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提供物聯網平台即服務(PaaS)的公司指出,通貨膨脹、芯片短缺造成了核心物聯網設備客戶需求的起伏不定

重點:

  • 塗鴉智能第三季度的收入增長44.9%,稱高運價和全球通貨膨脹等因素影響了對智能互聯産品的需求
  • 可能源於過度渲染的政治因素,與同行相比,該公司股價略顯低估

‘陽歌

我們無法左右全球局勢,但我們正在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意。

這是來自物聯網平台即服務供應商塗鴉智能(TUYA.US)的關鍵要點,其最新公布的季度業績繼續顯示出,增長依然强勁,但也比上半年有所下降。

該公司表示,全球疫情的多重影響,加上政府的相關應對措施,抑制了消費者對照明和家用電器等智能産品的需求,而這些産品是其客戶的收入來源。這類可遠程控制幷從互聯網獲取信息的産品,被統稱爲“物聯網”(IoT)。

“當我們現在站在第3季度回顧上半年,在寬鬆貨幣政策下,全球市場上充足的貨幣供應帶來的消費熱潮基本遮蓋了由於疫情反復、芯片短缺以及海運運力不足等因素造成的全球供應鏈紊亂,以及各類産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塗鴉智能創始人兼CEO王學集在業績報告的附言中說道。

他還補充說,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消費者的購買力下降,優先考慮生活必需品,而不是像IoT電子産品這樣的衝動消費物。按理說,這些因素大多是暫時性的,當形勢恢復到更接近疫情前的水平時,該公司可能會在一年內回歸以前的增長軌道。但至少現在局面動蕩依舊。

塗鴉智能公布第三季度收入爲8,560萬美元,同比增長44.9%。雖然這樣的數字會讓許多公司艶羨,但增速較上季度已經放緩。它的核心IoT平台即服務業務,佔收入的85%,增長了37.4%。而快速增長的軟件即服務(SaaS)業務在一定程度上對此有所彌補,雖然比主營業務規模還小很多,但該業務增長了三倍,達到560萬美元。

在最新的公告中,該公司還提及,客戶對其新開發的私有雲服務表示出興趣,暗示著另一個潜在的新增長點。

該公司預計第四季度的收入將在7,200萬美元到7,700萬美元之間,去年同期數字爲6,300萬美元。

儘管總部在中國,名字聽起來也很洋氣,塗鴉智能最近一直在花大力氣向世界展示,它是一家全球性公司。本月早些時候,它宣布與巴西照明公司Gaya建立新的合作,而在這之前幾天,它才與另一家知名的全球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聯合發布了一份報告。

它的客戶群相當國際化,在美國、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之間幾乎是均勻分布,各佔三分之一,其大牌客戶和合作夥伴的名單包括了美國的谷歌和歐洲的電信服務提供商Orange。比利時Orange甚至對最近成爲爭議熱點的更爲廣泛的安全話題發表了評論,稱塗鴉的産品“可靠安全”。

儘管全球形勢不利,該公司在第三季度繼續簽下新客戶和開發者。這兩個數字都比6月底增長了約15%,到9月底,其核心物聯網平台即服務業務客戶達到3,000個,開發者總數超過44.6萬。其毛利率也提高了8.2個百分點,達到42.6%。

但是運營費用的大幅躍升——首當其衝的是研發支出增加約150%——導致該公司的淨虧損從一年前的1,320萬美元擴大到4,790萬美元。塗鴉智能3月的IPO籌集了約9億美元,使該公司的現金相對充裕,截至9月底賬戶有12億美元。因此,現金在短期內都不會是問題。

市值被低估

在業績公布前,該公司股價在周二的常規交易時間上漲2.7%,在業績公布後的盤後交易中基本持平。 

除了全球經濟因素外,該公司上市後面臨的最大挑戰來自政治層面。今年9月,它受到了一些美國政客的攻擊,他們指責這家公司構成了數據安全風險——塗鴉智能立即否認了這一說法。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也開始實施自己的數據安全法,這給其他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蒙上了一層陰影,比如滴滴出行,以及卡車服務公司滿幫集團。

塗鴉智能的客戶群和服務器的全球性分布,會减少它受到中國數據安全法的影響,但面對山雨欲來之勢,塗鴉智能或者其他相關公司的真實業務情况,也變得雲山霧罩,讓人難以辨識。

塗鴉智能3月份上市的時候發行價爲21美元,由於市場看好其强勁的增長前景,股價一度漲至26.65美元。但之後,它的股價基本一路下滑,除了該公司在8月底宣布2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後,曾經出現過短暫的反彈。截至9月底,該公司已回購的股份約爲2860萬美元,顯示了它對未來充滿信心。

