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80.HK
Losses after losses, when will Chenqi Technology become profitable?

網約車平台如褀出行繼續錄得年度虧損,公司銳意發展的Robotaxi,暫時未見任何突破

重點:

  • 去年持續虧損,蝕5.64億元
  • Robotaxi的收入乏善可陳

 

劉智恒

去年7月挾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概念到港上市的如祺出行科技有限公司(9680.HK),在港交所成功敲鑼後的一周,股價直線下插,半年後較招股定價35港元下挫近七成,傷透一眾投資者的心。

公司近日交出新一份成績表,結果教人失望,整體業績雖有改善,但虧損仍達5.64億元。

香港電影《無間道》中,梁朝偉飾演的臥底探員陳永仁一句經典對白:「三年又三年,十年也快來了?」正如這句話,如祺的投資者還要等多少年,公司才可扭虧為盈?

虧損停不了

如祺出行2019年成立,距十年還有一段時間,但何時扭虧,我們沒一個底,或許只能看看去年招股書的表述:「我們預計在2024年、2025年、2026年及2027年將繼續產生淨虧損及經營淨現金流出。」

換言之如祺到2027年仍將錄虧損,之後能否收支平衡甚至扭虧為盈,相信今天管理層也未必可給出答案。

再看業務數據,公司去年註冊乘客3,450萬名,按年增長44%,交易金額29.8億元,上升8%,日訂單量則升15%至近31萬單。不過,每筆訂單平均交易金額,卻由2023年的28元跌至去年的26.4元。似乎訂單量及交易額的增加,是透過減低車資,或向司機讓利所致?

再者,從2021至2023年,如祺分別虧損6.85億元、6.27億元及6.93億元,連同去年,累計虧損25.7億元。雖然去年虧損收窄18%,但改善的步伐並不明顯,投資者難寄厚望。

百度做不到 如祺可做到?

如祺上市時曾高舉的Robotaxi更未成氣候, 其Robotaxi業務與順風車及推廣營銷均包含在「其它項目」內,收入僅有204萬元,相比24億元的總收入簡直微不足道,寄望如祺靠Robotaxi打翻身戰,仍是遙不可及。

當然Robotaxi若能成功,對公司來說將屬一大突破,問題是Robotaxi現仍在試行階段,別說為企業帶來盈利,何時能實際推出市場仍屬未知之數,甚至能否有效操作,也是一大疑問。

強如百度(9888.HK, BIDU.US),其無人駕駛「蘿蔔快跑」仍在摸索試行階段。現主要以武漢為試點,投放1,000輛車在路上經營自動駕駛服務。

然而「蘿蔔快跑」仍有許多未完善的問題,如不能準確到達指定上落車位置;於繁忙路段,又不懂變換路線,更偶有出問題而未能行駛。

可見Robotaxi尚有許多問題要克服,即使百度已率先進行大規模試行,至今仍未能全面投入在道路上營運;還在起步的如祺,你能相信在短期做到嗎?

資金技術落後對手

資金方面,經營網約車平台,屬輕資產模式,車輛是司機資產。相反經營Robotaxi,車輛就要由平台投資,即是說平台由輕資產變成重資產。

小馬智行(PONY.US)副總裁張寧曾對媒體說:「在像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中,當投放量在1,000台時,運營才會達到盈虧平衡點。」

換言之要發展Robotaxi業務,關鍵是規模,所需的車輛數量動輒數千甚至上萬計,再加車輛維修保養、充電、保險、以及運營等費用,單是資金的投入隨時數以十億計。

再看如祺去年的財報,上市集資的4成金額,即約3.9億港元用於Robotaxi的研發,以這個金額來說,實在是杯水車薪。

如祺往後當然可透過資本市場融資,但以公司現時的盈利及業務狀況,要進一步集資並不容易,特別上市後股價大幅下挫,要吸引投資者就有相當難度。

或許如祺未來只專注經營Robotaxi的網約平台,不帶重資產,但你去做,別的平台如滴滴等也能做,如祺的優勢又在那?

除了百度,小馬智行及文遠知行(WRD.US)亦正致力發展Robotaxi,兩家公司在L4及L5自動駕駛上擁有強勁的研發技術,如祺雖與小馬有合作,後者甚至是其投資者,但同行始終如敵國,雙方應是亦敵亦友的關係。

可以說,如祺只是一家網約平台車公司,並非專長於研發自動駕駛的企業,要在Robotaxi上與對手爭一日長短,論規模及財力遠遠不及百度,論技術與科研能力又難跟小馬與文遠媲美,最終要在Robotaxi賽道上跑出,實在不容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納入港股通 正力新能升勢曇花一現

鋰離子電池製造商江蘇正力新能電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3677.HK)周一宣布被納入港股通,內地投資者將能買賣其股票。 公司表示,通過連接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與香港交易所的交易機制,已於周一正式啓動。 公司表示:「董事會認為,公司被納入港股通名單,將有助加快擴大股東基礎及提高股份流通性,並進一步提高在資本市場上的聲譽及品牌知名度。」 獲納入港股通的首個交易日,正力新能股價周一上漲6.4%;但次日回吐多數漲幅,周二收市下跌3.6%,報10.83港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超額7,557倍破港紀錄 大行科工首掛午收升21%

折疊自行車製造商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2543.HK)周二首日在香港掛牌,開市即升36%報67.5港元,之後股價略回軟,中午收市報60港元,升21%。 公司發售792萬股H股,一成於香港公開發售,每股售價49.5港元,錄得超額認購7,557.4倍,打破香港新股認購紀錄,國際配售超額20.65倍,集資淨額3.42億元。 集資所得三成用於生產系統現代化及擴大運營規模、三成用於強化經銷網絡及策略性品牌發展、另外三成用於研發,餘下一成作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花旗銀行申請終止銀聯成員資格

中國銀聯近日公告,已終止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的成員資格。銀聯方面證實,此舉為花旗中國主動申請,與其近年全面退出個人銀行業務相關。 據財新周五報道,花旗中國回應指出,隨著零售財富管理和信用卡業務的出售與關閉,銀聯成員資格已無必要,但對公業務的境內外支付和收款不受影響。該行強調,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專注企業與機構客戶的跨境銀行需求。 自2021年花期集團(C.US)宣布退出包括中國在內14個市場的零售銀行業務以來,花旗中國已將36億美元的財富管理資產出售予滙豐,並於2024年完成零售及信用卡業務剝離。與此同時,花旗集團今年6月宣布精簡其位於上海和大連的全球技術中心,裁減約3,500名員工。 花旗中國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底總資產1,761.42億元(246.9億美元),同比下降1.4%,但營收按年增長20.5%至57.96億元,淨利潤亦大增53.9%至17.55億元。 花旗退出後,至此在華持有銀聯成員資格的外資銀行僅剩八家,包括滙豐、渣打、東亞、星展、瑞穗、德意志、三菱日聯及恒生。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對衝中美關係風險 傳奇生物擬第二上市

彭博社周五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道,抗癌療法研發企業傳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LEGN.US)正考慮通過二次上市,潛在地點包括香港、新加坡及倫敦。 傳奇生物將成為赴港二次上市中概股的最新成員,多數企業選擇香港上市,以對沖中美關係風險。傳奇生物由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HK)創建,後者至今仍持有其48%股權,總部位於美國新澤西州,業務遍及中國。 傳奇生物認為二次上市或可提升估值,尤其在香港市場,恒生生物科技指數年內累計上漲逾一倍。該公司美國上市股票周五收漲3.1%至36.08美元,年內累計漲幅約1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