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零售經營商北京友寶最近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受到新冠疫情洗禮,公司過去兩年合共虧損近14億元

重點:

  • 受疫情影響,友寶於過去兩年都錄得虧損,但去年虧損已大幅收窄,相信與公司減低直營、增加合夥人模式有關
  • 該公司2019年獲阿里巴巴關連機構螞蟻集團領頭投資,融資約16億元,由於當時公司並無太大融資需要,被視為與阿里巴巴結盟的一步

羅小芹

成也新冠,敗也新冠。一場突如其來的世紀疫症,即使獲星級股東加持的北京友寶線上科技股份有限公,打著“無人零售”的無接觸概念,以為能逃過疫情一劫,卻難逃全國大範圍的封禁,與其他具創意的零售企業一樣受到重創。

友寶的上市之路並不平坦,早於2016年2月,公司曾在新三板掛牌,翌年曾傳出公司牽線新華都(002264.SZ)借殼A股上市,但因價錢不合而未能成事。2019年8月,電商巨頭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的關連公司螞蟻集團作為領投者加碼投資友寶,融資約16億元。

對於全力衝刺上市的友寶,新冠疫情自然是“黑天鵝事件”,但始料不及的是螞蟻集團於2020年11月被叫停滬港同步上市計畫,令阿里系內公司擔心難以獲批A股上市,成為友寶放棄A股、轉而計畫到香港上市的原因。

結盟阿里巴巴

友寶的零售業務一直提供穩定現金流,公司2019年度來自經營活動的正數現金流達到6.13億元,並錄得約4,000萬元淨利潤,因此2019年的融資,更像是友寶與阿里巴巴結盟,多於滿足真正資金需要。

然而,受防疫封禁措施影響,友寶多個自動售貨機及迷你KTV所在的公共場所被要求關停,令公司扭轉2019年的大好形勢,過去兩年分別虧損11.8億元及1.9億元。

根據初步招股書顯示,過去三年,友寶的營收分別約27億元、19億元和26.8億元,當中主要來自智慧零售業務收益,毛利率保持四成多水準,為公司最重要的盈利來源。

為緩解疫情對業務的衝擊,友寶減低智慧零售業務的直營模式比重,逐步由2019年的83.7%減至去年的22.8%,並增加合夥人模式比重以減低業務風險,在有效控制成本帶領下,去年虧損總算大幅減少。

截至去年底,友寶在全國31個省、288市擁有超過10.27萬部自動售貨機,當中八成位於一線、新一線和二線城市。截至去年底,已有3.2億名可區別交易使用者在友寶平台購物,完成逾46億宗交易。據調研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友寶是中國最大的自動售貨機營運商,按商品成交金額計算,市場份額約7.4%。

上市籌資併購

無人零售行業去年經歷了疫情和宏觀經濟下行的雙重夾擊,其寡頭壟斷的市場份額逐步被蠶食,主要原因是中國自助售貨機的廠家迎來新一輪洗牌。在防疫封控的常態化下,“無接觸”概念深入民心,激發各類櫃體需求的快速增長,各自動設備廠家為奪取市佔率,開始深耕細分市場,智慧取餐櫃、智慧貨櫃、自動售賣機等各類無人零售設備的供應大增,而且價格有下行趨勢。不過,只要友寶能保持一定比例的市佔率,隨著營運成本下跌,規模效益會較對手更快顯現。

從樂觀角度看,疫情總會過去,“無接觸”生活習慣卻能帶動無人零售市場的發展。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中國自動售貨機零售市場規模將從2021年的271億元,增長至2026年的799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4%,反映該業務前景仍然樂觀。

友寶聲稱要通過不斷研發以改善核心技術來保持競爭力,但過去三年的研發開支,僅佔營收的1.4%至2.2%,遠低於同業新北洋(002376.SZ)的12%。因此,公司希望保持核心技術競爭力,卻不願意加大研發力度,折衷方法便是收購合併,友寶在疫情前曾大手併購多家軟體發展商及智慧售貨機營運商,2019年因投資活動流出的現金更達7.17億元。而據招股書披露,公司也打算用籌資款項對無人零售行業中具潛力的公司,繼續進行戰略投資和收購。

