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營腫瘤醫療機構美中嘉和在連年虧損及現金流不足的不利背景下,申請到港交所集資上市

重點:

  • 該公司正處於拓展階段,加上集中於一線城市發展,人力及租金成本高昂,過去三年已累計虧損17億元
  • 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有1.4億元,母公司輸血無望,估計是急於上市融資的主因

莫莉

在中國,癌症患者的絕大多數選擇都是公立醫院,而民營醫院則較易讓人想起“亂收費、亂開藥”等不靠譜的印象。不過,隨著錦欣生殖(1951.HK)、通策醫療(600763.SH)和愛爾眼科(300015.SZ)等不同專科的上市民營醫療集團在全國多地拓展,民營醫院的口碑逐漸好轉,同時也成為資本追逐的寵兒。

當愛爾眼科市值挑戰兩千億的同時,民營腫瘤賽道也出現了優質股海吉亞醫療(6078.HK),該公司2020年在港股掛牌後,股價曾在一年內暴漲近四倍,讓華平投資、高瓴資本等投資機構賺得盆滿缽滿,讓民營腫瘤醫療行業的“老二” ──美中嘉和醫學技術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看到了廣闊的融資空間。這間主攻一線城市市場的民營腫瘤醫療集團,終於在上週二向港交所遞表申請上市

美中嘉和的主要業務,是通過自營醫療機構,為患者提供腫瘤醫療整體解決方案,以及向醫院等機構提供雲平台解決方案等網路業務。目前,美中嘉和擁有兩間腫瘤醫院、四間診所、一間影像診斷中心以及一間互聯網醫院,分別位於上海、廣州,以及華北地區的大同。去年,美中嘉和的醫療機構錄得50,622門診人次及778住院人次。

不過,從去年的收入來源看,網路業務的重要性似乎更勝一籌。在過去三年,美中嘉和的營收分別為1.27億元、1.66億元和4.71億元,其中兩年的網路業務貢獻超過六成收入,去年達65.7%,主要因為醫療解決方案的客戶從2020年的7名大增至44名,令網路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近三倍至3.1億元。另外,去年醫院業務收入也同比大增93%至1.6億元,主要受惠於廣州醫院、上海全科診所等機構開業。

三年累虧17億

作為民營醫療連鎖服務機構,美中嘉和拓展醫療機構的前期投入大,資本回收週期長,在連鎖品牌效應尚未顯現的階段,盈利前景尚未清晰。在2019年至2021年,美中嘉和的淨虧損連年擴大,三年累計虧損高達17.07億元。

儘管美中嘉和成立於2008年,但業務發展始於2017年,同年5月第一間自營癌症專科醫院開始運營,隨後通過收購和自建醫療機構,逐漸搭建起腫瘤醫療集團。由於醫院管理屬於重資產營運,美中嘉和的毛利率逐年走低,從2019年的25.8%惡化到去年的-10%,意味公司錄得毛虧損,當中以醫療機構業務的表現最差,毛利率由2020年的-47.5%走低至去年的-71.4%。

該公司解釋,這是因為去年三間醫療機構開業,帶來僱員福利開支、藥品耗材及其他存貨、租賃及維修保養等龐大成本。

據招股書引述的市場研究報告,截至去年底,在自營或託管腫瘤醫療機構數目上看,美中嘉和排名全國第二。不過,在中國的腫瘤醫療服務市場中,公立醫療機構的市場佔有率達九成,而民營腫瘤醫療行業呈高度分散性,參與上述排名的前五大民營腫瘤醫療服務機構,在民營市場的總份額也僅有6.1%,反映美中嘉和的“第二名”水分頗高。

民營腫瘤醫療的高度分散性,也意味通過新增機構實現規模效應並不容易。但行業龍頭海吉亞醫療卻通過集中化、標準化的管理系統和強大的運營能力扭轉劣勢,去年海吉亞醫療實現淨利潤4.53億元,毛利率為32.7%,這主要受惠於海吉亞的自建醫院在開始建設後最快17個月內便開始營運,並在開業後3至9個月內達致盈利,而且醫院大多集中於三線以下城市,營運成本較低。

反觀美中嘉和的上海醫院從2017年開始建設,預計2024年才能投入營運,耗時長達7年,而且大多數新增醫療機構位於一線城市上海和廣州,令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持續高企。

