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HK
Chow Sang Sang forecasting a 40% decline in interim profit

金價持續上揚,金飾消費愈發低迷,周生生示警上半年少賺最多近四成

重點:

  • 公司上半年股東應佔溢利料按年減33.5%至39.5%
  • 上半年中國黃金首飾消費同比下降約27%

李世達

黃金價格上漲,鼓勵了不少黃金珠寶品牌借勢申上市,但黃金消費的節節衰退,也讓許多品牌業績大受衝擊。周生生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116.HK)近日發布盈警,預期2024年上半年公司股東應佔溢利約為5億至5.5億港元間,較去年同期的8.3億港元減幅介乎33.5%至39.5%。這是珠寶金飾行業承壓的又一例證。

周生生表示,溢利減少主因是金價創下歷史新高及宏觀經濟條件的挑戰,導致消費疲弱,令珠寶及鐘錶零售收入下降;以及期間貴金屬借貸按市值重估取得未變現虧損,而去年同期的重估則取得未變現收益。

盈警公布當日恰逢亞洲股市大跌,具避險屬性的黃金類股股價上升。周生生股價在盈警後連續兩日上漲,升幅約4%。不過今年初以來,股價已跌去26.8%。

周生生於1934年在廣州創立,創始人周芳譜與周大福(1929.HK)創始人周至元,同樣來自廣東順德,但兩人並非親戚關係。周生生創立僅比周大福晚了五年,取名周生生,則源自《易經》中「周而復始,生生不息」的寓意。1973年,周生生在港股上市,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珠寶行業公司,上市至今已超過50年。

截至2023年底,周生生在中國大陸及香港、澳門、台灣等地開設了977家分店,雖然數量上遠不及周大福、周六福或周大生等品牌,但周生生旗下分店全為自營,不走加盟這條路。公司營收主要來自黃金飾品與珠寶鐘錶零售,其中黃金飾品銷售佔零售銷售總額的79%,鑲嵌珠寶及鐘錶分別佔9%,其餘則為鉑金、K金飾品。

珠寶金飾行業集體受挫

事實上,盈利減少並非周生生一家。據行業龍頭周大福最新公布的季度報告,今年截至6月30日止的三個月,零售業績較去年同期下滑20%,位於中國大陸的同店銷售額下滑26.4%,香港澳門地區則下滑30.8%。

今年上半年,周大福已在全國關閉180家門店,約平均「一天關一家」。大量關店還有六福集團(0590.HK),今年以來中國大陸市場門店已減少108家。截至6月底止的第一個財政季度,六福整體零售額下滑18%,同店銷售額大跌34%。

金價上漲是業績受挫的主因之一。受地緣政治因素影響,黃金價格持續上漲。截至今年6月底,倫敦現貨金價每盎司2,330.9美元,較年初2,074.9美元上漲12.3%。下半年開始雖一度回落,但哈馬斯領導人7月31日在伊朗被暗殺,令中東局勢更加緊張,金價在8月初創下2,500美元歷史新高,目前持續在2,400美元徘徊。

上半年金飾消費降27%

金價維持高位,令黃金首飾需求受到衝擊。據中國黃金協會在7月底發布的半年報,2024年上半年,全國黃金消費量約523.8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約5.6%,其中黃金首飾消費同比下降26.7%,但金條與金幣消費量同比卻增長46%。這顯示民眾對避險保值的需求高於消費的需求。

而在香港與澳門,雖然旅客量已較疫情期間大幅回升,但珠寶鐘錶等高價位零售商品銷售同樣大幅滑落。其中香港6月份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的銷貨額按年下跌23.1%;澳門5月份鐘錶珠寶零售銷售額則按年大減34.9%。

據去年年報,中國內地為周生生主要市場,去年營業額約為158.3億港元,佔總營業額的63%;港澳地區則為89億元,約佔36%。其餘營業額來自台灣與其他地區。

今年上半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萬億元,同比增長3.7%,但6月增速僅為2%,為2023年2月以來最低。在消費降級的大環境下,即使是有意投資黃金,也會選擇金塊、金條,使得金飾品牌利潤近一步下降。

