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不足兩個月的物流平台快狗打車發盈警,預計上半年虧損額大增超過三倍

重點:

  • 快狗打車上市後股價持續下跌,最近更公布上半年虧損擴大
  • 中國交通運輸部監管貨運平台惡性競爭,快狗打車藉提供補貼協助擴張之路將更難行

劉明

作為香港的“網上同城物流平台第一股”,快狗打車控股有限公司(2246.HK)自從6月底在港交所掛牌後,股價一直“跌跌不休”,曾經比招股價大挫近八成,參與IPO的投資者恐怕損失不菲。

屋漏偏逢連夜雨,該公司上周五發表盈利預警,預計上半年虧損約10.15億至11.51億元,對比2021年的2.47億元,虧損額大增超過三倍。即使撇除股份激勵、優先股重估及上市費用等因素,以非國際財務準則計算,經調整虧損淨額仍為1.15億至1.3億元,按年仍擴大超過三成,主要由於僱員人數增加,導致僱員福利開支上升,以及分包費用提升所致。

報告中稍令人安慰的一點,是公司在新冠疫情下,上半年收入仍能按年上升最多19%至3.59憶元。但投資者必須注意的是,由於監管機構出手整頓行業惡性競爭,快狗打車的擴張道路將更艱難,未來或只能為保持市場份額而苦苦掙扎。

股價跳水八成

快狗打車今年6月24日以每股21.5港元上市,首日掛牌高見23.15港元後持續跳水,8月5日曾低見4.92元,比招股價低79%。不過在8月9日,其股價突然逆轉,於兩個交易日翻了近50%。

有市場分析認為,快狗股價大翻身,可能與中銀證券在8月8日發表的一份交通運輸行業周報有關。該報告顯示,6月份快狗打車月活躍用戶接近140萬名。據快狗打車招股書,其2021年平均托運人月活躍用戶已降至62萬戶,如果把數據與中銀證券的報告直接比較,豈不是該公司僅用了半年時間,便把月活用戶規模翻了超過一倍?

可惜事實不是這樣,因為中銀證券引用的數據,是來自通聯數據商城,與公司提供的數據有異,不可以直接比較。雖然該報告指出,快狗打車的月活躍用戶數目已連升3個月,扭轉去年10月展開的反覆下滑趨勢,其中6月更環比增長超過一成。不過,回升或受到季節性因素影響,事關去年兩年,月活躍用戶都在第二季出現低位回升情況。所以快狗早前的強力反彈,很可能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由於中國及亞洲同城物流市場線上市場滲透率低,同時面臨龐大需求,估計未來數年仍維持強勁增長。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報告顯示,2021至2026年中國及亞洲的線上同城物流市場交易總額,預計複合年增長率超過五成。不過,互聯網平台競爭激烈,不同公司主動以各種形式的補貼以吸引及留住用戶,“燒錢”文化早已令藍海市場變成一片紅海,而且盈利空間越來越窄。

快狗打車在招股書表明,用戶激勵是營銷費用的一個關鍵部分,當籌集額外資金,將把今明兩年的用戶獎勵維持在2021年或略高的水平,而考慮到業務投資計劃,預計2022年至2024年度仍會繼續產生虧損。

不過同城物流行業的過度競爭,已引起監管機構關注,中國交通運輸部去年11月表示,與相關部門約見貨運平台企業時,要求不得誘導貨主不合理壓價及司機低價競爭;今年7月,交通運輸部與貨拉拉滿幫(YMM.US)、滴滴貨運及快狗打車約談,要求正視貨運平台公司壓價競爭、多重收費、違規運營等問題,並立即對競爭行為進行整改。

難再“燒錢”搶客

官方加強監管規範,可以約束平台之間的競爭,令行業及企業更健康發展,快狗打車面對的競爭壓力或有所緩和,但同時代表公司更難透過“燒錢”搶佔市場份額。

作為上市聯席保薦人之一的瑞銀,於8月初首次發表報告覆蓋快狗時便提到,該公司利用地域擴張和進一步滲透到企業客戶,有助帶動2021年至2025年的收入複合年增長達到34%。不過,公司需要維持目前的補貼水平,以免市場份額出現重大流失。另外,由於經營策略審慎,加上活躍司機數量與市場領導者差距太大,預計在未來3至4年內,都不會取得更多市場份額。

