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由貝恩資本支持、昔日的教育公司,通過反向併購能鏈旗下的電動汽車充電業務重獲新生,而後者也是貝恩資本投資的中國公司

重點:

  • 與能鏈的電動汽車充電業務完成反向收購合併之後,原瑞思教育公司股價飆升
  • 新公司能鏈智電提供軟體服務,説明中國越來越多的電動汽車車主更有效地利用國內龐大的充電網路

譚英

中國的課外輔導行業已經不復存在,對於該行業的公司來說,能夠在監管的扼殺之下起死回生似乎已不錯。雖然許多同行都已經倒閉,通過與能鏈公司旗下電動汽車充電服務的合併交易,由貝恩資本支持的瑞思教育(NAAS.US),從已經不復存在的英語教育服務行業切換到炙手可熱的電動汽車行業。作為一家物聯網(IoT)能源公司,能鏈同樣擁有貝恩資本的支持。

根據公司的新聞稿,6月10日,瑞思教育的名字正式在納斯達克謝幕,取而代之的是閃亮登場的能鏈智電(NaaS)。此舉觸發了一波上漲,當天早些時候,這家新公司的股價從1.43美元飆升至3.82美元。週二,該股票上漲至10.5美元的高位,回落後收於8.52美元。

兩者之間的橋樑是貝恩資本,該公司在瑞思教育身上押錯了賭注,但它對能鏈的投資可能相當明智。貝恩資本2013年以1.3億美元(8.7億元)收購了瑞思教育90%的股份,2017年後者在納斯達克上市之後持股60%。瑞思教育IPO時的年收入為1.489億美元,2015年之後曾經幾乎翻倍。

但在與能鏈智電合併時,瑞思自身的收入已經為零。

如此糟糕的結局並不是貝恩或瑞思的錯。在中國教育部決定取締整個商業教輔行業,並在去年7月宣佈想要繼續留在該行業的公司,必須註冊為非盈利機構且停止學科教育之後,瑞思教育的收入徹底瓦解。

該領域曾經的龍頭公司新東方教育(EDU.US; 9901.HK)目前正在直播雙語銷售課程。瑞思放棄了教育業務,如今通過與能鏈的反向收購交易,利用自己在納斯達克的空殼變現。如果新的實體表現良好,它的外殼將繼續存在下去。

貝恩資本也是能鏈的早期投資者,最近一次投資是在2021年3月,它領投了該公司2億美元的D輪融資。能鏈在過去兩年募集了9.76億美元,包括2022年1月的E輪融資。

在世界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能鏈是中國最大的電動汽車充電服務平台,它利用人工智慧和軟體即服務技術,將充電站運營商和司機連接起來。中國客戶2021年購買了340萬輛電動汽車,佔全球總量的52%。中國正在以極快的速度建設充電站,為龐大的電動汽車大軍提供電力,2020年公共充電樁約佔全球總量的62%,充電量也佔據同樣的比例。

能鏈CEO王陽表示,中國到2030年將有100萬電動汽車充電站,充電能力達到1,400億千瓦時。中國乘用車市場訊息聯席會的資料顯示,中國的電動汽車銷量今年預計將達到600萬輛,到2030年,電動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億。

需要全面改革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站市場雖然規模龐大,但或許正因為如此,它需要進行全面改革。約80%的市場是公共和專用充電站,其中大多數為政府實體和房地產開發商所有。司機必須下載多個應用程式才能使用不同的充電器,還要面對排長隊和尋找充電站的麻煩。王陽說:“無論是設備製造商、運營商、OEM、車主還是用戶,所有參與者都有痛點。作為協力廠商服務提供者,能鏈智電是行業的連接器,可為充電站製造商、運營商、最終用戶和OEM提供一站式服務。”

合併後,瑞思教育將持有該公司的少量股權,能鏈則持有多數股權。貝恩資本還將擁有重組後公司約16%的受益所有權,週二收盤後,公司市值15.6億美元。

今年2月有傳言稱,能鏈正考慮與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合作,在香港進行公開募股,可能會籌資3億至4億美元。IPO可能仍在計畫中,因為與瑞思教育的合併只涉及能鏈的電動汽車充電資產,它至少還剩下六項其他業務。

能鏈成立於 2016 年,是能源價值鏈中的一家物聯網公司。該公司已成為中國汽車服務行業的重要參與者,通過旗下APP團油和快電,為中國 40 萬司機使用加油站充電樁和快速發展的獨立電動汽車基礎設施提供便利。

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合併備案檔,只列出了能鏈電動汽車業務的收入,2021年為3.2億元。該公司去年淨虧損2.5億元。除了與瑞思教育的交易外,能鏈的網路聚合了全國1,700個城鎮的2.3萬個加油站,佔中國加油站總數的20%。

雖然能鏈智電是納斯達克上市的最新一家中國獨角獸公司,但根據其目前的估值,當前市場除了不可預測性之外,沒有什麼是確定的。與其他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一樣,它可能會因違反美國《外國公司問責法》而在未來面臨退市風險,儘管瑞思教育從未被正式列入越來越多可能被SEC退市的公司名單。