難望母公司輸血

不過,由於深耕市場熱捧的腫瘤醫療賽道,美中嘉和近年仍備受資本青睞,申請上市前共獲得三輪融資,分別在2018年、2020年和2021年,分別完成15億元A輪融資、7億元B輪融資和4億元C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中金資本、中信興業投資、歌斐資產管理等,最新一輪融資的投後估值達到69億元。

不過,美中嘉和短期內盈利無望,上一輪融資的資金也已花掉大半。截至2021年底,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有1.4億元,較2020年底的4.2億元大幅縮水。雖然美中嘉和的母公司為紐約上市的泰和誠醫療(CCM.US),但經歷多年虧損下,其股價持續插水,最新市值僅約7,500萬美元(5億元),在自身難保下,估計也難以向美中嘉和“輸血”。

受整體醫藥板塊不景氣的影響,民營腫瘤醫療集團當前在二級市場的估值並不高,海吉亞醫療與另一網腫瘤治療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盈康生命(300143.SZ)的市銷率分別為10倍和5倍,若以兩者的平均值7.5倍計,美中嘉和的市值約35億元,僅為2021年最後一輪融資估值的一半。

主攻一線城市腫瘤醫療市場的美中嘉和,究竟會複製海吉亞醫療的成功,還是走上母公司市值大幅縮水的舊路,有待市場給出答案。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新聞

WeRide is enjoying a payoff from expanding its global taxi flee

自駕出租車收入暴增 文遠知行看見盈利曙光

文遠知行海外布局春暖花開,帶動第三季毛利率大幅提升,似乎有望率先走出「燒錢循環」 重點: 第三季收入1.71 億元,按年增長144%,創公司最大季度收入升幅 第三季公司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26.4個百分點至32.9%    李世達 在自動駕駛出租車的世界裡,眾多競爭者都在加快城市布局、擴大車隊規模,彷彿擴張得越快,離真正商業化就越近,卻也難以擺脫「越跑越虧」的困境。在這場賽局中,文遠知行(0800.HK; WRD.US)用一份亮眼的業績,讓行業看見終點的亮光。 公司公布,截至今年9月底止第三季度,受惠全球車隊規模持續擴張,以及服務滲透率提升,期內總收入按年大增144%至1.71億元(2,400萬美元)。其中,自動駕駛出租車業務作為核心增長動力,實現761%的爆炸式增長,貢獻3,530萬元收入,佔收入比重由5.8%提升至20.7%。 毛利率大幅提升 期內股東應佔虧損3.07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10.43億元顯著收窄。經調整淨虧損則由去年同期2.4億元小幅擴大至2.76億元。而同期毛利率則按年大升26.4個百分點至32.9%領跑行業。以前三季度計,公司收入按年升68.2%至3.71億元,淨虧損10.99億元,亦較2024年同期虧損19.24億元大幅收窄。這也是文遠知行自連續第三個季度虧損收窄,對於不斷擴大測試規模、研發投入有增無減的L4自動駕駛企業而言,這種改善已屬不易。 其競爭對手小馬智行(PONY.US; 2026.HK)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業績就顯示,收入雖然按年增長72%至2,540萬美元(約1.81億元),毛利率也增長9.2個百分點至18.4%,但淨虧損仍擴大46%至6,160萬美元(4.38億元)。 事實上,無論是小馬智行或文遠知行,虧損的規模都遠高於收入規模,這說明行業仍屬於「燒錢換市場」的階段。但文遠知行能夠將毛利率大幅提升,已算是率先拿到盈利的鑰匙。 究其核心原因,相信是其在多個市場同時步入「具備商業價值的純無人營運階段」,而非僅靠擴大車隊或補貼來推動增長。 中東市場有望放量 最重要的突破來自阿聯酋阿布扎比。今年當地政府批准文遠開展純無人商業營運,這是美國以外全球首張城市級純無人駕駛出租車的商用牌照,也是全球監管難度最高的級別之一。這意味著文遠的車隊可以在無安全員的情況下長時間、跨區域運作,使車隊首次實現單位經濟盈虧平衡。 目前,文遠知行在中東的車隊規模已超150輛,並預計到2030年車隊規模將擴大至數萬輛。在阿布扎比,文遠知行車隊覆蓋約50%核心城區,隨著純無人運營牌照的落地,成本攤薄效逐步顯現,毛利率大幅上升也就不令人意外。 此外,公司在歐洲市場也有突破。今年11月,文遠知行拿下瑞士蘇黎世的純無人出租車營運牌照,預計2026年展開服務。瑞士的審批程序在全球屬於最嚴格行列,一旦能在此站穩腳跟,等於取得全球市場最具含金量的背書。 截至10月底,文遠知行運營的自動駕駛汽車車隊規模已超1,600輛,其中近750輛為自動駕駛出租車。加上在瑞士獲得的最新監管許可,截至2025年10 月,公司的自動駕駛汽車目前已在全球8個國家獲得運營許可。 文遠知行在技術路線上的推進,同樣是其得以在多個海外市場快速落地的重要底氣。公司與德國大廠博世的深度合作,雙方聯合推出的一段式端到端L2+解決方案,已獲中國大型車企採用即將量產。 今年11月,公司宣布L4級技術向L2+的「端到端」方案成功下沉,並完成SOP。意味其自研的一段式端到端架構不再只侷限於自動駕駛出租車,而是首次進入乘用車量產體系,打通了自動駕駛技術從高階場景向消費車型輸出的通路。 業績公布後首交易日,文遠知行美股大漲14.7%,收報8.26美元,但年初至今仍跌約40%,港股市場則冷靜得多,僅升1.75%報20.88港元,較本月初的掛牌價低約16.4%。以港股數據,文遠知行市銷率約35.9倍,低於對手小馬智行的46.8倍。顯示其估值尚未反映其海外市場的進展。 雖然短期股價仍受市場風險偏好影響,但文遠知行已展現出在海外市場實現盈利的可能性,這在自動駕駛領域仍屬罕見。若阿布扎比、瑞士等高門檻市場提供穩定的運營數據,加上L2+產品線未來在車企端的銷售釋放,文遠知行的估值有望修復。這也意味著,文遠知行可能正在建立自動駕駛產業少見、且真正具可持續性的商業化路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上半年淨利翻倍 遇見小麵招股集資6.9億元