金飾品牌的行業邏輯,其實就是賣黃金賺加工費。對消費者來說,多半分不清周大福、周六福、周生生、周大生的產品有何區別,但卻可能說得出Cartier、Dior或Tiffany設計風格有何不同。前者賣的是黃金,後者賣的其實是品牌。當金價高漲侵蝕利潤空間,前者就會很被動。

今年以來金飾品牌股價普遍下跌,周生生股價下跌超過26%,六福集團下跌27%,周大福更慘,跌去42.7%。市盈率方面,周生生市盈率為4.2倍,低於周大福的10.2倍與六福集團的5倍。而剛剛上市、號稱「古法打造黃金」的老鋪黃金(6181.HK),市盈率高達28.8倍,似乎已吸引了所有的目光。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金地商置轉盈為虧蝕42億元

經營商業地產的金地商置集團有限公司(0535)周四公布2024年業績,去年轉盈為虧蝕近42億元人民幣(下同),2023年有盈利8.3億元。公司收入132億元,按年減少24%。 收入減少主要是確認的物業銷售收入下跌43.7億元,而內地房地產市場持續不景氣,集團為若干附屬公司物業存貨減值5.6億元,同時也為應收賬款減值約4億元。 展望2025年,公司指出中國經濟應有4至6%的增長,預計房地產市場於今年有輕微復蘇。 金地商置開市跌0.4%至0.249港元,股份在過去一年已下跌近五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萬國數據營收增長 國際業務拆分上市

數據中心運營商萬國數據控股有限公司(GDS.US;9698.HK)周三公布,第四季度營收同比增長9.1%至26.9億元,持續經營業務淨虧損從30.7億元收窄至1.73億元。 公司同時宣布,完成對國際業務的新一輪融資,該部門已從原"GDS International"更名為DayOne Data Centers Ltd.。融資完成後,萬國數據在DayOne Data Centers的持股比例,從原來的52.7%降至35.6%。萬國數據表示,隨著持股比例下降,不再將DayOne Data Centers的財務業績納入自身財報。 財報發佈後,萬國數據美股周三跌14%至30.61美元。受人工智能應用需求增長推動,投資者對數據中心運營商熱情高漲,該股在過去52周內已累計上漲近三倍。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研發收入減少 和黃醫藥去年少賺63%

長和實業(0001.HK)控股的生物制藥公司和黃醫藥(中國)有限公司(HCM.US; 0013.HK; HCM.L)周三公布去年度業績,公司錄得收入6.3億美元,按年減少24.8%,股東應佔溢利達3,772.9萬美元,按年減少62.6%,但實現連續兩年錄得盈利。 公司稱,連同日本武田在海外銷售,該集團在腫瘤產品的總銷售額增長134%至5.01億美元,另達成協議以6.08億美元出售合資企業上海和黃藥業的部分股權。收入下降主要來自合作夥伴的研發收入有所減少。其中來自武田藥品的首付款、監管里程碑及研發服務收入從2023年的3.459億美元減少至2024年的6,700萬美元。 另外,和黃醫藥與信達生物(01801.HK) 聯合宣布,用於治療晚期腎細胞癌的FRUSICA-2中國II/III期研究已達主要終點。周四,和黃醫藥港股高開3.7%,至中午休市漲幅擴大至9.41%,報26.15港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YK Medicines

