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7.HK
The newly listed maker of private jets is cruising to higher profits, but its stock is languishing around 30% below the IPO price, unable to shake off concerns about U.S. policy risks

這家私人飛機製造商今年7月上市,但股價累計潛水超過30%

重點︰

  • 西銳飛機公布半年業績,收入增長11.6%,利潤也多了23.6%,但股價反彈無力
  • 投資者憂慮西銳飛機大股東中航工業的中國軍工背景,其估值較美國同業大幅折讓

 

裴梓龍

大約兩個月前,香港股市迎來第一家私人飛機製造股西銳飛機有限公司(2507.HK),這家專做歐美富人生意的公司,最近公布了今年上半年業績,收入按年增長11.6%至4.75億美元,利潤更增長了23.6%至3,560萬美元,其業務看來未受環球經濟不穩影響。

西銳飛機上半年的增長,主要受益於飛機交付量增加,相比去年同期多交付了20架飛機,同時飛機定價也有所提升,公司的主力產品SR2X飛機交付的平均銷售價由去年同期的99萬美元,增至約104萬美元,增幅約5.1%;至於願景噴氣機交付的平均售價更增長約8.1%,至333萬美元。

另一方面,西銳服務及其他收入按年上升約800萬美元,主要因為售後零件、JetStream計劃及飛行訓練的業務有所增長。

雖然西銳飛機上市後首份財報表現理想,刺激其股價在業績公布後曾反彈至接近20港元,但其後無以為繼,上周五收報18.68港元,比7月的上市價27.5港元累跌超過三成。

該公司旗下兩條飛機產品線,第一條是主要供零售客戶使用的單引擎活塞飛機SR2X系列;其次是供零售客戶及在較小範圍內包機營運之用的願景噴射機。以市場佔有率及未來交付量來看,公司屬行業龍頭,過去三年收入複合年均增長率為20.3%,而盈利的複合年均增長率也達12.2%。

這類概念獨特的股票,本應受到投資者歡迎,那為什麼股價反而潛水呢?對於其股東來說,最擔心的並不是公司業績,而是持有其85%股權的大股東中航通飛,而中航通飛正是中航工業(AVIC)旗下公司。

近年西方國家聯手圍堵中國,在更多方面制裁中國企業。早在2021年,中航工業及若干附屬公司已被美國列入制裁清單,美籍人士除非得到相關美國政府機構許可,否則不能購買或出售清單上企業的公開證券。

軍方背景惹關注

去年,美國再發出新行政命令,將中國、香港及澳門特別行政區,列為美國新的對外投資審查制度重點。雖然西銳飛機不在制裁清單上,公司在上市文件中也說明不會對業務營運產生不利影響,西銳飛機的行政總裁Zean Nielsen在上市儀式後也公開澄清,指公司客群是零售消費者,生產的是飛機而不是武器,而且飛機體型小,無法搭載武器,也不涉及軍事用途。

身兼中航通飛董事會秘書及西銳飛機董事會副主席的王暉也強調,西銳飛機重視合規制度,保持獨立經營,中航工業只是投資者,雙方會做好協調。

然而兩人的話無法掃除投資者疑慮,加上美國政府的態度隨時轉變,疊加總統大選在即,當地也一直有不少聲音質疑西銳飛機。例如美國智庫Rand研究員William Kim曾稱,西銳飛機的技術可用於軍事用途的無人機;彭博高級航空航天和國防分析師George Ferguson也認為,西銳飛機的產品雖然與中航工業的無人機不同,但其技術對軍事用途的客戶有一定需求。

然而,生意在歐美市場的西銳飛機,大股東的中國軍方背景,對美國始終是一項隱憂,難保美方有一天會出手制裁,屆時公司的生意將受到嚴重影響,畢竟其最大的市場就在美國。而這種不確定性,也許正是投資者的憂慮所在,成為股價持續弱勢的主要原因。

從好的方面看,今年4月,西銳飛機的SR10飛機獲得美國運輸部聯邦航空管理局的生產許可證,這是同類產品中、第一款專門用於培訓下一代飛行員的全新設計;同時SR2X和願景噴氣機合計淨訂單也增加了107架,上半年更推出的SR2X的G7系列,目前已在逾36個國家銷售,暫時未見有國家計劃封鎖這款產品。