從另一角度看,快狗的虧損及不利處境已在市場預期之內,並已從股價大幅調整中反映,而公司計劃擴大三四線城市“下沉市場”及擴展亞太地區的成果有待觀察,短期而言,其估值水平將會是能否重新吸引投資者關注的重要因素。

按瑞銀預測,快狗今年收入上升26.3%至8.34億元,明年則增長42.9%至11.92億元,以周三收盤價5.55港元計算,2023年預測市銷率2.5倍。

相比美國上市的同業滿幫,2023年預測市銷率約5.6倍,可見快狗存在大幅折讓。不過,滿幫為數字貨運平台老大哥,2021年全年成交易總額達2,623億元,全年總營收達46.6億,是快狗的六倍,估值理應享有溢價。

股價低殘的快狗,未來有沒有反彈空間?按瑞銀給予該公司的目標價6.7元,以現價計算,相當於兩成的潛在升幅。另外,光大證券估計,快狗有機會在9月份納入南向港股通名單,一旦屬實,在內地投資者的“北水”加持下,可望成為股價催化劑。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China Travel International sheds property unit to unshackle core business

香港中旅拆離地產 卸下包袱輕裝上路

香港中旅突然公布重大重整計劃,將旅遊地產拆離上市公司,並大幅削減股本 重點: 股東可選擇收取現金每股0.336港元 未來將集中資源發展旅遊景區及相關業務   劉智恒 當年在火爆的房地產市場下,香港中旅國際投資有限公司(0308.HK)的旅遊地產曾被公司寄予厚望,認為是一大增長動力;可成也地產,敗也地產,自幾年前房地產泡沫爆破後,反倒成為拖集團後腿的業務,為撇除這個沉重負擔,公司突然公布重大重整計劃。 方案是香港中旅將旅遊地產項目從上市公司剥離,改由一家私人公司持有,並透過實物分派,將私人公司股份派予股東。若股東不願收取股份,也可選擇收取每股0.336港元的現金。按公布前一個交易日每股1.53港元計,佔股價近22%。 據公告資料,旅遊地產的私人公司資產淨值49.06億元,若按香港中旅現時總股份55.37億股計算,即每股資產淨值為0.886港元。 同時,香港中旅建議將股本削減,由92.2億港元大幅削減85億元至7.2億港元。削減的85億港元進賬,將撥至公司的保留溢利。 地產拖業績後腿 所謂旅遊地產,就是在旅遊項目如主題公園或風景區附近的土地,進行房地產發展。香港中旅旗下共有五個項目,分別位於珠海海泉灣的度假酒店及住宅、位於咸陽的海泉灣度假酒店及溫泉、浙江安吉的度假酒店及住宅、深圳的商業綜合體,以及四川成都的金堂項目。 據香港中旅披露,旅遊地產近年的表現一直不濟,2023及2024年的收入為6.29億港元及4.59億港元,卻錄得虧損4.61億港元及2.39億港元。到今年上半年情況持續惡化,收入只有1.47億港元,卻錄得虧損達1.92億港元。 公司也要不斷為投資物業進行減值,2022年至2024年公允價值虧損分別為9,072萬港元、1,913萬港元及2.22億港元。今年上半年的減值虧損則達1.23億元,按年擴大24%。 因為物業發展的影響,導致盈利受拖累,去年全年盈利下跌56%至1.06億元,今年上半年更蝕8,685萬元,去年同期有盈利6,323萬元。 專注旅遊利大於弊 是次重組對香港中旅來說,不失為一項理想部署。在內地房地產市場暫仍疲不能興的時候,暫時看不到有明顯復蘇,要銷售項目並不容易;但物業開發投資不菲,影響集團現金流轉。將其剔除於上市公司,可以減少受物業表現的拖累,起碼不用持續為物業減值。 另外,香港中旅不用投入資金在房地產開發及維護上,可將資源集中在旅遊業務,專注回公司的主營事業,特別在內地旅遊近年表現理想下,把握時機大肆拓展,勝於將資金投放在持續尋底的房地產行業。 事實上,中旅在重整計劃披露的半個月前,已向萬科收購吉林省松花湖滑雪度假區的滑雪場、酒店、公寓及商業街,同時更購入雪場管理公司,涉及資金3億元人民幣,另要負擔項目的銀行借貸7.55億元人民幣。很明顯,香港中旅將資源投入旅遊業務,進一步拓展城市及休閒項目的戰略,把目標放在滑雪產業方面。 市場定位更清晰 目前房地產發展不景氣時,項目發展隨時有虧損,相反旅遊景區業務的利潤率遠高於房地產,若將地產剥離,投資者一方面更容易對公司前景進行估值,另外沒有地產業務的負擔,對公司估值更有利。 近兩年旅遊相關的上市股份為投資市場一大焦點,㩗程集團(9961.HK)及同程旅行(0780.HK)的股票交投相當活躍,亦受到投資者追捧。雖然香港中旅規模與兩者相比有距離,但撇除地產後,一家純旅遊企業,無疑可讓投資者容易對公司的定位理解,在現時旅遊業好景時更易受投資者青睞。 香港中旅公布重整業務翌日,恒生指數跌逾400點,但公司股價不跌反升,更一度升近15%,收市雖回軟報1.66港元,但全日仍升8.5%,反映市場對公司的重組方向是正面。 不過,投資者也要注意,現時地產市場雖不景氣,但經過幾年去庫存及國家政策扶持,未來或有機止跌回升;加上項目減值多次後,價格或許已近見底,倘樓市復蘇,香港中旅就未能受惠於房地產轉勢。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星展看好億咖通客戶多元化增長潛力

