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雲申請在港股市場“雙重主要上市”,為其上市地位購買保險

重點:

  • 被美國證交會列入“確定除牌名單”的金山雲,已向港交所遞交雙重主要上市申請
  • 公司近年收入越多、虧損越大,更明言隨著業務增長,成本將會繼續上升,看來難以轉虧為盈

裴梓龍

去年,港交所(0388.HK)迎來中概股“第二上市”熱潮,但隨著中美兩地證券監管機構就中概股審計底稿問題仍未達成協議,愈來愈多中概股被美國證交會(SEC)列入 “預定除牌”或“確定除牌”名單,因此今年中國企業掀起另一波於香港及紐約“雙重主要上市”的自保熱潮。

一直傳聞有意到港股雙重上市的金山雲(KC.US),終於在7月底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聯席保薦人為中金公司、摩根大通及瑞銀。由小米(1810.HK)董事長雷軍創立的金山雲,是金山軟件(3888.HK)旗下的雲計算企業。

該公司2020年5月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市場,當時的發行價每股17美元(115元),之後一度攀升至74.67美元,但其股價去年隨著科技股的監管風暴而下挫,本週一僅收報3.07美元,比高位蒸發近96%。

面對“四朵雲”擠壓

投資者拋售金山雲其實並非沒有道理,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金山雲以收入計算,市佔率僅3.1%,並面對阿里雲、華為雲、騰訊雲及百度智慧雲──即“中國四朵雲”的擠壓。根據國際市場調查機構IDC發佈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跟蹤報告》,去年第三季,“四朵雲”便佔據了80%市場,令金山雲望塵莫及。

另一方面,根據金山雲的初步上文件,公司收入雖持續快速增長,從2019年的39.6億遞增至去年的90.6億元,虧損卻同步擴大。過去三年,淨虧損分別為11.1億元、9.6億元和15.9億元。然而,對投資者更不利的是,金山雲明言隨著業務增長,成本會繼續上升,需要大量投資擴大基礎建設、改進技術及開發產品,相信難以在短期內轉虧為盈。

其次,金山雲收入依賴少數主要客戶。截至去年底,公司有7,951名客戶,覆蓋視頻、公共服務、醫療健康、遊戲和金融等行業;過去三年,五大客戶貢獻了公司50.5%至65.7%收入,當中包括主要股東小米。

為了扭虧,金山雲列出三大改進措施以說服投資者,包括優化服務組合,有效管理成本及提高經營效率;減少對小米及金山軟件的倚賴;以及加強與抖音母公司位元組跳動和美團(3690.HK)等大型科網企業的合作。

列入“確定除牌名單”

金山雲這次以雙重上市形式回港,最主要是規避遭美國強制退市的風險。與其他一百多家中國企業一樣,金山雲被美國證交會根據《外國公司問責法》被列入“預定除牌名單”,最近更被轉入“確定除牌名單”,被強制在美國退市的風險非常高,因此申請到港股掛牌,為其上市地位買個保險。

事實上,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去年已開始作出準備,選擇比較快捷的第二上市途徑回港,或者先行私有化,再伺機重新到港股上市,但私有化需要的資金較多,而且股東未必接受,相對困難;至於雙重主要上市與第二上市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是把兩個資本市場均列為為第一上市地,兩地股票無法跨市場流通,所以股價將會出現差異,但如果在紐約被迫退市,其港股上市地位不會受影響,但這些公司申請到港交所上市的手續,會比第二上市複雜,而且必須滿足上市規則對新上市公司較嚴格的要求。

至於第二上市是指公司在兩地把相同類型的股票上市,通過國際託管和證券經紀來作跨市場流通,交易所的上市要求也較低。然而,第二上市的股份無法納入港股通,在估值上沒有優勢,當主要上市地被迫退市,第二上市地的股票也會受到影響。

今年上半年,已經有再鼎醫藥(ZLAB.US; 9688.HK)、貝殼找房(BEKE.US; 2423.HK)和知乎(ZH.US; 2390.HK)等中概股在港完成雙重主要上市,上個月再有金融壹賬通(OCFT.US; 6638.HK)、塗鴉智能(TUYA.US; 2391.HK)和名創優品(MNSO.US; 9896.HK)加入雙重主要上市大軍。

