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專注為高增值客戶提供服務的財富管理公司計畫集資擴充業務,即將於港股市場第二上市

重點:

  • 借助中國富裕階層而成功轉型的諾亞控股,已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有助分散其美國上市股份可能遭退市的風險
  • 公司去年淨利潤創新高,但今年首季遇上投資市場波動,收入與盈利均同比大挫三成以上

劉明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國民積累龐大財富,衍生理財需求,財富管理行業近年發展蓬勃,中國獨立財富管理龍頭諾亞控股私人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在美國上市12年後,即將登陸香港資本市場。公司近年經歷行業嚴厲監管及投資詐騙“踩雷”事件後,決意在逆境中積極轉型,業務已重上軌道。

諾亞控股成立於2005年,2010年在美國上市,隨著中國經濟崛起,公司經歷一段高速增長階段,2015年至2017年淨利潤複合年增長率接近兩成。但自2018年起,官方加強金融業監管,其業績有所放緩。

在2019年,諾亞控股捲入承興國際控股虛假供應鏈融資騙局,需要就有關事件支付18.3億元和解開支,導致2020年錄得7.45億元重大虧損。公司自此轉移重心至核心財富管理及資產管理業務,把業務集中在富裕階層身上,並縮減借貸服務等主流客戶業務。

諾亞的財富管理業務是向富有客戶提供投資產品、定制化投資配置及增值服務,收入主要來自分銷投資產品,再從合作夥伴獲取募集費、管理費及業績報酬等。此外,公司透過“歌斐”品牌經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客戶在私募股權、房地產、公開市場等的投資,並收取旗下管理基金的相關報酬。

過去兩年,該公司的財富管理業務淨收入達23.66億元及31.95億元,佔總收入71.6%及74.2%。公司核心客戶包括黑卡及鑽石客戶,即目標資產配置存續規模5,000萬元以上的財富管理客戶,以及擁有1,000萬至5,000萬元資產的客戶,去年上述兩種客戶數目分別增長38%及14%,推動公司淨利潤創13.14億元歷史新高。

首季收入降

招股檔顯示,按2021年總收入計,諾亞是中國第8大高淨值及超高淨值客戶的財富管理服務商,佔高淨值財富管理服務市場約3.7%的市場份額,而排名前七的均為銀行關聯的服務提供者。換言之,若不計銀行在內,諾亞為中國最大高淨值及超高淨值客戶的獨立財富管理商,佔該部分市場份額約21.5%。

中國資產配置的新趨勢,為財富管理行業帶來商機。由經濟學家任澤平的團隊和新湖財富聯合發佈的《中國財富報告2022》指出,去年中國居民的實物資產佔總財富比重高達69.3%,當中主要為房地產,反觀金融資產僅佔30.7%,比例低於北美、西歐、亞洲(不含日本)等地的36%至72%,反映中國金融市場仍有待開發。

此外,在中國“房住不炒”的政策下,房地產投資吸引力下降,資產配置趨勢或會由房地產轉向金融類產品,為高淨值財富管理市場提供增長機會。

目前高淨值財富管理服務市場主要由金融機構主導,2021年獨立財富管理公司佔市場不足兩成,有很大發展空間。由於金融機構的私人銀行產品,以國內的現金管理、公開市場及小部分另類投資產品為主,產品標準化及欠缺靈活性。反觀諾亞控股提供的投資產品來自廣泛的外部供應商,可以提供豐富及定制化產品,包括私募基金、風險投資及另類投資,並與海外合作夥伴為客戶提供全球資產配置。公司更可以透過資產管理部門歌斐為客戶設計獨特的投資組合,滿足高淨值財富客戶要求,具備差異化競爭優勢。

不過,諾亞為招徠更多高淨值客戶,並加強核心客戶黏性,一方面要在人才、技術、投資研究能力及客戶服務方面持續作出投資,亦要進行品牌推廣及行銷活動,以保持競爭力及知名度。因此,公司去年經營成本及開支同比大增51.1%,增幅超越收入的29.9%增長。公司是次計畫在香港上市集資,主要便是為了進一步拓展財富及資產管理業務、對各業務進行科技研發投資,以及預留營運開支等。

然而值得留意的是,今年首季投資市場大幅波動,暴露了諾亞的缺點。期內公司收入與淨利潤同比下滑超過三成以上、期內活躍客戶數同比減少46%、財管募集費也大減68%,反映客戶需求下降,而公司更傳出員工遭強制減薪的負面消息。

預除牌名單

雖然受國家政策支持下,資本市場最近反彈,估計諾亞短期收入有望回升,但長遠投資市場波動性加劇,將其業務帶來持續考驗和挑戰。

話說回來,諾亞即將在港股啟動的第二上市,估計亦與今年4月被美國證交會列入預除牌名單有關,但即使如此,該公司仍獲得美資大行祝福。摩根大通的研究報告指出,諾亞在香港上市,可以減輕公司在美國退市的風險,若管理層在上市後利用派發特別股息或股票回購等措施,以提高投資者回報及減低稀釋影響,可能會利好股價。