星展銀行本周首次覆蓋智能座艙製造商億咖通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ECX.US),給予12個月目標價2.80美元,較現時股價高約24%。報告指出,公司正逐步擺脫對母公司吉利的業務依賴,客戶多元化前景強勁。 星展在10月14日研報中指出,目前吉利及其旗下品牌,包括極氪、沃爾沃、路特斯等,貢獻億咖通約80%收入。但大眾集團的戰略合作有望推動客戶結構多元化,該合作涵蓋大眾、斯柯達品牌。星展表示:「大眾計劃自2027年起,在巴西和印度銷售搭載億咖通產品的車型,協議未來可能擴展至歐洲市場,成為新增增長動能。」 報告強調,基於2026年預估銷售額,億咖通當前企業價值/銷售額比率為0.9,低於行業中位數1.5。「估值折讓部分源於客戶過度集中於吉利集團,疊加2025年第二季度毛利率承壓,”星展分析稱,“但伴隨客戶多元化進程加速及毛利率預期修復,該股有望迎來價值重估。」 億咖通股價過去52周累計上漲約27%。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Xiao Noodles sells noodles

說出「窮人餐飲」的故事 遇見小麵逆市盈收雙升

中國第四大中式麵館連鎖品牌已提交港股上市申請,文件顯示在平價食品招徠下,今年上半年收入增長34% 重點: 遇見小麵聚焦中國餐飲市場低端領域,香港上市申請或大舉吸引投資者關注 今年上半年,這家麵食連鎖品牌收入增長34%,增速遠超新店開業率,且利潤近乎翻倍   陽歌 「窮人套餐」的迅速崛起,為中國餐飲鏈底端商家帶來商機,日益節儉但仍想外出就餐的消費者,正尋找最便宜的用餐選擇,麵食連鎖店因低廉定價而受惠。 廣州遇見小麵餐飲股份有限公司正以「平價餐飲」細分領域的強勢定位吸引投資者,本周向香港市場再次提交上市申請。這家公司規模相對較小,截至今年6月底僅有451家門店。 相較深陷銷售額下滑與利潤大跌的同業,遇見小麵多項指標相對穩健。但公司未能完全避開行業頹勢,申請文件顯示其同店銷售額、翻台率及客單價近年均出現下滑。 不過,公司逆勢而上,報告期內收入增速大幅超越新店開業速度。今年上半年利潤表現也相當強勁,近乎翻倍。 然而,需要指出,推動遇見小麵近期強勁表現的潛在因素,是中國外賣平台持續的補貼大戰,刺激了價格敏感型消費者的居家點餐需求。多家餐飲連鎖企業也證實此趨勢,分析師就此預警,當美團、餓了麼、京東三大外賣巨頭縮減補貼力度時,行業將普遍承壓。 目前,遇見小麵至少為專注餐飲賽道的投資者提供高性價比選擇。其上市申請文件援引第三方研究顯示,麵食佔中國快餐店市場近三分之一份額。據上市文件預測,中國麵食餐廳市場規模,未來五年將以10.9%的年增長率擴張,至2029年達5,100億元(720億美元)。 川渝辣味麵食作為最大細分品類,正是遇見小麵的特色領域。該品類年增速預計達13.2%,2029年銷售額將達1,357億元,超越麵食市場整體表現。以商品交易總額(GMV)計,遇見小麵去年是中國第四大中式面館經營者。但考慮到該領域高度分散的業態結構,其僅憑0.5%的市佔率即獲此席位。 主打平價餐飲 遇見小麵定價親民,今年上半年直營店的訂單平均消費額僅31.8元(不足5美元),低於肯德基中國二季度38元的平均客單價,不足必勝客二季度76元客單價的一半,也低於太二酸菜魚同期73元的客單價。 