫的機器人企業宇樹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王興興近日表示,如果說過去十年是機器人的「萌芽與探索」期,那下一個十年將是「生長與綻放」,機械人將從「能運動」走向「能做事」,從「行業工具」升級至「生活夥伴」。 機器人仿彿已成為未來不可或缺的工具,在資本市場上,相關企業炙手可熱,一家接一家搶著到香港上市,令機器人逐漸成為港股一個重要板塊。眼見機不可失,成都卡諾普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也不甘後人,近日已遞交上市申請。 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5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6%,更賺844萬元。相比眾多香港上市的機器人公司,表現可算不俗;畢竟在港上市的同類公司,能有盈利的簡直屈指可數。 卡諾普的業務主要有三大類,分別是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及具身智能機器人。當中又以工業類的焊接機器人為主,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以2024年的收入計,在焊接機器人上排名第一,另外在金屬及機械加工行業機器人應用方面,在中國亦屬領先企業。 夢想成真 卡諾普的成立,是五個八十後年輕人夢想成真的故事。2012年,當時工業機器人主要靠海外入口,鄧世海與四名朋友深信,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本土製作的機器人將成未來主流,於是拼湊起50萬元資本,頭也不回就向夢想直奔。 由於資金緊絀,他們選擇在成都龍潭大學生創業園的一個小間開展起業務,並以零部件為起步點,專注於業機器人控制器。經多次嘗試、失敗、摸索,卡諾普的控制器漸漸得到市場認可。但長久做零部件始終不是辦法,要突破,就要轉型做整機(即製作整台機器人)。 當時幾位創始人也曾為此爭論不休,畢竟要轉型,除了放棄現時的舒適區外,更要斥重資冒險,一旦失敗,似乎就無路可退。可幸這一役押對了注,公司在焊接機器人方面做出成果,亦先後獲四輪融資,讓卡諾普茁壯成長。 業績起伏不定 卡諾普在一眾規模龐大的對手中取得盈利,在資本市場亦屬一賣點。然而,細心分析,其業績極為波動。2022年取得盈利2,826.5萬元,但2023年就跌到168.8萬元,去年更加錄得虧損1,294.4萬元,今年上半年則能扭虧為盈。可見公司在業務上仍未能企穩陣腳,能否持續穩定有盈利,尚屬言之過早。 至於公司的現金流,表現亦不穩定。2022年經營活動所得的現金流達2,670萬元,但2023年及2024年分別流出3,088萬元及1,775.6萬元。直至今年上半年,才有現金流入888萬元。 另外,佔公司超過五成收入來源的焊接機器人業務,市場增長並不十分吸引。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中國焊接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70億元擴大至2024年的8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只為4.4%。預計市場從2025年的93億元,增長到2029年的15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亦只為13.4%,別忘記這個還屬估計數字。 未具絕對優勢 事實上,卡諾普即使位列全國焊接機器人製造商第一位,但其營業額亦只是1.37億元,緊隨其的第二及第三名,分別收入1.28億元及1.2億元,與卡諾普的差距十分接近。因此卡諾普在行業中,並非佔據一個絕對優勢,隨時可被對手超越。 相反,卡諾普另一強項的金屬及機械加工工業機器人,雖然在中國市場位列第三,但第一位及第二位的對手,收入分別是9.39億元及7.33億元,業務規模遠遠拋離卡諾普,相信要趕上首兩大競爭者並不容易。 香港上市的純機器人公司中,規模較大的優必選(9880.HK),去年收入13.05億元,市銷率達44倍;極智嘉(2590.HK)去年收入24億元,市銷率12.3倍。與兩家公司比較,卡諾普的收入相對少得多,即使因目前熾熱市況而給予其25倍市銷率,市值亦不到50億港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huangxin does resources like aluminum

簡訊:創新實業首掛收升32%

電解鋁生產商創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2788.HK)周一在香港首日掛牌,股價大幅上漲。公司以每股10.99元發行5億股,位於發行價區間上限,共集資53.1億元。 該股開盤報15.2元,較發行價上漲38%。在周一午盤交易時段,股價雖有回落,但收市仍升32%報14.59元,漲幅達32%。本次公開發售,香港本地投資者認購部分超額逾400倍,國際配售超額認購約為18倍。 創新實業披露,今年前五個月,實現營收72.1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2.6%。但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盈利同比下降14.4%至8.56億元。公司計劃將約半數集資用於擴大海外產能,包括建設鋁電解槽熔煉設施;另有40%資金將用於建造綠色能源發電站及採購相關設備。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huangxin does resources like aluminum

簡訊:博泰車聯悉售阿維塔股權 套現6,244萬元

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供應商博泰車聯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889.HK)上周五公布,旗下非全資子公司湖州創晟馳銘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已與蕪湖恒和三號創投基金簽署協議,出售所持電動車製造商阿維塔科技(重慶)有限公司0.24%股權,作價約6,244萬元(877.84萬美元)。交易完成後,博泰將不再持有阿維塔任何股權。 此次交易是公司過去半年連續數次減持阿維塔股份的延續。博泰在今年港股IPO前後,分別出售合計0.67%及0.04%股權,加上是次出售,累計已處置0.91%持股。公司表示,交易可鎖定投資收益並改善現金流,同時降低因公允價值波動對短期業績帶來的不確定性,並將所得款項用作一般營運資金。集團預計出售稅前虧損約834萬。 阿維塔科技成立於2018年,是一家聚焦高端智能電動車的製造企業,核心股東為長安汽車及寧德時代,華為則作為合作夥伴,為期提供智能輔助駕駛算法、智能座艙等智能化部件。早前有媒體報道,阿維塔曾計劃今年10月在香港遞交上市申請,但並未實現。 博泰車聯周一低開,至中午休市報179.4港元,轉升5.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