至於兩大科網巨頭嗶喱嗶喱(BILI.US; 9626.HK)和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也宣佈申請將香港的第二上市地位轉換成雙重主要上市,預計今年第四季完成,到時內地投資者便可以透過南向港股通,直接購買這些科技龍頭的股票。

在國際形式風起雲湧之時,中美角力持續,兩地證券監管機構就審計底稿問題一直膠著,然而美國看來沒有讓步打算。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主席Erica Williams週一表示,該機構必須不受限制地調查紐約上市中國企業的審計底稿,因為這些公司能進入美國資本市場,是一種“特權”而不是權利,因此要享受這些特權,中方就要容許PCAOB不受限制地取得審計底稿。

由於中方認為這些審計資料屬於國家機密,中證監更表明所有企業都需要遵守資料安全原則,恐怕兩國將難以達成共識,甚至預期會有更多中概股被列入除牌名單。

因此,金山雲申請在港雙重上市的決定可謂非常合理,即使被美國強制退市,仍可以藉著港股上市地位提供籌資管道,協助公司持續發展。但它能否燃起投資者的興趣,還看管理層能否明確定出一條扭虧路線圖。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傳Shein擬將總部遷回中國 為赴港上市鋪路

在美國與英國的上市計劃遇阻後,快時尚電商平台Shein據報考慮將總部從新加坡遷回中國,以爭取監管部門對公司在香港上市的批准。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表示,目前註冊於新加坡的Shein已就其在中國設立母公司的事宜諮詢律師。他們表示,目前討論尚處初步階段,Shein無法保證一定會推進這一舉措。 Shein於南京成立,至2021年才將總部遷至新加坡,以標榜自己為全球性公司,嘗試淡化其來自中國。此前,在未獲得紐約及倫敦上市的監管批准後,Shein傳出已透過保密途徑提出赴港上市申請。 不過,雖然總部不在中國,但公司仍然受到內地監管機構的監督,因為中證監要求所有與國家有實質聯繫的公司,即使不是在內地註冊成立的公司,在任何地方上市前都需要通過審查。 Shein此舉可能有助其獲得內地監管機構批准,部份原因是內地當局可以向 Shein的收入徵稅。遷冊亦可以讓當局對Shein的龐大數據庫,實施更大的監督。自2023年起,內地當局要求企業在海外上市前,接受數據安全審查。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手游虧損持續 中期料蝕6.5億元

遊戲運營商中手游科技集團有限公司(0302.HK)周二發盈警,預告截至今年6月底止,將虧損不多於6.5億元人民幣(下同),去年同期則錄得虧損2.41億元。 公司指出,雖然海外業務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增長,但自研的旗艦遊戲《仙劍世界》自今年2月發行後,表現未如理想,使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減少4成。另外,要為部分尚未上線遊戲的預付版權金進行撇銷,而金融資產公平值虧損又增加。至於期內的銷售及分銷開支也大幅增加,產生較多推廣費用。 中手游周三開市跌14%至0.54港元,過去一年股價下跌逾5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WH Group flies on turnaround for North American pork business