西銳飛機在業績報告中也強調,為擴大公司在美國及全球私人航空業的市場領先地位,未來將專注於通過建立新的維護計劃及擴展飛機管理解決方案,以及一系列客戶服務,實現已有客戶群貨幣化、改進飛行訓練解決方案、擴大飛機和服務組合、提高生產力、拓展全球市場及打造按需求的私人航空解決方案。

對比同類公司,例如在美國上市的小型飛機製造商Textron(TXT.US),市盈率約20倍。以西銳飛機上半年每股盈利11美仙計算,假設下半年盈利持平,其市盈率只有約11倍,這種估值折讓,也許正好反映市場對其面對政治風險的憂慮。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比亞迪上月銷售按年下跌12%

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HK, 002594.SZ)周日公布銷售數據,十月份售出441,706輛新能源車,按年下跌12%,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只有214,297輛,按年大跌45%。 今年首十個月,公司累計售出3,701,852輛新能源車,按年上升13.88%,當中純電動車銷售理想,累計售出1,828,462輛,按年上升34.5%,但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則下跌2.7%至1,827,256輛。 另外,商用車上月的銷售按年大升128%至4,850輛,今年首十個月累售46,134輛,同比大增2.4倍。 周一比亞迪平開報100.6港元,公司過去一年股價由高位下跌36%。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evenue rise but profit dip points to unremarkable performance; New Oriental's current risk-reward profile remains uncompelling

營增利跌業績平平 新東方暫乏值博率

教育企業新東方公布首季業績,收入雖然上升,盈利卻微跌,整體表現只屬平穩 重點: 首季度收入達15.2億美元 公司估計全個財年收入最高達54億美元 劉智恒 內地教育龍頭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9901.HK, EDU.US)剛公布2026財年的首季業績,截至8月底止收入同比升6.1%至15.2億美元,經營利潤升6%至3.1億美元。 各類業務中,出國考試準備和出國諮詢業務的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及2%;成人及大學生的國內考試準備業務則同比增14.4%,新教育業務錄得同比升15.3%。 收入雖超出早前預期上限的15.07億美元,但純利卻輕微下跌1.9%至2.4億美元。 盈利下跌股價急挫 由於盈利下跌,當天新東方在美上市的股價一度急挫逾9%,其後跌幅收窄,收市報58.56美元,跌3.4%。周四香港開市,在港上市的新東方股份亦同步下跌,全日收跌2.23%至43.72港元。 過去半年,公司在香港的股價從低位上升22%,若與2021年《雙減政策》公布前的每股約50港元水平比較,股價已接近回到「雙減」前,而2025財年收入亦已達49億美元,超越2021財年(「雙減」前)的42.8億美元,足見過去幾年,新東方進行結構性轉變的成功,展現了俞敏洪超乎常人的逆境應對能力,將公司從崩潰邊緣拉回來。 不過,經歷一波業績復修後,近期新東方業務開始進入瓶頸,暫難再有可觀增長似乎只能緩步前行。 其中一個原因,相信主要是年初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後,綱舉本土保護主義,開始針對海外移民及外地留學生,並提出許多限制,影響了新東方的相關業務。 對上財年的第四季度,新東方的出國考試準備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速有14.6%,但今個財年首季度只有1%;出國的諮詢業務收入增速,亦由上個財年第四季同比升8.2%,跌至本財年首季度的2%。 節流為主開源無望 公司首席財務官楊志輝在最新財報上也承認:「儘管海外業務持續放緩帶來挑戰,我們仍實現了Non-GAAP經營利潤率的同比提升,這得益於我們在成本優化與運營效率提升方面的持續努力。」 很明顯海外業務持續放緩帶來挑戰,另一方面,公司是藉效率提升去將成本優化,他續說:「我們將繼續保持高度的執行力,並將在本財年剩餘時間內,將成本控制與效率提升舉措全面拓展至各業務。」換言之,公司本財年主要靠節流去減省開支,而非透過業務增長去支持盈利。 事實上,新東方也預計,本財年第二季度的收入將介乎11.32至11.63億美元之間,同比上升9%至12%。公司亦再確實先前對本財年全年收入的預計,將介乎51.45億至53.9億美元,同比上升介乎5%至10%。 按公司給出的收入預測,全年收入增長有限,最多也不過10%。而最讓人擔憂的是收入即使增加,並不代表盈利可同步增長,正如首季度的情況,就出現收入增長而盈利下跌,因此難保全年情況亦如是。 美國影響縈繞不休 新東方的增長點,很大程度在新教育業務的表現,但看近期增速減慢,由上財年第四季度的32%跌至本財年的15.3%,似乎暫時未能寄以厚望。至於美國的情況,在中美爭拗及貿易戰下,仍然受到一定影響,即使近日雙方關係有緩和,兩國元首願意會面;但特朗普的反覆無常,出爾反爾,始終令新東方業務存在不穩定性。 楊志輝在今年初的電話會議上表示,新東方預計出國考試準備業務收入,在這個財年將有5%至10%的增長;而留學咨詢業務全年營收預計持平,較此前兩位數的增長顯著放緩。很明顯,從楊志輝的預測,該兩項業務本財年也難有理想成績。 暫時看,新東方短期難有一個突破點,料本財年只屬平穩,現股價在50港元水平,延伸市盈率25倍,與中教控股(0839.HK)相若,未算太吸引,值博率一般。 然而,新東方已建立一個具效率的架構及系統,有良好的營運紀錄、兼具龍頭品牌效應,掌舵人俞敏洪的能力無容置疑,又有超強的市場觸覺,幾次力挽公司於既倒;在他帶領下,新東方仍是一家不可少覷的企業,長遠來說亦值得持續關注。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eres gets set for trading debut