和同業一樣,為迎合日益節儉的消費者,遇見小麵持續降價,公司稱此源於平均消費額從2022年36.2元,降至今年上半年31.8元(降幅12%)。同期,翻台率從2023年的3.9次降至今年上半年的3.4次。 公司正通過外賣補貼大戰增加的訂單,部分彌補堂食消費及翻台率下滑。同時,採取較激進的擴店策略,其門店數從2022年初的133家增至今年6月底的451家,增幅超兩倍,另有101家新店處於開業前的籌備中。 綜合因素推動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34%至7.03億元,上年同期為5.26億元。增速遠超同期8%的門店增長率,且是在直營店同店銷售額下滑3.1%的背景下實現。 公司並未真正解釋,儘管同店銷售額下降且門店數量增長相對較小,但其如何能夠在上半年實現如此強勁的收入增長,外賣訂單的大幅增加或許可以解釋這一現象。此外,公司強調近期正加速香港市場擴張,當地商品定價普遍高於內地。 遇見小麵的運營效率也表現突出,直營店經營利潤率近三年持續攀升,今年上半年達15.1%。公司稱部分增效源於租金較低的城郊地區拓店策略,以及中國房地產市場低迷帶來的整體租金成本下降。 營收強勁增長與利潤率改善共同推高盈利,公司淨利潤從上年同期的2,140萬元躍升至4,180萬元,增幅近倍。經調整利潤(通常剔除股權激勵成本)同期由2,250萬元增至5,220萬元,翻逾一倍。 歸根結底,遇見小麵因聚焦消費謹慎期下外出就餐低端市場,展現較強投資價值。若外賣補貼戰退潮(此趨勢或已顯現),其增速可能放緩。但在當前市場中,任何增長均屬難得,而遇見小麵的業務增速表現尤為突出。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正力新能折讓8%配股籌5億港元

鋰離子電池製造商江蘇正力新能電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3677.HK)周五宣布,擬配售4,592.1萬股新H股,佔擴大後的已發行H股的3.09%及已發行股份總數的1.8%,集資5.04億元,每股配售價10.98元較前一日收市價11.92元折讓7.89%。 公司稱,擬將配售所得款項淨額中,約70%用於支持集團與常熟的新生產工廠二期工程有關的建設、設備購置及預備費;約10%用於全固態電池中試線的建設;約10%用於研發活動,及約10%用於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正力新能於今年4月在港交所掛牌上市。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收入31.72億元,同比增長71.9%,其中動力電池收入29.85億元,同比暴增81.9%;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9.9%大幅提升至17.9%;淨利潤2.22億元,實現扭虧為盈。 公司股價周五低開,至中午休市報11.01港元,跌7.63%。上市至今,該股累升約3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