儘管如此,該股目前的交易價格接近歷史最低點,與全球同行相比,它的市值被嚴重低估了。

分析師群體仍然繼續看好塗鴉智能,這可能是因爲這類分析師更關注財務問題而不是政治。雅虎財經調查的八位分析師當中,有三位給予塗鴉智能“强力買入”評價,比上個月多了一位。另有五人的評級是“買入”。他們給出的平均目標價是14.40美元,幾乎是該股近期交易價格的三倍。

雖然分析師通常將目標價定在高於公司實際價格的水平,但差距大到三倍的情况是相當罕見的,這至少表明,金融專家認爲該股被嚴重低估了。

該公司目前的市值超過30億美元,市銷率(P/S)爲10倍,對於一家成熟的公司來說,這個數字是相對較高的,但對於塗鴉智能這樣一個處在高增長領域的年輕公司來說,實際上算很低的。相比之下,數據倉庫商Snowflake(SNOW.US)的市銷率高達 140倍,而網絡基礎設施和安全提供商Cloudflare(NET.US)的市銷率也高出一大截,爲110倍。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Seeking a profile boost, Boxihe pivots to Hong Kong IPO

騰訊及啟明創投撐腰 伯希和轉攻港股上市

戶外服品牌伯希和正申請在港上市,由於中國內地性能戶外服飾人均支出仍遠較美日低,伯希和所處的市場仍有一定提升空間 重點: 獲騰訊及啟明創投入股 廣告開支佔比高,拖低2025上半年純利增長   白芯蕊 中國零售業有回暖跡象,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升3%,好過市場預期,加上港股氣氛仍熾熱,除科技股尋求在香港上市外,高性能戶外服飾及裝備品牌商伯希和戶外運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最近也在港遞交上市申請文件。 集團前身為險峰服裝,由公司主席劉振2006年成立,最初只是經營海外品牌服裝出口貿易,2012年推出旗艦品牌伯希和,隨著品牌迅速獲得認可,市場份額不斷擴大,按2024年零售額計算,伯希和躋身中國內地三大本土高性能戶外服飾品牌,市場份額達5.2%。 騰訊持股逾一成 伯希和原先計劃在內地深圳交易所上市,但集團稱由於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市場,能提供進入國際資本市場渠道,增強融資能力及股東基礎,因此轉到香港尋求上市。 上市前,集團股東陣容強大,當中包括騰訊(0700.HK)及内地知名風險投資機構啟明創投,分別持有10.7%和5.4%股權,至於大股東為劉振及其配偶花敬玲,合共持有63.2%股權。 雖然2019年全球爆發新冠疫情,但無阻戶外服飾行業增長,單是中國市場規模從2019年1.7萬億元,增長至2024年2.03萬億元,複合增長達3.1%,當中伯希和主攻的功能性服飾的市場增長更快,同期複合增長達10.3%,佔2024年中國戶外服飾行業規模的23.9%,達4,843億元。 隨著戶外活動越來越受歡迎,消費者越發重視服飾的技術特性、耐用性及功能性,市場估計到2029年市場規模達8,231億元,相當於2025年至2029年複合增長加快至10.9%。 尤其是中國高性能戶外服飾人均支出仍低,參照2024年數據,人均支出僅73元,對比美國及日本,其人均支出分別達440元及170元,明顯落後一大截,意味中國高性能戶外服飾未飽和,伯希和作為龍頭之一,未來仍有增長空間。 第二大衝鋒衣褲 特別是伯希和在衝鋒衣褲行業表現突出,更是中國第二大衝鋒衣褲品牌,衝鋒衣褲為高性能戶外服飾重要類別,為在戶外活動中抵禦極端天氣而設計的高性能外套,公司在2024年市場份額6.6%,平均售價為400至1,000元,該業務在2024年及2025上半年毛利達5.81億元和2.3億元,佔集團總毛利的55%和40%。 在銷售上,內地線上零售生態發達,伯希和以網上直接面向消費者(DTC)模式和電子商務平台為主,例如天貓、抖音及京東,當中線上門店數量由2022年的37家,增至2025上半年的62家,至於透過旗艦店及向電商平台銷售所產生的收入,便分別佔集團總收入76.5%和70.7%。 除線上佈局外,伯希和為增加與消費者互動及黏性,正擴大線下銷售渠道,截至2025年6月底,集團擁有163家線下零售店,主要位於內地一線及二線城市未來亦計劃穩步實體零售店網絡,重點關注經濟實力強勁兼戶外消費潛力高的城市。 廣告佔比逾四成 儘管集團積極佈局線上與線下業務,帶動2024及2025上半年銷售收入增長94%和62.3%,但純利增長卻明顯放慢,由2024年按年升86.3%,大幅放慢至2025上半年的3.7%增幅;其中集團銷售及分銷開支佔比大幅攀升,分別由2023年和2024年的30.5%和33.2%,急增至2025上半年的41.5%,最終拉低伯希和純利增長。 環顧香港上市的內地體育用品股中,包括安踏體育(2020.HK)、李寧(2331.HK)及特步國際(1368.HK),目前的預期市盈率為15.7倍、16倍及9.8倍,但市值差異大,當中安踏市值已超過2,200億港元,李寧則不足500億港元,特步市值更細,目前約150億港元左右。 整體來講,伯希和作為中國第二大衝鋒衣褲品牌,若以15倍預期市盈率上市,其估值實屬合理,一旦低於10倍,估值更吸引,但集團最大問題是銷售及分銷開支佔比大幅攀升,一旦佔比由升轉跌,將有助盈利重拾增長,甚至有能力挑戰安踏及李寧地位。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廣告收入急增 B站第三季扭虧