與此同時,這筆交易也讓人想起了本世紀頭十年末尋求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掀起的反向收購熱潮。2010年,在財經刊物《巴倫週刊》曝光後,SEC對此展開了調查。通過與瑞思教育的合併,能鏈智電在紐約股市獲得了一席之地,而無需付出在全球最大資本市場進行IPO的高昂成本,也無需披露令人惱火的詳細資訊。

合併的載體是一家於2019年在香港註冊的空殼公司達達汽車,它與同城配送公司達達(DADA.US)無關。

人們對能鏈的創始人、前記者王陽和戴震知之甚少,根據網上的說法,後者擁有理學與文學雙學士學位,東北財經大學EMBA畢業。到目前為止,在新公司有限的資訊披露中,尚未見到兩人究竟是怎麼吸引到這麼多私募股權巨頭——從國有巨頭招商局資本和中金公司,小米(1810.HK)和蔚來汽車(NIO.US; 9866.HK)等企業,再到貝恩資本和Korea Investment Partners等國際風投基金。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新聞概要:任命CEO兼派特別息 鬥魚息誘投資者

這家直播遊戲平台在其首席執行官被捕一年多後公佈新領導層,目的希望克服多方面的挑戰 余特莉 在線直播遊戲平台鬥魚控股有限公司(DOYU.US)週四任命一位新的聯席首席執行官,填補長時間的領導真空。同時,公司宣佈巨額特別現金分紅,希望引投資者購買其股票。 公司表示,任思敏將擔任聯席首席執行官,即時生效,填補自2023年11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陳少傑被捕後的管理層空缺。當時,陳因涉嫌經營賭博和允許鬥魚平台發佈色情、低俗及其他敏感內容而被拘留。 此後,一個臨時委員會負責公司運營。在收入收縮的情況下,缺乏強有力的領導對鬥魚的股價造成影響,公司的市值從2019年上市時的37億美元暴跌至約2.85億美元。 任思敏表示:“鑒於我們目前的現金狀況和戰略商業計劃,我們將繼續專注提高運營效率,努力克服宏觀經濟和運營環境中的挑戰,以支持公司的長期發展。” 任於2021年6月加入鬥魚,曾擔任副總裁,負責項目管理和合規。 任思敏被任命的同一天,鬥魚還宣佈派發每股9.94美元的特別現金分紅,等於公司週三收盤價的80%。在這兩項公告發佈後,鬥魚的股票在週四交易中飆升27.7%,達到15.69美元。過去12個月,其股價幾乎翻倍。 這並不是鬥魚第一次分發特別股息。去年7月,公司宣佈類似規模的每股9.76美元的特別現金分紅,幾乎相當於當時約18美元股價的一半。 騰訊支持的鬥魚由陳少傑於2014年創立,在2019年美國IPO時因直播遊戲的強大人氣而蓬勃發展。然而,公司面臨來自虎牙(HUYA.US)、快手(1024.HK)和嗶哩嗶哩(BILI.US; 9626.HK)等對手的激烈競爭,政府對未成年人遊戲的限制也對其業務造成了打擊。最近,經濟放緩也導致直播粉絲減少開支。 所有這些因素對鬥魚造成了影響,過去三年其業績屢次未能讓投資者滿意。去年的第三季度,公司報告收入同比下降21%,降至10.6億元(約合1.515億美元)。其核心直播收入同比暴跌34.7%,降至7.52億元,主要由於總付費用戶和每用戶平均收入的下降。其季度調整後淨虧損為3,980萬元,而一年前的調整後利潤為7,190萬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淋巴瘤藥物銷售強勁 諾誠建華收入增長37%

諾誠健華醫藥有限公司(9969.HK; 688428.SH)周四公布,去年公司收入增長37%至10.1億元,主要受惠專治淋巴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藥物奧布替尼(Orelabrutinib)的強勁增長。公司表示,去年約10億元的收入來自奧布替尼,該藥品銷售額同比增長49%。 諾誠健華繼續虧損,去年蝕4.43億元。但比2023年的6.44億元虧損減少約30%。公司表示,虧損收窄既得益於奧布替尼的銷售額增加,也得益於業務規模擴大下,運營效率提高。 周五上午,諾誠健華在港的中午收市上漲4%,報5.46港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魚油加工商高龍海洋港股IPO獲獲備案

魚油加工商高龍海洋集團有限公司(Coland Ocean Group Ltd.)周四獲證監會頒發境外上市備案通知書,這是中國企業境外上市的必要程序。高龍海洋擬發行不超過1.15億股,在港交所上市。 成立於2008年的高龍海洋是一家飼料級及食品級魚油精煉及濃縮企業,主要生產基地在福建省。根據灼識咨詢報告,截至2023年底,按銷售收入計,公司於中國飼料級魚油精煉及濃縮市場中的市場份額為24.8%,排名第一;食品級魚油市場則排第八。 2024年上半年,高龍海洋的收入為2.45億港元,同比續增14.8%,錄得淨利潤版1,035.2萬港元,同比大降65.2%。毛利率由2022年的24.3%下滑至2024年上半年的7.4%。公司表示,產品售價的下降以及原材料成本的居高不下是主要原因。作為公司產品的重要原料,秘魯毛魚油離岸價格自2022年起暴漲,主因是秘魯政府實施捕撈配額措施。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Miniso

