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不足兩個月的物流平台快狗打車發盈警,預計上半年虧損額大增超過三倍

重點:

  • 快狗打車上市後股價持續下跌,最近更公布上半年虧損擴大
  • 中國交通運輸部監管貨運平台惡性競爭,快狗打車藉提供補貼協助擴張之路將更難行

劉明

作為香港的“網上同城物流平台第一股”,快狗打車控股有限公司(2246.HK)自從6月底在港交所掛牌後,股價一直“跌跌不休”,曾經比招股價大挫近八成,參與IPO的投資者恐怕損失不菲。

屋漏偏逢連夜雨,該公司上周五發表盈利預警,預計上半年虧損約10.15億至11.51億元,對比2021年的2.47億元,虧損額大增超過三倍。即使撇除股份激勵、優先股重估及上市費用等因素,以非國際財務準則計算,經調整虧損淨額仍為1.15億至1.3億元,按年仍擴大超過三成,主要由於僱員人數增加,導致僱員福利開支上升,以及分包費用提升所致。

報告中稍令人安慰的一點,是公司在新冠疫情下,上半年收入仍能按年上升最多19%至3.59憶元。但投資者必須注意的是,由於監管機構出手整頓行業惡性競爭,快狗打車的擴張道路將更艱難,未來或只能為保持市場份額而苦苦掙扎。

股價跳水八成

快狗打車今年6月24日以每股21.5港元上市,首日掛牌高見23.15港元後持續跳水,8月5日曾低見4.92元,比招股價低79%。不過在8月9日,其股價突然逆轉,於兩個交易日翻了近50%。

有市場分析認為,快狗股價大翻身,可能與中銀證券在8月8日發表的一份交通運輸行業周報有關。該報告顯示,6月份快狗打車月活躍用戶接近140萬名。據快狗打車招股書,其2021年平均托運人月活躍用戶已降至62萬戶,如果把數據與中銀證券的報告直接比較,豈不是該公司僅用了半年時間,便把月活用戶規模翻了超過一倍?

可惜事實不是這樣,因為中銀證券引用的數據,是來自通聯數據商城,與公司提供的數據有異,不可以直接比較。雖然該報告指出,快狗打車的月活躍用戶數目已連升3個月,扭轉去年10月展開的反覆下滑趨勢,其中6月更環比增長超過一成。不過,回升或受到季節性因素影響,事關去年兩年,月活躍用戶都在第二季出現低位回升情況。所以快狗早前的強力反彈,很可能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由於中國及亞洲同城物流市場線上市場滲透率低,同時面臨龐大需求,估計未來數年仍維持強勁增長。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報告顯示,2021至2026年中國及亞洲的線上同城物流市場交易總額,預計複合年增長率超過五成。不過,互聯網平台競爭激烈,不同公司主動以各種形式的補貼以吸引及留住用戶,“燒錢”文化早已令藍海市場變成一片紅海,而且盈利空間越來越窄。

快狗打車在招股書表明,用戶激勵是營銷費用的一個關鍵部分,當籌集額外資金,將把今明兩年的用戶獎勵維持在2021年或略高的水平,而考慮到業務投資計劃,預計2022年至2024年度仍會繼續產生虧損。

不過同城物流行業的過度競爭,已引起監管機構關注,中國交通運輸部去年11月表示,與相關部門約見貨運平台企業時,要求不得誘導貨主不合理壓價及司機低價競爭;今年7月,交通運輸部與貨拉拉滿幫(YMM.US)、滴滴貨運及快狗打車約談,要求正視貨運平台公司壓價競爭、多重收費、違規運營等問題,並立即對競爭行為進行整改。

難再“燒錢”搶客

官方加強監管規範,可以約束平台之間的競爭,令行業及企業更健康發展,快狗打車面對的競爭壓力或有所緩和,但同時代表公司更難透過“燒錢”搶佔市場份額。

作為上市聯席保薦人之一的瑞銀,於8月初首次發表報告覆蓋快狗時便提到,該公司利用地域擴張和進一步滲透到企業客戶,有助帶動2021年至2025年的收入複合年增長達到34%。不過,公司需要維持目前的補貼水平,以免市場份額出現重大流失。另外,由於經營策略審慎,加上活躍司機數量與市場領導者差距太大,預計在未來3至4年內,都不會取得更多市場份額。