受中美搏弈、股市波動,以及新冠疫情反復等因素影響,諾亞美國上市的股票曾低見15.47美元,比去年底下挫近半,該股最近已反彈到20美元水平,相當於最近12個月市盈率約11倍,低於全球資產管理龍頭嘉信理財(SCHW.US)與貝萊德(BLK.US)的23倍及16倍。

由於諾亞於香港上市的定價與集資規模仍未確定,但如果估值較其美股存在折讓,以中國高淨值財富管理市場的潛力,說不定可以吸引投資者的目光。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通訊,請點擊

新聞

新聞概要:任命CEO兼派特別息 鬥魚息誘投資者

這家直播遊戲平台在其首席執行官被捕一年多後公佈新領導層,目的希望克服多方面的挑戰 余特莉 在線直播遊戲平台鬥魚控股有限公司(DOYU.US)週四任命一位新的聯席首席執行官,填補長時間的領導真空。同時,公司宣佈巨額特別現金分紅,希望引投資者購買其股票。 公司表示,任思敏將擔任聯席首席執行官,即時生效,填補自2023年11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陳少傑被捕後的管理層空缺。當時,陳因涉嫌經營賭博和允許鬥魚平台發佈色情、低俗及其他敏感內容而被拘留。 此後,一個臨時委員會負責公司運營。在收入收縮的情況下,缺乏強有力的領導對鬥魚的股價造成影響,公司的市值從2019年上市時的37億美元暴跌至約2.85億美元。 任思敏表示:“鑒於我們目前的現金狀況和戰略商業計劃,我們將繼續專注提高運營效率,努力克服宏觀經濟和運營環境中的挑戰,以支持公司的長期發展。” 任於2021年6月加入鬥魚,曾擔任副總裁,負責項目管理和合規。 任思敏被任命的同一天,鬥魚還宣佈派發每股9.94美元的特別現金分紅,等於公司週三收盤價的80%。在這兩項公告發佈後,鬥魚的股票在週四交易中飆升27.7%,達到15.69美元。過去12個月,其股價幾乎翻倍。 這並不是鬥魚第一次分發特別股息。去年7月,公司宣佈類似規模的每股9.76美元的特別現金分紅,幾乎相當於當時約18美元股價的一半。 騰訊支持的鬥魚由陳少傑於2014年創立,在2019年美國IPO時因直播遊戲的強大人氣而蓬勃發展。然而,公司面臨來自虎牙(HUYA.US)、快手(1024.HK)和嗶哩嗶哩(BILI.US; 9626.HK)等對手的激烈競爭,政府對未成年人遊戲的限制也對其業務造成了打擊。最近,經濟放緩也導致直播粉絲減少開支。 所有這些因素對鬥魚造成了影響,過去三年其業績屢次未能讓投資者滿意。去年的第三季度,公司報告收入同比下降21%,降至10.6億元(約合1.515億美元)。其核心直播收入同比暴跌34.7%,降至7.52億元,主要由於總付費用戶和每用戶平均收入的下降。其季度調整後淨虧損為3,980萬元,而一年前的調整後利潤為7,190萬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淋巴瘤藥物銷售強勁 諾誠建華收入增長37%

諾誠健華醫藥有限公司(9969.HK; 688428.SH)周四公布,去年公司收入增長37%至10.1億元,主要受惠專治淋巴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藥物奧布替尼(Orelabrutinib)的強勁增長。公司表示,去年約10億元的收入來自奧布替尼,該藥品銷售額同比增長49%。 諾誠健華繼續虧損,去年蝕4.43億元。但比2023年的6.44億元虧損減少約30%。公司表示,虧損收窄既得益於奧布替尼的銷售額增加,也得益於業務規模擴大下,運營效率提高。 周五上午,諾誠健華在港的中午收市上漲4%,報5.46港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魚油加工商高龍海洋港股IPO獲獲備案

魚油加工商高龍海洋集團有限公司(Coland Ocean Group Ltd.)周四獲證監會頒發境外上市備案通知書,這是中國企業境外上市的必要程序。高龍海洋擬發行不超過1.15億股,在港交所上市。 成立於2008年的高龍海洋是一家飼料級及食品級魚油精煉及濃縮企業,主要生產基地在福建省。根據灼識咨詢報告,截至2023年底,按銷售收入計,公司於中國飼料級魚油精煉及濃縮市場中的市場份額為24.8%,排名第一;食品級魚油市場則排第八。 2024年上半年,高龍海洋的收入為2.45億港元,同比續增14.8%,錄得淨利潤版1,035.2萬港元,同比大降65.2%。毛利率由2022年的24.3%下滑至2024年上半年的7.4%。公司表示,產品售價的下降以及原材料成本的居高不下是主要原因。作為公司產品的重要原料,秘魯毛魚油離岸價格自2022年起暴漲,主因是秘魯政府實施捕撈配額措施。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Miniso