頭對頭試驗勝過「肺癌藥王」 ?同源康醫藥臨床結果引爭議

同源康醫藥公布重大利好消息後的第一個交易日,也是該股被納入港股通名單生效的第一天 重點: 同源康醫藥並沒有公佈臨床試驗的詳細數據,阿斯利康回應稱無法就現有信息給予反饋 在TY-9591主攻的肺癌腦轉移領域有其他產品搶得先機,同類產品市場競爭激烈    莫莉 在醫藥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每一次新藥披露臨床試驗數據都可能意味著現有藥物市場格局的改變,如果一款新藥能夠通過「頭對頭」試驗勝過現有的重磅藥物,其商業前景將不可估量。當中國創新藥企同源康醫藥股份有限公司(2410.HK)宣稱,旗下核心管線TY-9591在二期臨床的「頭對頭」試驗數據優於已經上市的「肺癌藥王」奧希替尼時,投資者不禁要問:價值千億的肺癌靶向藥市場是否將迎來新的攪局者? 3月9日,同源康醫藥發布公告稱, TY-9591在關鍵二期臨床中,一線治療治療EGFR突變的腦轉移肺癌患者的數據具有統計學顯著意義和重大臨床獲益。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披露的二期臨床試驗的主要研究終點是顱內客觀緩解率(iORR),在這一指標上,TY-9591對比奧希替尼顯示出統計學顯著意義和臨床意義的明顯改善。 「頭對頭」試驗是指採用臨床上已使用的治療藥物或方法作為直接對照,在同等試驗條件下開展的臨床試驗,是兩種藥物效果的直接對比。 TY-9591是一種第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是通過用氘取代奧西替尼中的某些氫原子進行改良,來減少或減緩奧西替尼的分解,目的是提高其安全性,允許更大的給藥劑量,從而有可能提高療效。同源康醫藥表示,計劃於近期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提交新藥上市申請。 在非小細胞肺癌的患者中,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突變是最常見的突變之一,約佔整體患者的三分之一,因此EGFR成為靶向治療的常見靶點。阿斯利康(AZN.US)旗下的奧希替尼是第三代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的代表性藥物,相比於前兩代EGFR-TKI具有更強的耐藥性及單藥療效更優,是當前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一線用藥。2024年奧希替尼的全球銷售額達65.80億美元,同比增長16%,奧希替尼也因此被稱作「肺癌藥王」。 公布重大利好消息的第一個交易日,同源康醫藥的股價早盤一度上漲50%,最終全日收漲16.18%。有趣的是,這一天也是同源康醫藥被納入港股通名單生效的第一天,當天該股票的成交量高達339萬股,而該股此前的單日成交量長期在20萬股左右徘徊。不過,資本市場很快冷靜下來,在隨後的三個交易日里,同源康醫藥股價接連回調,累計跌幅達到21.23%,股價甚至低於二期臨床數據公布前的位置。為何在短短四個交易日內,同源康的股價會發生如此巨震呢? 臨床結果含金量存疑 在這份公布在港交所的公告中,同源康醫藥並沒有公布臨床試驗的詳細數據,僅表示將於近期在國際或國內臨床學術會議上公佈。阿斯利康在回應媒體時亦表示,由於該研究目前披露的信息比較有限,無法就現有信息給予反饋。 更重要的是,在癌症藥物臨床研究中,試驗終點至關重要,總生存期(OS)、無進展生存期(PFS)和無疾病生存期 (DFS)是常用的主要終點,而同源康醫藥選擇的客觀緩解率(iORR)並非行業金標準。這項臨床試驗僅納入244例受試者,未來還需進行更大規模的三期臨床試驗,屆時TY-9591的療效能否勝過奧希替尼暫不可知。 此外,在TY-9591主攻的肺癌腦轉移領域,已經有其他產品搶得先機。2024年11月,晨泰醫藥與阿斯利康合作研發的佐利替尼片在中國獲批上市,這是全球首個針對肺癌腦轉移的EGFR-TKI產品。 同源康醫藥是一間成立於2017年的創新藥研發公司,2024年8月在港股上市。當時的招股書顯示,除了進展最快的TY-9591之外,其餘10款候選管線大多處在臨床前研究階段。由於缺少自主造血能力,公司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第一季度分別淨虧損3.12億元、3.83億元和1.08億元。在IPO之前,公司財務狀況亦相當堪憂,截至2024年3月底,公司淨負債9.34億元,持有現金7,720.8萬元。 在第三代EGFR-TKI領域,中國已有至少六款產品上市,還有多款同類在研產品進入三期臨床,貝達藥業(300558.SZ)、君實生物(1877.HK)、正大天晴、齊魯製藥等藥企也已啓動第四代EGFR-TKI的臨床試驗,市場競爭相當激烈。在一片紅海的的市場環境中,同源康醫藥如何能突出TY-9591的自身優勢獲得商業化突破,仍有待時間來驗證。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