北美豬肉業務扭虧 萬洲國際股價破頂

上半年中美肉品走勢分化,萬洲藉美國養殖端的成本控制成功扭虧,帶動收入與經營利潤走高,打開估值重估的想像空間 重點: 豬肉業務經營利潤2.55億美元,按年增加168.4% 績後公司股價創歷史新高,市值突破千億港元   李世達 中美的肉品市場在今年上半年走出不同的節奏,立足兩端的中國最大肉品生產商萬洲國際有限公司(0288.HK),正感受截然不同的市場氣候,試圖找到平衡點,對上節拍。 萬洲國際公布,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8.9%至133.87億美元,經營利潤同比升10.4%至12.59億美元,生物公允價值調整後股東應佔利潤7.88億美元,同比升0.5%。董事會建議派發每股0.20港元中期股息,為去年同期的一倍。 一個會計層面的細節顯示,上半年生物公允價值調整對損益的淨影響為收益6,2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的收益9,600萬美元有所收斂。代表上半年利潤的改善,更多來自經營端的實質修復,而非公允價值變動的「順風」。 從業務結構看,豬肉業務是帶動業績成長的主動力。上半年豬肉業務收入56.23億美元,按年增加14.1%,經營利潤2.55億美元,更是大增168.4%。而肉製品業務則年增2.3%至66.4億美元,經營利潤卻按年下降7.9%至10.47億美元。 豬肉業務的轉折點出現在北美,上半年北美豬肉業務收入32.79億美元,按年大增21%,經營利潤1.63億美元,去年同期虧損400萬美元。在中國,豬肉業務收入按年增8.4%至17.95億美元,經營利潤2,800萬美元,與去年同期持平。 從價格來看,上半年中國平均生豬價格為每公斤15.5元,按年下降3.1%。中國生豬價格下跌的影響,也反應以在德康農牧(2419.HK)的業績上,該公司以中國生豬銷售為主,中期業績顯示,受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大跌93.89%拖累,中期淨利潤下跌26.8%至12.9億元。 美國市場則是另一番景象,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數據顯示,上半年平均生豬價格每公斤1.5美元,按年上升8.7%;美國農業部口徑的平均豬肉價值每公斤2.17美元,按年升4.5%。 關鍵之處在於北美養殖端的結構調整,當生豬上漲幅度大於豬肉價值、或出口受關稅與談判拖累時,屠宰加工的利差會被擠壓,但只要飼料成本同步下行、在養殖段扭虧,整體豬肉分部的利潤便能快速修復。 輕資產模式轉嫁風險 萬洲此前在美國與Murphy Farms、VisionAg Hog Production達成合作,轉讓部分母豬資產,由合資夥伴供應生豬,集團提供飼料與運輸服務,形成「輕資產、穩供應」的模式,降低自營養殖的資本負擔與波動敏感度,加上期內穀物走弱帶動飼料成本下降,使得盈虧拐點更快到來,帶動整體豬肉業務成長。 不過,養殖層面的風險始終存在。豬肉價值的漲幅仍落後於生豬,對屠宰企業的經營環境並不溫和;同時,對中國的美豬付運在高關稅與談判不確定下按年下滑20%,出口仍受美中談判與關稅牽制,壓力如影隨形。中國市場則要面對熟食消費需求復蘇緩慢的問題,歐洲市場生豬價格下行,也讓利潤承壓。 萬洲國際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郭麗軍表示,受惠於集團全球布局及產業鏈一體化優勢,上半年在收入、銷量及盈利均表現向好。 對中美貿易戰的衝擊,郭麗軍直言,美國對中國出口的豬肉關稅是57%,副產品關稅是30%,現時仍有盈利空間,貿易正常進行。集團美國市場的採購及銷售主要在美國原地,而且產品出口30多個國家及地區,因此中美貿易戰對集團影響不大。 這份成績單讓市場感到滿意,績後首個交易日,萬洲國際大漲約6.23%,報8.36港元,創下歷史新高。年初至今亦錄得38.87%漲幅。當前市值約1,072億港元,突破千億大關。市盈率方面,萬洲國際約8.4倍,低於美國泰森食品(TSN.US)的25.6倍及牧原股份(002714.SZ)的10.42倍,估值具吸引力。 花旗重申「買入」評級,並將目標價由8.2港元升至8.6港元;美銀證券則將公司今明兩年的每股盈利預測分別上調3%,目標價升4%至8.5元,重申「買入」評級;瑞銀則上調公司今明兩年的淨利潤預測2%和3%,目標價由7.6元上調至8.5元,維持「買入」評級。 考慮到目前股價相對便宜,若北美養殖維持改善且中國肉製品銷量回升,萬洲國際股價仍有上行空間,估值有望向同業靠攏,但投資人仍須關注關稅政策變化及豬肉價差帶來的影響。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gora does infrastructure

簡訊:中國業務拖累 聲網二季度收入持平

實時互動技術服務商聲網(API.US)周一報告稱,二季度營收同比持平,主要是其全球業務超越下滑的中國業務,成公司最大營收來源。 聲網報告稱,二季度營收達3,43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微增0.1%。其國際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6.7%,達1,820萬美元;聲網中國業務收入下滑12.4%至1.16億元。公司國際業務活躍客戶數同比增長12.4%,增至1,880家;中國業務活躍客戶數微增1.4%,達到1,997家。 二季度實現盈利150萬美元,標誌著連續第三個季度實現盈利。聲網預計三季度營收將在3,400萬至3,600萬美元間,意味同比增幅處於7.6%至13.9%。 聲網股價於報告發布後次日(周二)下跌7.8%,收於每股3.67美元;年內股價累計跌幅達13%。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