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sheng New Energy files for Hong Kong IPO

鋰價暴跌,導致這家申請在港上市的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商的收入,在2023年僅能持平,並在去年上半年開始萎縮

重點:

  • 儘管去年上半年收入下降35%,但金晟新能源仍在推進香港上市計劃
  • 這家全球第二大鋰電池回收商,因高額庫存減值費用而出現虧損,不過虧損正在縮小

  

譚英

「循環經濟」的概念深受環保人士喜愛,因為它允諾生產過程碳足跡較大的物品,會被多次使用。這也是廣東金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的關鍵。公司由李氏五兄弟創立,他們在2014年成為最早接受鋰離子電池回收理念的一批人。

據12月20日提交的上市申請顯示,金晟新能源成立十年來,已回收了數百萬個鋰電池,現在希望通過在香港上市以吸收一些投資資金。但首先,金晟新能源必須讓市場相信,它能夠管理其回收材料的價格波動。

公司在2021年至2022年期間通過四輪融資,籌集了14億元(約合1.909億美元),投資者包括汽車巨頭博世,去年4月發佈的胡潤全球獨角獸報告,對其估值為17億美元。此次上市還得到中金公司、招銀國際和中銀國際亞洲等大型機構擔任整體協調人,意味該公司可能會籌到相當可觀的資金,或許會超過2億美元。

金晟將新能源汽車(NEV)和其他物品所使用的電池重新加工成原材料,其中70%是鋰和鎳。中國是無可爭議的全球頭號新能源汽車市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數百萬輛,為金晟新能源這樣的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商機。

上市文件中的獨立市場研究顯示,中國內地鋰離子電池的處理量從2019年的27,900噸,增加到2023年的586,900噸,每年增長一倍多。隨著中國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預計到2030 年,中國的年回收量將達到790萬噸。

雖然回收電池的供應預計將強勁增長,但對再生利用電池材料的需求更能說明問題。中國再生利用鋰離子電池材料的銷量,從2019年的16,900噸增加到2023年的544,700噸。預計到2030年,這個數字將激增至490萬噸,因為中國目前保有的數百萬輛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壽命通常為五至八年。

對金晟新能源這樣的公司來說,問題在於管理鋰以及鎳等大宗商品的價格波動,它們的價格由全球市場設定,決定了該公司對其再生利用產品的收費。

在2023年大幅上漲之後,鋰價去年暴跌,今年繼續下跌。儘管過去兩年由於政府取消激勵措施,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一直在放緩,但鋰礦商的產量基本保持不變,導致供應過剩,這種局面在短期內似乎不太可能緩解。

鋰供應過剩

隨著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上路,以及新鋰供應過剩,自2022年以來退役的鋰離子電池和回收再生材料,一直供應過剩也就不足為奇了。這導致退役電池的平均價格從2022年的每噸3.25萬元,降至去年的每噸僅1.68萬元。同時,用這些電池生產的再生利用原材料的平均價格,在此期間更是暴跌了80%,從每噸42.69萬元降至8.29萬元。

對於金晟來說,價格波動帶來了巨大的麻煩,在鋰價格企穩之前,這種情況似乎還會持續下去。2021年至2022年間,公司的收入因鋰價格飆升而增長了156%,達到了29.1億元。但在鋰價達到頂峰的2023年,公司收入穩定在28.9億元,到了2024年,隨著泡沫的破滅,其收入開始下降。

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收入從上年同期的15.3億元下降三分之一,跌至9.95億元。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別實現了6,900萬元和1.51億元的利潤後,公司在2023年出現了4.73億元的虧損。2024年上半年又虧損了1.472億元,不過隨著碳酸鋰和硫酸鎳的價格開始企穩,公司虧損較上年同期的2.04億元減少了28%。

2023年出現虧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與庫存有關的1.09億元減值損失。2022年,公司的庫存激增至8.13億元,可能是因為金晟預計價格會繼續上漲而囤積庫存。然而,隨著退役電池和再生利用材料的價格在2023年急劇下跌,有必要進行撇賬。

近期經歷了如此大的波動後,投資者會對金晟新能源的首次公開募股持有怎樣的期待?該公司表示,它有一條「盈利之路」,包括與國內汽車巨頭東風的子公司共建一座新工廠,年回收退役鋰離子電池可達到18萬噸。這將有助於降低製造成本,申請文件中指出,2023年至2024年間,鎳回收產品的單位製造成本,通過產能擴張下降了約18%。