中式連鎖麵館運營商廣州遇見小麵餐飲股份有限公司(2408.HK)周四起至下周二公開招股,計劃發行9,734.5萬股,招股價介乎5.64港元至7.04港元,集資最多6.9億港元(8,900萬美元),預計下周五掛牌交易。 遇見小麵成立於2014年,主打川渝麵食產品,餐廳網絡包括內地22個城市的451家餐廳及香港14家餐廳,另有115家新餐廳處於開業前籌備中。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按年升34%至7億元,淨利潤則增96%至4,183.4萬元。 根據公告,遇見小麵引入HHLRA、國泰君安證券、君宜香港基金、Shengying Investm、Zeta Fund、海底撈全資子公司海底撈新加坡為基石投資者,投資總額約為2,200萬美元。 公司稱,集資所得將用於拓展餐廳網絡、升級餐廳網絡技術及數字系統,品牌建設、對上游食品加工行業的潛在投資,以及公司營運之用。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超額逾9千倍 量化派午收升113%

線上市場營運商量化派控股有限公司(2685.HK)首日掛牌開市報26元,較招股定價高165%,之後股價回軟,中午收市報20.9元,升113%。 量化派發行1,334.8萬股,招股價介乎8.8元至9.8元,最終以高位定價,公開發售超額9,365倍,國際配售超額14倍。 量化派的兩大核心業務分別是一站式消費平台「羊小咩」,另外是經營汽車零售O2O平台的「消費地圖」。去年的盈利1.47億元人民幣,按年上升近40倍,主要因為來自羊小咩的收入大增所致。今年首五個月,盈利按年上升2.7倍至1.26億元人民幣。 集資所得淨額僅1,237萬元,55%將用於提高公司的研發能力及改善基礎技術設施,45%用於建立及擴大本地消費應用程序。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天域半導體上市集資16.7億港元

碳化硅外延片製造商廣東天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2658.HK)周四啓動香港首次公開募股,計劃以每股58港元發行3,000萬股,集資約16.7億港元,公司於12月5日正式掛牌。 公司今年前五個月實現營收2.5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97億元同比下降13.5%。近五個月期間,實現盈利1,120萬元,扭轉去年同期1.12億元的虧損。 天域半導體計劃將62.5%的IPO募集資金,用於未來五年擴大產能,15.1%用於增強研發實力,另有10.8%將投向戰略投資領域。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