發行5.5億美元股票掛鈎證券 名創優品海外重金開路

轉型成功的名創優品,近期宣布發行5.5億元股票掛鈎證券,加快海外擴張腳步 重點: 公司發行股票掛鈎證券5.5億美元,並訂立看漲期權價差交易 第三季度,公司海外業務收入增長39.8%至18.1億元    李世達 「穀子經濟」(Goods Economy)在中國大行其道,積極開發IP產品的快時尚設計師品牌名創優品(9896.HK; MNSO.US),正在加快海外拓店的腳步。近日,公司宣布發行本金總額為5.5億美元(約42.9億港元)、2032年到期的股票掛鈎證券,期限7年,票面年利率為0.5%。 根據公告,證券兌換的初始行使價定為64.395港元,較前一個交易日(1月6日)收市價格溢價26.14%。由於發行股票掛鈎證券通常意味著攤薄股權,對股價帶來壓力。因此消息公布後,名創優品股價下跌5.2%,過去一周則下跌了12.44%。 不過,名創優品實際上已為攤薄效應預作準備。根據公告,公司將訂立看漲期權價差交易,包括下限看漲期權及上限看漲權證。下限看漲期權由對手方授予名創優品看漲期權交易,由名創優品酌情行使,行使價相等每股64.395元,與上述股票掛鈎證券行使價相同。 至於上限認股權證,則由名創優品授予看漲期權價差對手方,由對手酌情行使;行使價相等每股約102.1元,較名創優品前一個交易日的收市價51.05元,有高達100%溢價。 公司表示,是次交易集資淨額約4.57億美元,相等於約35.54億港元,其中50%將用於海外門店網絡擴展、供應鏈優化與發展、品牌建設及推廣、額外海外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另外50%用於股份回購。 野村認為,本次集資有助公司增長及股東回報,因此上調美股目標價7%,由26.3美元升至28.1美元,維持「買入」評級。花旗則持不同看法,認為相關證券結構複雜,或會令投資人困惑,在股價高位下發行,將令市場產生短期負面情緒。 海外收入增長近四成 與半年前相比,名創優品市盈率(P/E)從19倍成長到24倍,已高於無印良品品牌運營商良品計劃(7453.T)的22.5倍,以及BJ批發俱樂部(BJ.US)的23倍,顯示市場持續正面看待公司的發展策略。 根據第三季度業績,名創優品收入按年升19.3%至45.2億元,經調整淨利年增6.9%至6.8億元。期內,毛利率按年提升3.1個百分點至44.9%。最大亮點仍在於海外增長,按市場劃分,內地業務收入按年增長8.7%至27.1億元;海外業務收入則增長39.8%至18.1億元。 2024年前三季,名創優品門店增至7,186間,按年淨增773間,當中海外新增門店佔449家,佔比接近六成。目前,內地門店共有4,250,當中僅29間為直營店,其餘4,221均為加盟店;海外門店則共有2,936間,直營及加盟店分別為422間及2,514間。 公司業績的成長與驚人的拓店速度,與當前低迷的消費環境顯得格格不入。對公司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葉國富來說,這種發展似乎早有預料。 名創優品的逆勢增長,顯然受到去年爆火的「穀子經濟」所帶動。「穀子」由英文「Goods(商品)」音譯而來,指的是帶有二次元IP的徽章、玩偶、公仔、立牌等衍生周邊產品。儘管這些產品製造成本不高,卻因搭載動漫IP而具備收藏價值甚至情緒價值,廣受二次元愛好者的歡迎,一些限定產品在二手市場甚至可炒到數倍乃至數十倍的價格。 興趣消費賽道 葉國富很早就看到這股潮流。他曾在一次講話中說,「消費目的是什麼?是開心,是美好,更是愉悅的體驗」按照他的定義,消費者已從低價消費、性價比消費進化到「興趣消費」,現在的消費者不只看商品功能,更看重商品帶來情感和情緒上的價值。 因此他將原本定位為低價雜貨店、被批評為山寨大創百貨(DAISO)的名創優品,轉型為IP聯名集合店,大手筆搜集迪士尼、史努比、芭比、哈利波特、寶可夢等上百個IP角色授權,複製在馬克杯、絨毛玩偶、枕頭、髮夾、文具等各種用品上,讓消費者樂此不疲地掏腰包買單。 他們還發現,全球消費者在IP商品上的價格敏感度更低。在中國,門店客單價約為38元,但在美國卻可高達150元。因此增加海外門店數量、簽約更多IP,就是再明確不過的目標。 名創優品看好「興趣消費」與「穀子經濟」的成長潛力,正在加速海外擴張的腳步,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令他們開心的產品。只要顧客開心,股東就會更開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