新聞概要:賽力斯為新能源汽車投資者帶來豪華之選

這家高端新能源汽車製造商擬在港交所募資約17億美元,有望成為今年香港火爆IPO市場的第三大IPO   陽歌 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1127.SH)赴港上市之際,新能源汽車投資者有了一個新選擇。公司希望投資者認可其中國版特斯拉、寶馬和奔馳的高端市場定位。 在中國汽車市場,新能源汽車在雙碳目標的推動下,已迅猛增長至佔乘用車銷量的一半,而塞力斯是其中的新銳。其擁有四年歷史的問界(AITO)品牌快速打開局面:2024年問界M7交付量超過20萬輛,成為當年30萬元價位段銷冠。 賽力斯以每股131.50港元向香港投資者發售約1億股,募資總額約129億港元(16.6億美元),將成為今年香港第三大IPO。市場消息稱其香港IPO超額認購達133倍,融資認購額超過1200億港元。該股將於11月5日掛牌,使賽力斯成為首家A+H上市的豪華新能源汽車製造商。 賽力斯擁有高端技術,其輔助駕駛系統是核心亮點。數據顯示,問界品牌輔助駕駛累計里程至今已超34.5億公里,佔車輛總行駛里程約40%。 自2022年推出問界系列中的首款——M5以來,公司業績持續強勁增長。招股書顯示,其營收從當年341億元(約48億美元)躍升至2024年的1,450億元,實現近四倍增長;2024年問界系列銷量達38.71萬輛,同比激增268%。 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日趨飽和、競爭加劇,今年上半年增速有所放緩——營收從去年同期的604億元微降至592億元。但賽力斯指出,在因缺乏新車型導致一季度疲軟後,隨著4月問界M8上市,二季度銷量強勢反彈,實現同比10.8%的增長。 在中國擁擠的新能源汽車賽道中,賽力斯是少數實現盈利的企業之一。這得益於銷量快速增長及毛利率持續改善——毛利率從2023年的7.2%攀升至今年上半年的26.5%。該指標助推公司去年扭虧為盈,並延續盈利態勢:今年上半年淨利潤達29.4億元。 目前賽力斯已推出四款問界系列SUV,售價覆蓋23萬元至57萬元區間:入門級問界M5起售價23萬元,頂配問界M9搭載全系高端配置,售價達57萬元。 公司核心吸引力在於與華為的重要合作——華為已成為問界全系車型智能座艙及輔助駕駛系統的關鍵供應商。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Impro Precision makes infrastructure

簡訊:鷹普精密第三季度營收增長16.8%

精密機械零件製造商鷹普精密工業有限公司(1286.HK)周五公布,受人工智能相關終端市場(比如大馬力發動機領域)銷售強勁提振,第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6.8%,達13.6億港元。 公司多元化工業板塊本季度表現最為亮眼,營收同比增長40.6%至7.78億港元,佔其總營收57%。該板塊強勁增長,抵消了汽車板塊的同比下滑12.7%至3.55億港元。 按地域劃分,公司在中國本土市場增速最為強勁,該區域營收同比增長37.2%至2.81億港元,約佔整體營收21%。作為公司最大市場的美國,本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3.2%至5.92億港元,佔總營收比重達43.5%。 公司未披露本季度利潤數據。 財報發布後,鷹普精密周五港股股價上漲4.8%,該股年內累計漲幅已達156%。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