影音平台嗶哩嗶哩股份有限公司(9626.HK; BILI.US)周四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錄得淨利潤4.69億元(6,590萬美元),去年同期為虧損7,980萬元, 成功扭虧為盈。經調整淨利潤達7.86億元,按年大增233%,盈利能力顯著改善。 公司期內收入按年增長5%至76.9億元,其中廣告營業額按年急增23%至25.7億元;增值服務收入達30.2億元,增長7%。移動遊戲收入則因去年同期基數較高而下跌17%至15.1億元。毛利率提升至36.7%,已連續13個季度按季改善。 用戶數據方面,日活用戶增長9%至1.17億,月活用戶增長8%至3.76億;月付費用戶增加17%至3,500萬,日均使用時長達同比增加6分鐘至112分鐘,再創歷史新高。公司表示,未來將持續提升廣告效益與內容生態,並在技術革新浪潮下保持投資節奏,以鞏固長期增長基礎。 嗶哩嗶哩美股周四高開低走,收市報25.89美元,跌4.7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

簡訊:毛利率急跌的創新實業 招股集資55億元

電解鋁和氧化鋁生產商創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2788.HK)周五公開招股,發售5億股份,當中一成作公開發售,每股售價介乎10.18至10.99港元,一手500股,入場費5,550.42港元,11月19日截止,11月24日開始掛牌交易。 公司今年首五個月的收入達72.1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上升22.6%;但盈利卻不升反跌14.4%至8.56億元,公司解釋是有若干主要原材料的市價上升,導致毛利下跌所致。 據招股書資料,公司去年的毛利率高達28.2%,但今年首五個月已急跌至19.9%,即大幅下跌了8.3個百分點。 是次集資金額約55億港元,扣除開支使費後,約50%用於拓展海外產能,包括建設一家電解鋁冶煉廠,另外40%將用於建設綠色能源發電站及購買設備,餘下作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Damai sells concert tickets