友寶是無人零售行業的佼佼者,較能與它對目標A股有新北洋澳柯瑪(600336.SH)也參與自動零售製造,但比重較低;至於港股上市的泡泡瑪特(9992.HK)則集中小眾潮流玩具市場。若比較三家公司的市銷率,新北洋約1.79倍、澳柯瑪約0.66倍,泡泡瑪特約8.45倍,取其平均3.63倍計算,友寶的市值估計可達約100億元。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新聞

簡訊:周杰倫進駐抖音 巨星傳奇股價暴漲

短影音平台抖音周三宣布,華語流行音樂天王周杰倫正式開設名為「周同學」的官方帳號,引爆市場話題。由其親屬控股、在中國大陸經營周杰倫IP的香港上市公司巨星傳奇集團有限公司(6683.HK),周三股價暴漲94.37%,收報12.44港元,公司市值突破100億港元(12.74億美元)。 據財新報道,周杰倫帳號在未發布任何影片下,短短10分鐘粉絲即從16萬激增至45萬,半小時內突破百萬,至周四已突破千萬。市場傳言,周杰倫簽約費高達九位數人民幣,抖音官方則予以否認,稱為謠言。 巨星傳奇成立於2017年。由周杰倫母親葉惠美及經紀人等親友創立,總部位於江蘇省崑山市,於2023年在香港上市。公司主要業務為新零售與IP運營。2024年,公司總收入5.84億元(8,100萬美元),同比增長35.8%,淨利潤5.024萬元,同比增長21%。總收入中,來自以「魔酮咖啡」為主的零售消費品收入約佔45%,與IP、內容授權有關的收入約佔53.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龍光21筆境內債重組獲通過

房地產開發商龍光集團有限公司(3380.HK)周三公布,21筆境內公司債券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ABS)的重組方案,已全部獲相關債券持有人通過,並提供包括全額轉換特定資產、資產抵債、現金回購、股票等重組方案選項。 龍光下一步將根據債券持有人會議的相關約定,就債券持有人選擇的重組方案進行安排。 根據公司2024年業績,集團的總負債為1877.8億元,總資產為2125.9億元,持有的現金為86.5億元。 周四開市龍光股價升4.4%報0.95港元,過去一年股價已從高位下調46%。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emeGen’s $4.2 billion licensing deal falls flat with investors

榮昌生物公布42億美元BD合作 為何市場不買單?

