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盟友’ 友寶巨虧中籌資併購

無人零售經營商北京友寶最近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受到新冠疫情洗禮,公司過去兩年合共虧損近14億元
重點:
- 受疫情影響,友寶於過去兩年都錄得虧損,但去年虧損已大幅收窄,相信與公司減低直營、增加合夥人模式有關
- 該公司2019年獲阿里巴巴關連機構螞蟻集團領頭投資,融資約16億元,由於當時公司並無太大融資需要,被視為與阿里巴巴結盟的一步
羅小芹
成也新冠,敗也新冠。一場突如其來的世紀疫症,即使獲星級股東加持的北京友寶線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著“無人零售”的無接觸概念,以為能逃過疫情一劫,卻難逃全國大範圍的封禁,與其他具創意的零售企業一樣受到重創。
友寶的上市之路並不平坦,早於2016年2月,公司曾在新三板掛牌,翌年曾傳出公司牽線新華都(002264.SZ)借殼A股上市,但因價錢不合而未能成事。2019年8月,電商巨頭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的關連公司螞蟻集團作為領投者加碼投資友寶,融資約16億元。
對於全力衝刺上市的友寶,新冠疫情自然是“黑天鵝事件”,但始料不及的是螞蟻集團於2020年11月被叫停滬港同步上市計畫,令阿里系內公司擔心難以獲批A股上市,成為友寶放棄A股、轉而計畫到香港上市的原因。
結盟阿里巴巴
友寶的零售業務一直提供穩定現金流,公司2019年度來自經營活動的正數現金流達到6.13億元,並錄得約4,000萬元淨利潤,因此2019年的融資,更像是友寶與阿里巴巴結盟,多於滿足真正資金需要。
然而,受防疫封禁措施影響,友寶多個自動售貨機及迷你KTV所在的公共場所被要求關停,令公司扭轉2019年的大好形勢,過去兩年分別虧損11.8億元及1.9億元。
根據初步招股書顯示,過去三年,友寶的營收分別約27億元、19億元和26.8億元,當中主要來自智慧零售業務收益,毛利率保持四成多水準,為公司最重要的盈利來源。
為緩解疫情對業務的衝擊,友寶減低智慧零售業務的直營模式比重,逐步由2019年的83.7%減至去年的22.8%,並增加合夥人模式比重以減低業務風險,在有效控制成本帶領下,去年虧損總算大幅減少。
截至去年底,友寶在全國31個省、288市擁有超過10.27萬部自動售貨機,當中八成位於一線、新一線和二線城市。截至去年底,已有3.2億名可區別交易使用者在友寶平台購物,完成逾46億宗交易。據調研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友寶是中國最大的自動售貨機營運商,按商品成交金額計算,市場份額約7.4%。
上市籌資併購
無人零售行業去年經歷了疫情和宏觀經濟下行的雙重夾擊,其寡頭壟斷的市場份額逐步被蠶食,主要原因是中國自助售貨機的廠家迎來新一輪洗牌。在防疫封控的常態化下,“無接觸”概念深入民心,激發各類櫃體需求的快速增長,各自動設備廠家為奪取市佔率,開始深耕細分市場,智慧取餐櫃、智慧貨櫃、自動售賣機等各類無人零售設備的供應大增,而且價格有下行趨勢。不過,只要友寶能保持一定比例的市佔率,隨著營運成本下跌,規模效益會較對手更快顯現。
從樂觀角度看,疫情總會過去,“無接觸”生活習慣卻能帶動無人零售市場的發展。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中國自動售貨機零售市場規模將從2021年的271億元,增長至2026年的799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4%,反映該業務前景仍然樂觀。
友寶聲稱要通過不斷研發以改善核心技術來保持競爭力,但過去三年的研發開支,僅佔營收的1.4%至2.2%,遠低於同業新北洋(002376.SZ)的12%。因此,公司希望保持核心技術競爭力,卻不願意加大研發力度,折衷方法便是收購合併,友寶在疫情前曾大手併購多家軟體發展商及智慧售貨機營運商,2019年因投資活動流出的現金更達7.17億元。而據招股書披露,公司也打算用籌資款項對無人零售行業中具潛力的公司,繼續進行戰略投資和收購。
友寶是無人零售行業的佼佼者,較能與它對目標A股有新北洋;澳柯瑪(600336.SH)也參與自動零售製造,但比重較低;至於港股上市的泡泡瑪特(9992.HK)則集中小眾潮流玩具市場。若比較三家公司的市銷率,新北洋約1.79倍、澳柯瑪約0.66倍,泡泡瑪特約8.45倍,取其平均3.63倍計算,友寶的市值估計可達約100億元。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