線下娛樂全面復蘇 大麥盈利狂飆

儘管持續面臨消費者投訴與壟斷爭議,但公司在現場娛樂票務與IP業務上的主導地位,仍強力推動收入增長 重點: 截至9月底的六個月內,在演出票務及IP業務強勁增長帶動下,大麥的盈利上升約50% 快速增長的現場娛樂票務正面臨風險,包括年輕族群消費降溫,以及因技術問題與黃牛亂象引發的用戶反彈   夏飛 在後疫情時代,中國消費者似乎在各方面都開始減少支出,從智能手機到外出餐飲皆然。然而,即便如此,他們在演唱會、脫口秀、足球賽等現場娛樂上的消費意願卻持續攀升,創下新高。 即便中國經濟放緩、就業市場艱難,受惠於強勁的市場需求,大麥娛樂控股有限公司(1060.HK)仍從這波線下娛樂活動熱潮中獲得巨大紅利。公司上周發布的盈喜,透露其表現有多強勁,預計截至9月底止的上半年度,盈利將錄得強勁的雙位數增長。 大麥於2004年以線上電影票務平台起家,並於2017年被電商巨頭阿里巴巴收購,納入其獨立上市的影視子公司阿里影業旗下。該上市主體今年7月更名為「大麥娛樂」,以反映大麥現場票務服務在阿里娛樂版圖中,日益凸顯的重要地位。 在舉辦包括Ed Sheeran、周杰倫等頂級藝人的大型現場活動後,大麥近期股價飆升,已較1月時翻倍,大幅跑贏恒生指數約30%的漲幅,也遠遠勝過主要競爭對手貓眼娛樂(1896.HK),後者今年以來股價約下跌8%。 股價飆升主要反映大麥票務服務的「第二春」——在多年來的平淡表現後,該業務終於出現戲劇性反彈。大麥票務在截至3月的財年中,收入按年增長逾兩倍至20.6億元(2.9億美元),遠高於上一財年的6.13億元,使其成為公司最賺錢的業務,也佔阿里娛樂業務整體收入近三分之一。 大麥這波令人驚豔的增長,使其業務迅速成為公司最耀眼的核心資產,而這段強勢走勢或許還沒結束。公司上周向股東預告,截至9月的六個月內淨利將超過5億元,按年增幅達48%或以上。公司指出,業績亮眼主要受惠於其阿里魚(Alifish)IP授權業務表現強勁,以及投資虧損減少。 不只電影票 目前帶動整體公司增長的,毫無疑問就是大麥與阿里魚(Alifish)兩大業務。大麥票務收入之所以能夠大幅飆升,源於其策略轉向, 從早期主打的電影票務,轉為專注現場娛樂活動。電影票務在疫情期間遭受重創,而近年在經濟放緩下需求亦持續疲弱。 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票房按年下跌22.6%至425億元。雖然今年票房有所回升,但電影產業整體低迷,仍讓主要依賴電影票務與製作的貓眼娛樂,今年上半年錄得37%的盈利暴跌。 與此相比,大麥的核心業務已蛻變成中國現場活動的首選網上票務平台,涵蓋演唱會、脫口秀、體育賽事,以及博物館與展覽等各類活動。根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數據,商業演出去年增長近11%,達48.84萬場,其中觀眾超過5,000 人的大型演出,票房收入達296億元(42億美元)。在阿里影業5月的品牌重塑發布會上,大麥總裁李捷甚至暗示,未來除交通票務外,所有門票都應該可以在大麥買到。 除了票務業務外,這家上市公司的另一大增長引擎——阿里魚(Alifish),也在 Z 世代中錄得強勁增長。該業務重點投入IP授權與周邊商品開發,涵蓋包括三麗鷗(Sanrio)、寶可夢(Pokemon)以及吉伊卡哇(Chiikawa)等日本人氣 IP。該部門在公司最新一個財政年度的收入按年增長73%,達14.3億元。阿里魚IP業務的快速擴張,某種程度上正試圖複製泡泡瑪特(9992.HK)旗下「Labubu」所帶動的全球爆紅模式。 壟斷疑雲 儘管股價今年表現亮眼,但大麥與消費者之間日益惡化的關係,可能是一個暗藏的風險信號,顯示好景隨時可能逆轉。坐擁1.7億用戶的大麥票務平台近年頻頻惹怒粉絲,不僅因技術故障導致搶票失敗,也因平台在防堵黃牛方面執行不力而備受批評。 今年6月,因大麥未能讓部分用戶按時購票,導致系統取消所有訂單並最終延期演唱會,引起中國歌手鹿晗的粉絲憤怒,湧入微博大麥官方票務頁面留言抗議。部分活動中,黃牛更大規模湧入平台搶票,隨後在二級市場大幅哄抬價格。公司今年也因未能履行相關義務而遭到兩次罰款。在部分演唱會上,當歌手在尾聲致謝大麥時,台下甚至出現粉絲高喊「倒閉吧!」的場面。 然而,輿論風暴似乎未能撼動大麥在中國現場演出市場近乎壟斷的地位。根據 Questmobile數據,今年2月大麥的月活躍用戶超過2,440萬人,是主要競爭對手Moretickets的近五倍。其市場支配力更讓大麥有足夠底氣向演唱會觀眾「開條件」。 大麥的延伸市盈率已高達100倍以上,但在分析師圈中仍獲得強烈好評。根據Yahoo Finance的調查,在受訪的12位分析師中,有3位給予「強烈買入」、9位給予「買入」評級,主要看好其快速擴張的IP授權與特許經營業務。 在商業模式上,大麥其實與騰訊系的貓眼不太可比,反而更接近美國的現場活動巨頭Live Nation Entertainment(LYV.US),後者目前的市盈率同樣高企在101 倍。 但投資者仍需記住:市場狂熱終有極限。就業市場若進一步轉弱,Z世代在演唱會與現場娛樂上的「報復性消費」可能很快降溫;而Labubu熱潮急速冷卻,也再度顯示年輕消費力反轉之快。對於具支配地位的企業而言,監管風險同樣不可忽視。Live Nation目前正因涉嫌從黃牛活動中獲利,而與美國監管機構對簿公堂;若中國消費者對票務費用、排隊機制或二級市場炒價的不滿持續累積,中國的反壟斷監管機構或許遲早會敲響大麥的大門。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