以交易總價值衡量,榮昌生物此次BD在2025年上半年中國創新藥企業BD交易總額中可躋身前五,但是與其他行業頭部交易的含金量存在本質差異 重點: 榮昌的首付款僅有4500萬美元現金,在交易總額中僅僅佔1% 榮昌生物短期償債壓力巨大,這筆低現金回報的交易或難以解決公司的資金鍊壓力    莫莉 對於中國創新藥企業來說,核心管線完成對外授權(BD)實現「出海」往往是重大利好消息,因為為授權交易不僅能為企業帶來一筆可觀的現金收入,也能為管線在海外的研發推進提供有力支持。然而,6月26日,市場期待已久的榮昌生物製藥(煙台)股份有限公司(688331.SH;9995.HK)已獲批產品泰它西普的授權交易終於靴子落地時,卻引發資本市場劇烈震蕩,A股和H股在消息公佈當天分別重挫18.36%和11.71%,這背後究竟有何爭議? 根據公告披露,榮昌生物將核心產品泰它西普在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範圍內開發和商業化的獨家權利授予美國生物醫藥公司Vor Bio(VOR.US),從這筆交易中,榮昌生物獲得4,500萬美元的首付款,以及價值8,000萬美元、可認購Vor Bio普通股的認股權證,約佔Vor Bio總發行股本23%,再加上最高可達41.05億美元的臨床註冊及商業化里程碑付款,以及高個位數至雙位數的淨銷售提成。 以42.3億美元的交易總價值衡量,榮昌生物與Vor Bio的這項合作在2025年上半年中國創新藥企業BD交易總額中可躋身前五。但是,無論從現實獲益還是交易對手行業地位來看,這筆交易與其他行業頭部交易的含金量存在本質差異,這或許為市場的悲觀情緒提供瞭解釋。 從首付款比例來看,榮昌僅拿到4,500萬美元現金,在交易總額中僅僅佔1%,相比之下,三生制藥與跨國藥企巨頭輝瑞的合作中,三生獲得了12.5億美元的首付款以及最高達60.5億美元的交易總額,首付款佔比為20.6%。雖然榮昌以價值8,000萬美元認股權證替代傳統首付,但是這是「以產品換股權」的高風險策略。 其次,此番股價大跌也是回吐了被提前兌現的漲幅。在交易公佈兩周前,榮昌生物曾在公眾號上高調宣稱,多位跨國醫藥公司的商務拓展經理主動與公司交流泰它西普國際合作、技術授權等,暗示泰它西普有望與醫藥巨頭聯手,刺激港股股價單日暴漲20%。 然而,最終公布的合作方Vor Bio卻只是一家「殼公司」,合作方的資質與市場預期有著巨大落差。據Vor Bio5月初披露,公司終止了所有臨床項目且裁員95%至僅剩8名員工,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其現金儲備僅有5,004.7萬美元,因股價長期低於1美元面臨納斯達克退市警告。儘管與榮昌合作的同一天,Vor Bio也宣佈完成私募股權融資(「PIPE」)達成證券購買協議,預計在扣除費用之前總融資收益約為1.75億美元,但是以Vor Bio當前的資金實力,為泰它西普推進海外研發恐怕仍然需要更多資金支持。 後期管線出海不易? 與三生制藥等管線處於早期階段的高價BD交易不同,榮昌生物此次「出海」的泰它西普是一款已於2021年獲批上市的成熟藥物。在中國市場,泰它西普已獲批用於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以及重症肌無力,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領域的重磅產品。2024年,泰它西普的銷售額高達9.7億元,同比增加88%,為榮昌生物貢獻56.3%的營收。 作為一款具有研發確定性的產品,泰它西普若採用傳統的License-out模式,恐怕要價頗高。此外,榮昌生物已積極推進泰它西普的海外臨床研究,針對系統性紅斑狼瘡、IgA腎病和重症肌無力三大方向的全球Ⅲ期臨床試驗均已獲FDA批准並開始受試者入組,這意味著,如果榮昌生物將海外權益全數轉讓,將會期望更高的回報,而大型跨國藥企往往權衡商業化投入與預期收益,雙方交易可能在估值上僵持。 因此,榮昌生物選擇以低現金模式與Vor Bio合作,通過換取後者23%股權深度介入泰它西普海外研發,同時依託Vor Bio引入的私募資本共擔風險。若藥物成功出海,股權價值將帶動榮昌實現雙向受益,但同時也將需承擔Vor Bio的生存風險。 榮昌生物的股價在交易公布後曾連續3日下跌,但隨後3日不斷反彈,截至7月4日股價已經回到大跌前的高位67.8港元。當前榮昌生物的市銷率約為20倍,遠高於三生制藥的市銷率6倍,這意味著市場已經給榮昌生物較高的溢價。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榮昌生物賬面現金僅7億元,短期償債壓力巨大,這筆低現金回報的交易或難以解決公司的資金鍊壓力。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峰岹科技上市首日大漲

晶片製造商峰岹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1304.HK; 688279.SH)股票周三正式掛牌,首日大漲16%,收市報139.8港元。峰岹科技通過上市集資22.6億港元,首個交易日收盤市值達152億港元。 香港的公開發售獲得137倍超額認購,國際發售超額認購逾7倍。每股發行價120.5港元,共發行1,870萬股股票。此次港股上市與其科創板現有上市地位形成互補。 公司專注於無刷直流(BLDC)電機控制及驅動晶片領域,此類晶片通過電磁力驅動,與傳統電機存在技術差異。公司2024年收入同比增長46%至6億元(折合8,400萬美元),利潤增長27%至2.22億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