從另一角度看,快狗的虧損及不利處境已在市場預期之內,並已從股價大幅調整中反映,而公司計劃擴大三四線城市“下沉市場”及擴展亞太地區的成果有待觀察,短期而言,其估值水平將會是能否重新吸引投資者關注的重要因素。

按瑞銀預測,快狗今年收入上升26.3%至8.34億元,明年則增長42.9%至11.92億元,以周三收盤價5.55港元計算,2023年預測市銷率2.5倍。

相比美國上市的同業滿幫,2023年預測市銷率約5.6倍,可見快狗存在大幅折讓。不過,滿幫為數字貨運平台老大哥,2021年全年成交易總額達2,623億元,全年總營收達46.6億,是快狗的六倍,估值理應享有溢價。

股價低殘的快狗,未來有沒有反彈空間?按瑞銀給予該公司的目標價6.7元,以現價計算,相當於兩成的潛在升幅。另外,光大證券估計,快狗有機會在9月份納入南向港股通名單,一旦屬實,在內地投資者的“北水”加持下,可望成為股價催化劑。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美團Keeta進軍迪拜 40天拓展第三個中東市場

外送服務巨頭美團(3690.HK)周六透過官方微信宣布,其國際外賣品牌Keeta於當地時間上午11時正式在阿聯酋迪拜啟動營運。這是Keeta繼8月進入卡塔爾、9月登陸科威特後,40天內開拓的第三個中東國家外賣市場。阿聯酋亦成為美團在中東海灣地區的第四個戰略落點。 公司表示,Keeta在迪拜的啟動,是美團「零售+科技」戰略的又一實踐。迪拜同時成為美團無人機配送品牌Keeta Drone的首個海外站點。未來,Keeta將依托美團積累的高效履約能力,打造「地面+低空」雙履約網絡,推動即時零售服務的規模化落地。 2023年5月,美團在香港推出KeeTa國際外賣品牌,並於去年9月在沙特阿拉伯營運。根據公司中期報告,KeeTa在沙特的營運已拓展至20個城市。KeeTa所屬的「新業務」板塊,第二季度收入265億元(37.14億美元),同比增長22.8%,經營虧損19億元,同比擴大43.1%。 美團股價周一高開,至中午休市報102.4港元,升1.79%。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白雲山斥7.5億 購南京醫藥1成股權

藥企廣州白雲山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874.HK, 600332.SH)周日公布,透過旗下的廣藥二期基金,購入南京醫藥(600713.SH)11.04%股權,作價7.49億元人民幣。 南京醫藥以醫藥批發、醫藥零售,醫藥「互聯網+」及醫藥第三方物流為主營業務,網絡覆蓋江蘇、安徽、湖北、福建及昆明市,公司早於1996 年已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白雲山指出,通過雙方在資本層面、分銷管道建設及中醫藥領域等合作,優化公司在華東區域佈局,增強公司醫藥業務競爭優勢,並帶動醫藥製造業務增長,持續推動發展。 周一白雲山開市微升0.4%報18.05港元,公司今年以來股價在15至19港元間上落。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road-Ocean Motor: veteran motor maker champions new energy in Hong Kong listing push