與此同時,金晟新能源去年上半年的經營活動,實現了約4,000萬元的正現金流,而此前三年的現金流為負。但截至去年6月底,由於繼續進行新的投資,其現金持有量從上年同期的1.78億元降至3,900萬元。

李氏五兄弟持有公司55%的股份,他們或許希望,近期在香港和上海、深圳A股市場掀起的新能源車相關IPO浪潮中,投資者會對其股票產生興趣。

去年12月,中力股份(603194.SH)在上海上市,公司使用鋰電池相關係統實現倉庫自動化。與此同時,據報道,儲能系統製造商海博思創已獲准在上海科創板上市;大宗物料處理系統綜合服務商宏工科技已在深圳創業板IPO註冊。氫燃料電池製造商重塑能源(2570.HK)上個月在香港上市籌集了7.097億港元(9120萬美元),自那以來其股價已上漲逾20%。

據稱,全球領先的電動車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300750.SZ)也考慮到香港上市,籌資金額預計高達77億美元,作為它目前在深圳上市的補充。這將是自​​2021年以來港交所最大的一次融資,不過在本周早些時候被美國列入國防部黑名單後,該公司可能會改變計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英國零售商Sainsbury’s向京東出售Argos談判告吹

電商巨頭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9618.HK, JD.US)近期積極在歐洲市場尋求併購實體零售商,但其拓展計劃在英國受挫。 英國連鎖超市集團J Sainsbury plc(SBRY.L)周日公告,已終止與京東關於出售旗下商品零售商Argos的談判。公司稱,在媒體披露雙方洽談出售的消息後,京東大幅修改收購條件,但該方案不符合公司的最佳利益,因此決定退出洽談。 Argos是英國第二大綜合商品零售商,擁有全英第三大訪問量的零售網站及逾 1,100個提貨點,在2016年被Sainsbury's以11億英鎊收購。 Sainsbury's預計,2025至2026財年可實現零售基礎經營溢利約10億英鎊(13.6億美元),以及超過5億英鎊的零售自由現金流。 京東港股周一平開,至中午休市報132.7港元,升0.7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祖龍娛樂斥2,420萬美元購理財產品

研發移動遊戲的祖龍娛樂有限公司(9990.HK)上周五公布,斥資2,420萬美元購入一系列理財產品,其中於上周斥1,260萬美元購入債劵掛鈎票據,並以500萬美元購入三年期首年不可贖回票據。 另外,去年通過瑞銀新加坡認購本金660萬美元的24個月美元股票掛鈎雙贏本金返還票據。 公司表示,購入理財產品是合理有效使用階段性閒置資金,以提高公司的資金收益。同時,通過風險考慮及比較不同報價後,認為可從認購事項中取得相對穩定收益,符合資金的安全及流動性目標。 祖龍娛樂周一平開報1.93港元,公司年初至今已升逾35%。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不同集團通過上市聆訊 擬本月底啓動IPO

據國內媒體報道,高端嬰童用品製造商不同集團已於周四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為其本月底啓動IPO鋪平道路。 據其周四向港交所提交的最新招股說明書顯示,中信證券與海通國際擔任承銷商,但不同集團尚未公布具體募資目標。 據更新文件披露,該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25%,由上年同期的5.82億元增至7.26億元;同期毛利率自50.2%降至49.3%。同期利潤按年增長72%,從2,820萬元增至4,850萬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安踏計劃未來三年東南亞開千家門店

運動服裝製造商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2020.HK)周四在新加坡一場活動上表示,未來三年計劃在東南亞開設1,000家門店。安踏將東南亞總部設在新加坡,未來逐步拓展至南亞、澳洲及新西蘭等周邊市場。 安踏表示,今年上半年,安踏品牌海外收入同比增長超過150%,主要受惠於東南亞市場增長,以及在美國和中東的新線下業務啟動。在中東和北非,安踏零售網絡已覆蓋阿聯酋、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埃及和肯尼亞等市場。另外,公司即將於9月在美國比華利山開設美國首家旗艦店,推動近一步擴張。 今年上半年,收入增加14.3%至385.4億元(54.1億美元),經調整純利增加7.1%至65.97億元,毛利率下跌0.7個百分點至63.4%。截至6月底,集團共擁有逾13,000間門店。 安踏周五高開,至中午休市報93.8港元,跌1%。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