發行5.5億美元股票掛鈎證券 名創優品海外重金開路

轉型成功的名創優品,近期宣布發行5.5億元股票掛鈎證券,加快海外擴張腳步 重點: 公司發行股票掛鈎證券5.5億美元,並訂立看漲期權價差交易 第三季度,公司海外業務收入增長39.8%至18.1億元    李世達 「穀子經濟」(Goods Economy)在中國大行其道,積極開發IP產品的快時尚設計師品牌名創優品(9896.HK; MNSO.US),正在加快海外拓店的腳步。近日,公司宣布發行本金總額為5.5億美元(約42.9億港元)、2032年到期的股票掛鈎證券,期限7年,票面年利率為0.5%。 根據公告,證券兌換的初始行使價定為64.395港元,較前一個交易日(1月6日)收市價格溢價26.14%。由於發行股票掛鈎證券通常意味著攤薄股權,對股價帶來壓力。因此消息公布後,名創優品股價下跌5.2%,過去一周則下跌了12.44%。 不過,名創優品實際上已為攤薄效應預作準備。根據公告,公司將訂立看漲期權價差交易,包括下限看漲期權及上限看漲權證。下限看漲期權由對手方授予名創優品看漲期權交易,由名創優品酌情行使,行使價相等每股64.395元,與上述股票掛鈎證券行使價相同。 至於上限認股權證,則由名創優品授予看漲期權價差對手方,由對手酌情行使;行使價相等每股約102.1元,較名創優品前一個交易日的收市價51.05元,有高達100%溢價。 公司表示,是次交易集資淨額約4.57億美元,相等於約35.54億港元,其中50%將用於海外門店網絡擴展、供應鏈優化與發展、品牌建設及推廣、額外海外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另外50%用於股份回購。 野村認為,本次集資有助公司增長及股東回報,因此上調美股目標價7%,由26.3美元升至28.1美元,維持「買入」評級。花旗則持不同看法,認為相關證券結構複雜,或會令投資人困惑,在股價高位下發行,將令市場產生短期負面情緒。 海外收入增長近四成 與半年前相比,名創優品市盈率(P/E)從19倍成長到24倍,已高於無印良品品牌運營商良品計劃(7453.T)的22.5倍,以及BJ批發俱樂部(BJ.US)的23倍,顯示市場持續正面看待公司的發展策略。 根據第三季度業績,名創優品收入按年升19.3%至45.2億元,經調整淨利年增6.9%至6.8億元。期內,毛利率按年提升3.1個百分點至44.9%。最大亮點仍在於海外增長,按市場劃分,內地業務收入按年增長8.7%至27.1億元;海外業務收入則增長39.8%至18.1億元。 2024年前三季,名創優品門店增至7,186間,按年淨增773間,當中海外新增門店佔449家,佔比接近六成。目前,內地門店共有4,250,當中僅29間為直營店,其餘4,221均為加盟店;海外門店則共有2,936間,直營及加盟店分別為422間及2,514間。 公司業績的成長與驚人的拓店速度,與當前低迷的消費環境顯得格格不入。對公司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葉國富來說,這種發展似乎早有預料。 名創優品的逆勢增長,顯然受到去年爆火的「穀子經濟」所帶動。「穀子」由英文「Goods(商品)」音譯而來,指的是帶有二次元IP的徽章、玩偶、公仔、立牌等衍生周邊產品。儘管這些產品製造成本不高,卻因搭載動漫IP而具備收藏價值甚至情緒價值,廣受二次元愛好者的歡迎,一些限定產品在二手市場甚至可炒到數倍乃至數十倍的價格。 興趣消費賽道 葉國富很早就看到這股潮流。他曾在一次講話中說,「消費目的是什麼?是開心,是美好,更是愉悅的體驗」按照他的定義,消費者已從低價消費、性價比消費進化到「興趣消費」,現在的消費者不只看商品功能,更看重商品帶來情感和情緒上的價值。 因此他將原本定位為低價雜貨店、被批評為山寨大創百貨(DAISO)的名創優品,轉型為IP聯名集合店,大手筆搜集迪士尼、史努比、芭比、哈利波特、寶可夢等上百個IP角色授權,複製在馬克杯、絨毛玩偶、枕頭、髮夾、文具等各種用品上,讓消費者樂此不疲地掏腰包買單。 他們還發現,全球消費者在IP商品上的價格敏感度更低。在中國,門店客單價約為38元,但在美國卻可高達150元。因此增加海外門店數量、簽約更多IP,就是再明確不過的目標。 名創優品看好「興趣消費」與「穀子經濟」的成長潛力,正在加速海外擴張的腳步,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令他們開心的產品。只要顧客開心,股東就會更開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