電機老兵逐夢新能源 大洋電機叩關港股

從生產車庫門遙控器到新能源車電機,淨利三年翻倍的大洋電機也來到港股市場趕集 重點: 在全球HVAC電機市場市佔率排名第二,在中國與北美市場穩居第一 公司A股股價過去一年飆升143%,市值逼近285億元   李世達 有沒有想過,你家車庫門的遙控器,和你電動車動力總成,再到你家空調的壓縮機,可能都是由同一家公司生產?這家公司不是什麼家傳戶曉的國際品牌,而是一家來自中國廣東中山的電機製造商——中山大洋電機股份有限公司(002249.SZ)。 在深交所上市已逾15年的大洋電機,已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準備登陸香港資本舞台。 成立於2000年的大洋電機,從傳統電機業務起家,如今卻橫跨暖通空調(HVAC)、汽車電驅動系統乃至燃料電池等,產品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以收入計,公司在2024年已躋身全球第二大第三方HVAC電驅動解決方案供應商,在中國和北美市場位居第一。 兩條腿走路 公司主要可分兩大業務,一是建築與家居電器電機製造,2024年收入70.8億元,佔比58.4%。其中暖通空調(HVAC)電機貢獻超過55%,產品涵蓋大型中央空調壓縮機、車庫門開啟器、通風系統風機等。 另外則是汽車動力總成及零部件業務,2024年收入50.2億元,佔比41.5%,當中傳統起動機與發電機佔25.8%,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及零部件佔15.7%。 大洋電機的發展呈現「兩條腿走路」,HVAC電機需求穩定,屬於剛需消費與基建類市場,能提供穩定現金流;另一方面,汽車電驅業務與新能源汽車深度掛鉤,為公司帶來成長故事。 從財務數據看,大洋電機的收入表現較為平穩,利潤則在近年開始飆升。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由109.3億元增至121.1億元,年複合增長率僅約5%。然而,同期淨利潤卻由4.27億元飆升至8.88億元,複合增長率高達44%。2025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再增34.6%,達6.02億元。 這背後反映其盈利能力的改善,毛利率自2022年的19.3%升至2024年的22.2%,淨利潤率也由3.9%躍升至7.5%,展現出成本控制與產品組合優化的成果。另外,佔比持續維持在45%左右的海外收入,毛利率普遍高於中國市場。 全球化布局超前 相比許多仍局限於國內市場的中國製造商,大洋電機的全球化布局較為「超前」。截至2025年,公司在全球已擁有15個生產基地,分布於美國、墨西哥、英國、泰國、越南、摩洛哥等地,並在美國底特律、芝加哥、英國倫敦等地設立研發中心。 公司在2015年收購美國百年商用車零部件企業佩特來,並與印度塔塔汽車(TATAMOTORS.BO; TTM.US)成立合資公司「塔塔佩特來」,提升了在國際商用車零部件領域的話語權。不僅能就近服務國際車企與HVAC客戶,也能在地緣政治與貿易壁壘不斷升高的當下,提供供應鏈韌性。 不過,公司業務也並非沒有短板,其一是收入增速較慢,近三年平均增幅僅約5%,與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行業動輒兩位數的成長相比顯得保守,這意味其規模擴張速度不足。 第二個問題是公司產品結構中,傳統起動機與發電機仍佔25.8%,相關業務屬於逐漸被淘汰的夕陽業務,而新能源車動力總成佔比僅15.7%,仍在追趕階段。公司的研發投入也相對不足,2024年研發費用率約4.3%,低於日本電產(Nidec, 6594.T)的6%,可能限制長期競爭力。 事實上,大洋電機在A股市場表現不俗,過去一年股價飆升約143%,遞表港交所後首個交易日,股價更來到11.69元,創52周新高。目前A股市值約285億元,市盈率約為27.2倍,雖遠低於卧龍電驅(600580.SH)的85倍,但高於日本電產的18.7倍。 對公司來說,赴港上市仍能讓公司更直接接觸海外資本,提升其國際品牌與治理形象。更重要的是,今年港股市場火熱,新能源與科技板塊成為集資主力,近期新能源汽車及相關製造產業鏈板塊交易活躍,相關新股往往受到資金熱炒,對大洋電機而言自然是個好機會。在近期火熱的市場氣氛下,大洋電機或許有機會獲得較高的市場關注,但長期而言仍要視乎能否講好「新能源+全球供應鏈」的故事。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賽力斯申港上市獲中證監備案

根據中國證監會官網周四公告,新能源汽車製造商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1127.SH)已獲中證監批准赴港上市。該上市計劃完成備案登記,為後續推進掃除了關鍵障礙。 賽力斯擬通過本次IPO發行約3.31億股,此舉將與其上海上市形成互補,公司已於4月向港交所提交初步招股說明書。 上市文件顯示,賽力斯旗下「問界」品牌(Aito)新能源汽車2024年實現營收1,450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58億元增長三倍;毛利率由7.2%升至23.8%。公司2024年實現59億元盈利,成為全球第四家達成盈利里程碑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商。 周五賽力斯股價在上交所上漲5.8%,今年以來累計漲幅約18%。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